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赵序茅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1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90571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3691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2017年度中国好书”入围图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辅文 鼎力推荐!


中国科学院一线工作者历时5年,深入10余个自然保护区,50余万字笔记整理成书。


动物与人性的思考,自然与社会的探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团队发声,真实数据和记录突出颠覆性观点。

内容简介

  棕熊会埋葬死去的同类?螳螂食夫并不是普遍现象?滇金丝猴阿姨行为,携带死婴行为?大熊猫是多夫多妻制?杜鹃寄生的原因?
  如果纠缠于人性与动物的区别,可谓剪不断、理还乱。不妨换个角度——从动物的角度探讨人性的答案。便一下子豁然开朗,从复杂变为简单。动物也会使用工具,会合作分工,会思考,也有感情,几乎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答案。
  全书从求偶策略、婚配制度、亲本抚育、合作利它四个角度出发,展开动物与人性的思考,解开自然与社会关系的探寻,同时也想让更多的人关爱野生动物,明白生态文明的尺度在于人和动物之间的距离。

作者简介

  赵序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生,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从事中国濒危动物的研究保护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专业文章10余篇,科普文章100余篇。已出版《西域寻金雕》《雪豹下天山》《鸟国: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神雕迷踪》《野性生肖》等多部科普作品。其中《西域寻金雕》获得第五届梁希科普奖一等奖,《鸟国:动物学者的自然笔记》被上海教委推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资料。热衷于青少年科普教育,在中国科技馆和各学校开办科普讲座100余场次,受到广泛好评。

精彩书评

人性之光的极亮,往往要在黑暗的时刻显现;人类本源的爱欲,常常会在动物的身上印证。《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用故事包裹哲思,说的是动物王国,隐喻着红尘人间,传递的是博物情怀。

从刻苦攻读、跋山涉水的有志“书生”,到向社会传播自然、保护正能量的热心青年,再到现在尝试于幽微处探索“万物生”与“人之初”之间的本质关联,我看到序茅由活跃奋进的小溪,成长为深邃奔腾的小河。但我想这还不够,他应该拥有大海的胸怀和壮阔,让更多人因为他的缘故,而沉醉绿野、上下求索。


——《中国绿色时报》 记者/编辑 张一诺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让人们重新审视动物社会与自我社会的关系,唤醒人们对关爱动物、保护环境、亲近大自然的意识,在动物身上找到人性的答案。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李明



读完赵博士的书,感受到了进化的力量。书中所讲“动物的世界没有文化的沉淀,因此也没有那么复杂的虚伪。”从动物的角度,昭示了生活的真实,科普了动物的情爱世界,从另一个视角,打开了教育的大门,我们不妨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感受动物世界纯真的情感。在人类“情爱教育”缺失的今天,我们何不用动物世界的例子观照人类的伟大的爱!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学校 语文老师 白云霞


目录

求偶策略
波斑鸨炫耀求偶
红脚鹬以舞示爱
萤火虫致命诱惑
翠鸟献鱼是情饲
先筑巢穴后引凤
海豚求偶献海藻
豆娘交配争地盘
墨鱼伪装骗情敌
大熊猫爱的仪式
参考文献
婚配制度
一夫一妻猛金雕
一夫二妻长臂猿
一夫多妻金丝猴
一妻多夫三趾鹑
母系社会非洲犬
性爱社交黑猩猩
婚配任性林岩鹨
草原田鼠长相守
渡鸦夫妇要拆婚
参考文献
亲本抚育
灵长类育子有方
山噪鹛抚育有道
斑胸草雀会“胎教”
雌海豚单亲育幼
黑颈鹤双亲护子
群居狼优生优育
根田鼠交叉抚育
章鱼孵卵四年半
好父亲雄性抚育
参考文献
合作利它
杜鹃寄生大苇莺
阿姨照看小婴猴
牛椋鸟尾随犀牛
螳螂杀夫不可信
丑鱼与海葵共生
大象田鼠救同伴
吸血蝠分享食物
帮手鸟合作繁殖
工蜂舍己为蜂群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携带死婴
  没人知道这位母亲的心里到底充斥着一种怎样的情绪,只见它把死婴紧紧抱在胸前,就像孩子还活着一样仍对其照顾有加。在其后的几天、甚至几周里,母亲走到哪里,都会一直带着死婴,并对那些试图夺走尸体的威胁者进行反击。这是在观察过程中所发现的滇金丝猴携带死婴猴的场景。非人灵长类具有丰富的情感,比如滇金丝猴母子情深,即便婴猴已经夭折,很多母猴也会长期携带,为其理毛。不得不说,它们的这些行为与人类面对亲人死亡时的反应很相似。我们的研究小组在野外进行了404天的有效观察,以下选取一例来了解滇金丝猴携带死婴的情况。
  2010年4月3日,下午15点34分,滇金丝猴群的一个小家庭中刚出生一个月的婴猴夭折了。死因不明,尸体表面没有可见的伤痕,不是天敌所伤,猴群内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攻击性行为,更没有记录到杀婴行为,所以基本可以排除他杀的可能性。
  随后,母猴在取食时,用一只手抱住死亡的婴猴。在移动时,用一只手抓住死婴,用剩余的三足前行。这种携带姿势通常仅在婴猴只有几日龄时出现,因为初生的婴猴无法独立抓握母亲腹部的皮毛。当猴群中有猴子发出警戒的叫声时,母猴就会迅速抓起死婴抱在胸前,进行保护。在猴群休息时,母猴抓着婴猴的尸体爬到树上,为其理毛。
  当日下午16点07分,家庭中的一只亚成年雌性靠近母猴,盯视了死婴10秒钟,而后离开,并没有试图碰触婴猴。母猴随即携带死婴离开。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家庭成员接触母猴。母猴也没有主动与其他成员接触。
  第二天中午12点22分,猴群休息时,母猴携带死婴爬上树,连续为婴猴理毛三次。其中最长的一次持续24.5分钟。母猴为死婴理毛的时间远长于其他母亲为正常婴猴理毛的时间。母猴独自坐着,轻拍着死婴,就那样看着它,15分钟没有动过。它还会偶尔拥抱死婴。这只母猴甚至赶走一只想要触摸死婴的公猴,露出锋利的牙齿以示警告。
  4月6日下午13点30分,母猴把死婴放在地上,独自爬上一棵树。保护区管理员捡拾到死婴,为了避免死婴传播寄生虫和传染病等,进行检查后将其掩埋。此时,死婴已经严重腐烂,被毛几乎完全脱落,尸体发出臭味。30秒钟之后,母猴发现死婴消失,即在观察区域的树冠上四处跑动、寻找,并发出哇哇的叫声。
  4月7日,母猴不再寻找,恢复往常的生活。
  携带死婴这种行为在表面上看来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可能会随着尸体的腐烂对携带者造成损害,如传播寄生虫、染病等。那母猴为何还要携带死婴呢?灵长类研究学者提出了几个假说,试图解释母猴携带死婴的行为。
  假说一认为,母猴不能分辨死婴,以为死婴还是有生命的,只是暂时停止了活动,所以才会持续携带死婴并加以照料。这个假说成立的前提是死亡的婴猴还保持着与正常婴猴相同的体貌特征,因此母亲才会持续携带。如果婴猴已经腐烂,母亲将知道这是死婴,便停止携带。
  依据我们的观察,母猴是产过孩子的成年雌猴,根据以往的育幼经验,母猴应该能分辨正常的婴猴和死亡的婴猴。另外,死婴的尸体已经部分腐烂,母猴不可能意识不到孩子已经死亡。再者,在滇金丝猴家庭中,除母亲之外的雌性个体也会对婴猴进行照顾,尤其是对初生不久的婴猴。但是,对死亡的婴猴,除母亲以外,其他家庭成员都不再给予关爱了。说明家庭成员有能力分辨死亡的婴猴。因此推测,母猴不能分辨死婴的假说不成立。
  既然母猴能够分辨死婴,那它为何还要携带呢?
  有人提出一个尸体腐烂延缓假说:在炎热干燥或寒冷等极端的气候条件下,死亡的动物尸体腐烂较为缓慢,生活在这些地区的灵长类会较长时间地携带死婴。也就是说,腐烂的程度影响了母猴携带死婴与否,如果尸体明显地腐烂了,母猴将停止携带死婴。
  滇金丝猴栖息在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这样的气候环境可能使尸体腐烂较慢,这在表面上符合尸体腐烂延缓假说。可是本次观察的婴猴死于4月,这时气候较为温暖、潮湿,携带4天后尸体已经有了明显的腐烂迹象,但母猴依旧携带它。由此可知,母猴对死婴猴携带与否,与腐烂速度没有明显的关联,所以不符合这个假说。
  还有一个主流的假说是产后体征维持假说:携带死婴行为受母猴产后激素水平的影响。母猴在婴猴死亡后,促使它照料幼仔的激素不会迅速下降而是仍保持在一定水平。母猴在妊娠期间和产后,在激素的诱导、刺激下,产生母性,从而继续照料婴猴。
  我们的观察还发现,婴猴存活的时间越长,母猴携带死婴的时间也越长。由此可见,母子的联结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心理因素。母猴与婴猴共同的生活经历和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共同起作用,使母猴和婴猴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因此,当婴猴死亡后,母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无法舍弃它,而是继续携带、照顾死婴。
  ……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书挺好看的,通俗易懂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颠覆了我以前对动物的认识,动物的智慧超出想象,有意思的一本书。

评分

书挺好看的,通俗易懂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特别有意思

评分

好书,特别有意思

评分

货物收到满意合作愉快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动物知道人性的答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