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務分布式構架開發實戰

微服務分布式構架開發實戰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龔鵬 著
圖書標籤:
  • 微服務
  • 分布式係統
  • 架構設計
  • Spring Cloud
  • Docker
  • Kubernetes
  • DevOps
  • Java
  • 實戰
  • 雲原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75589
版次:1
商品編碼:12301277
品牌:異步圖書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本書語言簡潔,內容豐富,適閤具備初級Java後端開發能力的開發人員,大中專相關專業師生,網站培訓班學員,以前擁有單工程開發經驗並且想嘗試分布式微服務架構的人員。

? Java工程師

? 初級架構師

? 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

? Java培訓班學員

? 獨立開發者與自學讀者


內容簡介

隨著第三方框架的逐漸完善,實施微服務架構的開發成本越來越低,分布式架構成為主流勢不可擋。一個完善的架構或係統中包含瞭許多的知識點,而每一個知識點則又可以引齣非常多的內容,過度地專注於細節反而會拖慢達成目標的步伐。為瞭更快地實施微服務,本書基於開源且穩定的第三方工具,介紹如何構建一個龐大且復雜的分布式係統,用於滿足項目中的實際需求。

每一個工具庫為瞭適應更豐富的使用場景,通常都會把部分參數以配置文件的方式暴露齣來,同時提供用於開發環境的默認配置。本書基於快速使用為主綫,盡可能多地講解配置參數的意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幫助讀者在掌握足夠多的知識點後,建立起對微服務分布式架構的認知,以便為探求更深層次的知識點做好鋪墊。

本書適閤Java工程師、初級架構師、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Java培訓班學員及獨立開發者與自學讀者使用。


每一個工具庫為瞭適應更豐富的使用場景,通常都會把部分參數以配置文件的方式暴露齣來,同時提供用於開發環境的默認配置。本書基於快速使用為主綫路,盡可能多地講解配置參數的意義及之間的關係。在掌握足夠多的知識點後建立起對微服務分布式架構的認知,以便為探求更深層次的知識點做好鋪墊。


作者簡介

龔鵬

全棧GEEK,高中時期開始自學Java,專注於互聯網,具備軟件開發、美術設計、産品策劃等領域知識。匠工科技創始人,曾服務奧美互動、百度、中青旅,負責開發車聯網設計、互聯網彩票、電子商務等係統。


目錄

1 微服務介紹 1

1.1 什麼是微服務架構 2

1.2 垂直應用與微服務 2

1.3 實現一個最簡單的微服務框架 3

1.3.1 公共接口 4

1.3.2 服務端 4

1.3.3 客戶端 7

1.3.4 完善框架 8

1.4 主流微服務框架介紹 9

1.4.1 Dubbo 9

1.4.2 Spring Cloud 10

2 模塊拆分 12

2.1 拆分邏輯 13

2.2 單模塊 14

2.3 基礎模塊 14

2.4 復雜模塊 15

3 Spring Boot 16

3.1 目錄結構 17

3.2 主要文件 18

3.3 編輯器集成 18

4 Dubbo 20

4.1 注冊中心 21

4.2 接口工程 22

4.3 服務端 23

4.4 消費方 28

4.5 網關 30

4.6 監控中心 33

4.7 服務管理 35

4.8 負載均衡 36

4.9 服務降級 37

4.10 集群容錯 38

5 Spring Cloud 40

5.1 注冊中心 41

5.2 注冊服務 44

5.3 調用服務 45

5.3.1 Ribbon 46

5.3.2 Feign 49

5.4 Zuul網關 51

5.5 Hystrix 斷路器 54

5.5.1 Ribbon 54

5.5.2 Fegin 57

5.6 服務監控 58

5.7 應用監控 61

5.8 熔斷器監控 62

5.8.1 單應用的熔斷數據 63

5.8.2 使用Turbine聚閤數據 64

5.8.3 Cloud Admin整閤Turbine 65

5.9 統一管理配置文件 66

6 數據持久化 70

6.1 Spring Data MySQL 71

6.1.1 依賴與配置 71

6.1.2 實體映射 72

6.1.3 Repository 76

6.1.4 JdbcTemplate 79

6.1.5 事務管理 80

6.2 Spring Data MongoDB 81

6.2.1 依賴與配置 81

6.2.2 實體映射 82

6.2.3 Repository 83

6.2.4 MongoTemplate 84

6.3 Spring Data ElasticSearch 85

6.3.1 基本概念 85

6.3.2 安裝與運行 86

6.3.3 基於HTTP交互 87

6.3.4 配置分詞器 91

6.3.5 依賴與配置 94

6.3.6 實體映射 94

6.3.7 Repository 95

6.3.8 ElasticsearchTemplate 96

6.4 TCC 分布式事務 98

6.5 Spring Data Redis 100

6.5.1 安裝運行 100

6.5.2 依賴與配置 101

6.5.3 緩存支持 102

6.5.4 RedisTemplate 106

6.5.5 全局鎖 107

7 錶單驗證 110

8 定時任務 113

8.1 Spring Task 單機定時任務 114

8.2 Cron 錶達式 114

8.3 QuartZ 分布式定時任務 116

9 分布式會話 122

10 消息隊列 124

10.1 安裝及配置RabbitMQ 125

10.2 配置及使用 128

11 構建Web應用 130

12 異常處理 133

13 安全認證 139

13.1 OAuth2.0 協議介紹 140

13.2 授權模式 141

13.3 在Dubbo中使用OAuth 2.0 142

13.4 在Spring Cloud 中

使用OAuth 2.0 151

13.4.1 授權中心 151

13.4.2 服務模塊配置 154

13.4.3 網關配置 157

13.4.4 測試運行 159

14 日誌管理 161

14.1 Spring Boot 日誌 162

14.1.1 日誌格式 162

14.1.2 輸齣到文件 163

14.1.3 擴展配置 163

14.2 分布式日誌管理 166

14.2.1 ELK 搭建 167

14.2.2 Spring Boot 配置 169

15 熱部署 171

16 接口文檔管理 173

16.1 Dubbo中使用Swagger2 174

16.2 Spring Cloud中使用

Swagger2 178

16.2.1 微服務模塊配置 179

16.2.2 網關模塊配置 181

17 Nexus私庫 184

17.1 Nexus 安裝 185

17.2 從Nexus私庫下載jar包 187

17.3 上傳jar包到Nexus私庫 189

18 發布係統 191

18.1 Jenkins 安裝配置 192

18.2 構建任務 194

19 分布式架構總結 201


每一個工具庫為瞭適應更豐富的使用場景,通常都會把部分參數以配置文件的方式暴露齣來,同時提供用於開發環境的默認配置。本書基於快速使用為主綫路,盡可能多地講解配置參數的意義及之間的關係。在掌握足夠多的知識點後建立起對微服務分布式架構的認知,以便為探求更深層次的知識點做好鋪墊。



《精益軟件開發:敏捷轉型與持續交付之道》 作者: 內容簡介: 在快速變化的數字時代,企業如何構建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持續交付高質量軟件的敏捷團隊?《精益軟件開發:敏捷轉型與持續交付之道》不僅是對現代軟件開發方法論的一次深度解析,更是一份指導企業實現高效、低風險、高價值軟件交付的實操指南。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精益思想的起源,深入理解其在軟件開發領域的獨特應用,並最終構建起一套完整的、可持續的敏捷開發與交付體係。 本書的核心在於“價值流”的理念。我們將從價值流的定義入手,探討如何識彆、可視化和優化軟件開發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浪費,縮短交付周期。讀者將學習到如何繪製價值流圖,分析瓶頸所在,並通過精益原則(如拉動式生産、持續改進、尊重人纔)來係統性地解決問題。這不僅僅是流程的優化,更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強調以客戶價值為中心,驅動整個開發流程的變革。 在精益思想的基礎上,本書將重點闡述敏捷開發方法的實踐。我們將深入探討 Scrum、Kanban 等主流敏捷框架的精髓,並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豐富的案例和實際操作建議,指導讀者如何將其有效地應用於日常開發中。這包括如何組建高效的敏捷團隊,如何進行有效的需求梳理與管理,如何設計和執行迭代開發,以及如何在反饋循環中不斷調整和優化。讀者將學會如何通過用戶故事、待辦事項列錶、衝刺規劃、每日站會、評審會議和迴顧會議等敏捷儀式,提升團隊協作效率,確保開發過程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 “持續交付”是本書另一個核心支柱。我們認識到,頻繁、可靠的軟件發布是應對市場變化、快速獲取用戶反饋的關鍵。因此,本書將詳細介紹持續集成(CI)、持續部署(CD)以及相關的自動化實踐。讀者將瞭解到如何構建健壯的 CI/CD 流水綫,如何利用自動化測試(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端到端測試)來保證代碼質量,如何實施基礎設施即代碼(IaC)來管理和部署環境,以及如何進行藍綠部署、金絲雀發布等高級部署策略,以降低發布風險,實現平滑上綫。本書還將探討 DevOps 的文化理念,強調開發與運維的協同閤作,打破部門壁壘,共同為軟件的生命周期負責。 本書內容覆蓋瞭從團隊組建到生産部署的整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在團隊建設方麵,我們將討論如何培養跨職能團隊,如何建立信任與開放的溝通文化,以及如何通過教練和導師製度來賦能團隊成員。在需求管理方麵,我們將深入剖析用戶故事地圖、産品待辦事項列錶的精細化管理,以及如何通過用戶旅程分析來深入理解用戶需求,並將其轉化為可執行的開發任務。 在技術實踐層麵,本書將提供詳盡的指導。例如,在持續集成方麵,我們將介紹 Git 版本控製的最佳實踐,如何進行有效的代碼審查,以及如何選擇和配置 CI 工具(如 Jenkins, GitLab CI, GitHub Actions)。在持續部署方麵,我們將探討容器化技術(Docker)和容器編排工具(Kubernetes)在自動化部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構建和維護可擴展、高可用的生産環境。此外,本書還將觸及自動化測試策略的設計,包括如何構建有效的測試金字塔,如何選擇閤適的測試框架,以及如何將自動化測試集成到 CI/CD 流水綫中。 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流程和技術的堆砌,更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持續的學習和反饋來促進團隊和個人的成長,如何建立一個鼓勵創新和承擔責任的文化。讀者將瞭解到,成功的精益敏捷轉型,最終依賴於團隊成員的積極參與和對持續改進的承諾。 本書適閤讀者: 軟件開發團隊成員: 無論您是開發工程師、測試工程師還是運維工程師,本書都將為您提供一套全新的工作方法和技術實踐,幫助您提升個人技能和團隊協作效率。 技術負責人與架構師: 如果您負責指導團隊的技術方嚮,本書將為您提供構建高效、可擴展、高質量軟件交付體係的藍圖和關鍵技術選型建議。 項目經理與産品負責人: 本書將幫助您更好地理解敏捷開發流程,優化需求管理,縮短産品上市時間,並提高客戶滿意度。 企業管理者與決策者: 本書將揭示如何通過精益敏捷轉型,提升組織的響應能力,降低軟件開發成本,並最終獲得持續的市場競爭優勢。 希望深入理解現代軟件開發範式的學習者: 即使您目前不在軟件開發一綫,本書也將為您打開一扇瞭解現代企業如何快速、可靠地交付軟件的窗口。 《精益軟件開發:敏捷轉型與持續交付之道》 將引導您踏上一次深刻的變革之旅。您將學習如何擺脫傳統瀑布模型的束縛,擁抱精益思想的智慧,掌握敏捷開發的核心技能,並構建起堅實的持續交付能力。這是一本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著作,它將幫助您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構建齣更強大、更具韌性的軟件開發能力,實現持續的業務價值增長。本書旨在幫助您構建一個能夠高效、持續地交付高質量軟件的組織,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深入理解瞭微服務分布式架構的精髓。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現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用大量的實際案例和代碼片段,將那些看似復雜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例如,書中在講解服務注冊與發現時,並沒有直接拋齣各種框架的API,而是先從核心原理入手,解釋瞭為什麼需要這種機製,解決瞭什麼痛點,然後再引齣Consul、Eureka等主流解決方案,並對比瞭它們的優缺點。這種由淺入深、由宏觀到微觀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真正地理解“是什麼”和“為什麼”,而非僅僅記住“怎麼做”。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拆分”這一微服務核心思想的深刻剖析。作者並沒有簡單地給齣“如何拆分”的模闆,而是深入探討瞭業務邊界的識彆、領域驅動設計的應用,以及如何平衡服務粒度和團隊協作效率。書中關於如何設計閤理的API接口,以及如何處理服務間的依賴關係,都有著非常詳盡的指導。我記得其中有一個章節,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事件驅動的方式來解耦服務,避免瞭直接的同步調用帶來的硬編碼和性能瓶頸,這讓我豁然開朗,找到瞭解決以往項目中遇到的服務間強耦閤問題的思路。 此外,這本書在保障微服務係統的健壯性和可觀測性方麵,也提供瞭非常寶貴的經驗。對於分布式係統而言,故障是常態,而如何優雅地處理這些故障,如何快速地定位問題,是運維和開發人員麵臨的巨大挑戰。書中關於熔斷、降級、限流等容錯機製的講解,以及如何整閤SkyWalking、Prometheus等監控工具,實現對係統性能和健康狀況的實時監控,都極具參考價值。我嘗試著在自己的項目中使用書中介紹的Zipkin進行分布式鏈路追蹤,發現它極大地簡化瞭問題排查的難度,讓整個開發過程更加順暢。 這本書的另一個亮點在於它對DevOps理念在微服務架構中的落地進行瞭深入的探討。從持續集成、持續交付到自動化部署和基礎設施即代碼,書中都給齣瞭非常實用的實踐指導。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Kubernetes的章節,作者詳細講解瞭如何利用Kubernetes來管理微服務應用的部署、擴展和維護,並結閤瞭GitOps的理念,實現瞭高效、可靠的自動化運維流程。這對於想要提升團隊開發效率和係統穩定性的人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兼具理論深度和實踐廣度的優秀著作。它不僅能夠幫助開發者構建齣高性能、高可用的微服務係統,更能引導讀者形成一套係統化的思維模式,從而在麵對日益復雜的分布式係統時,能夠遊刃有餘。書中貫穿始終的“實戰”二字,絕非虛言,每一個概念、每一個案例,都凝聚著作者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深刻的洞察力,讀來受益匪淺。

評分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便是對“分布式係統”這個龐大概念有瞭更加清晰和立體的認知。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樣,隻是羅列各種技術名詞和框架,而是通過一種非常連貫和邏輯化的方式,將微服務架構的方方麵麵串聯起來。從最初的單體應用如何逐步演進到微服務,到不同服務之間如何進行高效、可靠的通信,再到如何保障整個係統的穩定性、可伸縮性和可維護性,作者都進行瞭細緻的闡述。 其中,關於服務拆分策略的討論,讓我受益匪淺。書中並沒有提供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最優拆分方案”,而是強調瞭根據業務的邊界、團隊的組織結構以及技術的成熟度來靈活選擇。例如,它詳細介紹瞭如何應用領域驅動設計的思想來識彆聚閤根和限界上下文,這對於我理解如何將復雜的業務邏輯拆解成獨立的微服務,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書中的案例分析,也讓我看到瞭不同業務場景下,微服務拆分策略的具體應用,這比單純的理論講解要生動和實用得多。 在服務通信方麵,書中對RESTful API、RPC以及消息隊列等不同通信模式的優缺點進行瞭深入的對比和分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消息隊列時,不僅介紹瞭ActiveMQ、Kafka等主流的MQ産品,還深入探討瞭消息的順序性、冪等性等關鍵問題,並提供瞭相應的解決方案。這讓我意識到,在分布式係統中,看似簡單的“發消息”背後,其實隱藏著許多值得深思的技術細節。 另外,書中對於分布式事務的處理,也進行瞭詳細的講解。傳統的ACID事務在分布式環境下難以實現,而書中介紹的Saga模式、兩階段提交等解決方案,以及它們各自的應用場景和局限性,都讓我對如何保證數據的一緻性有瞭更深入的理解。這對於構建電商、支付等對數據一緻性要求極高的係統,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理解和實踐微服務分布式架構的大門。它提供瞭一種係統性的方法論,幫助我理清瞭思路,掌握瞭核心技術,並且能夠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的開發中。

評分

這本書給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其對“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這兩個微服務核心目標的持續關注。作者在講解每一個技術點的時候,都會圍繞這兩個目標來展開,讓我深刻理解到,我們所做的每一個設計決策,都應該服務於係統的長期健康發展。 在服務拆分方麵,書中不僅僅討論瞭“如何拆”,更側重於“為什麼這樣拆”。它強調瞭對業務領域的深入理解,以及如何根據業務邊界來劃分服務。書中舉例說明瞭如何識彆“領域”和“子域”,以及如何基於這些劃分來設計微服務。這種從業務齣發的設計理念,讓我避免瞭單純從技術角度齣發而導緻的“功能重復”或“服務粒度過大”的問題。 書中對API設計和版本管理的講解,也非常細緻。在微服務架構下,服務間的通信接口會非常多,如何設計齣清晰、易用的API,以及如何在不破壞現有服務的情況下對API進行迭代更新,都是非常重要的問題。作者詳細介紹瞭RESTful API的設計原則,以及如何使用OpenAPI規範來描述API。同時,他對於API版本管理的策略,如URL版本、Header版本等,也進行瞭深入的對比分析,讓我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閤的方案。 對於分布式係統來說,如何保證數據的一緻性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書中對分布式事務的講解,讓我對Saga模式、TCC(Try-Confirm-Cancel)等模式有瞭更深入的瞭解。它不僅解釋瞭這些模式的工作原理,還分析瞭它們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和局限性,並提供瞭相應的實現思路。這對於我設計需要處理復雜業務流程的分布式係統,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 此外,書中對“服務網格”的介紹,也讓我對未來的微服務架構發展趨勢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作者詳細講解瞭Istio、Linkerd等服務網格的架構和核心功能,以及它們如何幫助我們實現服務間的流量管理、安全認證、故障恢復等能力。這讓我意識到,構建一個健壯的微服務係統,需要我們不斷地關注新的技術和理念。 這本書是一本非常有前瞻性的著作,它不僅解決瞭當前微服務開發中的痛點,也為我們指明瞭未來的發展方嚮。

評分

閱讀這本書,仿佛置身於一個精心搭建的實驗室,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作者的文筆樸實而又深刻,將那些抽象的技術概念,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繪,變得易於理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CAP定理”的講解,作者並沒有生硬地套用公式,而是通過一個經典的分布式數據庫場景,層層遞進地解釋瞭它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以及如何在各種場景下做齣權衡。 書中對服務治理的詳盡闡述,讓我眼前一亮。治理不僅僅是簡單的服務注冊和發現,更包含瞭服務監控、日誌收集、健康檢查、版本管理等一係列復雜的問題。作者深入分析瞭如何構建一個完善的服務治理平颱,並結閤Prometheus、Grafana等工具,講解瞭如何實現對微服務係統性能的全麵監控和可視化。我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為我的項目配置瞭Grafana儀錶盤,實時查看服務調用量、響應時間等關鍵指標,這讓我對係統的運行狀況有瞭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在安全性方麵,書中也給齣瞭非常有價值的指導。在分布式架構下,服務間的認證、授權以及API網關的安全防護,都成為瞭亟待解決的問題。作者詳細講解瞭OAuth 2.0、JWT等安全機製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Spring Security等框架來構建安全的微服務係統。這些內容對於保障分布式係統的安全運行,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書中對於“重構”的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如何將一個龐大的單體應用,逐步、安全地遷移到微服務架構,是許多公司麵臨的難題。作者提供的各種重構策略,如“絞殺者模式”等,都具有很強的實操性。我藉鑒瞭其中的思想,成功地將項目中的一個核心模塊,從單體應用中剝離齣來,並將其部署為一個獨立的微服務,這不僅提升瞭該模塊的可維護性,也為後續的開發提速奠定瞭基礎。 總的來說,這本書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寶典。它不僅提供瞭技術上的指導,更傳遞瞭一種解決復雜問題的思維方式。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作者的寫作風格清晰明瞭,沒有過多的技術術語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概念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解耦”和“獨立部署”的講解,這讓我深刻理解瞭微服務架構的核心價值所在。 書中對“服務間通信”的多種方式進行瞭非常詳盡的對比分析,包括同步通信(如RESTful API、gRPC)和異步通信(如消息隊列)。作者不僅解釋瞭各種方式的工作原理,還詳細闡述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適用性。我記得書中有一個章節,專門講解瞭如何利用消息隊列來處理電商係統的訂單創建和支付流程,通過異步消息的解耦,極大地提高瞭係統的吞吐量和響應速度。 在“數據一緻性”方麵,書中給齣瞭非常實用的指導。分布式係統下的數據一緻性問題,一直是一個令人頭疼的難題。作者深入淺齣地介紹瞭CAP理論,並在此基礎上,詳細講解瞭如何通過各種策略,如最終一緻性、分布式事務等,來保證數據的最終一緻性。我藉鑒瞭書中關於“冪等性”的講解,成功地解決瞭在消息隊列場景下,重復消費導緻數據錯誤的問題。 書中對“自動化測試”在微服務架構中的重要性,進行瞭反復強調,並提供瞭多種測試策略,包括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端到端測試等。作者還介紹瞭如何利用Docker等容器化技術,來搭建一緻的測試環境,確保測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這對於提升微服務係統的質量,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此外,書中對於“運維”和“監控”的講解,也讓我受益匪淺。微服務架構的復雜性,對運維提齣瞭更高的要求。作者詳細介紹瞭如何利用EL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等工具,來實現對微服務日誌的集中管理和分析,以及如何利用Prometheus和Grafana,來實現對係統性能的實時監控和告警。這讓我對如何保障分布式係統的穩定運行,有瞭更清晰的認識。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優秀著作,它不僅能夠幫助開發者掌握微服務分布式架構的核心技術,更能引導讀者形成一種麵嚮未來的、注重係統演進和可維護性的開發思維。

評分

粗粗的看瞭一遍,實戰教程,老外風格,還不錯,目前看完瞭還沒有精通,準備接著看

評分

書不錯,攢瞭很久,618纔買的

評分

好書不怕多,買瞭慢慢看。正品,包裝完好

評分

微服務是業界趨勢,學習一下用spring構建微服務

評分

用著還不錯~ 物流也快~前一天晚上買,第二天就到瞭~給京東物流一個贊~

評分

618囤書節,先買來再說,淩晨買的,下午就到瞭!

評分

非常好的書,多讀書。多睡覺!!!

評分

不錯的書......................

評分

書不錯,攢瞭很久,618纔買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