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6
★一场发自唐朝的现场报道。每首唐诗都是一个案发现场,本书带你穿越回唐朝,亲历每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节点
★一部别样的欢乐唐史。发掘那些不为人知却又新奇有趣的历史细节,嬉笑怒骂间读懂历史沉浮、人生百味
★一本严肃靠谱的历史著作。秉承“诗史互证”的史学研究方法,以诗证史,以史解诗。史料是严肃*的,考据是严谨扎实的
★搜狐、今日头条、简书、微信等自媒体百万读者共同推荐;《出版人》杂志、《中外书摘》杂志、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华读书报、长江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经视等地面媒体大力推荐
第一现场
造反者李密:隋末大变局中一个枭雄的剪影/003
玄武门前血犹未干:记一场影响唐朝命运的政变/013
杨炎的鬼门关,两税法的阳关道/026
藩镇之祸:静安里杀人事件背后的政治博弈/037
帝国夕阳:“牛李党争”的众生相/048
宦官专权巅峰之始:血洗长安的甘露之变/057
黄巢之乱:文官集团集体“栽培”出的大唐毒瘤/070
唐朝“怕老婆”风气考,兼论唐朝女性之地位/079
跟刘虚白学考场规矩:唐朝公务员考试指南(一)/084
跟祖咏学行文规范:唐朝公务员考试指南(二)/092
跟朱庆馀学“作弊”:唐朝公务员考试指南(三)/098
第二现场
宋之问:“烂人”偏吟得一手好诗/111
张九龄:盛唐的背影/118
高力士:盛唐大太监的气节/126
王昌龄之死:“安史之乱”中的士人背影(一)/142
王维之生:“安史之乱”中的士人背影(二)/149
高适之官途:“安史之乱”中的士人背影(三)/159
刘禹锡的桃花与大唐王朝的回光返照/169
白居易:官场人生的减法/174
第三现场
那些年,唐朝人一起喝过的酒/187
武则天的红裙子/199
那些年,唐朝人一起吃过的瓜/206
记一场马球对抗赛:唐朝人民体育运动侧影/213
怎样才能把荔枝快递给杨贵妃?/224
杨贵妃的霓裳羽衣/236
一颗樱桃的命运:“安史之乱”的另一面/247
张九龄:盛唐的背影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祇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从全诗八句来看,说的都是燕子。诗的大概意思,也比较容易解读。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燕子虽然如此微贱,但仍然乘着春天短暂的美好时光而来。
岂知泥滓贱,祇见玉堂开:燕子当然不知道泥土灰尘之贱,看到华丽的玉堂打开,就一直在辛辛苦苦地衔泥筑巢。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时时可以见到燕子成双成对出入,每天不知会进出多少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作为一只燕子,没有心思与外物竞争,请鹰隼这样的猛禽们,不要轻起猜忌之心。
这诗的诗题,既可叫《咏燕》,也可叫《归燕诗》。这是一首真真正正的关于燕子的诗。
一、一只“无心与物竞”的燕子
但是,仔细读来,总感觉这诗不仅仅是在说燕子,好像还说了点儿别的什么。还说了什么呢?先来看看诗作者。
张九龄写这首诗时,身处唐朝的京城长安,时间是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这一年,他正好年满六十岁,已到了我们今天退休年龄的他,还担任着朝廷尚书省右丞相这样的高级官职。
这样一来,这首《咏燕》隐含的意思就出来了。原来,张九龄不仅仅是在说燕子,他还说了:“那只燕子是我。”既然“燕子= 张九龄”,那最后一句的“鹰隼”是谁?令人惊奇的是,虽然历经千年,关于这句诗中的“鹰隼”,居然一直都有定论,“鹰隼=李林甫”。是的,就是那个史上以口蜜腹剑而闻名的奸相李林甫。在张九龄写这首诗时,李林甫时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在明确了变量1“燕子= 张九龄”、变量2“鹰隼=李林甫”之后,还有一些变量要明确。变量3“玉堂、绣户、华轩=朝廷”,变量4“春=开元前期昌明的政治环境”。
下面我们一股脑儿将变量1234 都代入诗中,来看看这诗真正的意思: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我张九龄虽然出身微贱,但仍然趁着开元前期昌明的政治环境,短暂地参与过朝廷大政。
岂知泥滓贱,祇见玉堂开:我张九龄岂不知道泥土灰尘之贱,但既然有幸跻身朝廷高级官员之列,当然要不辞辛苦地像燕子衔泥筑巢一样,为国家政务操劳。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我张九龄和你李林甫,经常一起出入朝堂,一天不知要共同进出多少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但是,我张九龄没有心思与外物、外人竞争,请你李林甫不要猜忌,更不必中伤。
需要指出的是,最后一句,张九龄不仅仅是在表白心迹,而且更像是在求饶。是的,六十岁的尚书省右丞相张九龄,在向五十四岁的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求饶。而且,据南宋尤袤的《全唐诗话》,张九龄蕴藏在这首《咏燕》诗中的求饶,李林甫本人还看到了,“张九龄在相位……李林甫时方同列,闻帝意,阴欲中之。时欲加朔方节度使牛仙客实封,九龄因称其不可。甚不叶帝旨。他日,林甫请见,屡陈九龄颇怀诽谤。于时方秋,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赐,将寄意焉。九龄惶恐,因作赋以献;又为归燕诗以贻林甫”,“林甫览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尤袤在南宋朝廷,好歹也是当过部长级礼部尚书的人,怎么会如此缺乏政治斗争常识?
是的,张九龄的确写了《咏燕》诗,诗中也的确有向李林甫等政敌表白心迹甚至求饶的意思。但他好歹也算是政坛前辈了,怎么可能如此不顾体面,真的把这首诗送给李林甫,以求得政敌的怜悯呢?况且诗中将对手比为“鹰隼”,对比燕子,显然不是什么好鸟啊,岂不是更加激怒对手?还有,政治斗争从来就是你死我活,如果能够因为一首诗而罢手,那就不是史上闻名的李林甫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李林甫的进一步中伤和攻击,才最终导致了张九龄退出政治舞台。
换句话说,张九龄并没有把这首《咏燕》诗送给李林甫;即使送了,这首诗事实上也并没有起到让李林甫心生恻隐从而罢手的效果。
二、“假丞相”的真心酸
当然,张九龄就算没有当面求饶,有了这首诗在,也算他有求饶之心了。可是,字面看起来,右丞相貌似比兵部尚书要大啊,为什么官大的反而要去求官小的,而且官大的还求饶?
这个事儿,我尽量简单一点说。张九龄的右丞相,是“假丞相”;李林甫的“兵部尚书”之后, 还跟着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后缀。由于这个后缀,他是“真丞相”。
当然,张九龄当年也当过真丞相。在开元二十一年(733)十二月到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之间,张九龄是真丞相,或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任中书令。
李林甫呢,在开元二十三年之前,还只是黄门侍郎,并非丞相。这一年,他被唐玄宗李隆基提拔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和中书令张九龄、侍中裴耀卿一起,成为李隆基的三个真丞相。短短一年之后,李林甫就取代张九龄,成了中书令,牛仙客则取代裴耀卿,成为新的真丞相之一。张九龄、裴耀卿,则分别“罢知政事”,退出真丞相行列,改任尚书省右丞相、左丞相,就此成了假丞相。
看到这里,估计各位没晕也差不多了。真丞相、假丞相,右丞相、左丞相,到底哪一个才是靠谱的唐朝丞相?这都什么情况?
各位遇到的情况,北宋的大才子、《新唐书》的编撰者欧阳修,也遇到过。所以,他在《新唐书?百官志》中大吐苦水:“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唐朝宰相或丞相的名称,怎么个不正法?先来明确几点:
一、唐朝没有“丞相”“宰相”这样的官职名称和岗位职责。即使唐朝后期将有关官职改称为“丞相”了,其地位也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很大的不同。
二、唐朝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一般情况下,皇帝会设立一个以上、七八个以内的多位宰相,形成自己的政务参谋班底。皇帝在长时间内只任用一个宰相的情况,在唐朝非常罕见。
三、除了极为个别的情况,比如那个因与唐太宗李世民闹别扭而闻名青史的魏徵,曾经以“秘书监”这样类似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身份“参豫朝政”,从而成为真丞相。唐朝的丞相多出自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六部”系统。
四、终唐一世,“真丞相”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中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门下省的一把手侍中,一直就是真丞相。
三省中尚书省的情况则比较特殊。其一把手是尚书令,最初也是真丞相。但由于唐朝建国之初,李世民任过此职,后世诸帝为表尊重,就将此职虚设,不再授人。这样一来,尚书令之下的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就成了真丞相。但是,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是真宰相的时间,持续到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在神龙元年(705)五月,豆卢钦望升任尚书左仆射,“既不言同中书门下三品,不敢参议政事。数日后,始有诏加知军国重事”。这样,豆卢钦望才敢真正履行宰相的职责。
从那以后,“空除仆射,不是宰相,遂为故事”。也就是说,在此之后,官员升任尚书左仆射和尚书右仆射,如果任命时未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者,便不再是真丞相。
(二)就唐朝史籍所见,无论是什么部门的什么官员,只要在正式职务任命之后,加有以下后缀中的任何一个,就一律是真丞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平章事)、知政事、参豫(预)朝政、参豫(知)机务、参议朝政、参议得失、平章政事、平章军事重事、参知政事、参谋政事、同掌机务、参掌机密、知中书(西台)事、知门下省事、知军国重事、同知政事(同知军国政事)、同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止平章事、军国重事中书门下平章、勾当中书事。
我知道,花样有点儿忒多了,请大家见谅。但这些花样是唐朝历代皇帝玩儿的,主要责任在他们,不在我。
其中,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平章事)最为普遍。前一个名号,在唐朝用了116 年,有此名号的唐朝宰相有128 人;后一个名号,在唐朝用了226 年,有此名号的唐朝宰相多达310 人。
所以,李林甫此时担任的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是大权在握的真丞相;张九龄此时“罢知政事”,去掉了真丞相的后缀,所以他担任的右丞相就只是名义上的丞相,是尚书右仆射,是假丞相。尚书右仆射,就只能管管尚书省的事儿了,中书省、门下省的事儿管不着了,国家大事就更管不着了。
一个是刚失权柄的假丞相,一个是大权在握的真丞相,所以,张九龄就有求李林甫放一马的心迹了。
然而,个人认为,张九龄之所以怕李林甫,倒还真不是因为后者权力有多大,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张九龄深知李林甫是没有底线的小人,自己则是有底线的君子,真要面对面地干起来,自己不是对手。
对于李林甫的小人行径,《新唐书?李林甫传》说:“始九龄繇文学进,守正持重,而林甫特以便佞,故得大任,每嫉九龄,阴害之。”《旧唐书?李林甫传》说:“林甫面柔而有狡计,能伺候人主意……而猜忌阴中人,不见于词色,朝廷受主恩顾,不由其门,则构成其罪;与之善者,虽厮养下士,尽至荣宠。”
所以,对自古以来就有的“君子不与小人斗”这句格言,我们要理解其真正的含义,那不只是对小人的蔑视,更多的是对君子的爱惜。面对李林甫这样极品 的小人,守正持重的张九龄岂是对手?所以,张九龄怕了。结果当然在意料之中,李林甫仍然没有放过他。李林甫借着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引起李隆基暴怒的契机,指出周子谅为张九龄所荐举,于是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从京城贬至荆州,由从二品直降为从三品。
开元二十五年(737)五月八日,闻命即驰驿上任的张九龄,抵达荆州,当上了比今天荆州市市长猛得多的“荆州省省长”。或者,我们叫他“荆州大区行政长官”也可以。他在荆州任上,一共待了三年。在此期间,他和孟浩然、王维等我们如雷贯耳的大诗人们一起,游山玩水,彼此唱和,留下了一段诗坛佳话。其中,孟浩然留下一首《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张九龄还和孟浩然一起,乘船畅游长江,到过笔者的家乡——今天的荆州市松滋县。原来,笔者家乡的秀丽山水,还有幸陪伴着张九龄度过了他人生中最后的宦海时光。
开元二十八年春天,张九龄请求回韶州拜祭先人陵墓,因病在家乡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三、曲江东逝,帝国迟暮
其实,李隆基对张九龄,一直是真心喜欢的,是后者的“铁杆粉丝”。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李隆基对张九龄的喜欢,甚至可以说是仰慕。李隆基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请大家注意“师之”二字。在张九龄面前,李隆基的姿态还是摆得很低的,有点儿小学生的意思。而且,李隆基还送给张九龄一个美称——文场元帅。
要知道,唐朝武职中,最高军职为十六卫的大将军,比如右卫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等等。唐朝的元帅,一般情况下,有两条规则:一是非战时不设元帅;二是非皇族不任元帅。张九龄一介文人,李隆基竟然以“元帅”这样的崇高武职来称赞他,这是只有张九龄的“铁杆粉丝”才能有的行为。
可惜的是,李隆基虽然是张九龄的“铁杆粉丝”,却并不是他的“脑残粉”。
因为此时的李隆基,已经登基多年,“开元盛世”的事实说明他已是“伟光正” 的代表。这样一来,他就由自信而自负。更何况人家贵为皇帝,大权在握。所以,在很多问题上,李隆基很不喜欢张九龄对原则的坚持。
李隆基要提拔李林甫当宰相,张九龄不同意;李隆基要提拔牛仙客当宰相, 张九龄不同意;李隆基要废掉皇太子李瑛,同时找另外两个皇子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麻烦,张九龄不同意。
显然,张九龄不同意的,都是当时的大事。而他所依据的,都是他认为应该坚持的原则。
其实,关于大事如何处置,从古到今一直就有一个潜规则:领导找你来商量大事,不是问你有什么不同意见,而是看你将如何赞同他的意见。你还真以为自己当家了?果然,在一次争执中,“帝变色曰:‘事总由卿?’”翻译一下,李隆基脸色大变地说:“全部都由你说了算?”于是,两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可是,在没有张九龄的日子里,李隆基却又抑制不住对他的思念,总是想起他来。
《旧唐书?张九龄传》里有证据:“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每当宰相们推荐朝中公卿人选时,李隆基必定要问一句话:“这人的风度,能和张九龄一样吗?”原来,张九龄就是李隆基心目中的“公卿样板”。
就这样平时想想也就罢了,李隆基偏偏还在天宝十五年(756),在张九龄罢相二十年、离世十六年之后,在自己逃难到成都时,再一次地、深深地想起了张九龄。
早在开元二十四年(736),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曾向中书令张九龄报告,他手下有一员蕃将在讨伐契丹时失利,违犯军法,已将其执送京师,请朝廷将其斩首,以正朝典。张九龄立马表示同意。
张九龄同意的原因,不仅仅是这个蕃将犯了军法,而且此人他早就认识。几年前,在这个蕃将入京汇报工作时,张九龄就见过此人。当时,他就机智地判断:“乱幽州者,必此胡也。”现在,正好此人犯了军法,送上门来。张九龄决定借此机会,杀了他,永绝后患。可是,中书令张九龄同意了,皇帝李隆基却不同意。为了显示自己的皇恩浩荡,他下令将这个蕃将放了。而张九龄也在此事之后不久,被免掉了职务,从此在政坛上消失,他再也没有机会改变李隆基的决定了。
整整二十年之后,当李隆基躲在成都一隅之地,为自己当初那个决定后悔时,他泪流满面,想起了张九龄。《唐语林》记录:“又谓力士曰:‘吾取张九龄之言,不至于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既而取长笛吹自制曲,曲成复流涕,诏乐工录其谱。至成都,乃进谱而请名……良久,上曰:‘吾省矣。吾因思九龄,可号为《谪仙怨》。’”李隆基“因思九龄”,也部分意识到自己当年对他的贬谪是不公平的,于是在当时兵凶战危之际,仍然从成都派出中使,前往张九龄的家乡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专程去祭奠这位已经去世多年的前宰相。
只为了他二十年前的机智和英明。因为,张九龄当年执意要杀掉的那个蕃将,名字叫安禄山。清人赵翼评价说:“是曲江生平,此一事最关国家之大。”此句中的“曲江”,就是指张九龄。
事实上,张九龄罢相,绝对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对此,从唐朝的有识之士,到今天的历史学家,观点一致,史不绝书。唐宪宗时的宰相崔群,好像是第一个提出这个看法的:“世谓禄山反为治乱分时,臣谓罢张九龄、相李林甫,则治乱固已分矣。”欧阳修、宋祁等人在编撰《新唐书》时,也持同样看法:“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禄养恩矣。”司马光也这样认为。他在《资治通鉴》中说:“九龄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无复直言。”大文豪苏东坡,也是这个看法。他在《经进东坡文集》中写道:“唐开元之末,大臣守正不回者,惟张九龄一人。九龄既已忤旨罢相,明皇不闻其过,以致禄山之乱。治乱之机,岂不谨哉!”
所以,在开元二十五年四月十四日,在长安城大明宫的朝堂上,李隆基当时所送走的,并不仅仅是张九龄一个人的背影而已,被李隆基一起送走的,还有他一手开创的盛唐的背影。只是,当时的李隆基,甚至也包括当时的张九龄,并没有意识到而已。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是诗的巅峰。
那些或浪漫雄奇、或慷慨激昂、或厚重沉郁、或清新脱俗的唐诗,首先是脍炙人口、千古传唱的文学作品,其次又是亲临其境、现场记录的珍贵史料。这是从唐朝就开始形成的共识。
“诗史”之说,源于唐朝。唐人孟棨在其著名的诗论著作《本事诗》中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延及民国,开创“诗史互证”史学方法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论述,则更为详尽:“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中国诗既有此三特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把所有分散的诗集合在一起,对于时代人物之关系,地域之所在,按照一个观点去研究,连贯起来可以有以下的作用: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当然,本书不是学术著作,本人也无此能力开展新一轮的“诗史互证”学术实践。但是,我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的确是秉承这一原则,去解读这些唐诗,并因此才有了《唐诗现场》的。
千年前的唐朝诗人们,仅仅用短短的二三十字,就把“时间、人事、地理”交代得清清楚楚,并由此带着我们走进一个又一个历史记忆,宛如穿越,如临现场。
在《淮阳感怀》现场,隋末枭雄李密正惨兮兮地亡命天涯;在《不第后赋菊》现场,唐末枭雄黄巢正恶狠狠地诅咒命运。
在《夏夜作》现场,一代名相武元衡未曾预料,几小时后自己就会有杀身之祸;在《哭卢仝》现场,苦吟诗人贾岛不会想到,“甘露之变”那天的长安城中,
鲜血逆流成河。
在长安菩提寺现场,“诗佛”王维正打算把安史叛军的牢底坐穿;在洛阳履道坊白府现场,“诗王”白居易正慨叹自己一生与宰相宝座无缘。
在《终南望余雪》现场,参加科举考试的祖咏,正在耍酷;在《元和十年自朗州承诏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现场,刚由贬地返京的刘禹锡,正在任性。
在《樱桃子诗》现场,爱子殷殷的史思明,正给大儿子史朝义送去新摘的樱桃;在《黄台瓜辞》现场,夺权心切的武则天,正想着如何像摘瓜一样除掉碍手碍脚的儿子们。
在《赠魏徵诗》现场,唐太宗李世民正用内行的舌头,品尝诤臣魏徵酿造的葡萄美酒;在《赠张云容舞》现场,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正以行家的眼光,欣赏宫女张云容献上的“霓裳羽衣舞”。
26 个现场,26 位诗人。除了两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诗人之外,现场的24 位诗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诗界赫赫有名的大诗人,如白居易、王维、刘禹锡、张九龄、李商隐、贾岛、宋之问、杜牧、沈佺期等。第二类是政界如雷贯耳、诗界
唐诗现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唐诗现场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唐诗现场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买了一个系列的启蒙、古文、国学。希望国学复兴。娃娃要启蒙,还是从老祖宗文化开始抓。言传身教
评分通过诗歌了解历史,不错的方式!!
评分很厚实,个人觉得字小了一些,书页薄了一些。 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主要讲述607年到907年这三百年间关于唐朝的一些故事,以官方正史为基础,野史论文为补充,以年代和主要任务为主线,采用小说、单口相声的叙述形式,对唐朝二十一帝及文臣武将、布衣士女的人生进行全景式展示,并涉及对大唐政治经济制度的阐释和评价,是作者历时五年时间打造的一部心血之作,也算是一部白话正说唐朝大历史的作品。
评分书的质量特别好,都是正版,价格也实惠,一次买了很多,够看一阵子了
评分人丑就要多读书!!!!!!
评分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最让我一头雾水的,这本书借讲名士将魏晋历史串了起来,浅显但不浅薄,既不媚俗也不媚雅,当代非学者写历史,能做到这样,很难得。这书看了一半,又火速下单了一本《东晋门阀政治》,大学时看过,忘得精光,借着刚看完这本的些许底子再看,应该更有收获。
评分每次活动京东都没有让我失望,就说以后希望能多点劵,就更完美啦!
评分字有点小,慢慢看,!!!???
评分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省时省力,还能得京东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京东买东西又好又快!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省时省力,还能得京东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在京东买东西又好又快!
唐诗现场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