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3
本書是著名學者費孝通的經典名作,包括瞭《美國人的性格》《初訪美國》《訪美掠影》三部分內容,是費孝通先生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讀書和考察及上世紀80年代重訪美國的筆記和觀感,著重對比瞭美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美國人與歐洲人的區彆,美國文化與中國文化、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差異。分析瞭美國人的性格及這種性格在推動美國走嚮繁榮富強道路上的作用,有利於加強我們對我國和平崛起及東方文明的重建的思考。
費孝通,江蘇吳江人。著名社會學傢、人類學傢、民族學傢、社會活動傢,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1930—1938年在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研究院和英國倫敦大學學習,獲博士學位。此後任雲南大學、西南聯閤大學、清華大學、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會會長等。長期從事社會學、人類學研究。著有《江村經濟》《生育製度》《鄉土中國》等。
費孝通的一生,經曆瞭中國社會的重大變遷,在他的身上,飽含著愛國主義的情懷。他的《鄉土中國》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特殊的社會結構;他的《江村經濟》讓世界從不同角度定義中國的生産方式。他“行行重行行”,懷著一顆“誌在富民”的仁心,總結齣瞭包括“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在內的多個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推動瞭包括浦東、黃河上遊、南方絲綢之路在內的多個區域經濟的布局和發展。他提齣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已經成為政府和學術界定義中國民族關係史的核心理論框架。他提齣的“文化自覺”理念、他對全球化時代中國國際地位的戰略思考、他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和諧世界設想,都將指引著我們堅實地走嚮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北京大學原校長周其鳳
前言美國人的性格
1美國在旅程的盡頭
2在記錄與起碼之間流動著
3有條件的父母之愛
4不令人服輸的成功
5猜不透上帝的意誌
6蠻一點,孩子!
7道德上有個毒刺
8原本是負瞭氣齣的門
9後 記
初訪美國
1人生的另一道路
2貧睏的早年
3自由之邦的傳統
4年輕文化的前途
5幸福單車的脫節
6機器和疲乏
7勞資的鴻溝
8關於華僑
9文化的隔膜
10老而不死
11鬼的消滅
12男女之間
13眼睛望著上帝
14民主的沉睡
15平民世紀在望
16經濟的修正
17餘 筆
訪美掠影
1釋題代序
2顛倒瞭日夜
3兩個“皇後”的下場
4車?油?路的三位一體
5城鄉對流?南北對流
6地鐵和“塗抹”
7傢務機械化
8殷實之傢
9新型市場
10能源危機
11電子係統
12鬥智的世界
13一種新的社會紐帶
14博聞強識的電腦
15應用壓倒理論
16黑人問題
17民族拼盤
18美國的華人
19齣路總是會找到的
20信心危機"
《初訪美國》(1945年)、《美國人的性格》(1947年)和《訪美掠影》(1980年),前兩本是新中國成立前由生活書店齣版的,後一本是十年動亂之後由三聯書店齣版的。
自抗日戰爭時代起,我就養成瞭“整篇零寫”的習慣,就是就一個題目,分成若乾連環畫式的一迴一迴,分篇寫齣,隨寫隨發錶,寫完一題,閤為一冊,成一集子。經過抗戰生活的朋友大傢都明白其中的原因。那時後方的糧食一天是一個價錢,我們這些教書匠,鈔票一到手立刻要去換成實物。寫好瞭文章積壓在桌上同樣是會貶值的。從這個經濟條件中養成的寫作習慣,日子一久,也就難改,直至今日。
《初訪美國》和《訪美掠影》是我前後兩次訪美的隨感錄,記著我個人在旅行中的一些見聞和感想。《性格》是我的讀書劄記,讀瞭一本美國作者寫的分析美國人性格的書,按原書的論點加上我的發揮而寫成的。當時就聲明這本書裏所講的美國人隻是美國人中的一部分,不能認為所有美國人都有這種性格。這三本小冊子聯串起來閱讀固然可以看到一些美國和美國人在這段時期裏的變化,但是從這本書裏所可能得到的印象必然是過於簡單、淺薄、片麵甚至還有失實之處。
我之所以沒有能在這幾本小冊子裏更充分、深入、全麵和真實地把前後兩個時期的美國和美國人的實際情況寫齣來,首先是我當時並沒有對自己提齣這個要求,其次是主觀上和客觀上並不具備這樣做的條件。我這兩次訪問,有一點相同,都是應美國政府或所謂“官方”的邀請而去的。《初訪》是1943年的事。1941年美國對日本宣戰,成瞭我們抗日的盟國。1942年美國政府嚮我國十個大學發齣邀請,要它們分彆派齣一位教授去美訪問。雲南大學派我應邀,1943年夏齣國,在美國住瞭一年,名為“文化交流”。我在美期間並沒有去調查美國社會,而埋頭編寫Earthbound China一書,隻在休息期間到過附近各地觀光,得到一些美國人生活的印象。當時昆明風行一種“小報”,雲南大學的學生辦瞭一張《生活導報》,要我給它寫訪美通訊,隨感隨寫,隨寫隨寄,有十多篇。返國後,加以整理,以《初訪美國》的書名,最初由美國新聞處齣版,後來纔給生活書店重版。既然這本小冊子是以一般通訊為底子寫成的,當然談不上科學水平。
《掠影》是1980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和美國學術交流的代錶團齣國訪問後迴來寫的。這次訪問一共隻有一個月,走瞭十個城市,有點像蜻蜓點水,浮光掠影,比走馬看花還要倉促。這樣的條件下,不可能寫齣結實的東西。在介紹美國和美國人戰後的變化上,這幾本小冊子既然不可能滿足讀者的要求,我又為什麼同意書店把它們閤在一起重版呢?
在這件事上我確曾猶豫過一番,但是等我在校閱時從頭把這幾本小冊子讀瞭一遍之後,卻發現如果從另一些角度,或另一些層次裏去閱讀這一本書,可能會另有一種味道,另有一種收獲的。所以我想不妨印齣來試試,是否有些讀者能領略這種味道,取得這種收獲。
我校閱時,站在第三者立場上看到瞭:一個在清朝末年齣生,小城鎮裏長大,在當時的教育體製中循級而進,“正途齣身”,在國內和國外大學裏學過所謂社會學和社會人類學,抗日戰爭時期在大學裏當瞭教授,而且在艱苦的條件下堅守崗位工作的人,當他初次訪問美國時,他是懷著什麼樣的一種心情去看那個和他本國不同的世界的。我們固然可以在字裏行間看到通過他筆下寫齣的他所見到的當時的美國,但也許更有意思的是在字行之外可以看到他本身站在什麼立場和懷著什麼心情看這個在他還是初次接觸的世界。他的立場,他的心情又不是憑空得來的,而是在中國一定的曆史條件下形成的,於是又可以更進一個層次,看到當時中國的這一部分知識分子的立場和心情,以及形成他們的立場和心情的曆史條件瞭。經過瞭三十五年,同是這個作者,經過瞭一段坎坷不平的遭遇,又到瞭同一個國傢去訪問,又寫下瞭一本訪問記。這一本訪問記和前一本訪問記情調有什麼不同呢?這個變化和他所看的美國和美國人的變化是兩迴事。所以在他所寫齣的東西中就存在著這兩個變數,主觀和客觀各自的變化。作者主觀方麵的變化又在多少程度上反映瞭他所在的國傢和他所處的社會客觀上的變化呢?這是第三個變數。從變的一麵去看還存在著將變未變,變得不透的成分,而且這三個變數各有其未變的底子:美國還是美國,看美國的這個人還是這個人,影響著這個人的中國還是中國。像剝筍殼一般,一層一層的剝進去,一層有一層的境界,一層有一層的味道,所以我說讀這本書可能得到的收獲也是可以層層不同的。
讀書的味道也許隻有讀者自己去品嘗,彆人不應代口……其他的話也就是多餘的瞭。
美國人的性格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美國人的性格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美國人的性格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