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心理学(第3版)》是《心理学》(第2版)的修订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全书有机整合了“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建构了一个由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理论,认知心理,需要、动机和情绪情感,智力、能力和创造力,人格心理,品德心理.学习心理,课堂管理心理,教师心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组成的有内在逻辑的结构。为了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对高质量教材和资源建设的需要,《心理学(第3版)》还用二维码关联了微课视频、拓展阅读等数字资源,并用“考点链接”明确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心理学(第3版)》内容前沿、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
《心理学(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公共课教材,也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心理学、教育学和一般院校管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专业的学生和普通心理学工作者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心理学研究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概述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的过程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章 心理发展理论
第一节 心理发展理论概述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第四章 认知心理 8下
第一节 认知心理概述
第二节 注意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四节 记忆
第五节 思维与想象
第五章 需要、动机和情绪情感
第一节 需要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
第六章 智力、能力和创造力
第一节 智力
第二节 能力
第三节 创造力
第七章 人格心理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气质与性格
第三节 自我
第四节 人格完善
第八章 品德心理
第一节 品德心理概述
第二节 品德发展理论
第三节 品德的形成
第九章 学习心理 26下
第一节 学习心理概述
第二节 学习理论
第三节 学习策略
第四节 学习迁移
第十章 课堂管理心理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课堂心理气氛
第三节 课堂问题行为
第十一章 教师心理
第一节 教师心理概述
第二节 教师专业素质
第三节 教师心理健康
第十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测评
第四节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多次强调心理学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凸显地位,如“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国民营养计划和心理健康服务,……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引导。……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心理疏导和矫治等”。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视,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特别强调:“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近年来,我国心理学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心理学先后被国家列为优先发展的学科、一级学科。心理学还成为高等院校的热门专业。到2016年,我国高等院校已经有了366个心理学或应用心理学专业,拥有116个心理学硕士或博士学位点。不断加强心理学教材建设正是为了追踪心理学的最新前沿,同时也为了促进心理学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书源自《心理学新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修订版改名为《心理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5年出版;《心理学》(第2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出版。本书是在前三版的基础上,结合近些年心理学的最新发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的变化,以及教师资格证、入编考试等对心理学知识的要求,对本书的体系与内容、形式与体例等做了较大的修订。本次教材修订首先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开展教学的要求,满足教育教学改革对高质量教材和资源建设的需要。鉴于手机、网络等技术手段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普及和渗透,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采取整体设计纸质教材、数字资源,同步规划和建设的方式,实现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相互融合、一体化的有机结合。其次,本次修订也进一步突出了教师教育的特色,面向在校师范生和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非师范生,紧紧围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既符合《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与心理学相关的模块,又覆盖了《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试行)》中与心理学相关的知识点。
本次修订对内容结构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把心理学研究方法、课堂管理心理从一节扩充为一章的内容,删除或合并了上一版的教学心理与学校群体心理;对原有章节内容结构也做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增加了心理学基本理论、规律在实际教学或生活中的应用。这样的处理使得教材体系更贴近时代要求,符合兼顾硕士研究生考试、教师教育的新要求,构建了一个完整且符合公共心理学知识内在逻辑规律的教材体系。
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做了较大的调整。首先,在每章前增加了知识导图、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与难点,其中知识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其次,在每章用二维码关联了数字资源,具体内容是编者或其他教师的微课视频、视频资料、拓展阅读等,方便学生使用手机及时查看,深入拓展与学习相关的知识。通过二维码链接的资源极大地拓展了相关知识的背景信息,也增强了趣味性、可读性、互动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也满足不同学校、教师、学习者的个性化教学、学习的需要。最后,对原有模块做了一些调整或名称做了一定修改,并在呈现形式与内涵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如上一版的“反思与探究”改为“反思与探索”,虽然是一字之差,但在实际修订时要求在问题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通过全新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更加复杂、更加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开展实地调查、实践训练,从而提出独到的见解。
《心迹:探寻人类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内容简介: 《心迹》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对人类内心世界进行全面探索的著作。它超越了简单的心理学概念罗列,而是以一种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了我们思维的运作机制、情感的复杂性以及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理解那些塑造我们日常生活的无形力量,并提供实用的工具与视角,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升幸福感。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认知基础。我们从人类意识的起源与发展入手,追溯心智的演化历程,探讨大脑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精妙联系。我们将深入研究感觉、知觉是如何将外部世界转化为我们内在体验的,以及注意力、记忆等认知过程是如何工作,成为我们学习、决策和记忆的关键。读者将了解到,那些看似不经意的瞬间,都离不开复杂的大脑活动支撑。 接下来,《心迹》将笔触转向人类情感的广阔领域。我们不再将情绪视为单一的反应,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下进行审视。本书将剖析不同情绪的生理基础、心理机制以及它们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从喜悦、悲伤到愤怒、恐惧,我们探究这些情绪的本质,理解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此外,我们还将深入探讨情绪的调节与管理,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驾驭自己的情绪,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增强积极体验。 人类行为的奥秘是本书的核心关注点之一。我们不仅仅描述行为,更致力于探寻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心迹》将从动机理论出发,解释是什么驱使我们行动,无论是生物本能还是社会文化的影响。我们将探讨学习理论,理解我们如何通过经验积累知识、习得技能,以及如何改变行为模式。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也将贯穿其中,揭示群体动力、人际关系、说服与社会影响等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我们的个性和行为。读者将有机会审视自己以及他人的行为,从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心迹》还特别关注个体的独特性与成长。本书将深入探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不同的理论模型,并解释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独特的个性和风格。我们将讨论自我概念、自尊与自我效能感,这些内在的认知如何影响我们的自信心和行动力。同时,本书也将探讨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从童年期的探索与学习,到青少年期的身份认同,再到成年期的职业发展与人际关系,以及晚年期的反思与接纳,帮助读者理解生命全程的心理变化与挑战。 除了对个体心理的深入剖析,《心迹》同样重视心理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本书将探讨常见的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以一种富有同情心和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消除对心理健康的误解,并了解寻求帮助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将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为那些面临心理困扰的人提供希望与方向。 《心迹》的叙事方式力求生动、引人入胜。书中将穿插大量的真实案例、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以及发人深省的思考题,引导读者主动参与到探索过程中。我们相信,理解人类心灵并非枯燥的理论学习,而是一场充满惊喜和发现的冒险。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培养一种更敏锐的观察力、更深刻的同理心以及更强大的自我洞察力。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综合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心理学分支,而是力求将认知、情感、行为、人格、发展以及临床应用等多个维度融会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学图景。我们还关注心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探讨这些发现如何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和个人生活提供新的启示。 《心迹》是一本为所有对人类心灵充满好奇的读者而写的书。无论您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从业者,还是仅仅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洞见和实用的指导。它将帮助您: 解锁思维的奥秘: 理解注意力、记忆、学习等认知过程如何运作,以及如何提升这些能力。 驾驭情感的洪流: 识别、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更健康的情感状态。 洞察行为的根源: 探究动机、学习和社会影响如何塑造我们的行为,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改变。 认识独特的自我: 理解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提升自我认知和自尊。 理解生命的轨迹: 把握不同人生阶段的心理特点与挑战。 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寻求帮助的途径。 培养更深刻的人际关系: 运用心理学知识,提升沟通与理解能力。 《心迹》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一个邀请,邀请您踏入人类心灵的浩瀚宇宙,去探索那些最深刻、最普遍的真理。通过这本书,您将有机会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自己,重新认识世界,并最终活出更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这是一次关于理解、成长和内在平和的非凡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