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邊塞漢簡編年

西北邊塞漢簡編年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鬍永鵬 著
圖書標籤:
  • 漢簡
  • 邊塞詩歌
  • 西北邊塞
  • 曆史文獻
  • 唐詩
  • 軍事文化
  • 邊防研究
  • 文學研究
  • 古代文學
  • 詩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福建人民齣版社
ISBN:978721107843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0839
包裝:精裝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7-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36
字數:772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西北漢簡不僅數量龐大,而且時間跨度長、內容豐富,為研究兩漢時期的政治、軍事、經濟、法律、文化等提供瞭珍貴的資料。本書據簡文所載月朔、曆史人物與事件、人名、職官、地理沿革、政治製度等內容,考證簡牘的確切年代或大緻時期進行逐一編年,並綜述學界研究漢簡的新成果。

作者簡介

鬍永鵬,曆史學博士,河北廊坊師範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古文字學、曆史文獻、簡牘帛書。在《簡帛》《中國文字研究》等刊物發錶專業論文多篇。

目錄

凡例
引用書目簡稱錶
概述
一 西北邊塞漢簡
二 西北邊塞漢簡的時代
三 漢簡編年

第一章 西北邊塞漢簡編年(上)
第一節 西漢時期
一 漢武帝
二 漢昭帝
三 漢宣帝
四 漢元帝
五 漢成帝
六 漢哀帝
七 漢平帝
八 孺子嬰
第二節 新莽、隗囂、更始、劉盆子時期
一 新莽
二 隗囂
三 更始
四 劉盆子
第三節 東漢時期
一 漢光武帝
二 漢明帝
三 漢章帝
四 漢和帝
五 漢安帝
六 漢順帝
七 漢桓帝
第四節 簡文紀年屬追記的情況
一 西漢時期
二 新莽、更始時期
三 東漢時期
第五節 曆曰編年

第二章 西北邊塞漢簡編年(下)
第一節 西漢時期
一 漢武帝時期
二 漢昭帝時期
三 漢宣帝時期
四 漢元帝時期
五 漢成帝時期
六 漢哀帝時期
七 漢平帝時期
八孺子嬰時期
第二節 新莽、更始及東漢光武帝時期
一 新莽時期
二 更始時期
三 東漢光武帝時期
參考文獻
後記
《西北邊塞漢簡編年》是一部梳理、考證漢代西北邊疆地區簡牘史料的學術專著。本書聚焦於漢武帝至東漢末年,在河西走廊、玉門關、陽關以西等邊塞地區齣土的大量簡牘文獻。作者通過對這些珍貴史料的細緻辨析,力圖重建當時邊塞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圖景。 全書分為上下兩篇。 上篇 邊塞簡牘的整理與釋讀 此篇是全書的基礎,重點在於對現有邊塞漢簡進行係統性的整理、分類和釋讀。作者首先從各個考古發現地齣發,對齣土簡牘的年代、載體、書寫內容、字體風格等基本信息進行梳理。例如,在對敦煌、肩水金關、漢居延等地的簡牘進行分類時,便會詳細介紹不同區域齣土簡牘的特點,如肩水金關簡牘以官府文書為主,而敦煌簡牘則內容更為廣泛,包括文書、律令、奏記、簿籍、尺牘、書儀、文學作品等等。 釋讀部分是本書的重頭戲,作者不迴避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是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辨析和修正。對於一些存疑字、疑難詞,作者會窮盡各種文獻手段,如與傳世文獻比對、與同時代其他簡牘比對、結閤齣土環境和文書性質等,提齣自己的見解。例如,在釋讀某件關於軍糧調配的簡牘時,可能需要對照《漢書·食貨誌》和相關考古報告,纔能準確理解“糒”、“粟”、“麥”等詞的實際含義及其在邊塞後勤中的作用。 本書在釋讀過程中,特彆重視邊塞地區獨有的詞匯和錶達方式。由於邊塞環境的特殊性,其語言會受到羌、匈奴等周邊民族語言的影響,同時也發展齣一些約定俗成的軍事術語和官職名稱。作者會將這些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並考證其源流和演變,為理解漢代邊塞的軍事運作和行政管理提供語言學上的支撐。 同時,上篇也涵蓋瞭對簡牘書寫工具(如毛筆、墨)和材料(如竹、木)的考察,以及簡牘的形製、編連方式等,這些細微之處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曆史信息。例如,簡牘的長短、寬度、是否有硃墨、是否經過火烤等,都可能與簡牘的內容、功能和使用者身份有關。 下篇 邊塞漢簡的史學價值鈎沉 此篇是本書的核心,作者在紮實的釋讀基礎上,對邊塞漢簡的史學價值進行深入挖掘,從多個維度展現漢代邊塞的真實麵貌。 1. 邊塞的軍事建置與運行 簡牘是研究漢代邊塞軍事最直接、最可靠的史料。本書將重點解讀那些揭示邊塞軍事建置、兵役製度、屯田戍邊、物資調撥、敵情報告、戰役指揮等方麵內容的簡牘。 軍事建置: 通過對各種官職名稱(如校尉、長史、都尉、士卒、斥候、屯長等)的梳理,以及對烽燧、城郭、關隘、營壘等軍事設施的描述,重建漢代西北邊塞的軍事地理格局。例如,某件簡牘可能記錄瞭“甲卒五百,守此塞”,就為我們勾勒齣具體的軍事單位和駐守地點。 兵役製度: 簡牘中充斥著關於徵兵、輪番戍守、募兵、罪犯戍邊等信息。本書會分析不同時期兵役製度的特點,以及其在邊塞人力資源供給中的作用。例如,關於“更卒”、“過客”、“徒戍”的記載,就能反映齣漢代兵役的復雜性。 屯田戍邊: 漢代在邊塞推行屯田政策,以解決軍糧自給問題。本書會著重解讀與屯田相關的簿籍、契約、收成記錄等,分析屯田的規模、種類、管理方式以及其對邊塞經濟和軍事的影響。例如,關於“食田”、“種麥”、“驗榖”的簡牘,就能揭示屯田的具體運作。 物資調撥與後勤保障: 邊塞的物資供應極其重要。本書會詳細分析涉及糧草、兵器、衣物、馬匹、藥材等物資調撥、運輸、檢查、存儲的簡牘,揭示漢代邊塞復雜的後勤體係。例如,關於“車”、“馬”、“駝”、“運輸”、“檢校”的記載,都與後勤息息相關。 敵情偵察與軍事行動: 漢代與匈奴等民族的邊境衝突頻仍。本書會解讀關於邊塞斥候的偵察報告、敵情通報、緊急動員命令、戰役奏報等簡牘,還原真實的軍事衝突場景和戰略部署。例如,關於“候”、“望”、“虜”、“突”、“戰”的記載,就能展現邊塞偵察和作戰的細節。 2. 邊塞的行政管理與社會生活 除瞭軍事,邊塞簡牘還展現瞭漢代邊塞地區行政管理的方方麵麵,以及戍邊士卒和當地居民的社會生活。 行政區劃與官僚體係: 通過簡牘中齣現的郡、縣、亭、裏等行政單位,以及各級官吏的職能,可以瞭解邊塞地區的行政層級和管理結構。例如,關於“縣”、“長”、“裏長”、“戶籍”、“賦稅”的記載,就能反映齣邊塞的基層治理。 法律與司法: 漢代法律嚴密,邊塞也不例外。本書會解讀與犯罪、審判、刑罰、保釋、訴訟等相關的簡牘,瞭解邊塞地區的司法實踐和法律適用。例如,關於“罪”、“捕”、“訊”、“杖”、“徒”的記載,就體現瞭邊塞的司法製度。 經濟活動與商業交往: 邊塞地區並非一片荒蕪,簡牘中也反映瞭復雜的經濟活動。本書會分析與土地租佃、勞役、債務、交易、貨幣流通、物價漲跌等相關的簡牘,展示邊塞經濟的活力。例如,關於“契”、“券”、“錢”、“貸”、“物”的記載,就能看到邊塞的商業往來。 社會交往與文化風貌: 戍邊士卒的傢書、信件,以及一些文告、告示,都能反映齣邊塞士卒的日常生活、思鄉之情、以及與傢人朋友的交流。本書會解讀這些“尺牘”類簡牘,展現邊塞社會的溫情脈脈和人文氣息。同時,一些在邊塞發現的文學作品、占蔔、醫藥等簡牘,也為我們提供瞭瞭解邊塞文化的重要綫索。例如,關於“書”、“問”、“念”、“歸”、“病”、“藥”的記載,就體現瞭邊塞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傳播。 民族關係與文化交流: 邊塞是漢族與周邊民族互動的前沿。本書會關注那些涉及與匈奴、羌、塞種等民族交往、翻譯、互市、甚至戰爭的簡牘,揭示漢代邊塞地區復雜的民族關係和文化交流情況。例如,關於“譯”、“使”、“鬍”、“和親”的記載,就能體現民族間的互動。 3. 邊塞漢簡的史學方法論 本書在研究過程中,還自覺地探索和實踐史學方法論。作者強調要“以簡證史”,即以齣土簡牘的直接證據來補充、印證甚至修正傳世文獻的記載。同時,也要“以史證簡”,即運用傳世文獻的知識來幫助理解和釋讀簡牘。 在論證過程中,本書注重多學科的交叉融閤,例如考古學、古文字學、語言學、曆史學等,力求從不同角度印證和深化研究結論。在引用簡牘時,本書會盡可能提供簡牘的準確信息(如齣土地、編號、年代等),並附上簡牘影印件或拓片,方便讀者自行查證。 本書的創新之處與意義 《西北邊塞漢簡編年》的創新之處在於其對邊塞漢簡的係統性梳理、深入的釋讀和多維度的史學鈎沉。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簡牘內容,而是通過精心的組織和嚴密的論證,將零散的簡牘材料串聯成一幅生動、立體的漢代西北邊塞畫捲。 本書的意義在於: 填補史料空白: 許多邊塞簡牘是傳世文獻所不載的,其內容對於瞭解漢代邊塞曆史具有獨特的價值。 修正與補充傳世文獻: 通過對簡牘的解讀,可以發現傳世文獻的疏漏、錯誤,或提供更詳盡的背景信息。 重塑曆史細節: 簡牘以其鮮活的語言和具體的內容,為我們展現瞭漢代邊塞基層社會的真實麵貌,填補瞭宏大敘事之外的無數細節。 深化對漢代邊疆政策的認識: 本書的研究有助於我們更全麵、深刻地理解漢代鞏固邊疆、發展西北的戰略意圖和具體實踐。 促進相關學科發展: 本書的研究成果將為漢代史、邊疆史、考古學、古文字學、語言學等多個學科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和藉鑒。 總而言之,《西北邊塞漢簡編年》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專著。它以嚴謹的治學態度,生動地展現瞭漢代邊塞的曆史風貌,為我們打開瞭一扇通往那個遙遠時代的大門。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漢代邊塞的認識有瞭全新的維度。作為一個對古代文獻和曆史細節有著強烈探究欲的讀者,我一直認為,最能反映曆史真實的麵貌,往往隱藏在那些最原始、最具體的文獻之中。而《西北邊塞漢簡編年》恰恰是一部將這一理念踐行得淋灕盡緻的著作。 書中對齣土漢簡的梳理和編年,絕非簡單的堆砌,而是通過嚴謹的學術方法,將散亂的史料整閤成一條條清晰的時間綫。我得以窺見,在漢代邊塞,那些不起眼的竹簡上,記錄瞭多少關於戰事、屯墾、戶籍、日常用品的細微信息。作者的解讀,讓我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直接與那些古代的書寫者對話,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他們的憂慮和希望。這種從細微之處見證曆史的視角,遠比那些泛泛而談的宏大敘事更加動人,也更加令人信服。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曆史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深入瞭解古代社會細節的讀物,尤其是那些能讓我“觸摸”到曆史的著作。《西北邊塞漢簡編年》恰恰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它並非是一本通俗易懂的通史類讀物,但對於真正想要深入瞭解漢代邊塞生活的人來說,它無疑是一部珍貴的寶藏。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每一件齣土漢簡的考證過程的細緻描繪。作者沒有直接給齣結論,而是循序漸進地展示瞭他是如何通過比對文字、研究齣土環境、結閤當時的社會製度等等,來確定這些簡牘的年代、內容以及它們所反映的曆史信息。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不僅讓我對作者的專業能力深感敬佩,也讓我學到瞭很多研究曆史的方法。通過這些細緻的考證,我仿佛看到瞭當年邊塞將士們在嚴寒酷暑中書寫竹簡的場景,感受到瞭他們所承擔的責任和壓力。

評分

終於拿到瞭這本夢寐以求的《西北邊塞漢簡編年》!我是一個對曆史細節和文獻考證有著近乎癡迷的愛好者,尤其對漢代邊塞的風貌和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充滿瞭好奇。市麵上關於漢代邊塞的書籍不在少數,但大多停留在宏觀敘述,要麼側重於軍事戰略,要麼描繪社會生活,總覺得少瞭些什麼。直到我偶然發現瞭這本《西北邊塞漢簡編年》,纔真正找到瞭我所渴求的,那種觸及曆史肌理,感受時間脈搏的深切體驗。 我尤其被書中對齣土漢簡的細緻梳理和編年整理所吸引。那些曆經韆年風霜的竹簡,承載著最真實、最鮮活的曆史信息。從烽燧的報警記錄,到士兵的日常口糧分配,再到官員的文書往來,每一枚簡牘都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那個遙遠時代的真實麵貌。作者並非簡單地羅列這些簡牘,而是通過嚴謹的考證,將它們按照時間順序巧妙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條清晰的曆史脈絡。這不僅讓我們看到瞭邊塞的軍事布局和運作機製,更讓我感受到瞭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韌與無奈,他們的希望與失落。

評分

拿到《西北邊塞漢簡編年》這本書,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興奮。我一直對漢朝的邊塞曆史情有獨鍾,尤其是那些能夠展現當時社會生活細節的史料。市麵上關於漢朝的書籍很多,但大多數過於宏大敘事,或者側重於政治軍事,而我更渴望瞭解那些真實生活在邊塞的普通人。這本書恰恰抓住瞭我的興趣點。 我尤其被書中對漢簡的編年整理和內容解讀所吸引。那些沉睡在地下韆年的竹簡,承載著最真實的古代信息。作者通過對這些竹簡的細緻分析,將它們按照時間順序串聯起來,不僅展現瞭邊塞的軍事運作,更重要的是,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點滴。比如,那些關於糧食、衣物、武器的記錄,還有士兵的書信,都讓我感覺觸手可及,仿佛我就是那個時代的一員,親身經曆著這一切。

評分

這本書的厚重感,不僅僅體現在它的篇幅,更在於它所蘊含的學識與匠心。我是一名對曆史的“硬核”內容情有獨鍾的讀者,尤其熱衷於那些能夠帶我穿越時空,親身感受曆史溫度的文獻。以往閱讀許多關於漢代邊塞的著作,往往像是在遠距離觀察一幅宏偉的畫捲,雖氣勢磅礴,卻總覺得隔靴搔癢。《西北邊塞漢簡編年》則不同,它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牽著我的手,一步步深入那片古老的土地,讓我親手觸摸那些冰冷的竹簡,聆聽它們無聲的訴說。 尤其令我贊嘆的是,作者在對漢簡進行編年梳理的同時,並未將這些史料孤立呈現。而是巧妙地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背景之下,與已有的史書、考古發現相互印證,互相補充。這種多維度、立體化的敘述方式,極大地增強瞭本書的學術價值和可讀性。我不僅看到瞭具體的事件和人物,更理解瞭這些事件和人物在曆史長河中的位置和意義。那些曾經模糊的曆史片段,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清晰而生動,仿佛一場場沉睡韆年的往事,被重新喚醒,在我眼前徐徐展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