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現場

唐詩現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章雪峰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10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山東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295587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35123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52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一場發自唐朝的現場報道。每首唐詩都是一個案發現場,本書帶你穿越迴唐朝,親曆每個重大曆史事件的關鍵節點
★一部彆樣的歡樂唐史。發掘那些不為人知卻又新奇有趣的曆史細節,嬉笑怒罵間讀懂曆史沉浮、人生百味
★一本嚴肅靠譜的曆史著作。秉承“詩史互證”的史學研究方法,以詩證史,以史解詩。史料是嚴肅*的,考據是嚴謹紮實的
★搜狐、今日頭條、簡書、微信等自媒體百萬讀者共同推薦;《齣版人》雜誌、《中外書摘》雜誌、中國新聞齣版報、中國圖書商報、中華讀書報、長江日報、湖北日報、湖北經視等地麵媒體大力推薦

內容簡介

詩歌,嚮以文學作品齣現。“詩史”之說,源於唐朝,民國大師陳寅恪*“詩史互證”的史學研究方法,以詩證史,以史解詩。短短數十字乃至十數字的一首詩,隱藏著的信息往往能拼湊齣一個完整的曆史環節,瞭解到曆史的某個關鍵節點或重要側麵。《唐詩現場》就是這樣的作品。
《唐詩現場》以唐詩為切入點,用風趣幽默的小品文講述瞭唐朝曆史及社會的方方麵麵。本書共分為三個部分:“*現場”,描寫瞭玄武門事變、藩鎮之禍、牛李黨爭、甘露之變等重大曆史事件的細節過程;“第二現場”:主要介紹瞭王維、王昌齡、高適、白居易、高力士等詩人的人生境遇;“第三現場”:主要介紹唐朝的社會風貌,從吃穿住行等方麵全麵描繪瞭唐代人的生活圖景。
《唐詩現場》秉承“詩史互證”的原則,用輕鬆幽默的筆調,以堅實的史料為基礎,挖掘唐詩背後的曆史,以期讀者在更深刻地理解詩歌的同時,能夠看到在以往曆史著作中被忽略的細節。

作者簡介

章雪峰,文史作傢,曆史文獻學碩士,現供職武漢。齣版有《中國齣版傢?章锡琛》等作品。
曆史專業科班齣身,專攻唐史,有紮實的學術功底。為文不喜刻闆,文字輕鬆幽默,以時人喜聞樂見的筆法書寫曆史。作品散見於微信公眾號“往事”、企鵝號“往事”等處,深受讀者喜愛。

目錄

第一現場
造反者李密:隋末大變局中一個梟雄的剪影/003
玄武門前血猶未乾:記一場影響唐朝命運的政變/013
楊炎的鬼門關,兩稅法的陽關道/026
藩鎮之禍:靜安裏殺人事件背後的政治博弈/037
帝國夕陽:“牛李黨爭”的眾生相/048
宦官專權巔峰之始:血洗長安的甘露之變/057
黃巢之亂:文官集團集體“栽培”齣的大唐毒瘤/070
唐朝“怕老婆”風氣考,兼論唐朝女性之地位/079
跟劉虛白學考場規矩:唐朝公務員考試指南(一)/084
跟祖詠學行文規範:唐朝公務員考試指南(二)/092
跟硃慶馀學“作弊”:唐朝公務員考試指南(三)/098
第二現場
宋之問:“爛人”偏吟得一手好詩/111
張九齡:盛唐的背影/118
高力士:盛唐大太監的氣節/126
王昌齡之死:“安史之亂”中的士人背影(一)/142
王維之生:“安史之亂”中的士人背影(二)/149
高適之官途:“安史之亂”中的士人背影(三)/159
劉禹锡的桃花與大唐王朝的迴光返照/169
白居易:官場人生的減法/174
第三現場
那些年,唐朝人一起喝過的酒/187
武則天的紅裙子/199
那些年,唐朝人一起吃過的瓜/206
記一場馬球對抗賽:唐朝人民體育運動側影/213
怎樣纔能把荔枝快遞給楊貴妃?/224
楊貴妃的霓裳羽衣/236
一顆櫻桃的命運:“安史之亂”的另一麵/247

精彩書摘

張九齡:盛唐的背影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祇見玉堂開。
綉戶時雙入,華軒日幾迴。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從全詩八句來看,說的都是燕子。詩的大概意思,也比較容易解讀。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燕子雖然如此微賤,但仍然乘著春天短暫的美好時光而來。
豈知泥滓賤,祇見玉堂開:燕子當然不知道泥土灰塵之賤,看到華麗的玉堂打開,就一直在辛辛苦苦地銜泥築巢。
綉戶時雙入,華軒日幾迴:時時可以見到燕子成雙成對齣入,每天不知會進齣多少迴。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作為一隻燕子,沒有心思與外物競爭,請鷹隼這樣的猛禽們,不要輕起猜忌之心。
這詩的詩題,既可叫《詠燕》,也可叫《歸燕詩》。這是一首真真正正的關於燕子的詩。

一、一隻“無心與物競”的燕子

但是,仔細讀來,總感覺這詩不僅僅是在說燕子,好像還說瞭點兒彆的什麼。還說瞭什麼呢?先來看看詩作者。
張九齡寫這首詩時,身處唐朝的京城長安,時間是開元二十五年(737)春天。這一年,他正好年滿六十歲,已到瞭我們今天退休年齡的他,還擔任著朝廷尚書省右丞相這樣的高級官職。
這樣一來,這首《詠燕》隱含的意思就齣來瞭。原來,張九齡不僅僅是在說燕子,他還說瞭:“那隻燕子是我。”既然“燕子= 張九齡”,那最後一句的“鷹隼”是誰?令人驚奇的是,雖然曆經韆年,關於這句詩中的“鷹隼”,居然一直都有定論,“鷹隼=李林甫”。是的,就是那個史上以口蜜腹劍而聞名的奸相李林甫。在張九齡寫這首詩時,李林甫時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在明確瞭變量1“燕子= 張九齡”、變量2“鷹隼=李林甫”之後,還有一些變量要明確。變量3“玉堂、綉戶、華軒=朝廷”,變量4“春=開元前期昌明的政治環境”。
下麵我們一股腦兒將變量1234 都代入詩中,來看看這詩真正的意思: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暫來:我張九齡雖然齣身微賤,但仍然趁著開元前期昌明的政治環境,短暫地參與過朝廷大政。
豈知泥滓賤,祇見玉堂開:我張九齡豈不知道泥土灰塵之賤,但既然有幸躋身朝廷高級官員之列,當然要不辭辛苦地像燕子銜泥築巢一樣,為國傢政務操勞。
綉戶時雙入,華軒日幾迴:我張九齡和你李林甫,經常一起齣入朝堂,一天不知要共同進齣多少迴。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但是,我張九齡沒有心思與外物、外人競爭,請你李林甫不要猜忌,更不必中傷。
需要指齣的是,最後一句,張九齡不僅僅是在錶白心跡,而且更像是在求饒。是的,六十歲的尚書省右丞相張九齡,在嚮五十四歲的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林甫求饒。而且,據南宋尤袤的《全唐詩話》,張九齡蘊藏在這首《詠燕》詩中的求饒,李林甫本人還看到瞭,“張九齡在相位……李林甫時方同列,聞帝意,陰欲中之。時欲加朔方節度使牛仙客實封,九齡因稱其不可。甚不葉帝旨。他日,林甫請見,屢陳九齡頗懷誹謗。於時方鞦,帝命高力士持白羽扇以賜,將寄意焉。九齡惶恐,因作賦以獻;又為歸燕詩以貽林甫”,“林甫覽之,知其必退,恚怒稍解”。尤袤在南宋朝廷,好歹也是當過部長級禮部尚書的人,怎麼會如此缺乏政治鬥爭常識?
是的,張九齡的確寫瞭《詠燕》詩,詩中也的確有嚮李林甫等政敵錶白心跡甚至求饒的意思。但他好歹也算是政壇前輩瞭,怎麼可能如此不顧體麵,真的把這首詩送給李林甫,以求得政敵的憐憫呢?況且詩中將對手比為“鷹隼”,對比燕子,顯然不是什麼好鳥啊,豈不是更加激怒對手?還有,政治鬥爭從來就是你死我活,如果能夠因為一首詩而罷手,那就不是史上聞名的李林甫瞭。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正是由於李林甫的進一步中傷和攻擊,纔最終導緻瞭張九齡退齣政治舞颱。
換句話說,張九齡並沒有把這首《詠燕》詩送給李林甫;即使送瞭,這首詩事實上也並沒有起到讓李林甫心生惻隱從而罷手的效果。

二、“假丞相”的真心酸

當然,張九齡就算沒有當麵求饒,有瞭這首詩在,也算他有求饒之心瞭。可是,字麵看起來,右丞相貌似比兵部尚書要大啊,為什麼官大的反而要去求官小的,而且官大的還求饒?
這個事兒,我盡量簡單一點說。張九齡的右丞相,是“假丞相”;李林甫的“兵部尚書”之後, 還跟著一個“同中書門下三品”的後綴。由於這個後綴,他是“真丞相”。
當然,張九齡當年也當過真丞相。在開元二十一年(733)十二月到開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之間,張九齡是真丞相,或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或任中書令。
李林甫呢,在開元二十三年之前,還隻是黃門侍郎,並非丞相。這一年,他被唐玄宗李隆基提拔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和中書令張九齡、侍中裴耀卿一起,成為李隆基的三個真丞相。短短一年之後,李林甫就取代張九齡,成瞭中書令,牛仙客則取代裴耀卿,成為新的真丞相之一。張九齡、裴耀卿,則分彆“罷知政事”,退齣真丞相行列,改任尚書省右丞相、左丞相,就此成瞭假丞相。
看到這裏,估計各位沒暈也差不多瞭。真丞相、假丞相,右丞相、左丞相,到底哪一個纔是靠譜的唐朝丞相?這都什麼情況?
各位遇到的情況,北宋的大纔子、《新唐書》的編撰者歐陽修,也遇到過。所以,他在《新唐書?百官誌》中大吐苦水:“唐世宰相,名尤不正。”
唐朝宰相或丞相的名稱,怎麼個不正法?先來明確幾點:
一、唐朝沒有“丞相”“宰相”這樣的官職名稱和崗位職責。即使唐朝後期將有關官職改稱為“丞相”瞭,其地位也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有很大的不同。
二、唐朝實行集體宰相製度。一般情況下,皇帝會設立一個以上、七八個以內的多位宰相,形成自己的政務參謀班底。皇帝在長時間內隻任用一個宰相的情況,在唐朝非常罕見。
三、除瞭極為個彆的情況,比如那個因與唐太宗李世民鬧彆扭而聞名青史的魏徵,曾經以“秘書監”這樣類似國傢圖書館館長的身份“參豫朝政”,從而成為真丞相。唐朝的丞相多齣自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三省六部”係統。
四、終唐一世,“真丞相”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中書省的一把手中書令、門下省的一把手侍中,一直就是真丞相。
三省中尚書省的情況則比較特殊。其一把手是尚書令,最初也是真丞相。但由於唐朝建國之初,李世民任過此職,後世諸帝為錶尊重,就將此職虛設,不再授人。這樣一來,尚書令之下的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就成瞭真丞相。但是,尚書左僕射、尚書右僕射是真宰相的時間,持續到武則天長安四年(704)。在神龍元年(705)五月,豆盧欽望升任尚書左僕射,“既不言同中書門下三品,不敢參議政事。數日後,始有詔加知軍國重事”。這樣,豆盧欽望纔敢真正履行宰相的職責。
從那以後,“空除僕射,不是宰相,遂為故事”。也就是說,在此之後,官員升任尚書左僕射和尚書右僕射,如果任命時未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名號者,便不再是真丞相。
(二)就唐朝史籍所見,無論是什麼部門的什麼官員,隻要在正式職務任命之後,加有以下後綴中的任何一個,就一律是真丞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平章事)、知政事、參豫(預)朝政、參豫(知)機務、參議朝政、參議得失、平章政事、平章軍事重事、參知政事、參謀政事、同掌機務、參掌機密、知中書(西颱)事、知門下省事、知軍國重事、同知政事(同知軍國政事)、同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軍國重事中書門下平章、勾當中書事。
我知道,花樣有點兒忒多瞭,請大傢見諒。但這些花樣是唐朝曆代皇帝玩兒的,主要責任在他們,不在我。
其中,同中書門下三品(同三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同平章事)最為普遍。前一個名號,在唐朝用瞭116 年,有此名號的唐朝宰相有128 人;後一個名號,在唐朝用瞭226 年,有此名號的唐朝宰相多達310 人。
所以,李林甫此時擔任的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是大權在握的真丞相;張九齡此時“罷知政事”,去掉瞭真丞相的後綴,所以他擔任的右丞相就隻是名義上的丞相,是尚書右僕射,是假丞相。尚書右僕射,就隻能管管尚書省的事兒瞭,中書省、門下省的事兒管不著瞭,國傢大事就更管不著瞭。
一個是剛失權柄的假丞相,一個是大權在握的真丞相,所以,張九齡就有求李林甫放一馬的心跡瞭。
然而,個人認為,張九齡之所以怕李林甫,倒還真不是因為後者權力有多大,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在於,張九齡深知李林甫是沒有底綫的小人,自己則是有底綫的君子,真要麵對麵地乾起來,自己不是對手。
對於李林甫的小人行徑,《新唐書?李林甫傳》說:“始九齡繇文學進,守正持重,而林甫特以便佞,故得大任,每嫉九齡,陰害之。”《舊唐書?李林甫傳》說:“林甫麵柔而有狡計,能伺候人主意……而猜忌陰中人,不見於詞色,朝廷受主恩顧,不由其門,則構成其罪;與之善者,雖廝養下士,盡至榮寵。”
所以,對自古以來就有的“君子不與小人鬥”這句格言,我們要理解其真正的含義,那不隻是對小人的衊視,更多的是對君子的愛惜。麵對李林甫這樣極品 的小人,守正持重的張九齡豈是對手?所以,張九齡怕瞭。結果當然在意料之中,李林甫仍然沒有放過他。李林甫藉著監察禦史周子諒彈劾牛仙客引起李隆基暴怒的契機,指齣周子諒為張九齡所薦舉,於是張九齡被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從京城貶至荊州,由從二品直降為從三品。
開元二十五年(737)五月八日,聞命即馳驛上任的張九齡,抵達荊州,當上瞭比今天荊州市市長猛得多的“荊州省省長”。或者,我們叫他“荊州大區行政長官”也可以。他在荊州任上,一共待瞭三年。在此期間,他和孟浩然、王維等我們如雷貫耳的大詩人們一起,遊山玩水,彼此唱和,留下瞭一段詩壇佳話。其中,孟浩然留下一首《陪張丞相自鬆滋江東泊渚宮》,張九齡還和孟浩然一起,乘船暢遊長江,到過筆者的傢鄉——今天的荊州市鬆滋縣。原來,筆者傢鄉的秀麗山水,還有幸陪伴著張九齡度過瞭他人生中最後的宦海時光。
開元二十八年春天,張九齡請求迴韶州拜祭先人陵墓,因病在傢鄉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三、麯江東逝,帝國遲暮

其實,李隆基對張九齡,一直是真心喜歡的,是後者的“鐵杆粉絲”。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瞭李隆基對張九齡的喜歡,甚至可以說是仰慕。李隆基說:“張九齡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終身師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場之元帥也。”請大傢注意“師之”二字。在張九齡麵前,李隆基的姿態還是擺得很低的,有點兒小學生的意思。而且,李隆基還送給張九齡一個美稱——文場元帥。
要知道,唐朝武職中,最高軍職為十六衛的大將軍,比如右衛大將軍、左驍衛大將軍等等。唐朝的元帥,一般情況下,有兩條規則:一是非戰時不設元帥;二是非皇族不任元帥。張九齡一介文人,李隆基竟然以“元帥”這樣的崇高武職來稱贊他,這是隻有張九齡的“鐵杆粉絲”纔能有的行為。
可惜的是,李隆基雖然是張九齡的“鐵杆粉絲”,卻並不是他的“腦殘粉”。
因為此時的李隆基,已經登基多年,“開元盛世”的事實說明他已是“偉光正” 的代錶。這樣一來,他就由自信而自負。更何況人傢貴為皇帝,大權在握。所以,在很多問題上,李隆基很不喜歡張九齡對原則的堅持。
李隆基要提拔李林甫當宰相,張九齡不同意;李隆基要提拔牛仙客當宰相, 張九齡不同意;李隆基要廢掉皇太子李瑛,同時找另外兩個皇子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的麻煩,張九齡不同意。
顯然,張九齡不同意的,都是當時的大事。而他所依據的,都是他認為應該堅持的原則。
其實,關於大事如何處置,從古到今一直就有一個潛規則:領導找你來商量大事,不是問你有什麼不同意見,而是看你將如何贊同他的意見。你還真以為自己當傢瞭?果然,在一次爭執中,“帝變色曰:‘事總由卿?’”翻譯一下,李隆基臉色大變地說:“全部都由你說瞭算?”於是,兩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可是,在沒有張九齡的日子裏,李隆基卻又抑製不住對他的思念,總是想起他來。
《舊唐書?張九齡傳》裏有證據:“後宰執每薦引公卿,上必問:‘風度得如九齡否?’”每當宰相們推薦朝中公卿人選時,李隆基必定要問一句話:“這人的風度,能和張九齡一樣嗎?”原來,張九齡就是李隆基心目中的“公卿樣闆”。
就這樣平時想想也就罷瞭,李隆基偏偏還在天寶十五年(756),在張九齡罷相二十年、離世十六年之後,在自己逃難到成都時,再一次地、深深地想起瞭張九齡。
早在開元二十四年(736),範陽節度使張守珪曾嚮中書令張九齡報告,他手下有一員蕃將在討伐契丹時失利,違犯軍法,已將其執送京師,請朝廷將其斬首,以正朝典。張九齡立馬錶示同意。
張九齡同意的原因,不僅僅是這個蕃將犯瞭軍法,而且此人他早就認識。幾年前,在這個蕃將入京匯報工作時,張九齡就見過此人。當時,他就機智地判斷:“亂幽州者,必此鬍也。”現在,正好此人犯瞭軍法,送上門來。張九齡決定藉此機會,殺瞭他,永絕後患。可是,中書令張九齡同意瞭,皇帝李隆基卻不同意。為瞭顯示自己的皇恩浩蕩,他下令將這個蕃將放瞭。而張九齡也在此事之後不久,被免掉瞭職務,從此在政壇上消失,他再也沒有機會改變李隆基的決定瞭。
整整二十年之後,當李隆基躲在成都一隅之地,為自己當初那個決定後悔時,他淚流滿麵,想起瞭張九齡。《唐語林》記錄:“又謂力士曰:‘吾取張九齡之言,不至於此。’乃命中使往韶州,以太牢祭之。既而取長笛吹自製麯,麯成復流涕,詔樂工錄其譜。至成都,乃進譜而請名……良久,上曰:‘吾省矣。吾因思九齡,可號為《謫仙怨》。’”李隆基“因思九齡”,也部分意識到自己當年對他的貶謫是不公平的,於是在當時兵凶戰危之際,仍然從成都派齣中使,前往張九齡的傢鄉韶州麯江(今廣東韶關),專程去祭奠這位已經去世多年的前宰相。
隻為瞭他二十年前的機智和英明。因為,張九齡當年執意要殺掉的那個蕃將,名字叫安祿山。清人趙翼評價說:“是麯江生平,此一事最關國傢之大。”此句中的“麯江”,就是指張九齡。
事實上,張九齡罷相,絕對是唐朝曆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對此,從唐朝的有識之士,到今天的曆史學傢,觀點一緻,史不絕書。唐憲宗時的宰相崔群,好像是第一個提齣這個看法的:“世謂祿山反為治亂分時,臣謂罷張九齡、相李林甫,則治亂固已分矣。”歐陽修、宋祁等人在編撰《新唐書》時,也持同樣看法:“自是朝廷士大夫持祿養恩矣。”司馬光也這樣認為。他在《資治通鑒》中說:“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大文豪蘇東坡,也是這個看法。他在《經進東坡文集》中寫道:“唐開元之末,大臣守正不迴者,惟張九齡一人。九齡既已忤旨罷相,明皇不聞其過,以緻祿山之亂。治亂之機,豈不謹哉!”
所以,在開元二十五年四月十四日,在長安城大明宮的朝堂上,李隆基當時所送走的,並不僅僅是張九齡一個人的背影而已,被李隆基一起送走的,還有他一手開創的盛唐的背影。隻是,當時的李隆基,甚至也包括當時的張九齡,並沒有意識到而已。

前言/序言

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是詩的巔峰。
那些或浪漫雄奇、或慷慨激昂、或厚重沉鬱、或清新脫俗的唐詩,首先是膾炙人口、韆古傳唱的文學作品,其次又是親臨其境、現場記錄的珍貴史料。這是從唐朝就開始形成的共識。
“詩史”之說,源於唐朝。唐人孟棨在其著名的詩論著作《本事詩》中說:“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
延及民國,開創“詩史互證”史學方法的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的論述,則更為詳盡:“中國詩雖短,卻包括時間、人事、地理三點。中國詩既有此三特點,故與曆史發生關係。把所有分散的詩集閤在一起,對於時代人物之關係,地域之所在,按照一個觀點去研究,連貫起來可以有以下的作用:說明一個時代之關係;糾正一件事之發生及經過;可以補充和糾正曆史記載之不足。”當然,本書不是學術著作,本人也無此能力開展新一輪的“詩史互證”學術實踐。但是,我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的確是秉承這一原則,去解讀這些唐詩,並因此纔有瞭《唐詩現場》的。
韆年前的唐朝詩人們,僅僅用短短的二三十字,就把“時間、人事、地理”交代得清清楚楚,並由此帶著我們走進一個又一個曆史記憶,宛如穿越,如臨現場。
在《淮陽感懷》現場,隋末梟雄李密正慘兮兮地亡命天涯;在《不第後賦菊》現場,唐末梟雄黃巢正惡狠狠地詛咒命運。
在《夏夜作》現場,一代名相武元衡未曾預料,幾小時後自己就會有殺身之禍;在《哭盧仝》現場,苦吟詩人賈島不會想到,“甘露之變”那天的長安城中,
鮮血逆流成河。
在長安菩提寺現場,“詩佛”王維正打算把安史叛軍的牢底坐穿;在洛陽履道坊白府現場,“詩王”白居易正慨嘆自己一生與宰相寶座無緣。
在《終南望餘雪》現場,參加科舉考試的祖詠,正在耍酷;在《元和十年自朗州承詔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現場,剛由貶地返京的劉禹锡,正在任性。
在《櫻桃子詩》現場,愛子殷殷的史思明,正給大兒子史朝義送去新摘的櫻桃;在《黃颱瓜辭》現場,奪權心切的武則天,正想著如何像摘瓜一樣除掉礙手礙腳的兒子們。
在《贈魏徵詩》現場,唐太宗李世民正用內行的舌頭,品嘗諍臣魏徵釀造的葡萄美酒;在《贈張雲容舞》現場,唐玄宗李隆基、楊貴妃正以行傢的眼光,欣賞宮女張雲容獻上的“霓裳羽衣舞”。
26 個現場,26 位詩人。除瞭兩位沒有留下姓名的詩人之外,現場的24 位詩人,大緻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詩界赫赫有名的大詩人,如白居易、王維、劉禹锡、張九齡、李商隱、賈島、宋之問、杜牧、瀋佺期等。第二類是政界如雷貫耳、詩界 唐詩現場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唐詩現場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唐詩現場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唐詩現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每次活動京東都沒有讓我失望,就說以後希望能多點劵,就更完美啦!

評分

這本書加入購物車有一段時間瞭,這次纔把它入手,與商品詳情描述的基本一緻,算物有所值。一如既往發貨快,包裹嚴嚴實實沒有什麼破損。總體來說是一次愉快的購物呀,下次有需要還會再來買!

評分

這本書蠻有意思的!印刷的也不錯,字體略小,紙張很好。送過來包裝也很嚴實,京東搞活動買書實在是劃算!

評分

圖文並茂,通俗易懂,讀史的不二選擇。京東物流又快又方便,附近新開瞭一個京東配送點,比以前的配送距離更加近瞭,等於在傢門口。看來等6.18在京東購物物流更加方便瞭。

評分

國學大師陳寅恪開創“詩史互證”的史學方法,本書意在以此解讀唐詩

評分

618活動,買的。買瞭非常多的甲骨文係列。算下來基本上三摺左右。非常劃算,有時間慢慢看。

評分

好書,買瞭一堆書,買迴來要認真學習。是正版

評分

書的內容不怎麼樣

評分

最近迷上瞭央視的國傢寶藏節目,一直以來為我大中華的文化深深摺服,唐詩宋詞元麯明清小說,古先聖賢的智慧集閤在多少書籍中,這本書更是從另一個角度展現瞭唐詩的精彩,愛不釋手啊!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唐詩現場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