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未成年人犯罪与矫治的成果,通过文献资料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新疆未成年人犯罪群体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新疆地区未成年人犯罪群体的基本情况和突出特点,并剖析其犯罪的家庭和个人因素,在借鉴以往矫治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有效的心理矫治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重生:未成年人犯罪与心理矫治》内容简介: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增多,并出现一些低龄化、团体化趋势,且大案、要案、恶性案件不断增加。《重生——未成年人犯罪与心理矫治》正是一本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分析及心理矫治的书稿,书稿共分为7章,全面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背景、成因、特点及矫治的经验和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张淼
张淼、女、汉族、197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一级警督、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音乐治疗师;研究领域:心理学、宗教社会学(伊斯兰教方向)。2006年至今,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项、公安部课题一项、厅局级课题八项;参与国*级课题一项、省部级课题三项、厅局级课题三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相关理论
第一节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理论
第二节 心理治疗相关理论
第三章 新疆未成年人犯罪群体研究
第一节 新疆未成年人犯罪群体基本情况
第二节 新疆未成年人犯罪突出特点
第四章 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矫治经验
第一节 未成年犯罪成因分析
第二节 未成年人犯罪矫治经验
第五章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治技术---团体心理辅导
第一节 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第二节 犯罪未成年人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第六章 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治技术---沙盘游戏治疗
第一节 沙盘游戏治疗概述
第二节 犯罪未成年人团体沙盘治疗技术
第七章 主要探索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主要探索
第二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缩影及教育文明程度的标志,它能真实而敏感地反映出该社会的文明水平和政治、经济及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体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转型期积累并产生了各种新的社会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在不同的地区也出现了新的走向。新疆未成年人犯罪形势较为严峻;社会不良思潮、不良风气因素对核心价值体系的威胁与削弱;社会、家庭功能的转移、变迁;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摇、淡化;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内外“三股势力”合谋,重点在政治思想领域、宣传领域、出版、网络领域及各种教育环境领域加紧渗透,在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上,对未成年人一代的争夺战越演越烈。在这种复杂背景环境下,新疆未成年人涉及各类刑事犯罪、暴力恐怖犯罪和非法宗教违法活动的情况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有着日显低龄化、多样化、团伙化、暴力化乃至政治化等特征与趋势,已经严重影响新疆“两大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最近在做一个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以一种极其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又毫不失温情的方式,深入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源及其心理矫治的路径。书中的理论框架非常扎实,引用了大量的心理学、社会学和犯罪学理论,为理解这一复杂现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结合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使得讨论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特别是关于不同类型未成年人犯罪者的心理特征、成因分析以及个体化矫治策略的论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为我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路和资料。此外,书中的案例分析也极其生动,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论的实践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某个我之前一直有些模糊的领域。我一直对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些“灰色地带”感到好奇,也为那些因为一时冲动或错误选择而走上歧途的孩子感到惋惜。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很多问题并非无解。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他带我一步步地剥开那些复杂的表象,去理解孩子内心深处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书里关于如何识别早期迹象,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来帮助他们重塑自我,这部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它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力量,一种相信“回归”与“重生”的可能性。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时,多了几分理性,也多了几分同情和希望。
评分我向来对社会议题,尤其是那些与我们下一代息息相关的议题非常关注,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立刻就被吸引住了。翻阅了几页,发现作者的笔触非常冷静而深刻,他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不适的现实,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去剖析那些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复杂因素。书里提及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影响,都写得鞭辟入里,让人不得不深思。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心理矫治的章节,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并详细阐述了各种矫治技术的原理和实践过程。这让我看到了希望,原来那些曾经犯错的孩子,并非无可救药,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干预,他们依然有机会重新融入社会,成为有价值的个体。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这个群体,或者在相关领域工作的朋友来说,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打鼓,毕竟“未成年人犯罪”这个词听起来就挺沉重的。但读进去之后,发现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枯燥的说教。作者的文风特别有感染力,他不是在冷冰冰地分析数据,而是在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你仿佛能看到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误入歧途的孩子,他们的迷茫、他们的无助,以及他们内心深处对被理解、被关爱的渴望。书里关于犯罪成因的剖析,我觉得特别到位,不是简单地把责任推给某个方面,而是多维度地展现了家庭、学校、社会以及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也重点写了心理矫治的部分,这部分写得特别细腻,能感受到作者对这些孩子的包容和期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对这个群体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偏见,也多了一份对他们重生的期盼。
评分这套书我真是爱惨了!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内容简直太吸引人了,虽然我并不是专业人士,但书里那些关于青少年心理的分析,还有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都写得非常真切,让我这个做家长的看了都觉得很有共鸣。作者在描述那些个案的时候,细节丰富,简直就像在看一部真实的纪录片,能够感受到每一个孩子内心的挣扎和渴望。而且,它不仅仅是列举问题,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和思路,怎么去理解、去引导、去帮助那些走偏的孩子,让我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更加坚定了要好好教育自家孩子的信心。尤其是一些关于沟通技巧的章节,我反复看了好几遍,还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运用,效果真的很明显!这本书就像一个宝库,让我对青少年这个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