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01
本書探索美學、文藝學問題,既有一種內容上的一貫性,尤有思維方式上的特點,那就是倡導一種平等對話和自由對抗的精神,以“知己知彼”的“對敵”的方法深入文本,用美學、文藝學方式,揭示人文社會科學一些問題的“癥結”。第一部分“反者道”,虛涵三意:一乃“反者道之動”,強調“道”之“動”,從發展變化中感悟領會美學文藝學之遷移;二乃文章皆“反者”之道說,藉由一種不同的眼光,觀照“常識”與“常理”;三是試圖揭齣“反者”之“道”,既是“思路”,亦是“思想”。從文學研究到文化研究,提齣研究的基本理念,強調精神深度和精神搏鬥。第二部分“美學課”,指齣美學乃人生存無可逃避之“課程”,用美學的方式思考社會和生存世界之中的若乾重要問題,強調美學與生存的統一。第三部分“信天遊”,從文學文本的解讀來讀解世界、人生,是作者理念的具體實踐。三個部分有內在的聯係,核心綫索是對美學與詩性生存的探索。從文學研究到文化研究,從社會文本到生存文本,都可以用美學的眼光進行透視。但是,美學的思考本身就存在著一種矛盾,即以理性來處理感性的現象。這樣的矛盾牽涉到人文學術的根本,所以,以“文藝之敵”命名本書,既意識到美學的限度,又張揚瞭其特質。
駱鼕青,1964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華詩教學會理事,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理事,江蘇省寫作學會會長、美學學會副會長等。 主要著作:《情性人生:心靈美學講稿》(中華書局2015年),《新聞眼:文化哲學的探索》(南京師範大學齣版社2004年齣版、2015年再版),《毒蛇》(南京大學齣版社2012年),《道成肉身:明清小說美學》(安徽文藝齣版社2002年齣版,南京大學齣版社2008年再版),《文藝之敵》(江蘇人民齣版社2006年),《形而放學:美學新解》(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2004年)等。撰寫論文數十篇。
目錄
反者道
文藝之敵 .......... 3
觀念的冒險 .......... 13
“五四”的三重變奏 .......... 30
文學本體的奇妙“兌現” .......... 38
何來“終結” ,誰與“對話” .......... 47
臉對臉,還是背靠背? .......... 51
美學與革命 .......... 55
文學研究還是要研究文學 .......... 64
無邊的文學批評 .......... 68
文化批評的內在理路 .......... 73
中國文化的邊緣與異端 .......... 82
美學課
論悖謬美學 .......... 89
美學的抗爭 .......... 103
否定的精靈 .......... 120
有學問的文藝學 .......... 134
中西文化“情根”論 .......... 151
夢想的目光 .......... 165
當下的審美脈搏 .......... 170
政治美學與文藝美學 .......... 200
“活的形象”與席勒的政治美學 .......... 206
小說敘事的政治美學意蘊 .......... 215
被美驚醒 .......... 224
信天遊
問餘何意棲義山 .......... 233
價值重估:作為精神的阿Q .......... 250
不準革命:被殺戮的阿Q .......... 266
身份睏惑:漢字、文化認同與阿Q .......... 283
古文觀旨 .......... 301
說鳳姐 .......... 318
偉大的寜靜 .......... 329
敘事智慧與政治意識 .......... 334
跋 .......... 346
跋
此書原齣版於十年前。裏麵有些文字,似乎溫熱仍在。自有自己深愛的,那時卻不曉得珍惜,總以為,未來很長,自己還可以慢慢沉潛與遊蕩。殊不知,十年一夢;夢醒瞭,遍體生寒。
以往那種英勇作“敵”的精神,在“學問”和“世道”中消磨瞭許久,卻並未全都化為虛無。以一種“反”的方式感悟與思考美和生存,仍是內心的一種力量。帶著敵意的愛,乃思考美與文藝的重要方式。此語中有悖謬在,蓋語義上有所滑動—愛,怎麼是思考?我以為,沒有愛,無法進入文藝與美;沒有敵意,則無法思索文藝。
不過,自己卻也在改變著,被改變著。此書裏,有最新寫的關於“阿Q”、“文學本體論”的文字。刪去瞭一些篇目,增加瞭近年來新寫的幾篇。或者,可見變化之一斑。
嗚呼!哀哉!往事如水,拜文字之賜,未曾枯涸成風雲,在天邊消散。倘有讀者,在這些速朽的文字中,觸及一點兒理性的迷狂、一點兒思緒的惆悵、一點兒持久的摯愛,則於願足矣!
駱鼕青
2017 年3月25日於金陵益疑齋
自序
或曰:弱者不得好活,強者不得好死。於是,努力做庸者成為最高的生存智慧與學術智慧。其標誌就是,在當今學術“江湖”吃得開的,不是蓋世絕學、獨門武功,或者“九陽真經”、“九陰真經”之類,更多的倒是在江湖恩怨與江湖話題中隨波逐流的生存技巧。喊“狼來瞭”不要緊,謊言重復韆遍可以成為真理;如果在彆人(當然是站在“高山”的人)喊的時候不跟著呐喊助威,“狼”可能真的就會悄悄地、輕盈如夢幻般地嚮你走來。那時,你的意識將會如一縷微塵般隨風飄逝,“救救……”的呼號聲將凝結在聲帶上……也許在文藝學中,此種情形更為常見吧,每每令“組織部新來的年輕人”與旁觀者感到鬱悶與窒息。
從業者在五顔六色的理論體係和主張的肥皂泡中穿行,委實有夢幻之感:盡管倏起倏滅,可也倏滅倏起呀!何況,鼓足勁頭、嘟起嘴巴的創造姿態和學術話語是那樣的神秘莫測、高深莫測呢?這樣“沒話找話說”的“學術生産”,是要靠著更大動力與毅力纔能夠開展的,其目標大抵不是所謂的學術,而是當今學術活動所能夠獲得的報償。否則,怎會有那麼多對文學、藝術以及審美都毫無修養、毫無興味的人,用幾乎與文藝、審美毫無關係的話語,來搞什麼文藝學?“白說也要說”,為的是“說瞭不白說”。明白這一點,我們纔能曉得文藝學中那些用各種經費印刷齣來的,用於報點、報項目、報職稱的種種所謂的論文、著作,是怎樣炮製齣來的。其中的學術修辭學、學術社會學、學術地理學、學術經濟學乃至填錶學、公關學之類,倒是可以成為後人研究和把玩的“課題”。可笑復可憐的是,有的人竟然以此——尤其是印刷品的印製地點——為驕傲,恬然招搖過市。戳破肥皂泡的天真漢,倒往往會成為無材補天的棄餘者,而哪年哪月纔會有一僧一道那樣的世外高人攜你投胎到“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呢?
“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魯迅式的“荷戟獨彷徨”早成為浪漫與奢侈,喧囂的文苑一片雍容中透齣逼人的森嚴,水潑不進。偶爾,響起一片砍砍殺殺的聲浪,那是“若要官,殺人放火受招安”的“一個字頭的誕生”前的陣痛。果然,廝殺者昂首闊步,以或天真、或俊美的麵孔進入瞭文學的殿堂,據說,還把文學史踩到瞭他的尊足之下。修成瞭正果後,自然就擁有瞭自己的話語霸權,有瞭足以傲視群雄或群氓的地位和領地。於是,文藝學的天地依然一派中庸平和、欣欣嚮榮的景象。有不甘心者的幾聲“呐喊”,幾聲淒厲,卻消隱於“無物之陣”。無人喝彩且不說,壓根兒是無人理睬。高貴而又無恥的沉默,逼著大夥兒加入那喧囂著的大多數。
幸耶不幸,成為瞭文藝學的從業人員,每每感到莫名的荒謬與悲涼。“眼看他起硃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瞭!”——不再有這樣的震驚,往往是“眼看他起硃樓”,就“先驗”地知道他很快就會“樓塌瞭”。然而,“豆腐渣工程”甚至“王八蛋工程”,竟往往獲得“權威”的認證與驗收,而招搖過市。個中隱麯,有誰知曉?
餘也不纔不敏,唯盼做好一教書匠而已。所幸經眼學生作業,每有亮色,使得日漸昏壞的“心眼”為之“好”起來。迴頭再看那些精美的印刷品,油然而生鄙夷之心。可恨有瞭天纔之後,往往在優汰劣勝的所謂學術機製中湮滅,仍然是平庸的智慧主宰著一切。所憾往日輕心,擊節稱賞之後,亦任其澌滅,僅在心中殘留些許倩影耳。
走筆至此,我忽地萌生似乎大逆不道的想法。當年評《紅樓夢》的兩位“小人物”的奇遇,恐怕未必盡當否定。盡管由此而生的風波甚為險惡,非學術因素代替瞭學術,但是兩位“小人物”的論文,又憑什麼不能順利地在“權威”媒體刊齣呢?當時的文藝界,恐怕也有政治體製“長”入學術體製,導緻學術權力異化的問題。試問,他們研究的曹雪芹是什麼“大人物”麼?有何學位、職稱?是幾級作傢?是教授、博導、學科帶頭人?是“北大人”麼?——不讓“無地位”者發聲的學術體製,豈不是連曹雪芹時代的文壇還不如麼?
於是,有瞭撰集此書的衝動。
“反者道”中,主要探討文藝學的一些問題,本無造反的意願與衝動,也沒有什麼逆風而行的悲情,隻是把文章收集起來一看,大都是對著流行的“話語”說一些不同意見的。初衷當然是“屈原”式的,可是結果雖然自己毫發無損,說的一些廢話卻石沉大海瞭。“反者道之動”,“道”動不動是不知道瞭,自己心動過瞭,不妨留下一點心跡,聊做塵世中的一點印記吧。
“美學課”乃慨乎言之。人生在世,無時無刻不在“與物相刃相靡”,感性的欲求,情感的糾纏,超脫的祈望,無不構成時時考問靈魂的“美學課”。誰都無法逃課;下課瞭,生命的火光將會黯然熄滅。作為生命之光,美學的作用,也就“如死一般強”瞭。在大學裏上美學課,每每有虛無之感。那些當時燃燒著思想者心靈,甚至飽蘸著他們血淚的精神結晶,被學術八股成一個個所謂的命題與結論,供教師餔啜,供學生填鴨,而學術侏儒們則在爬梳與整閤中生産著越來越豐富的成果。自己也想在已經成為史的美學中灌注生命的氣息和精神的脈動,但是成效甚微。不過,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生命體驗、心靈感悟和性情氣質融化到美學運思之中,卻起到瞭一些作用。小叩往往引來大鳴,是大快也!
“信天遊”中,是讀文學的感悟。竊以為,對文學沒有感悟、無能賞鑒、沒有文學細胞者,就像錢锺書刻薄諷刺的文學太監,整天處身於美女之中,卻絕無能力産生真正的關係。如果隻是鬍說一通也罷瞭,無非是製造齣一些印刷垃圾,可是在某種衝動中硬是要維護他們心目中所謂文學或學術的純潔性,那就容易找到非文學的武器,來對文學下手。此乃一種最壞的“文學之敵”。真正的美學、文藝學研究,則是“歡喜冤傢”式的文藝之敵。相匹敵的兩者間,有著真正的欣賞,神奇的神遇與意會。這種“敵”,正是文藝研究的起點、地基,也是其終點、目標;更是文藝研究以及美學研究的試金石。所以,把自己以前與最近所做的文學閱讀功課拿齣來,雖然近乎獻醜,卻也是一種誠實的錶示;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的結果,當然“甘苦寸心知”,至於是否有“神遇”,得“通靈”,隻能在虛空裏暗中摸索瞭。不過,這樣的摸索,或曰“靈魂在傑作中的曆險”,卻確實是靈魂齣竅、感覺的難度與長度劇增、人生在彆樣的世界與境界中再活過或者再死上韆萬遍的復雜而痛快的體驗與親證。有瞭這樣的經驗,固然會遮蔽真實的生活,可是更多的是照亮黯淡無光的平庸瑣屑而寂寞單調的生存。文藝或審美的意義豈非就在於此麼?如此看來,寫不寫這樣的文字,做不做這樣的功課,也就毫不重要瞭。重要的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這些文字中所花的功夫,無非錶現瞭塵心未盡的劣根性而已。可是既然如此,也就把自己在黑暗中“星星點燈”的螢火之光呈現齣來,聊博一哂耳。隻要不把螢火蟲屁股上的小小綠光當作“我的太陽”來高歌,或邀請彆人來頌揚,則在黑暗中也自有其存在的價值的。東方紅、太陽升的時候,有誰看到過小小小小的、小到微不足道,亮到視覺無法察覺的螢火之光的呢?當然,其中確也有自信自負的篇什,不至於完全辱沒讀者的精神。
就這樣,在東拉西扯的理由中把自己所寫的雜七雜八的文字綴為一集,近乎強詞奪理,心下頗為惶愧。但是在惶愧的整理與修潤中,自己不覺已走瞭一圈“迴頭路”。“卻顧所來徑”,滋味如何呢?
正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也好。
駱鼕青
2004 年8 月20 日於金陵益疑齋
文藝之敵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文藝之敵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文藝之敵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