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文學愛好者 ★本書是中國現代歌謠研究的奠基之作。
內容簡介
《中國歌謠》是五四以來研究我國民間文學較早的一部專著,其雛形為硃自清先生在19291931年間的大學講稿,後經整理1957年由作傢齣版社齣版過單行本。作者在此書中從歌謠的釋名、起源與發展入手,正本清源,梳理歌謠發展的曆史,確立歌謠的分類、結構,研究其修辭,在汲取同時代人成果的基礎上,藉鑒西方的某些研究方法,為這一領域有開拓性的著作。書中,作者廣泛收集和引述我國古代和近代歌謠,保存瞭大量原始文獻。
作者簡介
硃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鞦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傑齣的散文傢、詩人、學者、民主戰士。1919年開始發錶詩歌。1928年一本散文集《背影》齣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係主任。1934年,齣版《歐遊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齣版散文集《你我》。
精彩書評
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範。
——魯 迅
他雖然是有成就的專門學者,但並不鄙視學術的普及工作。他不隻注意到學術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為一般人所能接收的廣度。
——王 瑤
目錄
目錄
歌謠釋名 001 一
歌謠的起源與發展 008 二
歌謠的曆史 057 三
歌謠的分類 116 四
歌謠的結構 153 五
歌謠的修辭 186 六
精彩書摘
歌謠與樂
《詩經·魏風·園有桃》裏有一句道:“心之憂矣, 我歌且謠。”《毛傳》說,“麯閤樂曰歌,徒歌曰謠。”陳奐《詩毛氏傳疏》九申其義雲:“‘閤樂曰歌’釋‘歌’字。《周語》,‘瞽獻麯’,韋注雲,‘麯,樂麯。’此‘麯’之義也。‘徒歌曰謠’釋‘ 謠’字。《爾雅·釋樂》,‘徒歌謂之謠。’此傳所本也。《說文》,‘ ,徒歌。’ ,古‘謠’字,今字通作‘謠’。《初學記·樂部上》引《韓詩章句》雲,‘有章麯曰歌,無章麯曰謠。’章,樂章也;‘無章麯’,所謂‘徒歌’也。《正義》雲,‘此文“歌”“ 謠” 相對,謠既徒歌,則歌不徒矣。《行葦傳》曰,“歌者,閤於琴瑟也”。’案《行葦傳》作‘比於琴瑟’,孔依此傳言‘閤樂’意改之耳。”成伯璵《毛詩指說》引梁簡文《十五國風義》也說:“在辭為詩,
在樂為歌。”(見阮元《經籍籑詁》)本來歌謠都是原始的詩,以“ 辭”而論,並無分彆;隻因一個閤樂,一個徒歌,以“聲”而論,便自不同瞭。但據杜文瀾《古謠諺·凡例》,“閤樂”又有兩種:一是“ 工歌閤樂”,(原注)如《史記·樂書》載《樂府太乙歌》、《蒲梢歌》。一是“自歌閤樂”。(原注)如《史紀·高祖紀》,擊築為《大風歌》。“一則 :本意在於閤樂,非欲徒歌;一則本意在於徒歌,偶然閤樂。故琴操、琴麯、琴引之類,從容而成,已著翰墨者,固與徒歌迥殊;(原注)如《後漢書·蔡邕傳》所作《釋誨》,末附琴歌。倉促而作,立付弦徵者,仍與徒歌相仿。”(原注)如《琴操》
捲上載《公無渡河箜篌引》。姑不論杜氏所舉的例如何,這後一種是仍當屬於謠的。
《爾雅·釋樂·舊注》,“謠,謂無絲竹之類,獨歌之。”(《經籍籑詁》)桂馥《說文義證》引《一切經音義》二十,“《爾雅》,‘ 徒歌為謠’,《說文》,‘獨歌也’。”又十五:“《說文》,‘獨歌也’,《爾雅》,
‘徒歌為謠’。徒,空也。”他說,“獨歌謂一人空歌,猶徒歌也。”但徒歌一名,並未明示人數;獨歌若果如桂馥所釋,實是確定瞭或增加瞭徒歌的意義。謠還有“行歌”一解,見《國語·晉語》“辨妖祥於
謠”韋注。桂馥說這又是“以道路行歌為徒歌” 瞭。
《古謠諺·凡例》又說,“謠與歌相對,則有徒歌閤樂之分,而歌字究係總名;凡單言之,則徒歌亦為歌(說本孔氏《正義》)。故謠可聯歌以言之,(原注)如《史記·秦始皇本紀·集解》引嘉平謠歌,《晉書·五行誌》載建興中江南謠歌。亦可藉歌以稱之。”(原注)如孟子述孔子聞孺子歌,《 左氏昭十二年傳》載南蒯鄉人歌,《史記·灌夫傳》載潁川兒歌,《漢書·董宣傳》載京師歌,《晉書·山簡傳》載襄陽童兒歌,《祖逖傳》載豫州耆老歌,《舊唐書·薛仁貴傳》載軍中歌。至於歌謠聯為一名則始見於《淮南子·主術訓》,文雲,“古聖王……齣言以副情,發號以明旨,陳以禮樂,風之以歌謠。”
……
中國歌謠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