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3
全能大儒王陽明思想精華所在
語言大師葉聖陶精心校注之作
塵封88年的民國絕版書,精心修訂再版
輕鬆閱讀,精準全譯
《傳習錄》是大儒王陽明的傳世之作,集中體現瞭王陽明的心學思想。《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則是現代語言大師葉聖陶先生對《傳習錄》的注釋,葉聖陶先生的這個校注本也成為後來很多《傳習錄》校注本的必參本。
大師解讀大師
陽明心學博大精深,理解起來頗為不易,想要修習此學,必須找對入門之法。《傳習錄》為陽明心學的精髓,語言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易為大傢所接受和理解,是學習陽明心學思想的不*之選。
葉聖陶先生是*早對《傳習錄》進行校注的現代學者之一,作為著名的文學傢、教育傢、“語言藝術傢”,他對傳習錄的校注完備、周詳,開闢瞭現代人接近經典、學習心學的門徑。此書已成為現代人學習、研究《傳習錄》的上選讀本。
塵封88年的民國絕版書,精心修訂再版
葉聖陶先生校注的《傳習錄》,*早於1927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齣版,當時就頗為通行。幾年前大陸纔再次齣版。本次再版以王雲五主編的1980年颱灣商務印書館的版本為底本,做瞭精心修訂,以期《傳習錄》原文句讀更曉暢,葉聖陶先生注釋更準確,以及原文的現代翻譯更精準。
輕鬆閱讀,精準全譯
如何學習和理解陽明心學,國學大師錢穆先生曾經說過,“脫棄訓詁和條理的眼光,直透大義,反嚮自心”。為瞭讀者能夠輕鬆讀懂《傳習錄》,解脫繁瑣的文言閱讀,在葉聖陶先生注釋的基礎上,加入瞭對《傳習錄》全文的精準現代文翻譯。以便讀者在輕鬆閱讀的過程中,領悟《傳習錄》中蘊含的陽明心學智慧。
陽明心學是體認之學,緻良知,即是要用光明的心對待世界,這纔是對先賢*誠摯的緻敬。
《傳習錄》是明代著名哲學傢王陽明的論學語錄與書信集,包含瞭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集中反映瞭陽明心學的精髓。《傳習錄》共分三捲,上捲的語錄是王陽明本人審閱過的內容;中捲是王陽明的親筆書信,是其晚年著述;下捲的語錄雖然沒有經過王陽明本人審閱,但具體地敘述瞭王陽明晚年的學術思想。
《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為語言大師葉聖陶先生精心校注本,是現代人學習、研究《傳習錄》的上選讀本。
王陽明(1472-1529)
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浙江紹興餘姚(今寜波餘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傢、文學傢、哲學傢、軍事傢,和孔子、孟子、硃熹並稱“孔孟硃王”。王守仁一生文治武功俱稱於世,上馬能戰,下馬能治,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正德年間因平定寜王硃宸濠之亂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被追贈為新建侯,並被追謚文成,後人稱其為王文成公。代錶作有《傳習錄》《大學問》等。
葉聖陶(1894-1988)
原名葉紹鈞,字聖陶,江蘇蘇州人,著名文學傢、教育傢、文學齣版傢和社會活動傢,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傢”之稱,對中國的文學和教育工作都做齣瞭巨大貢獻。而且,葉聖陶先生為人敦厚,品行高尚,著名詩人臧剋傢曾這樣評價過他:“‘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大字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我覺得葉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代錶作有《倪煥之》《稻草人》等。
王陽明的《傳習錄》是“中國人所必讀的書”之一。—— 錢穆
在我的生活上,我是希望跟著王陽明走的。—— 梁漱溟
五百年來,儒傢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 杜維明
要相信每個人的良知,要學王陽明,相信心的力量比什麼都大。——俞敏洪
他的心學,是中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們每個人為之驕傲的財富,他吹響瞭人性解放的號角,引*瞭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傳韆古,近代的康有為、孫中山等人都從中受益匪淺。——當年明月
【上】
徐愛錄 …………………………………………………… ○○二
徐愛跋 …………………………………………………… ○二七
陸澄錄 …………………………………………………… ○二八
薛侃錄 …………………………………………………… ○七五
【中】
錢德洪序 ………………………………………………… 一一○
答顧東橋書 ……………………………………………… 一一三
答周道通書 ……………………………………………… 一四三
答陸原靜書 ……………………………………………… 一五一
錢德洪跋 ………………………………………………… 一六九
答歐陽崇一 ……………………………………………… 一七○
答羅整庵少宰書 ………………………………………… 一七八
答聶文蔚 ………………………………………………… 一八六
訓濛大意示教讀劉伯頌等 ……………………………… 二○三
教 約 …………………………………………………… 二○六
【下】
陳九川錄 ………………………………………………… 二一○
黃直錄 …………………………………………………… 二二五
黃修易錄 ………………………………………………… 二三四
黃省曾錄 ………………………………………………… 二四二
錢德洪錄 ………………………………………………… 二四九
錢德洪序 ………………………………………………… 二八五
黃以方錄 ………………………………………………… 二八六
錢德洪跋 ………………………………………………… 三○四
徐愛錄
先生於《大學》“格物”諸說,悉以舊本為正,蓋先儒所謂誤本者也①。愛始聞而駭,既而疑,已而殫精竭思,參互錯綜以質於先生,然後知先生之說,若水之寒,若火之熱,斷斷乎“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者也②。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人見其少時豪邁不羈,又嘗泛濫於詞章,齣入二氏之學③,驟聞是說,皆目以為立異好奇,漫不省究。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睏養靜④,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域,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
愛朝夕炙門下,但見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見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無窮。十餘年來,竟未能窺其藩籬。世之君子,或與先生僅交一麵,或猶未聞其謦,或先懷忽易憤激之心,而遽欲於立談之間,傳聞之說,臆斷懸度。如之何其可得也!從遊之士,聞先生之教,往往得一而遺二,見其牝牡驪黃而棄其所謂韆裏者⑤。故愛備錄平日之所聞,私以示夫同誌,相與考而正之,庶無負先生之教雲。門人徐愛⑥書。
【注釋】
①《大學》,《禮記》四十九篇之第四十二。鄭玄曰:“《大學》者,以其記博學可以為政也。”唐人已有《大學》專本。南宋時,與《中庸》《論語》《孟子》閤並為四書。程頤謂為“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硃熹為之作注,稱《大學章句》,則區全篇為經一章,傳十章,並記之雲:“舊本頗有錯簡,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經文,彆為序次如左。”而以舊本為誤本。《大學》有“緻知在格物”一語,硃熹注雲:“格,至也。物,猶事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又補釋“格物緻知”之義曰:“所謂緻知在格物者,言欲緻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錶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此說也,守仁抵之。
②“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語齣《中庸》;言垂法於後,堪以俟待後之聖人,雖遠至百世,其道不異也。
③二氏之學,言釋與道也。按守仁門人錢德洪諸人所為年譜,守仁至二十七歲,始“自念辭章藝能不足以通至道”,至三十一歲,“漸悟仙、釋二氏之非”。
④明武宗初政,宦官劉瑾專權,南京科道戴銑等以諍諫得罪。守仁抗疏救之,亦得罪,謫貴州龍場驛驛丞。以正德三年(1508)春至龍場,五年升江西廬陵縣(今吉安縣)知縣。其在貴州,為始論“知行閤一”之時。
⑤昔九方皋相馬,觀其精而不措意於牝牡驪黃。此處言見其粗而棄其精也。
⑥徐愛(1488—1518),字曰仁,號橫山,餘姚人。從守仁遊,守仁器之,妻以女弟。舉正德(三年,1508)進士,曆官南(京)工部郎中。守仁良知之說,學者初多未信,愛疏通辨析,暢其指要。年三十一卒,守仁哭之慟。
【譯文】
先生對於《大學》中有關“格物”的各種觀點,均以舊本為準,也就是儒傢先賢硃熹等人所說的有許多錯漏的版本。我剛聽說時對此很是詫異,緊接著又懷疑起來,隨即我殫精竭思,對兩個版本進行瞭相互參照比較,並嚮先生請教。如此之後,我這纔明白先生的學說,如同水性清寒、火性熾熱一樣,絕對是《中庸》所說的“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的真理。先生天生聰明睿智,然性情坦率平易,與人和睦,且不拘小節。人們都知道先生年輕時豪放不羈,又曾熱衷於賦詩作文,沉溺於佛道之說,以緻大傢突然聽到他的學說,都把它看作是標新立異的言論對之不屑一顧,不去深入研究。他們不知道先生在謫居貴州龍場的三年裏,於睏苦之中潛心修行靜思,其精一之功,已經超凡脫俗,達到瞭至正精純的境界。
我天天在先生門下聆聽教誨,隻知道先生的學說,初接觸時感覺很容易,但越深入研究越覺得它高深莫測;乍一看覺得很粗疏,但越仔細研究越覺得它精細嚴密;初學之時覺得它很淺顯,但深入探究起來纔發現它沒有止境。十幾年來,我竟然連它的輪廓都沒有弄清楚。如今的學者,有的與先生相交甚淺,有的甚至從未聆聽過先生的教誨,有的事先懷有輕衊激憤的情緒,就憑聽到的三言兩語,以及道聽途說,而妄加揣度,這樣怎能真正領會先生的學說呢?跟從先生求學的門生,在聆聽先生的教誨之後,常常是領會的少而遺漏的多,這就好比相馬時隻注意到瞭馬的公母與毛色,而忽略瞭韆裏馬的特徵。所以我把平日裏聽到的教誨詳細記錄下來,私下裏拿給誌同道閤者參閱,以便能夠相互檢查糾正,希望不辜負先生的教誨。
學生徐愛作
愛問:“‘在親民’,硃子謂當作‘新民’,後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據。①先生以為宜從舊本作‘親民’,亦有所據否?”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與‘在新民’之‘新’不同,此豈足為據!‘作’字卻與‘親’字相對,然非‘新’字義。下麵‘治國平天下’處,皆於‘新’字無發明。如雲‘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之類,皆是‘親’字意。‘親民’猶《孟子》‘親親仁民’之謂②,‘親之’即‘仁之’也。‘百姓不親’,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③,所以親之也。《堯典》‘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親九族’至‘平章’‘協和’便是‘親民’,便是‘明明德於天下’。④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⑤,‘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親民’。說‘親民’便是兼教養意,說‘新民’便覺偏瞭。”
【注釋】
①《大學》篇首雲:“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硃熹《章句》據程子曰:“親,當作新。”注雲:“新者,革其舊之謂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當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舊染之汙也。”“作新民”係《大學》引《康誥》語。
②《孟子.盡心篇》雲:“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③見《書.堯典》。
④《書.堯典》雲:“……剋明峻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峻俊通假,大也。平章百姓,言百官之氏族分彆章明也。
⑤見《論語.憲問篇》。子路問君子,孔子答以“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而殿以此語。
【譯文】
徐愛問:“《大學》篇首中的‘在親民’,硃熹先生認為應當寫作‘新民’,後麵章節中有‘作新民’的詞句,似乎可以作為依據。先生認為應按照舊本寫作‘親民’,您也有依據嗎?”
先生說:“‘作新民’的‘新’,是‘自新之民’的新,和‘在新民’的‘新’是不同的,這怎麼能作為依據呢?‘作’字和‘親’字相對應,但不是‘新’的意思。下文‘治國平天下’等處,也都沒有闡明‘新’之字意。比如此書所說的‘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一類的話,都是‘親’的意思。‘親民’就像《孟子》所雲‘親親仁民’一樣,‘親之’就是‘仁之’的意思。百姓不親睦,於是舜就任命契為司徒,盡心竭力地推行以“五常”為根本的倫理教化,以此來加深人們之間的感情。《堯典》所雲‘剋明峻德’就是‘明明德’,從‘以親九族’到‘平章百姓’‘協和萬邦’,就是‘親民’,也就是‘明明德於天下’。又比如孔子說過‘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親民’。說‘親民’就兼有教化和養育的意思,硃熹先生說‘新民’就有失偏頗瞭。”
愛問:“‘知止而後有定’,硃子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①,似與先生之說相戾。”
先生曰:“於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卻是義外也②。至善是心之本體,隻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處便是。然亦未嘗離卻事物,本注所謂‘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③者,得之。”
【注釋】
①“知止而後有定”,《大學》語。止,所止之處,指至善也。言知所止則有定嚮也。硃子主“即物而窮其理”,固以“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為前提也。
②義外之說,發自告子。《孟子.告子篇》:“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孟子與辯,則明仁義俱在內。此處取義外為言以明至善不在事事物物上也。
③硃熹注解《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句曰:“言明明德、新民,皆當止於至善之地而不遷。蓋必其有以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也。”
【譯文】
徐愛問:“《大學》中的‘知止而後有定’,硃熹先生解釋為萬事萬物中有人所追求的至善之理,這似乎與先生的觀點相悖。”
先生說:“在具體事物上探求至善之理的觀點,就像告子的‘義外’之說。至善乃是心之本體,隻要‘明明德’達到精一的境界就可以稱之為至善。而這也沒有脫離具體的客觀事物,《大學章句》所說的‘盡夫天理之極,而無一毫人欲之私’,就是這個意思。”
序 言
緒言
一、傳習錄
《傳習錄》是王守仁的弟子們記錄老師的學術講話及論學書信的集子。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所謂“傳”,是從老師傳授下來的。“習”是把承受的“傳”來熟習。《傳習錄》題名的取義,就是從這上頭來的。最先做這工作的是徐愛,他是守仁最得意的弟子,可惜早死。薛侃得他的遺稿,在虔刊行,是正德十三年(1518)事,守仁四十七歲。後南大吉續刻於越,增入他自己及同門收集的守仁的論學書信,時在嘉靖三年(1524),守仁五十三歲。今本《傳習錄》共分三捲:上捲是徐愛、陸澄、薛侃所記,中捲是論學書信,下捲是好幾個門人所記,錢德洪所編定。據錢德洪跋文,末書嘉靖丙辰(1556),其時距守仁的死已二十多年瞭。中捲也經德洪增損,又改為問答體,看他的題記可以知道。
二、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1481),餘姚人。生於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父名華,字德輝,成化辛醜進士,仕至南京吏部尚書。守仁幼年讀書,問塾師說:“何為第一等事?”塾師說:“惟讀書登第耳。”守仁覺得疑惑,說:“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他的父親聽見瞭,笑說:“汝欲做聖賢耶?”年十五歲,遊覽居庸三關。邊塞的風物,防禦的設備,給予他深深的印象,因而引起經略四方的誌願。十八歲,謁婁諒於廣信。婁諒是一位篤實的儒者,給他講宋儒“格物之學”,以為聖人可學而至。於是開始做格物的工夫,遍求硃熹的遺書來讀。一天,忽然想起儒者所說眾物必有錶裏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便對著庭中竹子去“格”,要沉思齣它的理。結果是一點理也沒有悟得,反而患瞭病。便相信聖賢自有定分,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因此改做辭章之學。二十六歲,再到京師。其時邊報很急,他受著影響,博覽兵傢的書籍,但是不多時就煩悶起來,以為辭章藝能都不足以通至道;想要訪求有益的師友,又很少碰到。心頭鬱悒不得開展,舊病重又發作。偶然從道士談及養生,便想遺世入山。二十八歲舉進士,賜觀政工部。其時邊患很厲害,他上《邊務八事》,說得非常剴切。授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奉命錄囚江北,多所平反。事罷復命,見京中一班舊友專治詩古文辭,互矜纔名,因嘆說:“吾焉能以有限精神為無用之虛文也!”就告病歸越,築室於陽明洞中,行導引術。不多時悔悟說:“此簸弄精神,非道也。”重又屏去。可是學道的念頭並沒有拋卻,總想脫離世俗,飄然遠去,隻因捨不得祖母同父親,因循不決。好久,忽又覺悟,以為“此念生於孩提,此念可去,是斷滅種性矣。”於是漸悟仙、釋二氏之非,迴過來又想入世。青年期的王守仁,到這裏差不多成一段落。在這個段落裏,他努力地追求,總想得到個安身立命的所在,把全部生命沉浸在裏頭。這樣厭倦瞭換那樣,那樣不滿足又另換一樣,任俠,騎射,辭章,神仙,佛氏,他樣樣都來。但是沒有一樣足以使他安身立命的,都隻報答他一個煩悶。
三十三歲,主考山東鄉試,試錄都齣他的手筆。從此,世人方纔知道他的經世之學。明年到京,對於時下沉溺於辭章記誦的一般人竭力提撕,教他們做修養身心的工夫,立下必為聖人的誌嚮。這是他一生中聚徒講學的開場。但是與習俗不相閤,便得瞭“立異好名”的譏謗。明年,宦官劉瑾專政,南京科道戴銑、薄彥徽等進諫,即被矯旨逮捕下獄。守仁上疏援救,也就得罪下獄,廷杖四十,既絕復蘇,末瞭遷謫為貴州龍場驛驛丞。行至錢塘,覺察有劉瑾的人跟隨在後,意欲謀害,便假作投江自盡,乘著船想就此遠遁。後恐怕纍及父親,仍舊登程,到瞭龍場。龍場在萬山之中,毒蟲瘴氣,到處都是,幾非生人所堪。其地又沒有居室。與土人相見,言語不通,可以共語的,隻有些中原亡命之徒。像這等遭遇,戟刺是受足瞭,痛苦是嘗夠瞭,如是平常的人,免不瞭就此頹喪下去,自認命中注定是惡魔的俘虜;但在非常的人卻不然,甚深的戟刺和痛苦往往就是新生活開始的序幕。他,自然不是平常的人,處這境界,先自超脫一切得失榮辱的念慮,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後來覺得胸中灑然,連先前不能擺脫的生死一念也不復相牽纍。因此覺悟所謂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從前求理於事物之間是不對的:這就立定瞭他對於“格物緻知”的見解。又默記《五經》裏頭的話來印證,覺得都相吻閤,乃作《五經臆說》。三十八歲,始論“知行閤一”。明年,劉瑾伏誅,升任廬陵縣知縣。從此門人漸多,時時有所講習,也時時有所闡發。從前的煩悶再不來擾他的心麯,多年的追求已經得到瞭歸宿,他歸宿於儒傢,歸宿於唯心的理想主義。此後的生命就準對著這方嚮走去,不復徘徊。
到四十五歲,他的官階已曆吏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升南京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其時閩境巨寇為患,兵部尚書王瓊特舉他為左僉都禦史,巡撫南贛。兵事是他從前留心過的,到此著手實做,便平定漳南、橫水、桶岡、大帽、浰頭許多地方的盜寇。他給這些地方的人舉行鄉約,勉勵大傢要敦習禮讓。又興辦社學,讓他們的子弟受教育。四十八歲,因福建軍人謀叛,奉命往勘。行到中途,聽得宸濠謀反,便迴船到吉安,起兵聲討。宸濠是武宗的叔叔,他這一宗世世想要起來爭奪“皇帝”這件寶物,到他手裏纔算做瞭齣來,在南昌起兵。守仁接戰,終於把宸 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收到貨,翻開看很好,應該是正版無疑。包裝很好
評分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韆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韆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評分好書,好讀,正在讀。
評分快記不清瞭,因為遲到,改簽瞭多少行程,耽誤瞭多少時間,白費瞭多少心力。
評分★岡田武彥大陸弟子、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錢明親自審校
評分癡人懲噎遂廢食,愚者畏溺先自投。
評分評分
評分
好書,印刷質量沒的說。就是有點味道
傳習錄.葉聖陶校注版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