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荟萃儒释道三家经典涵盖经史子集精华
★专业古籍整理团队历时六年的成果荟萃
★内容更全译注更精字体够大阅读更宜
《诗经》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毛诗盛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本次出版,为方便现代读者阅读,我们在对原文进行精心校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准确流畅的翻译。
中华文化讲堂是一个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典籍整理与出版的编辑团队。现已编辑出版有《群书治要考译》《群书治要(原文版)》《中华经典诵读教材》《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国学治要》《文白对照史记》《纳兰词笺》等,广受读者的喜爱。
国风
周南
召南
邶风
郦风
卫风
王风
郑风
齐风
魏风
唐风
秦风
陈风
桧风
曹风
豳风
下册
雅
小雅
大雅
颂
周颂
鲁颂
商颂
《谦德国学文库》出版说明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与科技超速发展,人们在体验经济繁荣和科技成果的同时,欲望的膨胀和内心的焦虑也日益放大。如何在物质繁荣的时代,让我们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安详,从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慰藉,或许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之所以要读经典,根本在于,我们应当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从何而来,去往何处。一个人如此,一个民族亦如此。一个爱读经典的人,其内心世界必定是丰富深邃的。而一个被经典浸润的民族,必定是一个思想丰赡、文化深厚的民族。因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一个民族如果不能认识其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必定就会失去其未来的生机。而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就保藏在经典之中。
今日,我们提倡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自提倡重读经典始。然而,读经典之目的,绝不仅在徒增知识而已,应是古人所说的“变化气质”,进一步,是要引领我们进德修业。《易》曰:“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实乃读经典之要旨所在。
基于此理念,我们决定出版此套《谦德国学文库》,“谦德”,即本《周易》谦卦之精神。正如谦卦初六爻所言:“谦谦君子,用涉大川”,我们期冀以谦虚恭敬之心,用今注今译的方式,让古圣先贤的教诲能够普及到每一个人。引导有心的读者,透过扫除古老经典的文字障碍,从而进入经典的智慧之海。
作为一套普及型的国学丛书,我们选择经典,不仅广泛选录以儒家文化为主的经、史、子、集,也将视野开拓到释、道的各种经典。一些大家所熟知的经典,基本全部收录。同时,有一些不太为人熟知,但有当代价值的经典,我们也选择性收录。整个丛书几乎囊括中国历史上哲学、史学、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各领域的基本经典。
在注译工作方面,版本上我们主要以主流学界公认的权威版本为底本,在此基础上参考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整套丛书的注译既能博采众长而又独具一格。今文白话不求字字对应,只在保证文意准确的基础上进行了梳理,使译文更加通俗晓畅,更能贴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古籍的注译,固然是现代读者进入经典的一条方便门径,然而这也仅仅是阅读经典的一个开端。要真正领悟经典的微言大义,我们提倡最好还是研读原本,因为再完美的白话语译,也不可能完全表达出文言经典的原有内涵,而这也正是中国经典的古典魅力所在吧。我们所做的工作,不过是打开阅读经典的一扇门而已。期望藉由此门,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经典的风采,走上领悟古人思想之路。进而在生活中体证,方能直趋圣贤之境,真得圣贤典籍之大用。
经典,是一代代的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恩泽与财富,是前辈先人的智慧精华。今日我们在享用这一份财富与恩泽时,更应对古人心存无尽的崇敬与感恩。我们虽恭敬从事,求备求全,然因学养所限、才力不及,舛误难免,恳请先贤原谅,读者海涵。期望这一套国学经典文库,能够为更多人打开博大精深之中华文化的大门。同时也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襄助和博雅君子的指正,让我们的工作能够做得更好!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文化漫游,每翻开一页都是一次全新的发现。我特别喜欢它在选篇上的独到眼光,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是精选了一些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作品。我注意到,编者在处理那些篇幅较长、可能让现代读者望而却步的段落时,采用了非常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比如清晰的段落划分和恰到好处的留白,极大地减轻了阅读压力。我记得有一次,我被一个关于农耕时节的诗句深深触动,那种对土地的眷恋和对风调雨顺的期盼,即便在今天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依然能引起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纸张的质感细腻光滑,油墨的色泽饱满而不刺眼,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疲惫。这说明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是真正用心了,他们明白,承载着千年智慧的文本,需要用最优质的载体来呈现,才能不辱使命。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馈赠,值得我们郑重对待。
评分这套文库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尤其是那种复古的函套,每一次将书从套中抽出时,都有一种仪式感,让人感到自己即将进入一个神圣的知识殿堂。书脊的设计简洁大气,即便与其他现代书籍放在一起,也散发着一种沉稳不拔的气质。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保留古典韵味的同时,并未牺牲现代阅读的便利性。例如,页边距的宽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文本的美观,又为读者留出了充足的批注空间——我是一个喜欢在书上做笔记的人,这点设计深得我心。内容方面,我被其中一些关于伦理和家庭秩序的论述深深吸引。这些论述并非僵硬的教条,而是建立在对人性和社会运行规律深刻洞察的基础之上。它们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当下快节奏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让我开始反思什么是真正的“安定”和“和谐”。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参照系,帮助我们校准在信息爆炸时代容易偏离的人生航向。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通往古代智慧的一扇窗!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沉浸在那些字里行间,那种感觉就像是和几千年前的先哲们面对面地交谈。书中的排版设计非常典雅,那种淡淡的墨香似乎都要从纸页里飘出来了,让人在阅读时就能感受到一种肃穆而又亲切的氛围。尤其是那些注释部分,简直是点睛之笔,它没有像很多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而是用非常生动、贴近生活的语言,把那些看似遥远的典故和词语解释得清清楚楚,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领会其中的精妙之处。比如,书中对某个古老仪式的描述,配上详尽的文化背景考证,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宏大的历史场景之中,感受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精心制作的珍藏品,绝不是那种快餐式的出版物。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时不时拿出来翻阅一番,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感悟和力量。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从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体现出来,让人由衷地敬佩。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类“经典文库”是抱着一丝保守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可能会过于晦涩难懂。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的精髓在于对“活的传统”的解读。书中对一些古代概念的阐释,完全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腔调,而是像一位和蔼的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让你不自觉地被吸引进去。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人物形象的侧写,那些鲜活的古代人物,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道德抉择,通过这本书变得立体可感,不再是教科书上干巴巴的名字和年代。我甚至能想象出他们当时说话的语气和神态。此外,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显得极其平衡,既有对宏大历史背景的铺陈,又不乏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捕捉,两者相得益彰。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节奏感,时而磅礴大气,时而低回婉转,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情感层次。这是一本真正能“滋养心灵”的书,它教会了我如何用更深远的眼光看待眼前的生活,如何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应对现代挑战的力量。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阅读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慢阅读”体验。在如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能静下心来,专注于一本内容厚重、需要反复咀嚼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奢侈。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具有极强的迭代性——我今天读到的一句话,可能在半年后,当我的人生阅历有所增加时,会突然产生全新的理解。这种随着生命阶段变化而不断焕发生机的文本生命力,是许多流行读物无法比拟的。编者在选材时对文本的甄选标准显然极高,每一篇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价值。纸张的厚度适中,不易透墨,保证了视觉上的舒适度;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既保留了古典的韵味,又确保了清晰度。总而言之,这是一套值得代代相传的经典收藏,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精神气质的浓缩体现,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渴望进行深度思考的同好。
评分真真的学习点东西,17年有幸同时考取硕士研究生和选调生,但自知才疏学浅,希望能利用闲暇时间充实自己,加油。书的质量棒棒的。
评分值得拥有棒棒
评分收到
评分四书五经的经典,虽然不是精装,但印刷清洗,可以温故而知新。
评分四书五经的经典,虽然不是精装,但印刷清洗,可以温故而知新。
评分非常好的东西,很实用!以后还会继续购买!
评分经典,国学书。慢慢看,慢慢领悟。
评分书籍质量很好!物流非常快!服务态度好!
评分书很满意,很好,非常好,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