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美] 裏剋·格拉齊亞尼(Rick Graziani),艾倫·約翰遜(Allan Johnson) 著,思科係統公司 譯
圖書標籤:
  • 思科
  • CCNA
  • 網絡基礎
  • 網絡技術
  • 入門
  • 教程
  • 網絡簡介
  • 第6版
  • IT技術
  • 計算機網絡
  • 網絡學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7453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0963
品牌:異步圖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是思科網絡技術學院CC NA路由和交換課程中“網絡簡介”課的官方補充教材。
本課程介紹瞭因特網和計算機網絡的架構、結構、功能、組件和模型。IP編址的原理以及以太網概念、介質和操作的基礎知識的介紹為讀者選修其他CCNA路由和交換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完本課程之後,讀者將能夠搭建簡單的LAN,完成基本的路由器和交換機配置,以及實施IP編址方案。
本書旨在作為方便的案頭參考書供學生隨時隨地使用,以鞏固課程內容,充分利用學習時間。
本書的特色有助於讀者將重點放在重要概念上,從而成功地完成該課程的學習。

內容簡介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項目是Cisco公司在全球範圍推齣的一個主要麵嚮初級網絡工程技術人員的培訓項目,旨在讓更多的年輕人學習先進的網絡技術知識,為互聯網時代做好準備。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是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網絡簡介課程的配套教材,由思科講師編寫。本書側重於實際應用,同時讓讀者獲得必要的技能和經驗,從而能夠設計、安裝、運營和維護中小型企業以及企業和服務提供商環境中的網絡。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從基本的概念開始,循序漸進地介紹各種主題,可幫助讀者全麵認識網絡通信。本書共11章,主要內容包括網絡的基礎知識、網絡操作係統、網絡協議與通信、網絡訪問、以太網、網絡層、IP編址、對IP網絡劃分子網、傳輸層、應用層、構建小型網絡配置等。此外,本書每章後還提供瞭復習題,並在附錄中給齣答案和解釋。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作為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的指定教材,將為讀者選修其他思科網絡技術學院的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為讀者獲得CCENT和CCNA路由和交換認證做準備,適閤準備參加CCNA認證考試的讀者閱讀,也適閤各類網絡技術人員參考閱讀。

作者簡介

裏剋·格拉齊亞尼(Rick Graziani)在加利福尼亞州阿普托斯的卡布利洛學院教授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網絡課程。Rick在任教之前,曾在Santa Cruz Operation、Tandem Computers、Lockheed Missiles和Space Corporation的信息技術領域工作,他擁有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濛特裏灣計算機科學與係統理論學士學位。Rick還擔任思科網絡學院課程工程小組課程開發人員。

艾倫·約翰遜(Allan Johnson)於1999年進入學術界,10年後作為業主(經營者),他緻力於他喜歡的教學事業。在職業培訓和發展中,他獲得工商管理學碩士和教育碩士。他有7年的時間在高中教授CCNA課程,他也在得剋薩斯州科珀斯剋裏斯蒂的戴奧瑪技術學院教授CCNA和CCNP課程。2003年,Allan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投入到CCNA教學支援小組的工作,為全球的網絡學院教員提供服務,並開發培訓材料。他現在是思科網絡學院的全職課程開發人員。

目錄

第 1章 探索網絡 1
學習目標 1
1.0 簡介 1
1.1 全球連接 1
1.1.1 當今網絡 1
1.1.2 提供網絡資源 3
1.2 LAN、WAN和Internet 5
1.2.1 網絡組件 6
1.2.2 LAN和WAN 11
1.2.3 Internet、內聯網和外聯網 13
1.2.4 Internet連接 14
1.3 作為平颱的網絡 16
1.3.1 融閤網絡 16
1.3.2 可靠網絡 17
1.4 不斷變化的網絡環境 21
1.4.1 新趨勢 21
1.4.2 傢庭網絡技術 23
1.4.3 網絡安全 25
1.4.4 網絡架構 26
1.5 總結 27
檢查你的理解 28
第 2章 配置網絡操作係統 30
學習目標 30
2.0 簡介 30
2.1 IOS訓練營 30
2.1.1 Cisco IOS 30
2.1.2 訪問Cisco IOS設備 32
2.1.3 導航IOS 34
2.1.4 命令結構 36
2.2 基本配置 39
2.2.1 主機名 39
2.2.2 限製對設備配置的訪問 40
2.2.3 保存配置 42
2.3 地址方案 45
2.3.1 端口和地址 45
2.3.2 配置IP地址 47
2.3.3 檢驗連接 49
2.4 總結 50
檢查你的理解 50
第3章 網絡協議和通信 52
學習目標 52
3.0 簡介 52
3.1 通信規則 52
3.2 網絡協議和標準 57
3.2.1 協議 57
3.2.2 協議簇 60
3.2.3 標準組織 66
3.2.4 參考模型 69
3.3 網絡中的數據傳輸 72
3.3.1 數據封裝 72
3.3.2 數據訪問 74
3.4 總結 79
檢查你的理解 79
第4章 網絡訪問 82
學習目標 82
4.0 簡介 82
4.1 物理層協議 82
4.1.1 物理層連接 83
4.1.2 物理層的用途 85
4.1.3 物理層的特徵 87
4.2 網絡介質 90
4.2.1 銅纜 90
4.2.2 UTP布綫 95
4.2.3 光縴布綫 98
4.2.4 無綫介質 103
4.3 數據鏈路層協議 104
4.4 介質訪問控製 108
4.4.1 拓撲 108
4.4.2 WAN拓撲 110
4.4.3 LAN拓撲 112
4.4.4 數據鏈路幀 116
4.5 總結 120
檢查你的理解 121
第5章 以太網 123
學習目標 123
5.0 簡介 123
5.1 以太網協議 123
5.1.1 以太網幀 124
5.1.2 以太網MAC地址 127
5.2 LAN交換機 133
5.2.1 MAC地址錶 134
5.2.2 交換機轉發方法 143
5.2.3 交換機端口設置 145
5.3 地址解析協議 147
5.3.1 MAC和IP 147
5.3.2 ARP 148
5.3.3 ARP問題 158
5.4 總結 159
檢查你的理解 160
第6章 網絡層 162
學習目標 162
6.0 簡介 162
6.1 網絡層協議 162
6.1.1 通信中的網絡層 162
6.1.2 IP協議的特徵 164
6.1.3 IPv4數據包 167
6.1.4 IPv6數據包 168
6.2 路由 171
6.2.1 主機路由方式 171
6.2.2 路由器路由錶 173
6.3 路由器 177
6.3.1 路由器的組成部分 177
6.3.2 路由器的啓動過程 181
6.4 配置思科路由器 184
6.4.1 配置初始設置 184
6.4.2 配置接口 187
6.4.3 配置默認網關 189
6.5 總結 191
檢查你的理解 192
第7章 IP編址 194
學習目標 194
7.0 簡介 194
7.1 IPv4網絡地址 194
7.1.1 二進製與十進製轉換 194
7.1.2 IPv4地址結構 202
7.1.3 IPv4單播、廣播和組播 206
7.1.4 IPv4地址類型 210
7.2 IPv6網絡地址 214
7.2.1 IPv4問題 214
7.2.2 IPv6編址 216
7.2.3 IPv6地址類型 218
7.2.4 IPv6單播地址 222
7.2.5 IPv6組播地址 233
7.3 驗證連接 234
7.3.1 ICMP 234
7.3.2 測試和驗證 237
7.4 總結 240
檢查你的理解 240
第8章 對IP網絡劃分子網 242
學習目標 242
8.0 簡介 242
8.1 對IPv4網絡劃分子網 242
8.1.1 網絡分段 243
8.1.2 對IPv4網絡劃分子網 245
8.1.3 對/16和/8前綴劃分子網 253
8.1.4 按照要求劃分子網 257
8.1.5 可變長子網掩碼的優勢 260
8.2 編址方案 265
8.3 IPv6設計注意事項 267
8.4 總結 270
檢查你的理解 271
第9章 傳輸層 273
學習目標 273
9.0 簡介 273
9.1 傳輸層協議 273
9.1.1 數據傳輸 273
9.1.2 TCP和UDP簡介 278
9.2 TCP和UDP 285
9.2.1 TCP通信進程 285
9.2.2 可靠性和流量控製 290
9.2.3 UDP通信 294
9.2.4 TCP或UDP 296
9.3 總結 297
檢查你的理解 298
第 10章 應用層 300
學習目標 300
10.0 簡介 300
10.1 應用層協議 300
10.1.1 應用層、錶示層和會話層 300
10.1.2 應用程序協議如何與用戶應用程序交互 303
10.2 常用應用層協議和服務 306
10.2.1 Web和電子郵件協議 306
10.2.2 IP編址服務 310
10.2.3 文件共享服務 316
10.3 總結 318
檢查你的理解 318
第 11章 構建小型網絡 319
學習目標 319
11.0 簡介 319
11.1 網絡設計 319
11.1.1 小型網絡中的設備 319
11.1.2 小型網絡應用程序和協議 323
11.1.3 擴展為大型網絡 326
11.2 網絡安全 328
11.2.1 安全威脅和漏洞 328
11.2.2 網絡攻擊 330
11.2.3 網絡攻擊緩解 334
11.2.4 設備安全 336
11.2.5 備份和恢復配置文件 339
11.3 網絡測試與驗證 344
11.3.1 ping命令 344
11.3.2 traceroute和tracert命令 348
11.3.3 show命令 350
11.3.4 主機和IOS命令 354
11.3.5 調試 359
11.4 網絡故障排除 360
11.4.1 故障排除方法 360
11.4.2 排除電纜和接口故障 362
11.4.3 故障排除場景 364
11.5 總結 367
檢查你的理解 368
附錄 “檢查你的理解”問題答案 371
數據包在網絡中傳遞的奇妙旅程:揭秘現代通信的底層邏輯 想象一下,您輕點鼠標,一封郵件便跨越韆山萬水,瞬間抵達遠在另一端的友人手中;您在網絡上搜索信息,海量數據如潮水般湧來,清晰地呈現在屏幕上。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套精密而高效的運作體係——網絡。它無處不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工作乃至整個世界的運轉方式。然而,在每一次順暢的連接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技術奧秘?數據如何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穿梭,保證信息的準確與安全? 本書將帶您踏上一段深入理解現代網絡構建與運行原理的探索之旅。我們不會止步於錶麵的“連接”概念,而是將目光聚焦於數據在網絡中傳遞的每一個環節,揭示那些至關重要的底層技術和協議。本書旨在為那些對網絡世界充滿好奇,渴望瞭解其“如何工作”的讀者提供一份詳盡的指引。無論您是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初學者,對信息技術抱有濃厚興趣的學生,還是希望提升自身技術認知以更好地應對數字化挑戰的專業人士,都能從中獲益。 從比特到信息:數據在網絡中的演變 在我們深入探討網絡機製之前,首先需要理解信息是如何被轉換成網絡能夠理解和傳輸的形式的。現代通信的基礎是數字信號,也就是由0和1組成的比特流。任何形式的信息,無論是文本、圖像、音頻還是視頻,都需要被編碼成比特流纔能在網絡上傳輸。這個過程涉及到編碼、解碼、壓縮等一係列技術。 在網絡層麵,數據並不會以原始的比特流形式直接發送。為瞭實現高效、可靠的傳輸,數據會被分割成更小的單元,這些單元被稱為“數據包”或“幀”。每個數據包都攜帶著必要的信息,使其能夠被正確地路由到目的地,並在目的地被重新組裝成原始信息。這個數據包的構建與拆解過程,是網絡通信的核心機製之一。 網絡設備的身份與職責:構建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石 網絡並非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它是由一係列硬件設備相互連接、協同工作而構成的。這些設備如同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交通管理者、路牌指示員和收費站,它們各自承擔著特定的職責,共同確保數據流的暢通無阻。 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網絡中至關重要的“交通指揮官”。它的主要任務是在不同的網絡之間轉發數據包。想象一下,如果您要從一個城市寄一封信到另一個城市,郵局會根據信封上的地址,決定將其送往哪個中轉站,最終到達目的地。路由器正是扮演著這個“中轉站”的角色,它根據數據包中的目標IP地址,選擇最佳的路徑將其轉發到下一個網絡,直至抵達最終目的地。路由器的智能在於其能夠動態學習網絡拓撲,並根據網絡狀況調整轉發策略,以實現最快的傳輸速度和最高的可靠性。 交換機(Switch): 如果說路由器是連接不同網絡的“橋梁”,那麼交換機則是連接同一網絡內部設備的“交通樞紐”。在您傢裏的局域網,或者一個辦公室內部,多颱電腦、打印機、服務器等設備通過交換機連接起來。交換機能夠學習到連接在其上的設備的MAC地址(物理地址),並根據 MAC 地址將數據幀精確地轉發給目標設備,避免瞭數據在網絡中不必要的廣播,大大提高瞭局域網的通信效率。 集綫器(Hub): 與交換機不同,集綫器是一種更原始的網絡連接設備。它接收到數據幀後,會將數據“廣播”給所有連接到它的設備,無論目標設備是誰。這種工作方式效率低下,容易造成網絡擁堵,在現代網絡中已基本被交換機取代。 網卡(NIC - Network Interface Card): 網卡是計算機連接到網絡的最末端設備,它負責將計算機內部的數字信號轉換成網絡可以傳輸的電信號或光信號,並將接收到的網絡信號轉換迴計算機可以理解的數字信號。每一塊網卡都有一個全球唯一的MAC地址,這是其在局域網中進行通信的身份標識。 接入點(Access Point - AP): 在無綫網絡的世界裏,接入點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將無綫設備(如手機、筆記本電腦)連接到有綫網絡,使我們能夠擺脫綫纜的束縛,享受便捷的無綫通信。 網絡協議:數據通信的通用語言 在復雜多變的通信環境中,如果沒有一套共通的規則和標準,數據將無法被正確地理解和處理。網絡協議正是這套“通用語言”,它規定瞭設備之間如何進行通信、如何傳輸數據、如何處理錯誤等等。就像人類交流需要共同的語言一樣,網絡設備之間也需要遵循相同的協議纔能順暢地“對話”。 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P協議是互聯網的核心協議之一,它負責為數據包分配唯一的IP地址,並負責在不同網絡之間尋址和路由數據包。IP地址就像是網絡設備在互聯網上的“門牌號”,它標識瞭設備的身份和位置。IP協議的工作方式是“無連接”的,它不保證數據包一定能到達目的地,也不保證數據包的到達順序。 TC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為瞭彌補IP協議的不足,TCP協議應運而生。TCP協議提供瞭一種“麵嚮連接”的可靠數據傳輸服務。在傳輸數據之前,TCP會與對方建立一個連接,確保數據包的順序、完整性,並能處理數據包丟失或損壞的情況。您可以將TCP想象成一個嚴謹的快遞員,在寄齣包裹前會與收件人確認信息,寄齣後會跟蹤包裹狀態,確保包裹安全送達。 UDP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 相對於TCP的嚴謹,UDP協議則更加“高效”。UDP協議提供的是一種“無連接”的不可靠數據傳輸服務。它不建立連接,也不保證數據包的順序和可靠性,因此傳輸速度更快。UDP常用於對實時性要求較高的應用,例如在綫視頻直播、語音通話等,因為即使偶爾丟失一兩個數據包,對整體體驗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HTTP協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當您在瀏覽器中輸入網址,然後按下迴車鍵,您的瀏覽器就會通過HTTP協議嚮Web服務器請求網頁內容。HTTP是用於在Web服務器和瀏覽器之間傳輸超文本數據的協議。它定義瞭請求和響應的格式,確保您能夠在屏幕上看到豐富的網頁內容。 DNS協議(Domain Name System): 我們通常使用易於記憶的域名(如www.example.com)來訪問網站,而不是一串復雜的IP地址。DNS協議扮演著“互聯網電話簿”的角色,它將域名解析為對應的IP地址,從而讓我們的設備能夠找到正確的服務器。 網絡結構與模型:理解分層通信的智慧 為瞭更好地組織和管理網絡通信的復雜性,工程師們提齣瞭分層模型。這些模型將復雜的網絡功能分解成一係列獨立的層,每一層都負責特定的功能,並且隻與相鄰的層進行交互。這種分層結構帶來瞭諸多好處,包括簡化設計、提高靈活性、促進標準化以及便於故障排除。 OSI七層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Model): OSI模型是一個理論性的參考模型,它將網絡通信劃分為七個邏輯層,從物理層到應用層。雖然在實際應用中,TCP/IP模型更為普遍,但OSI模型為我們理解網絡通信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框架。 TCP/IP四層模型(或五層模型): TCP/IP模型是目前實際應用中最廣泛的網絡模型,它將網絡功能劃分為四個或五個層級,分彆是應用層、傳輸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這個模型是互聯網通信的基石。 理解這些分層模型,有助於我們理解數據包是如何從一個應用層發起,經過一層層的封裝,最終在物理介質上傳輸,並在目標設備上層層解封,最終被應用層讀取的過程。 安全:守護網絡通信的重任 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可能會麵臨竊聽、篡騙、篡改等風險。因此,各種安全機製被引入到網絡通信中。 加密技術: 加密技術通過算法將明文數據轉換成無法直接閱讀的密文,隻有擁有密鑰的接收方纔能將其解密。這能夠有效防止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竊聽。 身份認證: 身份認證機製用於驗證通信雙方的身份,確保您正在與閤法、可信的實體進行通信,而非僞裝者。 防火牆(Firewall): 防火牆是網絡安全的第一道防綫,它監控進齣網絡的流量,並根據預設的安全規則阻止未經授權的訪問。 未來展望:持續演進的網絡世界 網絡技術一直在快速發展,從早期的撥號上網,到今天的萬兆寬帶,再到未來的5G、6G,以及物聯網(IoT)、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閤,網絡正變得越來越智能、越來越普及、越來越不可或缺。本書將為您打開一扇通往這個精彩紛呈的網絡世界的大門,讓您能夠更好地理解當下,並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有所洞察。 踏上這段探索之旅,您將不僅能夠理解“為什麼”網絡如此重要,更能深入理解“如何”實現這一切。通過對數據包傳輸過程的細緻剖析,對關鍵網絡設備的職能認知,對協議的深刻理解,以及對網絡模型的掌握,您將構建起一套堅實的網絡技術基礎,為您的數字化學習和工作之旅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原本對網絡技術領域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完全是從零開始。接觸到《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這本書,感覺像是打開瞭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一開始,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擔心自己會看不懂,結果齣乎意料。書中的語言非常通俗易懂,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有,也會在後麵給齣清晰的解釋。它不像一些學術性的書籍那樣,上來就堆砌理論,而是從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齣發,引導我們去思考網絡是如何工作的。例如,在講解IP地址的時候,它沒有直接講二進製和十六進製的轉換,而是通過類比現實生活中的門牌號和郵政編碼,讓我們更容易理解IP地址的作用和分配機製。我最看重的是,這本書的邏輯結構非常清晰,每一章的知識點都承接前一章,層層遞進。讀完一章,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知識得到瞭積纍和提升,而不是那種“讀完一章等於沒讀”的感覺。書中穿插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也是幫助鞏固知識的利器。它們不像考試題那麼有壓力,更像是一種引導,促使我去主動思考和應用所學的內容。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培養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它對網絡基本概念的講解,有一種“撥雲見日”的效果。我之前嘗試過閱讀一些網絡相關的技術文章,但往往因為缺乏基礎知識,讀起來很吃力,很多時候都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而《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這本書,恰好彌補瞭我這方麵的不足。它沒有直接深入到復雜的路由協議或者安全機製,而是從最基礎的“網絡是什麼”、“數據如何傳輸”這樣最根本的問題入手。我喜歡它那種抽絲剝繭般的講解方式,把復雜的網絡世界分解成一個個易於理解的小模塊。書中的插圖和圖錶,也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們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那些原本隻存在於理論中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比如說,在講解TCP/IP模型的時候,它不會直接羅列各個層次的功能,而是通過一個發送郵件的例子,一步一步地展示數據在各個層次上的封裝和解封過程。這種“情景式”的學習方法,讓我更能體會到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價值。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很樸實,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者腔調,感覺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細緻地在指導你。

評分

我本身對IT領域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但苦於缺乏係統性的學習路徑。這次接觸到《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感覺像是找到瞭一個理想的起點。《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這本書,它並沒有上來就講授各種高深的網絡技術,而是從最基礎的網絡概念開始,非常循序漸進地帶領讀者進入這個領域。我喜歡它那種“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從最簡單的“什麼是網絡”講起,然後逐步介紹各種網絡設備、傳輸介質,以及數據在網絡中是如何流動的。書中大量的圖例和示意圖,對於我這樣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救星。很多時候,文字的描述可能需要反復閱讀纔能理解,但看到圖示,很多概念就立刻清晰瞭。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基礎協議時,並沒有過於深入的技術細節,而是側重於讓讀者理解其核心功能和作用。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非常友好的。它幫助我建立起瞭一個關於網絡的基本認知框架,讓我知道在龐雜的網絡技術中,哪些是屬於基礎,哪些又是進階。這本書的編排也很閤理,每一章的內容都不算太長,讀起來不會感到有壓力。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非常“接地氣”。我一直對網絡技術充滿好奇,但總覺得那些專業的書籍太過枯燥,充滿瞭各種我看不懂的縮寫和術語。《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之前的刻闆印象。它用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把我帶進瞭網絡的世界。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每一個概念時,都會結閤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或者用非常生動的比喻。比如,在講到“數據包”的時候,它可能會把它比作一封信,裏麵包含發件人、收件人、內容等信息。這種方式,讓我很容易就能理解那些抽象的網絡通信原理。書中的插圖也做得非常到位,清晰地展示瞭各種網絡設備和連接方式,讓我對網絡的物理結構有瞭更直觀的認識。這本書的內容編排也很有條理,從最基礎的網絡定義,到各個組成部分的功能,再到數據傳輸的過程,一步步地引導讀者構建起完整的知識體係。它沒有給我一種“填鴨式”的學習感受,而是讓我感覺自己是在探索一個有趣的世界。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對於正在構建個人技術知識體係的我來說,簡直是一場及時雨。我一直對網絡的世界充滿好奇,但總覺得缺乏一個係統性的入門指導。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過於晦澀,要麼內容零散,很難讓人建立起一個完整的概念框架。而《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第6版 網絡簡介》這本書,恰恰填補瞭這個空白。它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將復雜的網絡概念拆解開來,一點一點地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基礎知識時,那種循序漸進的邏輯。從最基本的“什麼是網絡”開始,然後逐步深入到各種協議、設備的功能,再到更宏觀的網絡拓撲和傳輸原理,整個過程就像在搭建一座知識的大樓,地基打得牢固,上層建築自然也就穩固。書中大量的圖示和案例分析,更是極大地幫助我理解那些抽象的概念。很多時候,我可能看文字會有點雲裏霧裏,但隻要看到書中對應的圖,或者讀到那些生動的案例,瞬間就豁然開朗瞭。這種“可視化”的學習方式,對於我這樣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文字大小、行距都恰到好處,讀起來不會感到視覺疲勞。我甚至能想象到,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這本書會成為我反復翻閱的參考資料,幫助我在遇到睏難時,重新理清思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