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运河是全世界闻名的伟大工程之一,至今已经有约2500年的历史了,历代兴修、变革又频繁,所以运河的史料十分丰富。本书从三个方面汇编了运河史料:1.反映历代运河重要变革和某一时代的运河全貌;2.反映运河对于各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第三,反映历代人民对于运河的看法和运河决堤时对民间造成的影响。基于以上三个方面,本书分朝代汇集了有关运河的史料,包括:1. 秦代以前的运河史料;2.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运河史料;3.隋代运河史料;4. 唐代运河史料;5. 五代及两宋运河史料;6. 元代运河史料;7. 明代运河史料;8. 清代运河史料;9. 清代运河决堤里下河地区受灾史料。本书与《大运河的变迁》是姊妹书,精装出版。
作者简介
朱偰先生(1907—1968),字伯商,浙江海盐人,著名历史学家朱希祖长子。192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5年入本科政治学系,1929年赴德国柏林大学研读财政经济,1932年获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归国后,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讲授财政学、世界经济、经济名著选读等课。1933年,任中央大学经济系主任。1939年10月入国民政府财政部,先后任专卖司司长、关务署副署长等职。1949年后,历任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7年因批评拆毁南京城墙一事,被定为“右派”。“wenge”中,惨遭迫害,于1968年7月15日愤然辞世。朱偰先生一生著述丰赡,在财政、金融、史学、考古、文学诸领域,成就斐然。
目录
第一编 秦代以前的运河史料
第一章中国开凿运河的开始
第一节中国最古的运河——鸿沟
第二节吴国开凿的邗沟
第三节汉初吴王濞开凿的邗沟
第二编 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运河史料
第二章汉代开凿的漕渠、漕直渠、荥阳漕渠、狼汤渠,汴渠
第三章魏开凿的讨虏渠、漕渠,淮扬渠、百尺渠,吴开凿的破岗渎
第四章晋及南北朝的三渠、寿春旧渠、汴渠、丹徒水道
第三编 隋代运河史料
第五章隋初开的广通渠、山阳渎
第六章隋大业元年开的通济渠
第七章隋大业四年开的永济渠
第八章隋大业六年开的江南运河
第四编 唐代运河史料
第九章唐代的漕渠、三门运渠
第十章唐代的山阳渎(扬州漕渠)、通济渠和广济渠,灵渠
第十一章唐代运河对于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影响
第五编 五代及两宋运河史料
第十二章后周的汴渠和楚州运河
第十三章北宋的四渠——惠民、金水、五丈、汴渠
第一节汴渠
第二节惠民河
第三节金水河
第四节五丈河
第十四章北宋的扬州——楚州运河和南宋的江南运河
第一节扬州——楚河运河
第二节江南运河
第六编 元代运河史料
第十五章元初对于北方运河的经营史料(广济渠、金口河、通惠河)
第十六章元代沟通南北大运河史料(御河、济州河、会通河)
第七编 明代运河史料
第十七章有关明代运河总的记载
第十八章明初兴建运河史料
第十九章明代中叶以后修建运河史料
第二十章明代末期运河失修史料
第八编 清代运河史料
第二十一章有关清代运河总的记载
第一节靳辅记载清初康熙时代的运河情况
第二节李大镛记载清末同治时代的运河情况
第二十二章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修治运河史料
第二十三章清代嘉庆以后运河失修以至废弃史料
第九编 清代运河决堤里下河地区受灾史料
第二十四章清代初期设置高堰及归海五坝史料
第二十五章清代中叶以后开放归海五坝成灾史料
精彩书摘
《中国运河史料选辑》:
水一平坝,便已断流,与旧有之坝彻底倾泻者,大不相同。况运河水少之时,不过六七尺;即水长之时,亦不过一丈一二尺。今滚水坝面,已高河底一丈四尺,是必河水异涨至一丈四尺有余,始行过水。若仅止一丈四尺,犹无水可过。况坝面所过之水,义系循序渐下,水势平缓,分注下河湖港沟港,陆续消泄,必不致有奔腾漫溢之患;而湖河盛涨之际,又可稍杀其汹涌之势,虽有异涨,旬日即消。如此稍为变通,则淮、扬一带,可免壅溃之虞;兴、盐地方,亦无渰没之虑;且与山盱新建之滚坝,来源去路,形势相应,制度合宜,似有裨益。再查车逻、南关二坝,现议改建石坝,虽将来泄水无多,然去路亦不可不计。查由坝下之官河以达兴化,由兴化而东趋梓新、白涂诸河以出范堤,再由丁溪小海以入于海,原皆有旧时水道, 见在水皆东下,海口并不高昂。止因河身窄狭,并有淤塞,不能畅出,民田不免受淹。今详细查勘,不必另开大河,另筑长堤;止须将通海各河因势利导,疏浚宽广,增培子堰;再将洼下之地,督率百姓,修筑圩围,则水有归宿,田有捍御,更为有备无患。经廷议准行。
……
中国运河史料选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