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萌總結自身患病經曆和10萬+臨床病例寫成。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人群都曾陷入同一個誤區——誤以為低油低脂保健康,其實多是蛋白質缺乏式營養不良;誤以為隻能終生服藥或手術,忽略瞭飲食等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真正康復。作者結閤實例提齣:要預防疾病,先迴到史上人類進化突飛猛進階段的食譜——{植物類食物65%+動物類食物35%},一日三餐纔是真正的保健品;針對已患慢病人群,提齣“四分法”,講解冠心病、甲狀腺結節、胃炎、心悸、便秘、高血壓、痛經、抑鬱、老年癡呆14種常見慢病飲食治病方法,幫助患者控製疾病和恢復健康。中國人到底怎樣吃纔健康?一本書重建健康飲食新認知——吃對少生病,病瞭這樣吃。
夏萌,主任醫師,曾就職於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內科、北京安貞醫院神經內科和營養科,曾任北京安貞醫院營養科主任,北京衛視《養生堂》《我是大醫生》等電視節目特約嘉賓。擅長疾病的營養調理和健康管理,在心腦血管疾病管理方麵經驗豐富,尤其對大腦疾病的綜閤治療頗有心得,摸索齣一套西醫與營養學結閤治療行之有效的方法。
序言 · X
前言 · XIV
PART 01慢病時代——
飲食革命帶來防治新契機 · 001
我們活在快餐當道的世界,身體卻睏在瞭石器時代 · 001
防治慢病吃什麼:35%動物類食物+ 65%植物類食物 · 012
防治慢病怎麼吃:注重結構型營養素和營養密度 · 019
PART 02不生病的奧秘——
七大營養素平衡 · 029
能量平衡:比例閤理更重要 · 030
蛋白質平衡:選對優質蛋白,事半功倍 · 038
碳水化閤物平衡:體力消耗量是重要參照 · 046
脂類平衡:每日攝入量不能低於總能量的30% · 052
維生素平衡:極容易缺乏,很難過量 · 069
礦物質平衡:四兩撥韆斤 · 081
膳食縴維平衡:粗糧吃多瞭會營養不良 · 104
水平衡:不是每天8杯水那麼簡單 · 108
PART 03中國式平衡膳食 · 116
全世界平衡膳食標杆——地中海式飲食 · 116
人人都該懂點兒《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 119
世上難求的藥:早餐、午餐和晚餐 · 134
選對食物是一門技術活兒 · 149
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食譜 · 158
PART 04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吃 · 176
肉蛋奶類:普遍吃得太少而不是過多 · 178
糧食:中國傳統飲食過於注重主食 · 195
食用油:聞油色變的我們往往忽視瞭油的質量 · 204
蔬菜:太多人不清楚什麼是菜 · 210
水果:吃得實在太少瞭 · 221
PART 05病瞭怎樣吃?
知道這四點就夠瞭 · 231
上皮組織:人體80%以上腫瘤的發生地 · 233
結締組織:不隻和美容相關 · 256
肌肉組織:腸胃、心髒等器官動力不足都可以由此入手 · 265
神經組織:容易被餓著的指揮係統 · 269
後記 · 278
有一種甲狀腺結節叫“水土不服”
上麵說的甲狀腺結節多半是由於攝入的營養素不夠,尤其是碘的缺乏所引起的。還有一種結節,是跟營養素攝入過多有關。
記得在5年前,我曾經診斷過一位患者,他74歲,平時居住在內濛古,一年前突然患瞭甲亢。
我一開始問診的時候,詳細瞭解瞭他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但一直找不到他患甲亢的原因。
我心裏睏惑,但不想放棄,便又和他深入聊瞭聊。他無意中提及,去年夏天,他們當地的老乾部處帶著他們去青島度假,在那裏住瞭一個月,幾乎天天都在吃海鮮。
我一下豁然開朗。
中國有句古話: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位患者是內濛古人,平時很少吃海鮮,胃腸道日常習慣的食物也不包括海鮮,所以對碘的吸收率極高,突然暴飲暴食,頓頓海鮮,攝碘過多纔會引起甲亢。
我告訴他,隻要他迴到原來的生活環境,吃原來的飲食,甲亢也就不治而愈瞭。
他來找我的時候,已經吃上瞭甲亢藥,聽我這麼一說,還有點半信半疑。我叮囑他要注意觀察自己的癥狀和T3、T4濃度,隻要自我感覺正常,同時T3、T4也正常,就把藥往下撤。患者迴到內濛古後,嚴格按照我的建議去做,很快就把治療甲亢的藥給停瞭,病也好瞭。
從這個病例可以看到,營養學方麵的治療往往從一個人的飲食、從疾病的本源去考慮問題,畢竟藥食同源。
在我多年的門診工作中,一直遵循著這樣的流程:先調查,再說話。每個人的營養問題非常復雜,影響因素眾多:比如人與人有體質上的差異,疾病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不同時段會需要不同的營養素,一個人的生活環境、工作性質和生活習慣會影響這個人的疾病進程,不同人群祖輩的生活印記也會影響他的營養和健康。另外,地理位置的改變對人的健康也是有影響的,這主要是由於我們的基因和環境不適應,就是常說的“水土不服”。
所以,關於營養素怎麼補充,絕對不是僅僅製定一個食譜那麼簡單。對於每一個癥狀都要多思考,醫生要詳細瞭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軌跡,找齣導緻生病的原因,然後采取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強的、安全的指導方案,這樣的方案纔會科學有效。
胃炎到胃癌之路可以逆轉嗎?
如果說腺體的立方上皮像魔方,那麼柱狀上皮(另外一種上皮細胞)就像高高的水杯,主要分布在胃、腸道、子宮腔內,具有強大的吸收和分泌功能。
正常情況下,上皮細胞會不斷地老化和死亡,基底層細胞則會不斷地分裂和補充,按理講細胞的損傷與修復應該是平衡的,但當修復的速度低於損傷的速度時,就會齣現我們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比如,常見的慢性萎縮性胃炎就是這樣得的。
由於胃鏡的普及,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率持續升高。麵對大夫的診斷,很多患者都非常苦惱,因為目前還沒有哪種藥能明確逆轉慢性萎縮性胃炎,我們最常聽到有關病理報告:胃黏膜細胞萎縮;齣現瞭息肉;甚至齣現腸上皮化生,這是將來會有癌變可能的信號。
聽到這裏,很多人的直觀感受是:天哪,這該怎麼辦?
從萎縮性胃炎到胃癌,似乎我們隻能看著病情往壞的方嚮發展,除瞭給點對癥的藥和定期做胃鏡外無所適從。大夫們的建議大多局限於吃東西時要小心,不要吃太刺激的食物,不要吃太多油膩性食物等,除此之外,似乎無計可施。
我們真的無計可施嗎?
有一位患者,找到我的時候剛滿34歲。她在4年前一次吃東西不慎,齣現惡心嘔吐,很長時間沒有恢復胃功能,經常腹脹,沒有食欲,稍微多吃一點兒上腹部就會不舒服,經常反酸、噯氣,於是每天都在喝粥,不敢吃任何油膩的食物。可是病情還是越來越糟,全身疲乏,睡眠不好,下肢無力,甚至齣現瞭閉經。
胃鏡檢查除瞭發現胃黏膜萎縮外沒有其他異常,因此診斷為萎縮性胃炎。她吃過一些中藥,還吃瞭一些抑製胃酸的西藥,但一直不見好轉。
從哪裏下手來逆轉呢?
方法總比問題多,關鍵在於思路——啓動人體與生俱來的修復機製。這位患者必須補充胃黏膜所需要的營養素,全麵並且足量,滿足胃黏膜柱狀上皮細胞結構和功能的需求。如果僅僅喝粥,碳水化閤物最多隻能提供能量,無法補充磷脂、蛋白質、膽固醇和維生素。
可是我也遇到瞭一個難題,患者的胃功能太弱,很多東西都消化不瞭。
於是,我開始按照自己常規的流程來處理這位患者的疾病治療。
第一步,瞭解病史。
除瞭前麵生活習慣和病史的瞭解,還需要一些化驗和輔助檢查。血常規結果顯示她有輕度貧血,白細胞和血小闆正常。生化顯示白蛋白輕度降低,其餘均正常。
第二步,調查她現在的飲食結構。
她每天喝兩次粥,中午吃1兩(50剋)主食,一周能夠吃50~100剋肉和1個雞蛋,不喝牛奶和酸奶,因為喝牛奶脹肚,喝酸奶怕涼。魚一周吃1~ 2次,每次吃 50剋。不吃內髒。蔬菜每天吃 100~ 150剋。不吃水果,因為吃瞭水果後胃不舒服。
第三步,設置營養目標。
計算該患者所需的總能量:身高 161厘米,體重 39韆剋,目前的BMI=15,BMI正常值為 18.5~23.9,所以,眼前這個患者屬於低體重者。
那麼她的能量目標設為 35韆卡 ×標準體重,也就是說,她要攝入的總能量 [1]是35 ×(161-105)=1960韆卡。
碳水化閤物:也就是咱們常說的主食,占總能量的55%。 1960×55%=1078韆卡,由於每剋碳水化閤物産生 4韆卡能量,因此 1078÷4=270剋。
蛋白質:我們前麵提過,應該占總能量的 15%,也就是 1960×15%=294韆卡,由於每剋蛋白質産生 4韆卡能量,因此 294÷4=73.5剋。平均每韆剋標準體重 1.3剋,但這是非病人的設定,患者設定目標值要比一般人多一些,這位患者我給瞭 1.5剋。(161-105)×1.5=84剋,其中一半應該是動物蛋白,因此每天應該攝入的動物蛋白是 42剋。
脂肪:總能量-碳水化閤物的能量-蛋白質能量 =脂肪能量,計算結果為 1960-1078-84×4=546韆卡,相當於占總能量的 27.8%。1剋脂肪産生 9韆卡能量, 546÷9=60剋,也就是說,她每天應攝入脂肪 60剋。但是這位患者不能吃脂肪含量太高的食物,因為她目前的消化能力太差瞭。
維生素和礦物質:由於她長期每天僅吃100~150剋蔬菜,不吃水果,不吃內髒,肉類也很少吃,因此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均缺乏,礦物質也比較缺。
第四步,實施方法。
這位患者可以自己吃飯,有積極主動的意識,這是最重要的。
她還有一個特彆好的地方,那就是她不拒絕雞蛋和肉,這就好辦瞭。
我們吃東西的目的是為瞭讓身體獲得營養素,她的營養目標和消化能力之間差距較大,胃腸道不爭氣,消化能力不夠,那我們就要靈活變通,變換方法將營養素給夠。
胃有兩個功能,第一是容納食物,第二是消化食物。容納能力不夠,那我們就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一天不吃三頓飯,改吃六頓飯;消化能力不夠,我們就在加工食物上下功夫,把不好消化的食物變成好消化的食物,把每一碗飯都做得很精細。
可是我們怎樣纔能把每頓飯做精細,變得容易消化?這似乎是睏擾很多人的一個難題,因為這麼多年來,大傢都已經隻習慣熬粥瞭。
可就算是熬粥,小米粥裏還可以加一些瘦肉和豬肝;就算是吃雞蛋,也可以選擇雞蛋羹。這樣不但營養密度增加瞭,同時也更利於消化吸收。
我們剛纔設定的目標是42剋動物蛋白,怎麼纔能保證足量攝取呢?
我讓這位患者每天吃100剋瘦肉,分成4次吃,一次隻吃25剋。瘦肉不一定是豬肉,可以是雞、鴨、魚肉。一周吃兩次豬肝或者其他內髒。由於她喝牛奶脹肚,我讓她喝酸奶,怕涼,就放在溫水裏溫一溫,或者在室溫下放置幾個小時之後再喝,每次 100毫升,一天喝 4次,這樣從酸奶裏又攝入瞭 12剋蛋白質。
還剩下 10剋蛋白質,由雞蛋提供。她每天應該吃兩個雞蛋,可以一個做雞蛋炒西紅柿,另一個做雞蛋羹。
平時還可以增加一些奶酪,這樣蛋白質的攝入會更有保證。
至此,這位患者的蛋白質攝入目標已經完成,脂肪和糖類的攝入方法也都大同小異,倒是維生素要好好說說。麵對一個能吃蔬菜,但是消化能力差的人,怎樣吃纔能讓她獲得充足的維生素呢?
其實也不難,多吃葉菜,少吃根莖類蔬菜。盡量把菜切得細一些,彆喝湯,彆吃鹹菜。
還可以買一些營養品,比如維生素類營養補充劑或者全營養素類營養品等,定時補充,但還是要以食物為主。
一年後,這位患者再次來到醫院時,身體已經完全恢復,胃黏膜萎縮消失,月經也正常瞭。她的體重增長到瞭 49韆剋,比一年前增長瞭 10韆剋。
你看,人體的自愈能力其實很強,隻要你給對瞭食物,並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讓你驚喜。
一定要警惕缺水導緻的腦血栓
當人體中缺水量達到人體體重的2%時,會感到口渴;到10%時,會煩躁無力,體溫升高,血壓下降;達到20%就會有生命危險。
有的人會問:“水喝多瞭,會不會中毒?”其實大傢都有經驗,水喝多瞭會怎麼樣?往廁所跑唄。
隻有在某些特殊疾病情況下,纔要注意水的攝入。比如腎功能不全的人、心功能不好的人要注意水是否攝入過多,因為體內水多瞭會加重心、腎的負擔;而腦缺血、運動中齣汗多的人,要注意水是否攝入過少,因為他們正是最需要水的人群。
有一位50多歲的男性,平時身體還好,血壓正常,血糖正常。他不吸煙,很少飲酒,吃飯小心謹慎,少油少鹽,平時一周散步兩三次,每次大約30分鍾,身材保持得還不錯。
有一年7月,他去南方齣差,和幾位同事一起爬山。爭強好勝的他不肯落後,齣瞭很多汗,氣喘籲籲,仍然保持在隊伍的前列。
當時為瞭趕時間,他雖然已經很渴,但依然不肯停下來喝水,想著到瞭山頂再喝水也不遲。
可就在離山頂還有300米的時候,他的左腿開始變得無力,緊接著左胳膊也抬不起來瞭。他感到頭暈目眩,被同事扶著坐到地上,隨後立即被用擔架抬到附近醫院,一檢查是腦血栓。
後來我看瞭他的CT和核磁片子,在右側大腦中動脈與前動脈分布區的交界處(額頂部皮層)有個明顯的缺血竈。
這個部位是全身最高處,也就是說當時由於氣溫高、運動量大、齣汗多,造成瞭他血容量不足,血管內壓力比較低,人體最高處處於缺血狀態。
一個正常人血管裏的血液大概有5升左右,其中將近一半是紅細胞、白細胞、血小闆,剩下的是血漿。血漿中90%是水,如果缺水,血漿總量首先會減少,從而引起血容量減少和血液黏度增加。
試想一下,人體血管中,如果液體量減少,壓力減低,黏度增大,細小的血管肯定灌注不良。人運動時,如果血管中液體量少,壓力達不到頂部,黏度又高,大腦的兩個血管交界區是兩個大血管之間的小血管集中部位,就很容易發生缺血。
他問我是不是要輸液,是不是要吃活血藥,等等。
我告訴他,病因很清楚,隻是缺水,以後不再齣現類似缺水的情況就可以瞭。注意補水,補營養,經常運動,他就不會齣現類似的癥狀。後來隨診發現果然沒有再齣現這種癥狀。
那一天到底喝多少水閤適呢?8杯水還是12杯水?
正常情況下,普通人每天應該飲水1200~1500毫升,但是天熱時要注意多喝水,排汗多或者運動較多的人也要多喝水。中國人喜歡喝粥、喝湯、吃熱湯麵,這樣能在飲食中攝入較多的水分,那麼單純從飲水中獲得的水可以相應減少。
怎麼判斷自己一天的飲水量是否閤適呢?
主要觀察兩項指標:
一個是看自己渴不渴,渴瞭纔喝水是不對的。飲水量閤適的情況下,人是不應該感覺口渴的。
另一個是觀察尿液的顔色和排尿量。正常情況下尿液是淡黃色的,一天的排尿量是1500毫升左右,一般3~4小時排尿一次。如果半天不想上廁所,或者排齣的尿液是深黃色的,那就說明飲水量不足瞭;反之,如果頻頻如廁,且尿液像水一樣清,那就喝得有些過多瞭。
有一次,一位60歲的女性患者前來谘詢,問瞭許多問題,最後問到應該喝多少水時,特意問我每天喝8杯水到底夠不夠?使用什麼樣的杯子喝?多長時間喝一次?
她問得這麼仔細,可見對自己的健康非常在意。可是到底是8杯水還是12杯水,這是因人而異的,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數量。還是參照我前麵說到的兩項指標。
01
成為一名臨床營養醫生,對我來說,純屬偶然。
1983年從醫學院畢業後,我進入天壇醫院神經內科工作。13年後,因為路途太遠加上體力不支,我調到瞭離傢較近的安貞醫院,依然從事神經內科工作,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寫病曆、開處方、查房、與患者溝通、關注患者的預後??盡管工作繁忙,常常感到精疲力竭,但做的是我喜歡的神經內科,每天都是快樂而又自信的。
本以為這樣的生活會一直持續下去,沒想到2000年鼕天,一切都變瞭。
在一次感冒持續半個月之後,我發現自己血尿瞭。以前感冒發燒一直都是繞著我走,可從那次開始,彆人感冒我發燒,一發燒就血尿。
為瞭搞清楚病因,我做瞭腎穿,病理結果顯示:35個腎小球有7個是硬化的。腎內科大夫說:這叫隱匿性腎炎,目前腎功能還可以,但是除瞭好好休息,沒有更好的治療方法。彆感冒,彆太纍,估計10年不會有大事。
10年?難道10年之後我就要走上透析的道路嗎?我纔剛剛40歲齣頭。
西醫沒辦法,我把希望轉嚮醫,找到擅長治療腎髒疾病方麵的中醫大夫,吃瞭一年中藥,煮壞瞭5個中藥罐子,但是尿蛋白一直保持2?3個+,尿潛血一直是3個+。人變得越來越虛弱,走路走不快,上樓上不動。神經內科門診和病房的工作已不能勝任,隻能勉強一周齣三次專傢門診。
禍不單行,接下來的身體檢查又發現我血脂高、血壓高,還有脂肪肝。
腎內科大夫建議我吃ACEI類降壓藥[ACEI類降壓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ACEI),是一種抑製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活性的化閤物。],結果吃瞭纔知道,這種藥會帶來嗓子癢、乾咳不止的不良反應;為瞭降血脂,我又開始服用他汀類降脂藥,最終渾身肌肉疼痛不已的副作用讓我不得不停藥。
一連串的打擊讓我終於明白什麼叫作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明白瞭醫生和藥物不能解決的問題太多太多,當前的醫學對疾病的瞭解還遠遠不夠。
02
當我灰心喪氣、走投無路的時候,一個偶然的契機給我的身體帶來瞭轉機。2004年夏天,一位好朋友在報紙上看到我們醫院附近有一個營養學習班,勸我去學學,說也許對我的身體恢復有幫助。我半信半疑,去瞭。
剛開始,我以為我們醫生學習營養應該會很容易,畢竟讀醫學院的時候學過一點兒營養基礎知識,再說我在病房還給患者下過鼻飼管,開過營養液,有時還給患者開靜脈點滴脂肪乳、氨基酸,多少也和營養沾點兒邊,怎麼說也算是有基礎知識和臨床經驗的半專業人士。但是真正學起營養來,我發現自己根本聽不懂,所有的內容都似曾相識,可就是聯想不起來,更談不上說齣來。
我靠死記硬背終於考試過瞭關。帶著對營養學知識的一知半解,圍繞自己的腎病,我把當時所有能找到的營養學書籍都看遍瞭。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我開始在自己身上做試驗,每天認真地吃三頓飯,認真補充鬍蘿蔔素、維生素E、維生素C和礦物質等保健品。
萬萬沒想到,經過3個月的營養調整,尿蛋白消失瞭!潛血變成瞭1個+!又過瞭一段時間,潛血也消失瞭。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瞭!
想一想,我自己身為一個醫生,醫學方麵的知識、人脈、資源比起一般人要多多瞭,可全力以赴治療瞭三年多,西醫中醫都無效,用營養學的方法居然3個月就康復瞭!如果不是親身經曆,我一定會認為是天方夜譚,難聽一點叫鬍說八道。
我不禁問自己,為什麼這個奇跡會發生?營養素到底在我體內起瞭什麼作用?腎炎的種類很多,我的疾病的治愈是運氣使然還是有什麼規律可循?
繼續翻書、上網查資料、看營養研究方麵的視頻,那段時間我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瞭學習營養上。半年後,我慢慢地覺悟瞭,有種破繭成蝶的感覺。營養素好像在我眼前跳舞,個個都有著豐富的錶情。我對營養知識的應用變得得心應手,身體也越來越好,從此不再請病假,門診、病房所有的工作量我都能與彆人一樣完成。不僅如此,我撤掉瞭降壓藥,血壓、血脂、血糖完全恢復正常,脂肪肝也消失瞭。
03
恢復健康以後,我給患者看病的思路也和以前不一樣瞭:不再隻是給患者做檢查和開藥,更關注疾病的源頭。每一次我都會嚮患者詢問他們的生活方式,尤其平時怎麼吃飯是我必問的內容。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我開始嘗試按照看病的思路理解營養和應用營養學知識,將疾病臨床傳統思路和臨床營養學思路結閤起來進行診療。
2005—2014年底,由此判斷整整10年,我用這種西醫與營養學結閤診療的方式診治瞭約十萬患者,包括患有腦卒中、糖尿病、高血壓、帕金森病、老年癡呆癥、癲癇,以及伴有冠心病、腎病的患者,還有一些重癥患者,這些病例為我提供瞭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資料,也為我運用這種綜閤方式進行診療增添瞭不少底氣和信心。
2009年,衛生部下發文件要求,全國三甲醫院必須成立臨床營養科,並且要求科主任必須是副主任醫師以上的臨床醫生。我毛遂自薦,成為一名營養科醫生,在我們醫院組建瞭臨床營養科。在我們科室裏,營養科醫生、營養師和營養科護士各司其職、相互配閤,每天在一起工作、學習、討論病例,與不同科室臨床醫生一起解決問題。
營養科醫生和營養師有什麼不同呢?或者說,臨床營養科主任為什麼要強調有臨床背景呢?
因為臨床醫生要在醫學院校學習五年臨床基礎知識,工作後幾乎天天都要與患者打交道,用最短的時間去收集病史、判斷疾病、鑒彆診斷、開齣處方,憑藉嚴格的臨床工作能力訓練和臨床上的摸爬滾打養成標準的臨床思維模式。對臨床醫生來說,患者的病史、既往史,化驗的變化,輔助檢查的改變,每一樣都很重要,由此判斷哪項治療方案影響瞭病程的走嚮,分析化驗及輔助檢查的變化原因。臨床醫生不但看重結果,更關心是否有循證醫學證據。
臨床營養科要用營養來解決臨床問題,而不是僅僅隻做配餐工作,因此必須具備臨床診療思路,纔能夠麵對臨床上可能齣現的各種狀況。
對來營養科就診的每個患者,我都要仔細詢問他的生活習慣。隨著臨床上積纍的病例越來越多,慢慢地我意識到自己罹患腎病、隨後好轉的過程並不是偶然發生的。不同患者的緻病原因有非常多的共通之處,問題最為集中的是飲食習慣不良。
我一次一次地問,一遍一遍地輔導,患者們通過實踐後告訴我:效果棒極瞭!
例如,大傢熟悉的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大多偏愛的食物有兩種:麵條和鹹菜。當我讓他們把麵條和鹹菜都戒掉之後,血壓開始明顯下降。為什麼叫作“戒掉”?因為患者對這類食物像成癮一樣不願意捨棄,我每次都要費很大功夫嚮患者解釋。好在每個月患者都要取藥,復診時我會再次強調這項醫囑。慢慢地,患者血壓開始往下走,降壓藥也逐漸減少,多數患者能從原來的每天吃3種藥減到一天吃1種藥,感覺越來越舒服。我甚至不得不讓一些患者把降壓藥完全停掉,為什麼?因為血壓太正常瞭,哪怕吃半片降壓藥,患者的血壓都顯示有點偏低。
再如糖尿病。
在很多糖尿病患者身上,我發現他們太喜歡喝粥、吃米和麵瞭,滿腦子都是“沒有主食就不叫吃飯”。我讓患者把粥戒掉,教患者吃飯怎樣吃得雜、吃得健康。患者們用一次又一次的化驗結果告訴我,飲食調整確實有效,血糖平穩下降,降糖藥也在逐漸減少。
還有現在日漸高發的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神經係統變性疾病,西醫對帕金森病的傳統治療除瞭幾種常用藥以外沒有其他辦法。患者在這幾種西藥中換來換去,劑量越來越大,行動卻越來越睏難。幾十年來,我們神經內科的大夫對這種情況已經司空見慣,因為全世界對帕金森病的治療方法都一樣,一直沒有什麼突破。但是近十年來,我把臨床營養帶入到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經過觀察證實,依從性好的患者一旦按照我說的辦法去做,吃好三頓飯,用食物給大腦補充營養,病情大多都十分穩定,有的患者甚至患病十年都可以做到不增加藥量,生活能力和身體狀態不走下坡路。
04
對醫生來講,患者是最好的老師,我特彆感謝我的患者們。
有時候我也會遇到解釋不瞭的問題,就去看書、找資料,在患者復診時再把新的營養知識傳授給他們,他們會毫無保留地信任我,告訴我他們自己的問題、感受,按時去做檢查和化驗,又會按照新的營養方案去調整。在治病這條路上,我和患者更像並肩戰鬥的戰友,共同麵對疾病,一起摸著石頭過河。看到患者的麵色好轉,精神變好,化驗單上那上上下下的箭頭一個一個在消失,說明他們的身體裏細胞在修復,代謝在改變,我越來越堅信除瞭藥物以外,還有營養治療這條路可以把患者從泥潭中拉齣來。
記得有一位51歲的患者,因為主動脈夾層[主動脈夾層:動脈內膜局部撕裂、剝離,在動脈內形成真假兩腔。]在我們醫院做手術。手術做得很成功,但是患者的狀況卻越來越不好,先後發燒、肺部感染、無尿,在ICU裏遲遲齣不來。
心外科醫生找到我去會診的時候,患者已經在ICU住瞭20天,昏迷,氣管被切開,胸骨前麵切開的傷口還沒有愈閤。由於無尿,已經上瞭透析機。
我扒開患者的眼睛:患者的雙眼鞏膜黃染,肝功問題嚴重。
一抽患者的胃管,抽齣很多胃液,說明胃已經不能蠕動。
更可怕的是,患者血壓已經下降,用瞭兩種升壓藥,血壓纔勉強維持正常。
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告訴我,這個患者危在旦夕,如果最後這一招升壓藥再不管用,就沒救瞭。
這種情況,我過去在神經內科的時候常常遇到,那時我和大多數醫生一樣,把可以想到的方法都用遍後,唯一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地下病危通知。
但現在的我認為,這一刻還可以有所作為——給生命最基本的營養支持。
在給方案之前我們除瞭要仔細瞭解治療過程以外,還要瞭解患者平時的習慣。一問患者傢屬,他夫人告訴我:他吃素,從來不吸煙,不飲酒,每天都運動。
我明白瞭,他由於長年缺乏蛋白質導緻大血管變得很脆弱,手術前已經營養不良,經過大手術的打擊,體內營養儲備已被全部掏空。
於是,我立即在會診單上寫瞭靜脈裏給什麼,鼻飼裏給什麼,齣發點全是如何把患者身體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素盡快補上去。
按照這樣的方式治療瞭3天後,主治醫生告訴我,血壓不用升壓藥也能穩定住瞭。這是第一步,成功瞭!
接下來,我要讓腎髒工作,於是照著這個方嚮調整瞭一下方案。
按照新方案治療瞭3天,患者開始有尿,之後是多尿期,再後來,完全可以正常排尿。
兩周之後,患者已經可以坐在病床上吃飯。
四周之後,患者齣院。
齣院後,患者傢屬一直嚮我谘詢怎樣調養身體,根據我給齣的方案,6個月後,患者已經可以上班。
大傢聽完這個病例,是不是覺得很神奇?
其實在重癥搶救方麵,營養支持已經成為最基本的治療手段。經濟發達國傢醫院裏的ICU工作人員中必定有營養科醫生,咱們國傢一些大醫院的搶救室裏也已經有瞭營養科醫生的身影。臨床營養學能夠發揮的作用完全超齣大眾一般認為的食品營養和大眾營養範疇。
05
不僅如此,臨床營養在慢病防治方麵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曾是神經內科醫生,又是在以心血管疾病專業著稱的安貞醫院工作,所以有機會見到大量心腦血管病患者,他們中很多伴有高血壓或糖尿病。在學習營養學之前,我隻會用藥物去幫助患者,但是,現在不同瞭。
曾經有一個46歲的患者,體檢時發現血糖高,查瞭兩次都是16毫摩爾/升,醫生讓他服用兩種降糖藥來緩解。他自己也開始注意生活方式的管理,每天運動,控製喝酒。一周之後,他的血糖逐漸降到瞭8毫摩爾/升。經人介紹,他來到我的門診谘詢平時吃飯需要注意什麼。我詢問病情後,第一感覺是他要發生低血糖瞭,因為這一周血糖降得太快瞭。藥物在一周後達到平衡濃度,所以他的血糖很有可能還會往下走,而且現在我若不對他的飲食進行調整,血糖下降的速度還會加快。
我給他做瞭飲食調查,發現他平時會吃很多米麵,尤其愛吃麵條,每天晚上如果不吃麵條就很擔心夜裏會餓醒。
大傢可能不知道,麵條這種食物,吸收得太快,很容易升血糖,也很容易餓。他選瞭這種食物做晚餐,除瞭痛快痛快嘴,百害而無一利。我讓他把晚飯的麵條換成一根老玉米,平時多吃些瘦肉,每天必須喝牛奶。我一說增加肉類,這個患者的眼睛瞪得老大,驚訝地說:“我都糖尿病瞭,還能吃肉嗎?”
當然可以吃,混閤性食物中如果有肉類,會降低餐後血糖的上升速度。
我詳細給他解釋瞭其中的原因後,他錶示接受,決定按照我說的方法進行調整 。
臨齣門前我又叮囑他一件事:“你現在必須停掉一種藥,每天測血糖,如果血糖正常瞭,一定要把另外一種藥也停瞭。”
他很疑惑:“不是吃瞭降糖藥就不能停瞭嗎?”
我耐心地解釋:“因為你已經開始運動,並且控製瞭飲酒,現在又開始從飲食上努力調整,這些都是降血糖的有效方法,此時如果加上藥物降血糖的力量,很容易齣現低血糖的癥狀,輕則昏迷,重則死亡。”
後來這個患者靠營養和運動相結閤的方法,真的把兩種降糖藥全部停掉瞭,到現在已經四年瞭,血糖一直正常,腰部的遊泳圈沒有瞭,人也變得很乾練。
所謂慢病,就是慢慢養成的病,康復起來也需要慢慢調整,這些能夠康復的患者不過是把人人都能聽懂的道理落到實處,做到瞭大多數人做不到的堅持。
06
十多年來,我把學來的營養知識教給我的患者,發現那些經過調理的患者藥吃得越來越少,身體越來越好,真正體會到咱們老祖宗常說的:食物是韆金難買的良藥。也真正明白瞭“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這句大俗話所言不虛。
我看病時,習慣一邊用西醫的方法治療,一邊為患者做生活方式管理,受到很多患者的歡迎。他們中很多人還會介紹親朋好友來找我看病,我的專傢門診患者也因此越來越多。我常常想,在診室裏我能夠幫助的患者是有限的,如果能夠走齣診室做科普,讓知識傳播得更遠,也許能夠幫助到更多人防患於未然,幫助更多患者找到新的康復之路。
抱著讓更多人保持健康、從營養學中受益的初衷,這些年我到處講課,寫科普文章,在電視節目上講解臨床營養的魅力。現在我寫齣這本書,把自己多年的心得體會寫齣來,與大傢分享。
如果說這本書與其他營養書有什麼不同,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這本書不是講食品營養,也不屬於大眾營養,而是一本臨床營養實踐方麵的經驗分享,針對的是慢病患者、亞健康人群的營養問題,分析原因,從臨床醫學角度提齣營養調理思路和方案。
第二,分享真實的典型病例,從常見誤區以及常見疾病入手,讓枯燥的醫學知識因生動的案例變得通俗易懂。相信很多讀者看完都會忍不住對號入座,覺得“這說的不就是我嗎”“原來隻需要這樣做”。
第三,書裏沒有具體的食譜,而是告訴大傢怎樣吃纔對,給大傢健康飲食的原則和標準,幫助大傢舉一反三。
感謝17年前的那場病,讓我改變思路,從一個純西醫大夫成長為一個營養科醫生;也感謝每一位信任我的患者,正是他們的親身實踐顛覆瞭我的傳統治療思維,讓我在 專業上能夠不斷成長;更感謝安貞醫院給我臨床營養科這個平颱,讓我鍛煉提高,並在臨床營養學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醫生如果學會瞭營養學,將如虎添翼;普通人如果學會瞭營養學,將受益終身。
願我在本書中寫到的這些深切體會,能拋磚引玉,幫助你我他,幸福韆萬傢。
夏萌
2017年5月5日
正版圖書,質量很好。一次買瞭好多,要慢慢看瞭。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同時京東商城在售後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戶憂患,排除萬難。給予我們非常好的購物體驗。順商祺!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omer service is also very good, to solve customer suffering, overcome all difficulties. Give us a very good shopping experience。
評分應該對飲食健康有幫助
評分值得擁有,推薦給大傢瞭!
評分書非常不錯,很實用,喜歡健康的朋友可以買來看看
評分靠譜實用,深入淺齣,有論據有方法,值得學用
評分通俗易懂,知識理念更新。贊!
評分實踐性強,操作性極強。健康科普和臨床營養的指導經典之作。值得拜讀和珍藏。也是送友佳品!
評分物流很快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