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在心理学家中,詹姆斯是一位超群的心理分析者。其结果是,他鼓励了一种全副武装、热心快肠的心理学,这种心理学无意于一些枝节琐事,一种坚强和重要的心理学勇敢地面对着心理学上*为令人困惑的难题。
——著名心理学家 欧内斯特?希尔加德
大家一致公认,威廉?詹姆斯一直是美国*伟大的心理学家。如果不是因为人们对德国人和事不合情理的赞扬,我认为,他也就是他这个时代和任何国家里*为伟大的心理学家──也许是一切时代里*为伟大的心理学家。
——美国心理学家 约翰?杜威
——随书赠送精美书签
——自媒体工作者、公众号运营、文案策划、教师、学生、家长、记者、编辑、文艺青年……都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
——开学季给孩子*好的礼物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之一,也是美国*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由于在心理学上的突出贡献,威廉?詹姆斯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
威廉?詹姆斯,出生在美国纽约市一个有科学精神的牧师家庭,祖父是爱尔兰人,移居美国,因投资开发伊利运河而成富豪。詹姆斯的母亲叫玛丽-罗伯逊?沃尔什,父亲老亨利?詹姆斯。
威廉?詹姆斯长期在哈佛大学讲授心理学、哲学和生理学,并在美国*个开设心理学课程“生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并设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
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心灵学研究会的主要创立者,终其一生都在探讨超个人的心理现象与超心理学,认为人的精神生活有不能以生物学概念加以解释的地方,可透过某些现象来领会某种“*性价值”;并强调人有巨大的潜能尚待开发,人的意识只有很少一部分为人所利用。
威廉?詹姆斯的著作被翻译为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等全球70余种文字。著有《心理学原理》《真理的意义》《多元的宇宙》《对教师讲心理学和对学生讲生活理想》《彻底经验主义论文集》等十余部著作。
哈佛大学的哲学课
作者自序
Chapter01 思维形态:像河流一样流动不息的意识
1.个体意识的修炼秘诀
2.思维也有“七十二变”
3.意识不息,思维不断
4.窥视语言的方向,打开认知的大门
Chapter02 实用主义:长得好、唱得好,不如做得好
1.为什么要研究“烤不出面包”的哲学
2.残酷的现实与完美的心
3.欲速则不达的真理追求
4.哲学思辨:绕着松鼠跑还是绕着大树跑
5.实用主义:连接哲学之门的“走廊”
6.善于运用实用主义哲学的“狐狸”
7.“绝对”带给我们的强大力量
Chapter03 理性主义:足不出户,靠数学尽知天下事
1.柔性or刚毅:我们的哲学观由气质决定
2.旧瓶装新酒:新旧真理的二重博弈
3.真理论控制下的“火焰”与“能量”
4.“高雅纯洁”的理性主义者
5.实用主义:架起理性与经验的桥梁
6.我们真的能总结出宇宙的规律吗
7.超越常识的双刃剑:科学
8.跳出“真实”与“不真实”的矛盾争论
Chapter04 唯物唯心:在物质中任意流浪,还是坚守本心
1.属性vs实体: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
2.存在与虚无:弹奏“精神实体”的畅想曲
3.世界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4.热寂状态:恐怖的唯物主义
5.宇宙中“不友善”的地球设计者
6.“自由意志”的罪与罚
7.唯物论也可以承认“神”的存在吗
8.追寻唯心主义所勾勒的完美世界
9.主观vs客观:“主”与“客”谁能做主
Chapter05 多元世界:世界是丰富多彩还是单调乏味的
1.从“五行相克”开始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2.站在多元论阵营的实用主义宇宙观
3.宇宙统一的审美性与目的性
4.决定万物是否真实存在的“共相”问题
5.被实用主义 “鄙视”的极端一元论
6.让多元论和一元论“友好”起来
7.二元论:筑起精神世界的坚固堡垒
Chapter 06 形而上学:非要找到无所不包的“终极真理”
1.孩童皆知的“形而上学”
2.怀疑一切的唯我论
3. 我为上帝的一部分,上帝又怎会害我
4.瞧不起数学家的科学家
5.经验vs理性: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6.只会做机械运动的人类
7.让决定论陷入尴尬的经验主义者
8.有趣的“先天认识形式”
9.永远无法感知的四维世界
Chapter07 辨证之法:我想让“终极真理”靠边站
1.打败形而上学的利器:辩证法
2.“生活向前,理解向后”的哲学观
3.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
4.跳出非此即彼的“鸡”“蛋”怪圈
5.有世界的地方就有“斗争”
6.“螺旋上升”的发展观
7.站在“绝对精神”的制高点
8.八大范畴“包揽”辩证统一
9.无处不在的“矛盾”
Chapter08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的重要分支
1.人本主义的可塑性世界
2.真理的本质是有关实在的信念
3.所有适用的名称都是真的
4.实在是如何存在的
5.两种主义的哲学坚守
6.能“为我所用”者皆合理
7.真理往往在误解中前行
Chapter09 改善主义:可拯救世界的实用派
1.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间的调和者
2.实用主义对世界可能性的解读
3.世界将在不断改善中得救
4.清楚的哲学只会选择一种主张
5.双重气质的信仰——实用主义
Chapter01 思维形态:像河流一样流动不息的意识
思维是怎样活动的呢?我认为思维的活动离不开五个事实:第一,个体意识是思维的总和,任意一个思维都是个体意识的组成部分;第二,个体意识中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行的;第三,思维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是明显持续的;第四,思维总是处理独立于自身的对象,并具有认知功能;第五,思维具有选择性、趋向性,它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抛弃自己不感兴趣的。
自从人类有意识以来,我们的思维就注定是由对象和关系构成的多重体。我们注意力上的厚此薄彼决定了哪些是简单的感觉,哪些是复杂的感觉。大脑对我们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就像一位雕塑家对石块进行加工一样。无论我们的观点之间存在多大的差别,都不能改变它们处于感觉混乱中的事实,而这些事实又能为所有人提供思维的物质。
在有意识的状态中,任何人的思维都是连续不断的,即使无意识中存在某些时间间隔,从思维的性质和内容上说,我们的思维和意识也像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那样流动不息。只要人有生命力,大脑中的重组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而只要这种重组不停止,人类的思维和意识就不会停止。
1.个体意识的修炼秘诀
我认为,思维是个体意识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观点中,“思维”很好理解,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脑凭借语言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应过程,二是人脑凭借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过程。而对于“个体意识”这一术语,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如果粗略地看待它,我们每一个人似乎都能在心中对它有一个大致的定义。但如果对它进行精确定义,那相当困难了。在这里,我只能利用思维的假设对它进行初步的解释。
假设一个演讲厅里存在着大量的思维,这些思维既包括你的,也包括我的,还包括其他听众的。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这些思维中有一部分是彼此连贯的,其余的则是彼此不连贯的。总体来说,这些思维不是自足的,当然,它们也不是相互独立的。这些思维中的每一个都与其他思维相联系,比如A的某个思维与A的其他思维相联系,B的某个思维与B的其他思维相联系等。我们没有类似的经历,所以我们不清楚这个房间里是否存在一个单独的思维,也无法证明。
如果没有交流,心灵与心灵之间是不能交换思维的,只能各自守护着自己的思维。一个人的思维不可能进入另一个人的思维,只有一个人的意识才能进入他自己的思维。意识遵循这样的原则,即它们是绝对孤立的、不可还原的、多种多样的。每提到每一个思维,我们都要说明这个思维属于哪个人。一个人的思维不可能与其他人相匹配,只能与他自己相匹配。
即使两个思维具有同时代性,或者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又或者在质量和内容上相似,那也不能保证它们是相互聚合的。因为这两个思维或许在此之前就已经被一个原则切断了联系,即它们属于不同的个人。如果有人问什么才是自然中最绝对的裂缝,我会回答“思维之间的裂缝”。但凡持有“对应个人心灵的东西必会保持不变”这个观点的人都会承认这个事实,所以,心理学中的直接资料不是人的思维,而是个体的自我。
什么是普遍的意识事实呢?这种事实不是“思维存在着”,也不是“感觉存在着”,而是“我想”“我认为”“我感觉”等。事实上,个体自我的存在是心理学不能质疑的。
我曾经与一个法国作家谈论过个体意识,期间,他表示了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这个法国作家认为由于受到唯心主义的误导,我们将一切事物都过分人格化了,而这种人格化明显是哲学上一个严重的错误。然而我认为,要判定人格化的错误性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只有当人格化的含义与心中的事物不契合时,人格化才会是哲学上的错误。但是,如果出现在人们心理过程中的事物本身就是人格化概念的起源,那它就是正确的。我们心中的事物是人格化概念的起源,这就意味着这些事物本身就是被人格化的,我们不必再利用思维将这些事物聚集起来重新进行人格化。若一个人已经具备了人格,那么我们无需再对这个人的自我形式进行分析,就能确定这个人的思维始终是持续倾向于作为个人自我的部分而出现的。
我说“倾向于作为个人自我的部分出现”而不是“作为个人自我的部分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考虑到一种特殊情况,比如,有时候我们只要提起笔,就能自动书写文字,这种潜意识往往会影响个人自我的出现。
我们隐藏起来的感情和思维就是潜意识自我的部分,一般来说,这种自我略显愚蠢,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它往往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自我,甚至直接切断与正常自我的联系。需要强调的是,潜意识自我也会形成有意识的统一体,它们可以使人形成记忆,也能使人拥有说话和书写等能力,还能使人拥有一定的创造性。正是因为这些特性,我们又称潜意识自我为“次级人格”。
我的朋友珍妮特认为,次级人格是一种不正常的人格,它虽然与正常自我同属于一个单一个体,但它的存在使人的本源人格被一分为二,这样一来,人就拥有了两部分人格,一部分表现于外,另一部分潜藏在内。而人的次级人格有大小之分,这种区分方法的依据是什么呢?一般来说,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思维。我们的主意识能分裂出的思维越多,人的次级人格就越大,反之越小。这些被分裂出来的思维都倾向于成为真正的人格,与此同时,旧的思维能被新的思维记住并据为己有。
珍妮特曾做过一个有关梦游症的研究,他发现,患者进入梦游状态时,其潜意识自我就会出现。也就是说,人在梦游中出现了次级人格。对于此次研究,珍妮先生总结道:“人在梦游中可能出现次级人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潜意识自我’。如果一个人能在潜意识状态下为自己起一个新的名字,那么他的次级人格轮廓会更加清晰,他的心特征也能被更好地表现出来。”
哲学是从认识论开始的,简单来说,认识论就是探讨认识的前提、基础、发展过程以及规律的理论。人有主观能动性,对世上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所以人们会积极探索这个世界,希望认识世界的真实面貌。但同时,人们又常常怀疑自己的认识方法,生怕自己得到的只是假象。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和本能有很大的关系。不过这里,我只从哲学方面进行深刻剖析。
认识论分为两类,一类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另一类是唯心主义认识论。这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也是哲学研究的两个基本问题。可以这么说,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斗从哲学刚刚兴起的时候就开始了,到现在却没有停止。期间还衍生出诸多分支理论和学派。早在古希腊时期,学术界就有唯名论和唯实论的理论分歧。唯名论认为普遍的概念实际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个别事物;而唯实论则认为,个别事物只是衍生物而已普遍的概念才是实际存在的。后来,中世纪时期的经院哲学又围绕两大理论进行了激烈讨论。其实,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上仍然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
17-18世纪,F?培根第一次提出了“经验主义”。这也是一种认识论学说,认为人类的知识来自自然界,并只能利用感官系统获得。而以笛卡儿为首的哲学家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知识无法从客观世界获得,只有通过人类独特的理性认识才能掌握。这样的认识论又叫“理性主义”。其实,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争论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其本质还是唯名论与唯实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论,只不过内容和形式略有不同而已。
得益于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努力探索,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物种起源、基因论等著名的自然科学理论,使唯物主义在18世纪后期占尽上风。可惜,唯物主义在那个时代仍然没有摆脱形而上学的枷锁,其理论仍然是片面和孤立的,遭到唯心主义的质疑和攻击时,唯物主义作者也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回击。
后来,黑格尔将辩证法融入唯心主义,创立了辩证唯心主义,他本人也成了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不过,黑格尔的理论仍然存在致命的缺陷,甚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如果说辩证法的出现,让苦苦挣扎在形而上学里的人们看到了希望的话,那么,辩证唯心主义的漏洞就又把人们推向了绝望的境地。后来,很多哲学家认为辩证法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坚持了唯心主义。于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哲学家又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
那么,在辩证唯心主义接近没落、辩证唯物主义又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信仰什么?我们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又该如何把握?针对此,我提出了“实用主义”。该理论的创始人是皮尔士,而我是他的主要倡导者,和我一样信奉实用主义的还有席勒和杜威。我所说的“实用主义”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更不是模棱两可的妥协主义。“实用主义”有自己的独特立场,那就是忠于事实,以价值和效果作为评判真理的标准。
其实,实用主义的出现解决了唯名论与唯实论、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哲学。因为两种学派不管和何种分歧,在找出确切证据推翻对方之前,哪一方的理论能带给人们实际的效用,哪一方的理论就是真理。而观察实际效果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实践,这不仅可以节省无意义的争论所耗费的时间成本,使人们静下心来努力探索,还可以将理论快速应用于实践、服务于大众。
最后,我告诫我的学生以及所有热爱哲学的人:哲学是发展的,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它。
哈佛大学的哲学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哈佛大学的哲学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与所购吻合,包装严实无破损情况,物流速度快,满意!
评分好书,物流很给力,继续加油!
评分这本书不错,内容丰富,观点令人有所悟。
评分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感兴趣的人阅读
评分做活动买的,很便宜,送货也很快,书的质量也不错,很喜欢!经典作品!
评分还行
评分挺好的没有破损,质量看着还行。。。
评分隔天送到,配送员服务好。京东配送快,很不错。
评分书是好书,物流也快,京东买书,放心!配送小伙特别给力,谢谢!
哈佛大学的哲学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