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1
◆德国小学四年,以玩和运动为主,为什么德国教育“输”在起点却能赢在终点?为什么德国仅仅8200人却分享了世界一半诺贝尔奖?
◆保护孩子天性,教会孩子生活,让孩子自己长大,这种zui“慢”zui“笨”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德国教育的精髓,正在于此!
◆沈老师旅居欧洲近六年,带你近距离观察、学习、借鉴德国教育的精髓,帮孩子构筑自信、独立、爱思考、有教养、有责任心、自我认同的人格。
德国教育是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德国仅仅8200万人,却分享了世界一半的诺贝尔奖!但是和中国不同,德国的小学4年,以玩和运动为主,他们的家长也鼓励孩子多玩耍、多动手、多旅行,好好享受生活。为什么德国教育“输”在起点却能最终赢在终点?
德国教育注重保护孩子的天性,教会孩子生活,让孩子自己慢慢长大的!他们坚信,这种又“慢”又“笨”的教育方式,才是根基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用这种方式教出的孩子,拥有自信、独立、爱思考、有教养、有责任心、自我认同的人格,不仅具有竞争力,也懂得如何去幸福生活。——而这一切,正是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所欠缺的。
知名亲子专家、《没有边界的教室》亲子畅销书作者沈佳慧老师,旅居欧洲近六年,带我们近距离观察德国的教育,学习其中的精髓!
沈佳慧,英文名Monica,台湾地区著名旅游节目主持人。念过淡江大学日文系与中文系,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27岁前,没有出国旅游的经历,从30岁起,才为了儿子开始勇敢出游,并在旅游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养乐趣,找到了行之有效的教养方法。她的这段故事,被很多华人父母称为“值得借鉴的教养故事”。
沈老师旅居欧洲近六年,懂中、英、德、日四国语言,喜欢体验各种不同文化的旅行与生活,是个落实旅行与生活结合的人。
目前专职写作,曾出《没有边界的教室》等亲子畅销书。
第一章孩子的天性全球相同
欧化的教育让儿子变成“怪小孩”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成长最大的支撑点
生活细节决定孩子人格的养成
学习是为了以后独立生活
让爱告状的孩子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认清自己和努力的方向比“成绩”更重要
理性的尊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无聊”是孩子自己拥有的美好时光
打孩子,是因为你没有耐心和他沟通
快乐学习其实是主动探索的品格培养
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不要随便给孩子标准答案
第二章德国的基础教育保护孩子的天性
健康管理是德国学校的头等大事
玩是引导孩子最佳的学习方式
母语教学在德国极为受重视
在学校学习到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把阅读变成全家人的乐趣
想象力比成绩更重要
第三章德国父母重视“生活即教育”
小孩需要大量的玩耍和运动时间
德国父母乐于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德国进行的交通安全教育
教学从生活开始——用嘴说不如动手做
旅行和阅读,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体验
第四章旅行也是一种教育
夏令营是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体验
旅行带给孩子和家庭的意义
旅行是孩子独立人生的历练
全家人一起运动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
第五章德国父母认为,生活教育比100分重要
生活态度是德国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聊一些无聊的事也是一种陪伴
忘了带东西,请孩子自己想办法
从德国人身上学到,孩子要承担自己的错误
电子产品时代如何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
自发性学习比考100分重要
爸爸失业的时候对孩子的正面教育
第六章在德国感受到,最好的教育是等待孩子长大
学会和孩子聊天
教出讲理、自律的孩子
培养孩子未来的竞争力
在德国,玩是孩子的第一堂课
不要剥夺孩子简单的快乐
被信任的孩子不撒谎
不急,等孩子慢慢长大
孩子叛逆,是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
生活细节决定孩子人格的养成
先来分享一个德国妈妈分麦片的例子。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个疯传的德国热门影片,影片叙述早上两个孩子吃麦片,两个孩子都觉得对方的麦片比较多,妈妈为他们各自倒了一把麦片之后,才转过身去,两个孩子又吵起来了。
无奈的德国妈妈,只好在两个孩子中间坐下来,把圆形的早餐麦片全部倒在桌上,一人一个地分给两个孩子,到剩下最后一颗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快打瞌睡了,小男生以为妈妈已经分好了,很着急地伸手去拿牛奶要倒入麦片中。
“喂……等一下。太快了,不要急。”妈妈按住小男孩的手说。
接着妈妈取来菜刀与砧板,把最后一颗切成两半,各分一半之后,才告诉他们:“好了,现在可以倒牛奶了。”
到了中午,午餐准备好,两个小孩又咚咚咚地跑上餐桌,小男孩迫不及待伸手去拿锅里的意大利面。
妈妈说:“等一下……”
接着妈妈拉了椅子坐下来,说:“我担心你们又觉得分配不公平,所以,我来分……”
你于是一人一条地又分起了意大利面。
看完这个小短片,我真的忍不住笑起来。
我在德国居住的几年里,这样执着且有耐心的妈妈还真不少,而且妈妈们的情商似乎都还不错,即使孩子都快把妈妈整到抓狂了,她们通常也会想办法转换一个方式来让孩子接受,而不是强制性地把孩子不当的情绪或是行为压住。
这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困难。
德国的家庭教育,就是利用这样点点滴滴的小事累积起来的。
我们在教导孩子或导正孩子行为规范的时候,通常已经被孩子的行为气昏了头,先是一把火气升上来,接下来就是一连串的责骂或是说教,也许一时得到了效果,孩子安静下来了,或是妥协了,但很难不再犯。德国妈妈的做法,通常会让孩子想到再犯同样错误时所导致的后果,孩子收敛的机会就大大地增加了,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们就会越来越轻松。所以我在德国时体会到:忍一时之气,真的可以换来很多轻松时光呀!
所以德国孩子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大致上都很独立了,而且只要是从小教导得好,一般都还算有礼貌,应对进退都有一定的水平。
在德国,无论是家庭或是学校,法律明文规定禁止体罚,所以在不能体罚的情况下,如何把孩子教好,如何让孩子可以遵循这些生活规范,这些都非常重要。
有一次我去接小K放学,刚好看见有两个孩子站在一旁,其他的孩子都在沙坑里玩耍。
我问小K:“那两个小朋友为什么要站在那里?”
“哦……他们被FrauMüller罚站啊。”小K见怪不怪地回答。
“为什么要罚站?”
“因为他们不守规则啊,玩沙子都时候拿沙子互相丢来丢去,差点弄到同学眼睛里,老师讲了一次他们不听,然后就被罚站了。”小K再补充一句:“被罚站在那里看大家玩,但是他们不能玩。”
我顿时觉得这老师的方法很妙,她也不体罚孩子,就让他们在一旁看人家玩,自己却无法一起玩,只能在一旁干瞪眼,这对爱玩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种“酷刑”,也不用打不用骂,让他站在那里就是一种惩罚——从他们渴望进沙坑的眼神就可以看得出来。
过没多久,FrauMüller将两位互丢沙子的同学叫过来,对他们说:“你想回去沙坑玩吗?”两人相视点点头。
“下次还可以拿沙子丢同学吗?”两位摇摇头。FrauMüller才松口:“好吧,你们可以回沙坑去玩了。”
在德国,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从生活中,从每一次被我们忽略的小细节中,去改善孩子的行为,给孩子们行为进行规范和惩处。
再说说德国孩子吃饭的纪律。一般德国孩子,被规定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发出声音(无论是在家中或是学校都是如此),如果在用餐时咀嚼声音过大,有些同桌的孩子,会很不客气地说:“BistdueinSchwein?”意思是说——“你是一只猪吗?”(因为只有猪吃饭才会发出不雅的声音)
在德国的餐桌礼仪上,无论是喝汤咀嚼都不能发出声音,连餐具的碰撞发出声音都是不被允许的,甚至不小心打了饱嗝,都要赶快说声“Entschuldigung”(不好意思、对不起的意思)。
吃完了下餐桌时,还要说一句:“我吃饱了,可以离开了吗?”得到首肯之后离开餐桌,还必须将自己的餐盘收拾到定位。这些生活小细节,都被很扎实地落实在孩子的生活习惯中,久而久之,也不觉得太麻烦或者有什么不妥,好的吃饭礼节和生活习惯,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我们常看见德国小孩童年无忧无虑,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很多生活细节的要求上,却是非常严格严谨的,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我常说,德国幼儿教育,就是一种生活教育,从生活中去帮孩子累积生活的技能、习惯以及正确的生活常识。这比起能够拿到多好的成绩还要可贵。
除此之外,德国老师训练孩子收拾东西的纪律,也是很有一套的。老师发的作业、试卷,批改完之后,就会规定孩子必须把这些考卷、作业收拾在一个大的档案夹里,然后归位到教室中的一个柜子里——每个孩子都有一个专属的档案夹,到学期末时再把档案夹里的作业和考卷带回家。
一开始孩子还不太会整理,老师会在旁指导,接着孩子就可以自己做这些考卷作业“归档”的工作,老师会在一旁提醒,大约一个学期之后,这些小小的归档动作,已经成为习惯的一部分,所以我经常在德国人的家中看见ArbeitZimmer(工作房或我们通常可以称之为书房)里,有一个归档的柜子,里面全部是每一年的缴税纪录、孩子的成长照片记录……各式各样的档案都会分类归档、保存,这都是在小学校教育中和家庭生活中养成的习惯。
也许这些在我们眼中都是小事,但是却是教育孩子很有效的方法,好的生活习惯和教育一旦养成,对孩子的将来有无限的正面影响。因此德国人采用这种柔软的方式为孩子培养一个个好的习惯,真的值得学习。
……
教育无国界,从德国教育反思教育的目的性
本书可视为我前几年出版的《没有边界的教室》一书之续集。
从欧洲返回亚洲之后,更多的、不同的东西方教育观念,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因此我想延续着德国教育的方法,在亚洲社会实践,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方式。
基本上,德国的教育主要采用的是自然引导的方式,从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从思考的独处中,去培养孩子的思辨能力,这些都非一夕可成,需要有爱心地培养和耐心地等待,才能见到明显的成效。
德国的朋友常说,他们总是把孩子看成是一颗种子,经过长时间的施肥灌溉,才能让这颗种子不断地茁壮成长。
原本我并没有刻意要写关于德国教育的书,因为在德国那样的环境下生活,一切的教育方式都被我视为理所当然,认为教育孩子的方式就该如此,但回到亚洲以后,才赫然发现,我们在亚洲体验到的教育方式,跟我印象中的欧洲教育,已经差得越来越远了。
现在的父母亲生活过得稍为富裕了,加上孩子生得少,就特别担心自己孩子将来的前途,因此从小就开始为孩子做“长远的打算”。
我理解这是天下父母心,但是我们却忽略了由于时代的不同,现在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还有知识学习的丰富性,早已远远超过上一代父母亲的想象,因此父母亲给的所谓的知识和培养,真的一定对孩子好吗?
相对于中国父母对孩子变本加厉的要求,我发现德国孩子的生活是自在的,且是可以适性发展的,德国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心态,这些都为孩子未来的生活和前途,奠定了最扎实的基础。
于是我开始乐意分享我在欧洲所体验到的生活与教育上的经验和观念,当然也遇到过本位主义很重的父母亲的不友善质疑:“我们又不是德国人,为什么要学德国?”
沈佳慧
2016春中国 台北
最好的教育,是等孩子自己长大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最好的教育,是等孩子自己长大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最好的教育,是等孩子自己长大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