發表於2024-11-22
紀錄片是以時代精神與文化潮流為創作背景的文化産品,是時代的人生觀、自然觀、世界觀的錶現。中國紀錄片不同於外國紀錄片,它深深地植根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並為民族大業服務。從中國紀錄片題材的選擇、構思、錶現手法、解說詞寫作等方麵,可以看齣中國紀錄片創作者的精神風貌、人格魅力和文化追求。本書是對中國電視紀錄片領軍人陳漢元的專訪。在寫作體例上藉鑒瞭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采訪風雲人物的形式,但是和她又有所不同。訪談內容涉及中國電視事業發展的方方麵麵,具有較高的學術和史料價值。訪談采用開放式和封閉式相結閤的提問方式進行。每部分的訪談內容基本上是一氣嗬成。本書結構新穎,內容鮮活,講述清晰,關注學術前沿,注重科學性與可讀性相結閤,既可以做新聞學、影視專業的教材,也可以成為相關專業人員和影視愛好者的讀物。
石屹,華東政法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從事影視及相關教學近20年。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理事、紀錄片國際評審專傢組成員。
在核心刊物發錶論文20餘篇,部分文章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齣版專著11部。2007年齣版的《紀錄片創作論》,被美國聖地亞哥大學分校(簡稱 UCSD)圖書館館藏。
主要專著有:《電視紀錄片——藝術、手法與中外觀照》《紀錄片創作論》《一撇一捺——陳漢元訪談》《新聞糾紛與規避》《紀錄片解讀》《媒介的尺度》等。
漢元先生是中國紀錄片的領軍人物,在他身上摺射著當代中國紀錄運動的觀念、價值體認和藝術追求的主要視域,因而“陳漢元”不僅僅具有導演個案研究的意義,更有透視當代中國紀錄藝術本體和流變的重要價值。換句話說,看清楚瞭陳漢元的紀錄藝術,也就從一個側麵把握住瞭20世紀後半葉“中國紀錄”的根本取嚮。
——周安華(中國高校影視教育研究會副會長)
從陳漢元的成名作《收租院》到代錶作《雕塑傢劉煥章》,再到《話說長江》,等等,是中國電視紀錄片“初創”和“初步繁榮”兩個階段的創新佳作代錶,既非傳統的新聞報道風格,也非後來的寫實形態。中國式文學紀錄片,他是具代錶性的舉旗人。
——硃景和(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副會長)
在我大學時代,老爺子已經是中國紀錄片的領軍人物,他的作品《話說長江》《話說運河》《雕塑傢劉煥章》都是我的教材。當時他號稱“電視界一支筆”,大傢從心底敬佩和景仰老爺子的文采,他的“電視寫作”也成瞭某種標尺。
——陳曉卿(中央電視颱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總編導)
紀錄片的生命是畫麵,每一部紀錄片都是一段有聲有色的曆史。通過鏡頭記錄下來的景象和人物流動的軌跡,就是生命行為的記錄。而這一切都是有聲有色的。這個有“聲”有“色”不隻是物理上的有聲有色,而是指這個事件本身不是那麼單調的。
——陳漢元(中國紀錄片領軍人)
目錄
有聲有色的紀錄片對話
——《一撇一捺——陳漢元訪談》再版序/1
寫在前麵的話/4
作者闡述/9
引子:一生都給你/1
第一章開啓智慧之門/5
一、這時,我開始懂得/7
二、最初的願望/10
第二章一撇一捺/13
一、早期多元的創作實踐/17
成名作《收租院》/18
嘗試故事化創作/24
尷尬的曆史/26
另類的《下課以後》/33
《雕塑傢劉煥章》藝術形象的刻畫/34
《泰山》寫齣民族文化/39
創作心得/44
二、文化基石/46
作品《絲綢之路》/47
《絲綢之路》的創作成就/47
作品《話說長江》/51
作品《話說運河》/52
代錶作《話說長江》/55
《話說長江》的結構/59
確立章迴體/60
固定節目主持人/60
愛國主義基調/63
激情奉獻/64
充滿魅力的解說詞創作風格/70
紀錄片解說詞的作用/83
散文體紀錄片解說詞創作/88
代錶作《話說運河》/93
《話說運河》的結構/95
難題:《話說運河》的開篇/96
迴看《再說長江》/100
三、裏程碑《望長城》/105
《望長城》的創作主旨及意義/106
《望長城》在紀實手段上的突破/108
《望長城》招標設想、期待與實施/115
采訪劉效禮/121
采訪硃羽君/125
采訪鍾大年/127
第三章道在其中/133
一、創作談/135
紀錄片就是一段有聲有色的曆史/135
三個階段的中國電視紀錄片創作/138
客觀地看待以前的作品/153
衡量精品的標準/156
風格嬗變:由“全景”轉嚮“特寫”/156
創作隊伍與受眾/159
部分紀錄片是供少數人看的/162
20世紀90年代的紀錄片創作精英/162
紀錄片創作的優勢與麵臨的挑戰/190
紀錄片創作成功與否的根本原因/195
DV大賽與DV現象/198
東西方評委評奬時的側重點/202
如何看待用娛樂的方式教育大眾/209
紀錄片市場化/211
終極目標/213
紀錄片、專題片與獨立製片/218
關於“新紀錄運動”之說/221
時間對曆史的記述/225
二、人生感悟/230
人生如甘蔗/230
藝術創作/233
人生是個過程/235
讀書與人生/238
三、轉摺點/239
國外見聞/240
采訪意大利總統/242
思考/246
難以言錶的心情/247
第四章風流纔俊/251
一、人生際遇/253
苦澀的心情/253
梅地亞中心副總經理/255
當紀學會會長/256
人生的另一種選擇/258
“老爺子”的稱謂/260
二、歌詞創作/261
最初的歌寫給專題片/261
《一生都給你》的颱前幕後/262
《自有人評說》歌詞的由來/264
創作《青春之歌》/267
為紀錄片《楠溪江》寫主題歌/269
《抗戰》片首歌/272
三、電視劇策劃/274
策劃《北京人在紐約》/275
正視齣國熱/278
“形右實左”/279
《蒼天在上》橫空齣世/281
重塑海瑞/284
創作農村改革題材的電視劇/286
個人悲劇觀/288
名著改編/289
一部好片子:27個興奮點/290
四、文學創作/291
房東秦大爺/292
第五章睿智人生/297
一、做客中央電視颱《朋友》欄目/299
楊瀾做《朋友》欄目的中心朋友/301
餘鞦雨做《朋友》欄目的中心朋友/302
二、應對中央電視颱主持人/304
做客《實話實說》第二期/306
哈爾濱頒奬/308
三、人性化管理/309
報銷車票/309
製片人請纓做導演/310
槍斃不理想的作品/311
四、圈內人眼中的陳漢元/313
一代中國紀錄片領軍人(硃景和)/313
名士風流陳漢元(梁碧波)/318
人黃豬老Blog(片段)(陳曉卿)/325
嚮漢元老師學習:不“講”道理(宋素麗)/326
第六章燃情歲月/335
陽光衛視副總裁/337
陽光衛視的工作方式/338
樂在其中/341
尾聲/345
顧問生涯中的創作觀/348
桃花依舊笑春風/352
附錄/357
附錄一欲寫雁蕩筆難下/359
附錄二功德無量之舉/365
附錄三拯救黃河(一)/368
附錄四攤主/371
參考文獻/374
後記/377
寫在前麵的話
《中國紀錄片領軍人陳漢元訪談錄》是在2008年上海人民齣版社齣版的筆者所著《一撇一捺——陳漢元訪談》一書基礎上,由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再次齣版的書籍,對於中國國際廣播齣版社給予的支持與幫助在此錶示感謝!
在新齣版的這本書中,筆者補充瞭一些新的內容。
1.在第二章談到20世紀90年代紀錄片創作時,我將1995年對原北京廣播學院教授鍾大年、硃羽君老師的訪談,以及對中央電視颱軍事部主任劉效禮的訪談穿插在文中,希望這些訪談對當時的中國紀錄片創作狀況相互做一個印證和補充;20世紀90年代,我初涉紀錄片研究,為瞭瞭解我國紀錄片創作的總體狀況,我采訪瞭京滬兩地近20位學者和紀錄片創作者,這次在書中放入瞭對其中四位前輩的采訪稿。還有一位是對陳漢元老師的采訪,放在瞭第三章相關的部分。
2.在第二章第一小節“早期多元的創作實踐”中,《泰山》寫齣瞭中國文化部分,加入瞭陳漢元早年創作的紀錄片《泰山》第二部分的解說詞“奇絕天東”;在第二章第二小節“文化基石”中,“充滿魅力的解說詞創作風格”部分,加入《話說運河》第一迴的解說詞“一撇一捺”,以供讀者欣賞。
3.在第三章第一小節“創作談”的“終極目標”部分增加瞭1995年我對陳漢元老師的訪談內容,時隔二十多年,陳漢元老師從不同角度談瞭對紀錄片終極目標的認識。
4.“東西方評委評奬時的側重點”一節補充瞭對陳漢元關於紀錄片評判原則的采訪。
對陳漢元老師的訪談部分的內容維持不變。
在這本書即將交稿之際,我有幸請到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周安華教授為本書作序。周教授是一位學識淵博、做事認真的學者,他在百忙中抽時間細讀《一撇一捺——陳漢元訪談》,然後寫瞭再版序,為本書增添瞭華彩的篇章,在此錶示感謝。
我在從事紀錄片研究之前,做過十年記者,算是一名老記者,積纍瞭一定的采訪經驗。
我們總編是位纔高八鬥、令人尊敬的長者——王寒江老師。20世紀50年代,王總編二十來歲,英俊瀟灑,纔華齣眾,他作為首席記者,曾迎接王震大軍進疆,後被人們傳為美談。王總寫得一手好文章,在當時很有名望。他做事嚴謹,用人嚴格,改革開放後前兩屆畢業的大學生來他那裏應聘,就有幾人未通過他的考試關。
我在王寒江總編手下工作十年,受益匪淺。
我是理工科畢業生,原本一心想當工程師,結果分配我去的單位想留我當老師,我選擇瞭離開。
我們這一代人,深受徐遲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的影響,比較理想化,畢業後不能乾自己的專業,是很不甘心的,至少我是這樣。
之後,和我專業相關的單位都不太敢要我,原因是當時石油係統待遇特彆好,而我卻放棄瞭。
記得當時我們這一屆大學生的入職工資是85.88元,而我要去工作的這個石油係統月工資過韆元,工作兩年後,還有機會被派齣國培訓。這裏工作環境在全國當時也屬一流,設備、生産綫全是進口的,自動化程度高,很多操作通過按電鈕完成。
那時的國民收入不高,農村一個發傢緻富、年收入萬元的專業戶,俗稱“萬元戶”,就能作為典型被報紙宣傳。
我至今還記得入職工資的數字,要感謝我的一位中學同學。因為平時要有人問我工資多少,我是說不齣來的,也不大去記。
上中學時,學校有一個繪畫小組,一共六七人,我們年級有三人,其他是高年級的同學。那時我們中午就在學校和老師一起畫畫。
同年級的那位男生,喜歡化學。我大學讀的專業是化工工藝,也和化學沾邊,這和那個時代需要這方麵專業的人纔有關。後來我們都考上瞭省裏拔尖的高中,我考的是一中,他報考瞭實驗中學,比我高一個級彆。和我關係要好的同年級女生是我們三人中實力最強的,不過她中考失利,未能如願。但是高考時她考上瞭心儀的學校和專業,並在大學期間被保送英國讀研。後來,她選擇留在瞭英國。
男同學高考時填報瞭和化學相關的誌願,後來體檢,測齣他色弱,那時各學校所開專業比較有限,理科還可選的科目中隻有數學,這樣他在北師大數學係學習瞭四年。大學畢業時,他被分配到瞭高校任教。因為他是學數學的,一報到就被學校臨時差遣去核算新職工的工資。大概在他剛結束那段工作後,我們就同學聚會瞭。所謂“麯不離口,拳不離手”,講的就是他當時的那種狀態,而同學多年後相聚,也使他有些激動吧。他念叨瞭幾遍新人入職工資給我們:“85塊8毛8”,很是朗朗上口,我也就記住瞭。
我後來選擇瞭戰略轉移,投在瞭王總編的“門下”。
暫時改行,原是權宜之計,沒想到,這個決定改變瞭我的人生,以後就一直沿著這條道路走瞭下去。
我在王總編的辦公室、他的眼皮底下寫瞭兩篇文章得以考試過關。
雖說是理工科生,我在上大學之前還是看瞭大量的書籍的。我記得我完整讀完的第一本小說是在上小學三年級時讀的一本蘇聯小說,書名是《形形色色的案件》。這是一本舊書,書皮泛綠(封麵底色是綠顔色),內容已記不清瞭,是本偵探類的小說。
當時我喜歡和高年級的孩子玩,所以,我比同齡的孩子書要看得多。手抄書、禁書,我都看過。那時的禁書就是《牛虻》這類。還看瞭市麵上能看到的浩然的書和半公開的馮德英的《苦菜花》,以及麯波的《林海雪原》等。
上中學以後,我能用大人的藉書卡去父母工作的科學院圖書館藉書看。當時閱讀瞭大量的曆史書籍和偉人傳記。其中也有部分野史。雖說是野史,但那時候的書還是很正規的,內容上不會太離譜。以後我國齣現的大量的清宮劇,其根據也都齣自於我看到的這些正史和野史書籍。
中國小說我看瞭比如張恨水的言情小說等。《紅樓夢》我看瞭幾次都沒有看完;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讀三國。當時有《三國誌》和《三國演義》,我重點讀瞭後者。我不討厭曹操這個人物,他的軍隊被大火燒瞭以後,他還能哈哈大笑的性格蠻可愛的,當然,他的殘忍也是不可原諒的;我不大喜歡動不動就抹眼淚的劉備,使小心眼兒收買人心。
我還讀瞭外國的名著。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兒》,莫泊桑的《羊脂球》《漂亮朋友》《項鏈》,巴爾紮剋的《人間喜劇》中已翻譯的大部分作品,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小仲馬的《茶花女》,雨果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司湯達的《紅與黑》,盧梭的《懺悔錄》,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羅曼·羅蘭的《約翰·剋裏斯朵夫》,霍桑的《紅字》,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狄更斯的《雙城記》《霧都孤兒》等,還有英國女作傢勃朗特三姐妹、簡·奧斯汀的小說,我最喜歡《傲慢與偏見》,其中男女主人公睿智幽默的對白,常令人忍俊不已。
“文革”之前的文學譯本,都齣自名傢之手,其語言功力自不待言。這些大量有益的閱讀,滋養瞭我的語感,也培育瞭我的審美情趣,間接地讓我增長瞭不少見識;而在王總編手下練筆十年,又讓我練就瞭言之有物、用事實說話的文風。
王總編文筆好,要求嚴,但是為人不古闆。年末活動舉辦舞會,他都是活躍分子,跳舞是他的愛好。王總編的國標舞跳得非常好,他跳探戈時,一絲不苟,頭左右自然地擺動,好像真有情敵會齣現似的。
在這十年間,我也采訪瞭各條戰綫上的風雲人物,多數是科研戰綫上的。
在我采訪的風雲人物當中印象最深的是塔北油田指揮部總指揮康玉柱。康玉柱是李四光的學生,老派人物,為人十分謙和,是一位真正的地質學傢。塔北油田是他按照李四光當年提齣的新思路發現、勘探齣來的。塔北油田的發現,在我國是一個重大突破,以後,國傢纔有瞭“東進西齣”政策的實施,解決瞭東部沿海城市用油、用天然氣的需求。
陳漢元老師我采訪過兩次。第一次,是我剛開始進入紀錄片研究領域,還是復旦大學的研究生;第二次,是我研究生畢業後十年,在紀錄片領域闖蕩瞭十多年;其間我去電視颱做過紀錄片欄目編導,負責這個欄目的節目播齣;在央視、上視拍攝的紀實作品分彆在兩颱播齣;係統地研究瞭中國和世界紀錄片的發展,看瞭大量的中外紀錄片優秀作品,結識瞭一批優秀的紀錄片創作者和學者。
這次訪談,就好似當年我采訪塔北油田康玉柱總指揮一樣,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采訪。陳漢元老師語言幽默,纔華橫溢,齣口成章,充滿激情,是難得一遇的優秀采訪對象。
由於考慮到陳老師的健康狀況,電話采訪陳老師每天兩小時,斷斷續續持續瞭半年多,整個過程十分愉快。後期寫作、補充采訪、查閱資料、找齣版社、募集資金齣版等又經曆瞭半年多的時間。
石屹
2016年8月26日於上海書齋
作者闡述
紀錄片是以時代精神與文化潮流為創作背景的文化産品。不同時代紀錄片的創作風格、錶現手法不能一言以概之,如果想對紀錄片創作有所瞭解,一定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和學習積纍。
紀錄片的傳播離不開受眾,一方麵,紀錄片受眾群體需要市場的培育,另一方麵,良好的受眾環境對紀錄片的發展也至關重要。
欣賞優秀紀錄片作品需要相關的文化素養作為支撐,文化素養越高的受眾,對於紀錄片的理解認識也纔會越深入。
中國紀錄片不同於外國紀錄片,它深深地根植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並服務於民族大業。從中國紀錄片題材的選擇、構思、錶現手法、解說詞寫作等方麵,可以看齣中國紀錄片創作者的精神風貌、人格魅力和文化追求。
以上種種,是筆者想通過訪談來重點說明的。
陳漢元是中國紀錄片領域的領軍人,作為文化名人,他不僅擔任全國DV聯盟總顧問、人民網DV大賽主席、國際紀錄片評委會主席和評委,還曾擔任過中央電視颱副颱長、副總編,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副主任、中國視協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等職,多次負責國傢領導人齣國訪問的宣傳報道工作,在中國電視發展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長達四十餘年的影視創作生涯中,陳漢元親身經曆瞭中國電視事業從誕生初期到走嚮輝煌的巨變,經曆、決策瞭許多重大曆史事件。在藝術創作方麵,他也多有建樹,經他之手打造和策劃的有裏程碑意義的電視作品就有多部:電視紀錄片《收租院》《雕塑傢劉煥章》《話說長江》《話說運河》《望長城》;我國第一部在國外拍攝的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我國第一部長篇反腐倡廉電視劇《蒼天在上》等,這些作品在不同的曆史階段成為時代的坐標,提升瞭我國電視作品的藝術品質,在國內産生瞭轟動、持久的社會影響,推動瞭我國電視作品的創新發展。
通過陳漢元這位紀錄片領軍人對中國紀錄片發展的闡述和對他藝術人生的記錄,筆者相信人們對中國紀錄片創作發展、對中國紀錄片人會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
本書屬獨傢專訪。在寫作體例上藉鑒瞭意大利知名女記者法拉奇采訪風雲人物的形式,但是又有所不同。訪談內容涉及中國電視事業發展的方方麵麵,具有一定的學術和史料價值。陳漢元麯摺的人生經曆、多元的文化創作、成功背後鮮為人知的心路曆程等給人啓迪;在寫作內容上,筆者適時地加入瞭時代發展、創作背景和紀錄片作品的相關研究成果和分析,20世紀90年代中國紀錄片代錶人物和作品等,以期讀者對訪談內容、訪談人物的語境有恰如其分的理解。
文中的話題是放在特定的曆史層麵上展開的,距今也有長短不一的曆史,在這些曆史背景下的紀錄片創作狀態和現在是很不一樣的,運用這樣的寫作方式,是希望不同層麵的讀者都能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
陳漢元是一位理想的訪談對象,他獨特的語言魅力長期以來為業內人士所稱頌。在談及中國紀錄片創作時,他態度真誠,富有激情。陳漢元對中國電視紀錄片 中國紀錄片領軍人:陳漢元訪談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中國紀錄片領軍人:陳漢元訪談錄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中國紀錄片領軍人:陳漢元訪談錄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中國紀錄片領軍人:陳漢元訪談錄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