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存儲技術

數據存儲技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林康平,孫楊 著
圖書標籤:
  • 數據存儲
  • 存儲係統
  • 數據庫
  • 數據管理
  • 磁盤技術
  • 固態硬盤
  • 雲存儲
  • 存儲網絡
  • 數據備份
  • 數據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5652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142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ICT認證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本書麵嚮ICT 學院學生,作為學校指導教材。
2.本書摒棄瞭以清單羅列知識點的生硬做法,用邏輯性更強的文字描述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係。
3.本書按模塊學習,內容深入淺齣,使學生思路清晰,條理清楚,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

內容簡介

本書是華為ICT 學院數據存儲技術官方教材,旨在幫助學生學習數據存儲技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存
儲係統的搭建和使用。
本書從信息傳遞方式的變遷引齣數字化信息管理與存儲的概念,進而概述存儲係統構成和存儲基礎技術,
再以磁盤陣列技術作為案例來闡述在同一存儲設備上獲得性能、容量、可用性三方麵提升的設計思路;接下來
從存儲接口、傳輸協議、關鍵技術和功能支持等方麵來討論幾類存儲係統,包括直接連接存儲、存儲區域網絡、
網絡附加存儲、海量存儲和災備存儲等。
本書不僅適用於華為ICT 學院的學生,同樣適用於正在備考HCNA-Storage 認證,或者正在參加HCNAStorage
技術培訓的學員進行閱讀和參考。其他有誌於從事ICT 行業的人員和數據存儲技術愛好者也可以通過閱
讀本書,加深自己對數據存儲技術的理解。

作者簡介

國內高端認證培訓的先行者,先後在電信運營商、係統集成商任技術經理和谘詢顧問。工作經驗20年,負責規劃設計和改造瞭大量的電信和金融網絡。具有豐富的網規網優經驗,對行業技術發展方嚮具有前瞻性的把握。獲得高級程序員資格水平認證和多個廠傢認證專傢證書

目錄

第1章 信息數據管理
1.1 信息技術發展史
1.2 數據與信息概述
1.2.1 數據的概念
1.2.2 信息的概念
1.2.3 數據與信息的關係
1.3 信息的重要性
1.3.1 信息與生活
1.3.2 信息與商業
1.3.3 信息與工業
1.3.4 信息與社會
1.4 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1.5 信息存儲的挑戰
1.5.1 數字信息的增長
1.5.2 信息存儲的載體
1.5.3 存儲係統的發展
1.6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2章 存儲係統介紹
2.1 IT 係統介紹
2.1.1 軟件資源
2.1.2 計算資源
2.1.3 網絡資源
2.1.4 存儲資源
2.2 存儲係統
2.2.1 存儲層次結構
2.2.2 I/O 訪問路徑
2.2.3 文件係統
2.3 基本存儲設備
2.3.1 機械硬盤
2.3.2 固態硬盤
2.4 存儲虛擬化
2.4.1 存儲虛擬化概述
2.4.2 數據塊級虛擬化
2.4.3 文件級虛擬化
2.5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3章 存儲技術和組網
3.1 存儲陣列係統
3.1.1 陣列係統基本組成
3.1.2 存儲陣列角色位置
3.1.3 存儲陣列硬件組成
3.1.4 存儲陣列級聯組網
3.1.5 存儲陣列擴控組網
3.2 存儲陣列高可靠和高性能技術
3.2.1 存儲陣列高可靠性技術
3.2.2 存儲陣列高性能技術
3.3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4章 傳統磁盤驅動器的讀寫技術
4.1 RAID基本概念
4.2 RAID技術
4.2.1 關鍵技術
4.2.2 JBOD及RAID 級彆
4.2.3 RAID工作原理
4.2.4 RAID對比和應用
4.3 RAID 數據保護
4.3.1 熱備盤
4.3.2 預拷貝
4.3.3 失效重構
4.3.4 RAID 狀態
4.4 LUN 虛擬化
4.5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5章 RAID 2.0+技術
5.1 RAID 2.0+技術原理
5.1.1 RAID技術發展過程
5.1.2 RAID 2.0+基本原理
5.1.3 RAID 2.0+體係結構
5.2 RAID 2.0+應用
5.2.1 負載均衡
5.2.2 快速重構
5.2.3 故障自檢自愈
5.2.4 虛擬池化設計
5.2.5 LUN靈活組織
5.2.6 空間動態分布
5.3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6章 DAS 技術介紹
6.1 DAS 簡介
6.1.1 DAS基本概念
6.1.2 內置DAS形態
6.1.3 外置DAS形態
6.2 DAS 技術特點
6.3 SCSI 協議
6.3.1 SCSI協議概覽
6.3.2 SCSI通信過程
6.3.3 SCSI協議模型
6.3.4 SCSI讀寫操作過程
6.4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7章 SAN 技術介紹
7.1 SAN 存儲基礎
7.1.1 SAN 概念
7.1.2 SAN 組網
7.1.3 SAN 組件
7.1.4 DAS 和SAN 區彆
7.2 FC
7.2.1 FC SAN 概念
7.2.2 FC 協議棧
7.2.3 FC 與SCSI 協議關係
7.2.4 FC 典型組網拓撲和連接設備
7.2.5 FC 端口
7.2.6 FC 分區(zone)的概念
7.3 IP
7.3.1 IP SAN概念
7.3.2 IP SAN網絡架構的優缺點
7.3.3 IP SAN組網形式
7.3.4 FC SAN和IP SAN對比
7.3.5 iSCSI協議棧
7.3.6 iSCSI存儲設備與主機連接方式
7.3.7 iSCSI應用場景
7.4
7.4.1 FCoE産生背景
7.4.2 FCoE協議棧
7.4.3 FCoE應用場景
7.5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8章 常用存儲技術
8.1 自動精簡技術
8.1.1 自動精簡技術背景
8.1.2 自動精簡技術原理
8.1.3 自動精簡技術應用
8.2 分層存儲技術
8.2.1 分層存儲技術背景
8.2.2 分層存儲技術分析
8.2.3 分層存儲技術應用
8.3 Cache 技術
8.3.1 Cache技術背景
8.3.2 Cache技術原理
8.4 快照技術
8.4.1 快照技術背景
8.4.2 快照技術原理
8.4.3 快照技術特點及應用
8.5 剋隆技術
8.5.1 剋隆技術背景
8.5.2 剋隆技術原理
8.6 遠程復製技術
8.6.1 遠程復製技術背景
8.6.2 遠程復製技術原理
8.7 LUN拷貝技術
8.7.1 LUN拷貝技術背景
8.7.2 LUN拷貝技術原理
8.8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9章 NAS 技術介紹
9.1 NAS 産生與發展
9.1.1 NAS産生背景
9.1.2 NAS概念
9.1.3 NAS網絡拓撲
9.2 NAS 組成與部件
9.3 NAS 文件共享協議
9.3.1 CIFS協議
9.3.2 NFS協議
9.3.3 CIFS與NFS 協議對比
9.4 NAS I/O訪問路徑
9.5 NAS和SAN的比較
9.5.1 NAS優點
9.5.2 NAS和SAN 對比
9.6 NAS 産品介紹
9.7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10章 大數據存儲基礎
10.1 大數據定義
10.2 大數據價值
10.2.1 大數據來源
10.2.2 大數據內容類型
10.2.3 大數據組成
10.2.4 大數據價值
10.3 大數據特徵
10.4 大數據處理流程
10.5 大數據解決方案
10.5.1 互聯網大數據解決方案
10.5.2 OceanStor 9000解決方案
10.5.3 FusionStorage解決方案
10.6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11章 容災備份技術基礎
11.1 備份簡介
11.1.1 備份概念及拓撲結構
11.1.2 備份技術
11.1.3 備份策略的製訂
11.1.4 典型備份方案
11.2 容災簡介
11.2.1 容災概念
11.2.2 容災分類
11.2.3 容災係統衡量指標
11.2.4 典型容災解決方案-兩地三中心
11.3 本章小結
練習題

第12章 存儲係統配置、運維和管理
12.1 DeviceManager介紹
12.2 係統初始配置
12.3 SAN 存儲業務配置
12.4 NAS 存儲業務配置
12.5 存儲運維管理
12.6 本章小結
練習題
術語錶
參考文獻
《數據存儲技術》一書,並非一本涵蓋瞭當下所有新興數據存儲技術或概念的百科全書。它更側重於深入剖析傳統與核心的數據存儲原理、架構以及關鍵技術演進,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紮實、全麵的基礎知識體係,幫助他們理解數據存儲的“為何”與“如何”。 這本書不會詳細介紹那些尚未成熟或僅限於特定領域的前沿技術,例如: 超大規模分布式存儲係統的具體實現細節和調優策略:對於那些動輒 PB 級彆,涉及數萬颱服務器協同工作的分布式存儲集群,本書不會深入到每個組件的源碼級分析,也不會提供針對特定雲廠商或特定開源分布式存儲(如 Ceph、HDFS 的深度調優)的詳盡操作手冊。它會闡述分布式存儲的基本原理,如一緻性哈希、數據分片、副本機製、糾刪碼等,但不會陷入到某個具體産品的復雜配置與性能調優的海洋。 麵嚮 AI/ML 工作負載的特定存儲解決方案:雖然 AI 和機器學習對數據存儲提齣瞭新的挑戰(如高吞 penuh read/write 性能、大模型訓練的數據流管理等),本書不會花費大量篇幅去介紹專門為這類應用設計的存儲硬件(如 NVMe-oF 的特定場景應用)或軟件(如特定文件係統針對 AI 訓練的優化)。它會觸及通用存儲性能的提升方法,但不會專門針對 AI 訓練數據湖、特徵庫等進行係統性闡述。 非傳統存儲介質的原理與應用:例如,本書不會深入探討 DNA 存儲、玻璃存儲等尚處於實驗室階段或極早期商業化探索階段的存儲技術。其關注點主要集中在成熟且廣泛應用的存儲介質,如硬盤(HDD)、固態硬盤(SSD)以及更底層的存儲芯片技術。 塊存儲、文件存儲、對象存儲之外的特定存儲模型:雖然書中會詳細講解塊存儲(Block Storage)、文件存儲(File Storage)和對象存儲(Object Storage)這三大主流存儲模式的原理、優劣勢以及典型應用場景,但對於那些更加細分或新興的存儲模型,比如內存數據庫中的內存存儲、圖數據庫的存儲結構、以及某些特定行業(如醫療影像)或特定硬件(如 FPGA)上的定製化存儲方案,本書不會進行詳盡的介紹。 復雜的存儲網絡配置與故障排查:雖然書中會提及 SAN(存儲區域網絡)、NAS(網絡附加存儲)等存儲網絡架構,以及 Fibre Channel、iSCSI 等傳輸協議,但不會提供詳細的、針對復雜存儲網絡拓撲的設計、部署、配置和故障排除指南。例如,不會提供如何搭建一套多交換機、多路徑的 FC SAN 網絡,並進行詳細的 zoning 和 LUN 映射的步驟。 存儲係統的安全加固與閤規性策略:盡管數據安全與閤規性至關重要,本書的重點在於存儲技術本身,而非係統安全。它不會深入探討數據加密的具體算法實現、密鑰管理策略、訪問控製的細粒度配置、或針對特定行業(如金融、醫療)的存儲閤規性標準(如 GDPR、HIPAA)的詳細要求與實踐。它可能會在討論存儲架構時,簡要提及安全性的重要性,但不會作為核心章節進行展開。 特定存儲廠商的産品評測與比較:本書緻力於講解通用的技術原理與架構,而非某個特定廠商的産品。因此,你不會在書中看到對 EMC、NetApp、IBM、HPE、Dell EMC 等主流存儲廠商産品的具體型號、功能特點、性能評測以及市場定位的詳細對比分析。它會以原理性的視角,讓你理解這些産品背後所采用的技術。 雲原生存儲的最新實踐與容器存儲接口(CSI)的深度定製:雖然雲存儲是當前的熱點,本書會介紹雲存儲的基本架構與演進思路,例如分布式雲存儲的特點、雲對象存儲的原理,但不會深入到 Kubernetes CSI 驅動的開發、調試、部署與性能優化的細節。對於 Kubernetes Persistent Volumes、Persistent Volume Claims 的工作流程,以及不同 CSI 驅動(如 AWS EBS CSI, GCE PD CSI, Ceph CSI)的適配與使用,它會提供基礎的理解,但不會成為一本 Kubernetes 存儲實踐的指南。 硬件級彆的存儲優化,如 SSD 固件調優, NAND Flash 的讀寫特性深度分析:雖然本書會介紹 SSD 相較於 HDD 的優勢,以及它們的工作原理,但不會涉及底層的硬件設計、製造工藝、或者固件層麵的深度優化。例如,不會去講解磨損均衡(Wear Leveling)、垃圾迴收(Garbage Collection)等 SSD 內部機製的詳細算法,也不會分析 NAND Flash 的不同類型(SLC, MLC, TLC, QLC)在性能、壽命上的具體差異以及它們在不同存儲産品中的應用。 數據保護(Backup & Disaster Recovery)的策略與流程細節:雖然備份與災難恢復是存儲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的側重點在於數據存儲本身。它會提及數據冗餘、副本、快照等存儲層麵的數據保護機製,但不會深入講解完整的備份策略(如 RPO/RTO 的定義與計算、備份介質的選擇、備份軟件的配置、增量備份、差量備份的原理與實現)、異地容災方案的設計與演練、以及復雜的災難恢復流程。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一套清晰、係統、深入的理論框架,讓你在麵對各種具體的存儲産品或技術時,能夠舉一反三,理解其背後的核心原理,辨彆其優勢與不足,並能根據實際需求做齣更明智的技術選型和架構設計。它旨在培養的是能夠理解、分析和解決存儲領域基礎性問題的技術人員,而非僅僅是某個特定存儲産品的操作員或某個復雜係統的調優師。通過閱讀本書,你將能夠掌握數據存儲領域的核心概念、關鍵技術和發展脈絡,為你在更廣泛的數據存儲領域繼續深入學習和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從一個稍微宏觀的角度來看,數據存儲技術的發展趨勢與整個信息産業的未來息息相關。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停留在當前的技術細節上,還能對未來做一個有深度的展望。比如,量子計算對現有加密和存儲技術可能帶來的顛覆性影響,以及在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場景下,存儲係統需要具備哪些新的特性——畢竟,數據不再隻集中在核心數據中心,需要在靠近産生源頭的地方被處理和存儲。此外,數據治理和隱私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存儲層如何配閤這些閤規性要求進行設計和部署,也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如果這本書能將存儲技術置於更廣闊的數字生態係統中去考量,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本指引行業方嚮的燈塔瞭。

評分

我最近正在研究一些關於海量數據管理和歸檔的課題,所以特彆關注那些針對成本效益和長期保留策略的存儲技術。如果《數據存儲技術》能覆蓋到對象存儲(Object Storage)的特性和應用場景,我會非常欣慰。對象存儲那種近乎無限的擴展能力和極低的單字節成本,對於存儲PB甚至EB級彆的數據實在太有吸引力瞭。書中是否會對比Amazon S3、MinIO這類主流的對象存儲解決方案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對於冷數據和熱數據的分層存儲策略,以及如何通過智能化的生命周期管理策略來降低總體擁有成本(TCO),我非常期待得到專業級的指導和見解。畢竟,如何“聰明地”存儲數據,比單純地堆砌容量要重要得多。

評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帶著一股硬核技術的味道,我個人對存儲係統的性能優化和架構設計特彆感興趣。數據延遲和吞吐量是衡量存儲係統好壞的兩個關鍵指標。我想知道,這本書會怎麼剖析I/O路徑上的各種瓶頸?從操作係統內核到文件係統,再到硬件控製器,每一步的優化策略是什麼?如果能深入講解像NVMe over Fabrics (NVMe-oF) 這樣的新興協議,以及它們如何重塑瞭遠程存儲的訪問方式,那絕對是加分項。我也很想看看作者是如何看待未來存儲架構的演進,比如持久性內存(PMEM)的應用前景,以及如何設計齣能夠充分發揮這些新技術威力的軟件棧。對於架構師而言,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清晰的、可落地的設計藍圖,那就更有價值瞭。

評分

哇,最近淘到瞭一本新書,名字叫《數據存儲技術》,但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呢。不過光看名字和一些初步的瞭解,我倒是可以想象齣一些關於這本書可能涵蓋的內容,以及我作為讀者對這類主題的期待。首先,我猜這本書肯定會深入探討各種現代數據存儲介質的原理和發展趨勢。比如,固態硬盤(SSD)和傳統的機械硬盤(HDD)在性能、成本和耐用性上的權衡,這可是個熱門話題。我特彆期待看到作者能詳細解析NAND閃存的工作機製,以及它如何推動瞭整個數據中心架構的變革。畢竟,數據爆炸的時代,存儲技術的每一次迭代都至關重要。我希望它不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能提供一些實際應用中的案例,比如在雲計算、大數據分析或者人工智能等場景下,如何選擇和優化存儲方案。這本書如果能把這些復雜的底層技術,用生動易懂的方式闡述齣來,那對我們這些想跟上技術前沿的工程師來說,簡直就是及時雨瞭。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本書的期望值挺高的,尤其是在企業級存儲解決方案這塊。畢竟,企業對數據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擴展性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我希望《數據存儲技術》能在軟件定義存儲(SDS)和超融閤基礎設施(HCI)這兩個熱點領域給予足夠的篇幅。SDS如何打破傳統存儲陣列的束縛,實現資源的靈活調度?HCI又是如何將計算、存儲和網絡融閤在一起,簡化數據中心的運維復雜性?這些都是我迫切想瞭解的。而且,數據安全絕對是重中之重,備份、容災、數據加密和閤規性方麵的最佳實踐,如果能在書中得到詳盡的論述和對比分析,那就太棒瞭。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全麵的視角,不僅僅是介紹技術,更是教會我們如何構建一個既高效又穩健的企業級數據底座。

評分

買這兩本書,主要是泰剋實驗室林總編寫。

評分

書很好,可以給自己加加油瞭。本書可以加深自己對相應技術的理解,提高技術水平。

評分

有獨立包裝,基本沒破損。

評分

很好的,很不錯的的,很好的

評分

介紹一些新的技術,很實用。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不怎麼樣的書。。全是一帶而過,順帶推銷自己的雲,其實呢,鬼知道你做瞭些什麼工作。。

評分

很好,很強大!!!

評分

惡補基礎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