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理学导引/高等院校心理学公共课教材》以高等院校通识课“心理学基础”的授课内容为基础,经过梳理、补充和提炼而成。内容涵盖心理学概观,心理的生物学基础,动机,学习,认知过程,情绪、压力与适应,意识,智力与创造力,人格等九章,每章配有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帮助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的逻辑联系,促进学习的整体系统化。
同时,《心理学导引/高等院校心理学公共课教材》中还加入了大量心理学的前沿研究和生活实例,语言平实,使学习者可以轻松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学会以心理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理解、解释自己成长中遇到的各种现象和规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另外,书中还用二维码关联了教学录像、拓展阅读材料等数字化资源,适合于翻转课堂教学。
《心理学导引/高等院校心理学公共课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通识课教材,也可作为教师教育课程的公共课教材,同时还适合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概观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
第二节 心理学的历史及主要流派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生活中的生理心理学
第二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
第三节 大脑皮质
第四节 行为的遗传学基础
第三章 动机
第一节 动机概述
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
第三节 社会性动机
第四节 动机理论
第四章 学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第二节 经典条件作用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
第四节 学习的认知观点
第五章 认知过程
第一节 感觉
第二节 知觉
第三节 记忆
第四节 思维
第六章 情绪、压力与适应
第一节 情绪
第二节 生活压力
第三节 生活压力的应对
第七章 意识
第一节 意识概述
第二节 睡眠与梦
第三节 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
第八章 智力与创造力
第一节 智力与智力理论
第二节 智力测验
第三节 智力的差异性
第四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
第九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人格理论
第四节 人格测验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像心理学这样略带神秘而又常常被误解的学科其实已经不多了。我们的大学甚至中小学,都需要大力引进心理学的内容。近年来,我国心理学专业迅速发展,有关的科研机构和院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为了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还是为了普及心理学的科学知识,编写出科学基础扎实、内容生动有趣的优质心理学教材,已经成为心理学专业建设中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翻开田媛编著的教材《心理学导引》,感到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文风轻松活泼而不失清晰条理,选材来源多样而不失内在联系,结合生活实际而不失科学基础。这本教材在内容、形式、体系编排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色。
首先,这本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心理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方面,在每一章,都涉及不同主题的主要方面,让学习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心理的脉络和基本结构。例如,在“认知过程”这一章,重点介绍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基本的认知活动规律;在“智力与创造力”这一章,重点介绍了智力与智力理论、智力测验、智力的差异性、创造力及其培养等基本的方面。对心理学入门者而言,这本教材有助于他们从一些最基本的侧面概括地了解心理学的框架,把握心理学的基本结构。
而且,这本教材在普及心理学基本知识的同时,还强调以生动鲜活的案例和形象具体的事实来说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容易理解和消化,大大增强了教材内容的感染力和实效性。这包括来自互联网的各种案例和热点事件,也包括来自各种相关的影视作品的案例和事件,让学习者能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深入地理解心理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既能从生活中学习心理学,又能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用于生活,解决现实的问题。例如,在第二章“心理的生物学基础”中,首先介绍了“生活中的生理心理学”,以学习者喜闻乐见的、生动的现象为例,将枯燥的生理心理学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显得自然而形象。
其次,这本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和展现形式上别具匠心,让学习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学习的内容和结构。在书后,编者给出了各章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在图中,不仅每一章的基本内容一目了然,而且,每一节中需要学习者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也一览无余。显然,这种安排和呈现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心理学初学者的学习效率,而且,对他们进行高效地复习也大有裨益。同时,书中还有与各章内容相应的大量图片、图表,使得学习内容更丰富。
作者田媛在这本书中倾注了她对心理学的热情和强烈的探索精神。她近年来致力于心理学专业教学,一直担任“心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来自同行的大量肯定和鼓励。她还开设了网络微课程“媛知媛谓谈心理”,受到众多网民的热烈点赞。这本教材的编写也是她在心理学教育教学的探索创新中孜孜以求的体现。
这本书语言明快,简洁易懂,不仅适用于心理学专业的初学者、入门者,也适用于各行各业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理解自我,洞察他人 这本书并非一本教科书,它也不是一部深奥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次邀请,一次深入人类内在世界的探索之旅。它旨在为所有对“人”本身充满好奇的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那些塑造我们行为、思想和情感的深层力量。无论你是对心理学一无所知的新手,还是已经有所涉猎的爱好者,这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自我认知与人际理解的大门。 第一章:心灵的起点——心理学的基本视角 我们常常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做?”、“为什么他会说出那样的话?”。这些看似日常的疑问,正是心理学关注的核心。本章将带你认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诞生与发展,它如何从哲学思辨走向科学研究,以及它所采用的各种独特的研究方法。你将了解到,心理学并非神秘莫测,而是通过严谨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揭示人类心智的运作规律。我们将探索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如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了解它们各自如何看待人类的意识、潜意识、学习、动机和人格。这不是一次枯燥的理论梳理,而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你体会到这些理论如何解释我们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例如,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童年经历的细微之处,竟然会如影随形地影响我们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你也会理解,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行为,或许隐藏着我们未曾察觉的动机。 第二章:感知世界的窗口——感觉与知觉的奥秘 我们的生活,是由无数的感官输入编织而成的。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看到色彩,闻到气味,触摸事物,品尝滋味?我们的大脑又如何将这些零散的信号组织起来,形成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本章将带领你穿越感官的边界,探索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的生理机制,以及大脑如何通过知觉过程,将原始的感官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体验。你将了解到,我们所“看到”的,并非眼睛捕捉到的全部,而是大脑主动构建的结果。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产生错觉?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这些问题都将在本章中找到答案。我们还会探讨注意力是如何工作的,它如何帮助我们筛选信息,又如何因为它的局限性而让我们错过身边重要的细节。理解了感觉与知觉,你将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其实是一个主动而充满创造性的过程。 第三章:记忆的殿堂——储存、提取与遗忘 记忆,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关键。它承载着我们的过去,塑造着我们的现在,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本章将为你揭示记忆的奇妙世界。你将了解到,记忆并非一个单一的仓库,而是由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不同系统组成,它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如何将新信息转化为可以长久保存的记忆?又如何在需要时将它们提取出来?我们为什么会遗忘?遗忘是坏事吗?我们将探讨影响记忆的各种因素,如学习方法、情绪、睡眠,以及一些常见的记忆增强技巧。你可能会发现,那些你认为“不可能记住”的事情,其实是有方法的;而那些你“怎么也想不起来”的,也并非完全消失。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记忆的可靠性,以及它如何受到个人经验和情绪的影响,从而理解为什么人们对同一事件会有如此不同的回忆。 第四章:思想的火花——学习与思维的机制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咿呀学语到精通一项技能,我们一生都在不断学习。本章将深入探讨学习的本质。你将了解到,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行为的改变,一种思维模式的重塑。我们将解析经典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解我们如何通过联结和强化来学习;我们将探索观察学习和认知学习,理解我们如何通过模仿和思考来获得新知。更进一步,我们将探讨思维的运作,包括问题的解决、创造力的产生以及决策的过程。你将了解到,思维并非总是理性的,情绪和偏见常常会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通过理解这些机制,你将能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更明智地做出选择,并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 第五章:情感的河流——情绪的起源与影响 情绪,是我们生命中最丰富、最复杂的部分。它们如同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本章将带你走进情绪的世界。你将了解到,情绪不仅仅是主观的感受,它还包含着生理的唤醒、行为的表达和认知的评价。我们将探索不同情绪的生理基础,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理状态;我们将讨论情绪的产生机制,为什么我们会感到快乐、悲伤、愤怒或恐惧;我们还会探讨情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对他人的情绪产生共情。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你的一个小小的情绪变化,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的生理和认知过程。理解情绪,就是理解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维度,也是学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与他人建立深厚联结的关键。 第六章:自我与他者——人格的塑造与发展 我们为什么是现在的样子?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独特?本章将聚焦于“自我”这个核心概念,探讨人格的构成与发展。你将了解到,人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由先天的气质和后天的环境共同塑造而成。我们将介绍不同的人格理论,如特质论、精神动力学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理解它们如何解释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你将更深入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偏好,从而更好地接纳自己。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人格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为什么我们会与某些人一拍即合,而与另一些人则格格不入?如何理解他人的差异,并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本章将为你提供一些有益的视角和方法。 第七章:社会的大染缸——社会心理学的视角 我们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本章将带领你进入社会心理学的奇妙世界。你将了解到,群体是如何影响个体决策的,从从众到服从,我们是如何在社会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你将理解偏见和刻板印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对他人和群体的看法。我们还会探讨吸引力、爱情和亲密关系的心理学,以及合作与冲突的根源。通过这些,你将更深刻地理解,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周围的世界紧密相连。理解社会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社会行为,从而在复杂的社会互动中游刃有余。 第八章:成长的轨迹——个体发展的规律 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我们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章将审视个体生命周期的心理变化。你将了解到,婴儿如何发展出基本的情感和认知能力,儿童如何在游戏中学习社会规则,青少年如何探索自我身份,成年人如何在事业和家庭中寻求平衡,以及老年人如何面对衰老和生命的意义。我们将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和发展任务,以及如何克服这些挑战,实现个体的成长与成熟。理解个体发展的规律,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也能让我们对下一代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并为自己的晚年生活做好心理准备。 第九章:心灵的挑战与成长——心理健康与应对 生活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压力和挑战。本章将关注心理健康,并探讨如何应对心灵的挑战。你将了解到,什么是心理健康,它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心理困扰,如焦虑、抑郁和压力,并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包括放松技巧、认知重构、寻求社会支持以及必要时的专业帮助。你将了解到,心灵的创伤是可以疗愈的,而困难也往往是成长的契机。通过了解这些,你将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并在遇到困难时找到前进的力量。 结语:迈向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并非终点,而是一个起点。它希望激起你对人类心灵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通过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你将不仅仅是读完一本书,更是获得了一副新的眼镜,用以审视自己,理解他人,并洞察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愿这次心灵的旅程,能为你带来更多的智慧、同情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