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建筑:建筑师能为社会做什么?

纸建筑:建筑师能为社会做什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坂茂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
  • 社会责任
  • 城市规划
  • 可持续发展
  • 公共空间
  • 社区参与
  • 建筑伦理
  • 设计思维
  • 社会影响
  • 建筑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864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087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在《纸建筑——建筑师能为社会做什么?》一书中,建筑师坂茂详细剖析他20余年来用纸作为建筑材料的历程和心得。 讲述自己的建筑理念,用纸作为建筑材料的经典案例,以及自己作为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坂茂博士通过他高超的建筑技艺为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了志愿服务,他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坂茂的纸管屋设计履行了一个建筑师平凡的义务,却为灾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平凡的变化。他不仅为我们呈现了探索材料可能性、在灾后建设中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也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向人们说明:建筑师可以做到的,远远比一张图纸的完成、一座建筑的完工更多、更有意义。

作者简介

  坂茂ShigeruBan
  195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1978年至1980年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1982年至1983年在东京矶崎新工作室工作,1984年获库柏联盟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学位,1985年在东京建立坂茂建筑设计事务所,1995年任联合国难民署高级专员顾问,2000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2014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2017年任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环境情报学部特别招聘教授。
  王兴田
  NKO日兴设计创始人、总建筑师;入选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日本早稻田大学特别研究员;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总召集人;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等大学客座教授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
  ——坂茂
  作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师,二十余年来,坂茂不断创新,用创造性和高品质设计来应对破坏性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极端状况。他的建筑对于那些遭受巨大损失、流离失所的人们就是庇护场所、社区中心还有精神领地。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
  坂茂在救灾工作中表现出了对人道主义事业的执着,他是所有人的榜样。创新不以建筑类型为界,爱心不以预算多寡为限,坂茂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普利兹克建筑奖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
  坂茂也许比今天很多做玻璃和钢铁建筑的人更接近老旧的现代主义者的理想。
  ——美国《时代周刊》
  细读本书,令人深切地感受到坂茂先生在救灾过程中不遗余力的付出表现出了人性的大爱和一个建筑师对于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是我们所有人、所有建筑师的榜样。潜心钻研、执着坚定、朴实节俭、不图虚名,由内心深处由衷地散发出对人的关怀、对物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就是坂茂其人。
  ——王兴田日本早稻田大学特别研究员日兴设计总建筑师

目录

011第一章阪神?淡路大地震
1.鹰取教堂
2.纸制的社区大堂——“纸教堂”
3.建设资金与志愿者的募集
4.志愿者负责人和田耕一
5.临时住宅“纸木屋”
6.捏造事实的媒体
7.志愿者是为了谁?
8.X日坚定进行“纸木屋”的建设
9.“家具之家”提案
055第二章纸是进化的木材
1.材料不结实也可以建造结实的建筑
2.纸管的强度与结构试验
3.“阿尔瓦·阿尔托展”展览会场
4.未能实现的最初的“纸建筑”与堺屋太一
5.“水琴窟的亭子”
6.“小田原梦之节”主会堂
7.“诗人的书库”
8.“纸之家”
9.“纸之画廊”与三宅一生
10.“纸之穹顶”
11.2000年汉诺威世界博览会日本馆
101第三章留学
1.决定去美国留学之前
2.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
3.库伯联盟学院(CooperUnion)
4.约翰·海杜克的教育
5.矶崎新工作室
111第四章相遇
1.才思泉涌的建筑师埃米利奥·阿姆巴兹
2.恩人和益友诗人高桥睦郎
3.世界上最会观察建筑的摄影家二川幸夫
4.帮助我实现纸建筑的结构专家松井源吾
121第五章联合国工作中运用的纸建筑
1.卢旺达难民
2.“纸的难民避难所”
3.纸管的本地生产试验
4.需要更多的日本联合国职员
5.联合国难民署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
6.总部与现场的差距
7.日本在环境领域的贡献
141第六章建筑师的社会贡献
1.不善志愿活动的日本人
2.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施以援手
3.建筑师对社会有用吗?
4.卢旺达回归难民的住宅
5.在柬埔寨贫民窟里建造能抵御洪水的房屋
6.朝鲜的建筑、人和生活
7.印有施工总承包商名字的工地罩布计划
8.非政府组织——建筑师志愿者网络(VAN)的筹建
160后续的“纸建筑”
173岩波书店编辑部后记

前言/序言

  前言
  任谁都会认为,所谓“纸建筑”,不可能指人们居住的建筑是由纸做成的吧?也会有这样的疑问:难道不考虑“防水”“防火”“强度”吗?但是,我把这些疑问都一一解决和证实了,并在世界范围内使“纸建筑”史无前例地在日本付诸了实施。这其中有永久性建筑,也有地震灾害后建造的临时建筑。如今,“行动起来”的纸建筑已不仅局限在日本,1999年的土耳其地震、2001年的印度地震后的临时住宅、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后的第一所临时小学(至今仍在使用中),以及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中面积为3090平方米的日本馆,可见,纸建筑已在世界各地实现。
  构想出这样的“纸建筑”的契机,只是简单地出于东西扔了“太可惜”的心理。1986年着手开发时,环境问题、生态问题还没像现在这样沸沸扬扬,因此即使没有特别地意识到生态等问题,不依靠尖端技术,材料并不不结实,仅凭借着站在新视角使用身边的东西这一点,就能做出对环境不产生负荷、美观且牢固的建筑。
  另外,我单纯地从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对社会有点儿用的心情出发,持续地做着志愿者活动,而在21世纪,我们日本人更应该担当起走上世界舞台,做出国际性贡献的角色吧!想着这些事情我写了这本书。对志愿者、非政府组织(NGO)、建筑以及联合国活动有兴趣的朋友,若能于我,作为一个建筑师的挑战给予一些启示的话,我将不甚欢喜!
  坂茂


《塑形未来:社会进步的建筑师力量》 在人类文明的漫长河流中,建筑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物理空间,更是社会结构、文化价值与时代精神的具象载体。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建筑及其背后职业的认知,是否也应该随之拓展?《塑形未来:社会进步的建筑师力量》一书,正是试图跳脱传统建筑学的范畴,深入探讨建筑师这一职业在构建更美好社会中所能发挥的、更为深刻与多元的潜能。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建筑风格演变或技术革新的学术专著,它更像是一场关于建筑师角色的社会学观察与前瞻性思考。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将目光聚焦于建筑师群体在当今社会变迁中的责任与使命。在信息爆炸、全球化进程加速、环境挑战日益严峻的当下,建筑师的职责早已不再局限于设计一栋栋宏伟的建筑,他们的影响力可以也应该延伸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 第一部分:重新定义建筑师的角色:从空间塑造者到社会工程师 开篇,作者便抛出了一个核心论点:建筑师的本质是“塑形者”,而他们所塑造的,不只是物理空间,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区的活力乃至社会结构的优化。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首先审视建筑师传统意义上的职责,理解他们如何通过对土地、材料、光影和空间的设计,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从古至今,宏伟的城市规划、功能性的公共建筑、以及充满人文关怀的居住空间,无一不体现了建筑师在塑造社会环境中的基础性作用。 然而,本书的重点在于拓展这一认知。作者认为,当今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如贫富差距、城市发展不均衡、公共空间缺失、以及日益增长的社区疏离感,都与空间设计息息相关。因此,建筑师的角色也应随之升级,从单纯的空间塑造者,转变为“社会工程师”。这其中的“工程师”并非指技术上的操作,而是指他们能够运用设计思维、系统性思考以及对人类行为的深刻理解,去诊断社会问题,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书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现建筑师如何在社区发展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例如,他们如何通过参与式设计,倾听居民的需求,共同打造更具包容性和活力的社区空间?如何利用建筑设计来促进社会融合,打破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又如何通过改造老旧社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重塑社区的文化认同?这些都将是本书探讨的重要议题。 第二部分:建筑师的社会责任:应对挑战,赋能社区 进入第二部分,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建筑师在应对当今社会重大挑战中的具体作为。环境问题是当下最紧迫的全球性议题之一。建筑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因此,建筑师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书将重点关注绿色建筑、生态设计、以及如何在设计中最大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考量,更是建筑师对未来世代负责任的态度体现。 同时,作者还将目光投向了社会公平与公正。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确保所有居民,无论贫富,都能享有安全、舒适、且负担得起的居住环境?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解决住房危机,创造更多可负担住房?如何利用公共空间的设计,来弥合社会裂痕,为不同背景的人们提供平等交流和互动的场所?这些问题将贯穿本部分的讨论。 本书还将探讨建筑师在灾后重建、弱势群体援助等领域的贡献。当灾难发生时,建筑师的专业知识可以快速有效地应用于提供临时住所、重建家园,并在此过程中考虑社区的长期韧性。对于老年人、残障人士、以及其他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建筑师可以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创造更便利、更安全、更富尊严的生活环境。 第三部分:创新实践与未来展望:设计思维的无限可能 第三部分将聚焦于建筑师的创新实践,以及他们如何利用设计思维来驱动社会变革。设计思维,作为一种以人为本、强调原型验证和迭代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在建筑学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本书将展示建筑师如何将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解决非建筑领域的问题,例如参与城市规划的社会议题讨论、为非营利组织提供空间解决方案、甚至参与教育和健康领域的创新项目。 作者将引用一系列前沿的实践案例,来证明建筑师在多元化领域中的潜力。这可能包括: 参与式设计与社区赋能: 建筑师如何与社区居民共同工作,让他们成为城市发展和空间塑造的主体,从而提升社区的自主性和凝聚力。 临时性建筑与社会介入: 在城市更新、大型活动或危机时刻,建筑师如何设计灵活、可移动的临时性建筑,快速响应社会需求,并在此过程中激发社区活力。 数据驱动的建筑与社会洞察: 利用大数据和技术,建筑师如何更深入地理解人们的行为模式和需求,并将其转化为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设计。 教育与倡导: 建筑师如何通过展览、工作坊、以及公共对话,提升公众对城市发展、空间公平和可持续建筑的认知,从而推动社会层面的变革。 跨学科合作的桥梁: 建筑师如何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如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工程师)紧密合作,共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 本书不仅是对建筑师现有潜能的挖掘,更是对未来建筑师角色的展望。作者鼓励建筑师拥抱变革,拓展视野,将他们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人类福祉的关怀,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塑形未来:社会进步的建筑师力量》并非要将建筑师塑造成万能的救世主,而是旨在唤醒他们自身以及全社会对建筑师职业更深层次的认识。它是一本关于可能性、关于责任、关于用空间和设计去创造更美好世界的思考集。阅读本书,您将看到建筑师如何不仅仅是建造者,更是未来的塑造者,他们用智慧和创意,为人类社会描绘出更加光明、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蓝图。这本书将激发每一位读者,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空间,并思考建筑师力量在塑造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所能扮演的关键角色。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联想到“轻盈”、“灵活”、“创新”,这些词语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我一直对那些能够突破常规,带来全新视角的想法深感着迷。而“纸建筑”,仿佛暗示着一种颠覆性的建造方式,或者是一种对现有建筑模式的解构与重塑。我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关于“临时性建筑”或者“可拆卸建筑”的设计理念,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时,建筑师如何扮演应急支援的角色。更让我感兴趣的是副标题“建筑师能为社会做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示建筑师不仅仅是“造房子”的匠人,更是“造生活”的艺术家。他们如何通过设计,去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他们如何通过空间规划,去促进社区的和谐与发展?我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令人振奋的案例,比如建筑师如何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去改造老旧社区,提升居民的幸福感,甚至是在一些欠发达地区,通过低成本、可持续的建筑方案,帮助当地居民改善生活条件。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关于建筑师社会角色的深度探索。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审视建筑的书。我一直觉得建筑是静态的,是坚固的,是物质的,但《纸建筑》这个名字,让我开始思考建筑的“流动性”和“可塑性”。书中是否会讨论一些临时性建筑,或者模块化建筑的设计?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建造房屋,更可能是一种关于“如何建造”和“为何建造”的哲学探讨。我很好奇,建筑师如何看待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定位。他们是独立的创作者,还是服务于社会需求的执行者?书中是否会提及建筑师在城市规划、公共空间设计,甚至是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我希望它能分享一些令人振奋的案例,比如如何利用建筑来 revitalise 衰败的城市区域,或者如何通过设计创造出鼓励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的公共场所。我期待这本书能展现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如何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去解决城市化带来的挑战,比如住房危机、环境污染、社会隔离等等。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建筑师内心深处对社会的热情和承诺。

评分

《纸建筑》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化繁为简”的感觉,又带着一丝“不可思议”的想象。我常常思考,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是否真的需要建造更多的实体建筑?或者,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能够灵活适应变化,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空间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一些关于“非实体建筑”或者“数字建筑”的未来发展,甚至是关于建筑如何与科技融合,去创造全新的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我对“建筑师能为社会做什么?”这个疑问充满了好奇。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建筑师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例如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资源短缺等方面的贡献。他们是否能够设计出能够自给自足的生态建筑?他们是否能够创造出能够关怀弱势群体的无障碍空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建筑师的社会价值”的深刻见解,让我看到他们不仅仅是空间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他们用设计去点亮生活的希望,去搭建连接人与社会的桥梁。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了,那种极简的线条勾勒出坚固又轻盈的建筑轮廓,让人不禁联想到“纸”这个材质的无限可能。我一直以来都对建筑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更多的是从美学和功能性的角度去欣赏,总觉得建筑师的工作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似乎是少数精英才能触及的领域。然而,《纸建筑》这个书名,像一个温柔的邀请,让我开始思考,建筑师是否还有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是否能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技能,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带来更深层次的改变。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非传统的建筑实践,比如在灾后重建中如何快速有效地搭建临时庇护所,或者在贫困地区如何利用低成本材料建造可持续的居所。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揭示建筑师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如何通过设计,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社区的凝聚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结构。我希望这本书能打破我对建筑师职业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他们的工作如何与人文关怀、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议题紧密相连,不仅仅是建造高楼大厦,更是塑造我们共同生活的空间和可能。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被大大拓展了。我之前对建筑的理解,大多局限于那些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观,总是认为建筑师是那些创造“伟大”作品的人。但《纸建筑》这个书名,让我开始思考,建筑的“伟大”是否也体现在那些看似微小,却能切实改善人们生活的项目上。我希望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微建筑”或者“社区尺度”的案例,比如如何设计出更人性化的公园、社区活动中心,甚至是街头小品。我很好奇,建筑师如何平衡艺术性与实用性,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创造出有价值的建筑。而且,“为社会做什么”这个主题,让我期待这本书能有一些关于建筑伦理和社会公正的讨论。建筑是否应该被视为一种普惠性的服务,而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让更多人参与到建筑的设计和决策过程中,从而确保建筑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大众的需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启发我,看到建筑师身上那种强烈的社会担当,他们如何用设计去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和宜居的世界。

评分

《纸建筑》这个名字,唤醒了我对建筑的一种全新的想象。我一直以为建筑的本质是“固”,是“恒”,是“永恒”。但“纸”的意象,却让我联想到“轻盈”、“易变”、“可塑”。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探讨那些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或者是在特定时期发挥作用的建筑形式。例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今天,建筑师是否能够设计出能够适应极端天气的建筑,或者能够减少能源消耗的被动式建筑?我对书中关于建筑材料创新和环保建筑技术的探讨也充满期待。更重要的是,副标题“建筑师能为社会做什么?”直击我的核心关切。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现建筑师作为社会建设者,如何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去解决当下社会面临的种种难题。例如,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如何设计出能够缓解交通拥堵、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城市空间?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建筑师在社区营造、文化保护、甚至是在贫困地区扶贫方面的感人故事和成功案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证明,建筑师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肩负社会责任的实践者。

评分

《纸建筑》这个名字,给我一种“化虚为实”、“以柔克刚”的联想。我常常觉得,在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过于强调物质的堆砌,而忽略了那些更本质、更具人文关怀的东西。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那些“看不见的建筑”,比如如何通过空间设计,去影响人们的情绪,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去营造一种积极的社区氛围。我希望它能揭示建筑师在“精神空间”的构建上所扮演的角色。而且,“为社会做什么”这个副标题,让我对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充满了期待。他们是否能够成为社会问题的“诊断师”,通过对空间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我期待书中能够有一些关于“社会参与式设计”的案例,建筑师如何深入基层,倾听普通人的声音,并将他们的需求融入到建筑的设计中,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建筑。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建筑师如何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去“塑造”而非仅仅“建造”社会的思考之旅。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对建筑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认识的书。我以前总觉得建筑师是那种画图纸、盖高楼的设计师,是和“宏大叙事”紧密相连的。但《纸建筑》这个书名,却让我开始思考,建筑是否也可以是“轻盈”的、是“灵活”的,甚至是“民主”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低成本建筑”或者“参与式设计”的案例,建筑师如何与社区居民一起,去创造他们真正需要的空间,而不是由少数人单方面决定。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涉及建筑师在应对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时的角色。他们是否能够通过设计,去打破空间的壁垒,去创造更具包容性的社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示建筑师身上那种强烈的社会关怀和人文情怀,他们如何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去为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去解决那些看似棘手的问题。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关于建筑本身,更是一次关于建筑师如何成为社会“赋能者”的深刻洞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抽象的线条勾勒,让我觉得它不只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可能是一种关于“可能性”的探索。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跨界融合的学科领域感到着迷,而建筑师如果能跳出传统的框架,去思考“为社会做什么”,那将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关于“社会建筑”的灵感。比如,建筑师是否能够参与到政策的制定中,用他们的空间认知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或者,他们是否能设计出能够促进社会融合、减少贫富差距的居住模式?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关于“建筑师的社会影响力”的深入剖析。他们如何通过他们的设计,去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去提升社区的活力,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对建筑师职业的固有认知,让我看到他们身上那种连接个体与集体的能力,以及他们如何用他们的智慧和创意,去构建一个更人性化、更可持续的社会。

评分

老实说,一开始我对“纸建筑”这个概念有些疑惑,毕竟纸在我脑海里总是和脆弱、易损划等号。但书中这个“纸”的隐喻,我猜想,它可能代表了一种创新、灵活、甚至是对传统材料和建造方式的颠覆。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探讨建筑材料的革新,或者是在设计理念上的突破?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使用非常规材料,比如回收塑料、竹子,甚至是生物可降解材料来建造的案例。我希望它能展示建筑师如何拥抱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何在满足人类居住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且,“为社会做什么”这个副标题,真的激发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我希望书中能有很多关于社会参与式设计的案例,建筑师如何深入社区,倾听居民的声音,并将他们的需求融入到设计中。我想知道,建筑师是否能成为社区改造的催化剂,如何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赋权于那些原本在城市发展中被边缘化的群体。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行动指南,或者至少是一些启发性的思考,让我们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建筑师在建设更美好社会中的力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