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套装上下册)/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

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套装上下册)/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景观设计》杂志社 编
图书标签:
  • 景观设计
  • 景观建筑
  • 建筑设计
  • 园林设计
  • 设计合集
  • 2017年
  • 合订本
  • 套装
  • 上下册
  • 设计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71672746046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17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景观与建筑设计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5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我们本期的主题是文旅景观。
  文旅,全称文化旅游,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的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的踪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追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种风尚,是一种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
  上面这段话,摘抄自百度。我试过写一段话来概括文旅,但发现不如百度概括得全面,就直接引用了。在自己能真正地做出有创造力的工作之前,引用,相当于描红或者临摹。只是需要坦诚引用来源,不要冒充为自己的原创。绝大多数的设计师,包括设计机构,能模仿好就不错,就值得鼓励。真正的创造,始终是稀罕之物。
  但一窝蜂的打造、单一地追求短、平、快……各种文旅景观和特色小镇真的能涌现出异彩纷呈的文化创造力吗?我持怀疑态度,但考虑到我国国土辽阔,即使存在万分之一的概率,还是会创作出好作品。当然,通过对本期案例的阅读和领悟,我相信这个概率,将会有显著的提升。
  秋季将至,正是黄叶飘落、吟赏文化景致的好时令,祝各位开卷有益。

目录

上册:
刊首语
设计风行
圣培露旗舰工厂
景观在线
专题
林间“啤酒花”
泰国“大酒府”
酿酒博物馆及仓库
烤烟房变形计
Masseria Moroseta农场民宿
科尔多瓦文化中心
“瞬时与平时”——樱花游园景观设计
工程案例
绽放的住宅
阿尔卑斯山之屋
泰国Kurve7社区购物中心
风之屋
Nalu酒店和丛林瑜伽馆
植物配置与生态空间
浅析文旅景观的植物配置

下册:
刊首语
走向新景观
老年人日常生活纬度的公共空间优化设计
专题
城中花园
Aldenhof花园
天空城
坎普顿Gantry公寓
新青年公社
砖结构社区
工程案例
宁波生态走廊
Enabling园区
Barangaroo海港南区
丛林游乐场
带风景的教室——底德拉大学屋顶花园
Kalvebod Waves公园
福堡海港浴场
对话大咖——井上刚宏
植物配置与生态空间
浅谈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
《中国景观设计年度报告(2017)》 内容梗概: 《中国景观设计年度报告(2017)》是一本集年度行业观察、优秀项目展示、前沿理论探讨、实践经验分享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于一体的综合性年鉴。本报告旨在全面梳理和记录2017年度中国景观设计领域的重要动态、成就与挑战,为广大景观设计从业者、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爱好者提供一份权威、深入且富有价值的参考。 报告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侧重于行业宏观视野和深度分析,下册则聚焦于具体项目案例和技术实践。 上册:行业洞察与理论前沿 上册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板块: 年度行业观察: 宏观经济与政策影响: 分析2017年度中国经济发展态势,特别是对城乡建设、房地产市场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如何影响景观设计行业的走向。例如,对乡村振兴战略、城市更新计划、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政策的解读,以及它们为景观设计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市场格局与行业发展: 梳理2017年中国景观设计市场的规模、增长情况、主要参与者(设计机构、开发商、政府部门等)的市场份额变化,以及行业内部的竞争与合作态势。探讨行业在设计理念、服务内容、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设计思潮与理念演变: 深入剖析2017年度在中国景观设计领域涌现或持续流行的设计思潮与理念。例如,对生态修复与可持续设计、场地精神与在地文化传承、以人为本与社区营造、智能化技术与智慧景观的探讨。分析这些思潮如何影响当下的设计实践。 行业热点与焦点议题: 聚焦2017年度行业内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城市公园的品质提升、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运营、商业综合体的景观营造、滨水空间的再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城市微空间的设计策略等。 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 介绍2017年度国际景观设计领域的重要动态,包括重要的设计奖项、会议论坛、理论研究成果等,并探讨这些国际趋势如何与中国本土的文化、环境相融合,催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实践。 理论研究与学术前沿: 前沿研究成果梳理: 选取2017年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会议上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设计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述。内容可能涵盖景观生态学、景观规划、景观建筑、景观社会学、景观心理学等多个交叉学科。 深度专题探讨: 针对2017年度景观设计领域面临的关键理论问题,邀请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撰写专题文章。例如,探讨“设计伦理与社会责任”、“数字技术对景观设计思维的重塑”、“复杂场地条件下的设计方法论”、“文化遗产保护与景观再生的策略”等。 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 关注2017年度中国景观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包括教学改革、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如何应对行业发展对人才技能的新要求。 下册:优秀项目汇编与实践经验 下册则以丰富的项目案例为核心,结合实践层面的技术与方法,展现2017年度中国景观设计的多元面貌。 年度优秀项目精选: 类别多样化展示: 严格筛选并收录2017年度在中国完成的、在设计理念、艺术表现、技术实施、环境效益、社会影响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各类景观设计项目。项目类别将尽可能全面,包括但不限于: 城市公共空间: 城市公园、广场、滨水绿道、街头花园、社区花园等。 居住区景观: 高端住宅、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等居住区环境设计。 商业与文化地产: 购物中心、酒店、文化旅游综合体、创意产业园区的景观设计。 城市更新与再生: 旧工业区改造、历史街区复兴、废弃地再利用等。 乡村景观与生态修复: 乡村旅游目的地、湿地公园、生态廊道、矿山修复等。 特殊项目: 如奥运场馆、主题公园、校园景观、医院景观等。 深度案例分析: 每个项目都将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包括: 项目背景与设计目标: 阐述项目所处的地理、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业主的目标和期望。 设计理念与策略: 深入解读设计团队的核心设计理念,以及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场地分析与问题解决: 分析项目场地条件,如地形、气候、植被、水文、文化遗存等,以及设计如何巧妙应对并解决场地存在的问题。 空间组织与要素配置: 剖析空间的布局、流线组织、植物配置、水体设计、铺装材料、硬质景观等关键元素的处理。 技术创新与施工工艺: 介绍项目在技术应用、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创新点和难点。 环境效益与社会价值: 评估项目在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碳排放减少、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社区互动等方面的实际效益和深远价值。 设计图纸与实景照片: 配备高质量的设计图纸(总平面图、剖面图、节点详图等)和精美的实景照片,直观展示项目的最终呈现效果。 实践技术与材料应用: 前沿技术应用探讨: 介绍2017年度在景观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或新兴的技术,例如BIM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GIS技术在景观分析中的作用、智能化灌溉与照明系统、绿色建筑材料在景观中的应用、3D打印在景观小品中的尝试等。 可持续材料与生态技术: 关注环保、可再生、低碳的景观材料应用,以及雨水收集、透水铺装、垂直绿化、屋顶花园等生态技术的实践案例。 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分享在复杂地形、特殊材料施工、精细化种植、水景工程等方面的成熟技术和宝贵经验,以及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中国景观设计年度报告(2017)》不仅是一本作品集,更是一本思想的集结,是一次行业的回顾与展望。它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记录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在2017年度的点滴进步,凝聚行业智慧,激发创新灵感,为推动中国景观设计事业向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常年关注城市更新和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城市规划爱好者,这套《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中对2017年涌现的众多创新性景观项目进行了详尽的梳理和分析,让我看到了景观设计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特别被书中关于“弹性城市设计”和“气候适应性景观”的章节所吸引。它清晰地阐述了如何通过巧妙的景观设计来增强城市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能力,例如通过湿地、绿廊等来缓解洪涝,通过增加绿地覆盖来降低城市温度。书中的案例展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设计手法,例如如何利用地形变化来引导水流,如何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来营造多样的生态栖息地。我发现,书中不仅仅关注大尺度的城市公园和滨水区改造,也对社区尺度的小型绿地、街道景观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细微之处的设计,往往更能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品质。而且,书中的研究方法也非常严谨,引用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和实践数据,为读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这让我看到景观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恢复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节点设计的各个层面,让我对景观设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对自然材料和本土植物运用情有独钟的园艺爱好者。偶然间接触到这本《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书中对2017年度的优秀景观设计项目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尤其让我惊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聚焦于如何巧妙地运用当地的植被资源和天然材料来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景观。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生态设计”和“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它不仅展示了如何通过精心挑选的植物组合来模拟自然生境,吸引野生动物,更强调了如何通过设计来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我被书中关于“野趣花园”和“原生植物景观”的案例所吸引,它们展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美学,以及如何通过尊重自然的规律来创造出既美观又具有生态价值的空间。书中对不同植物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生长习性以及它们在景观中的功能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于我这样热爱植物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此外,书中对一些采用可持续材料,如回收木材、天然石材等进行景观设计的案例也进行了重点介绍,这让我看到了如何在追求美感的同时,兼顾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本书让我对“景观”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的种植,更是关于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如何创造出人与自然共融的空间。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场视觉与智慧的盛宴。我一直以来对“场所营造”这个概念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恰恰深入地探讨了这一主题。书中收录的案例,无一不展现了设计师如何通过对当地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来创造出独具魅力和感染力的空间。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叙事性景观”的章节所吸引。它展示了设计师如何将故事、传说、甚至是情感体验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让空间本身成为一个能够讲述故事的载体。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一些遗址公园和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它们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对历史精神的传承和再现。书中还探讨了如何通过光影、声音、植被、水景等多种媒介的综合运用,来丰富空间的层次和体验,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例如,某个项目通过四季变化的植物配置,以及不同时段的光影效果,来营造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的独特感受,这让我在阅读时就仿佛身临其境。这本书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参考资料,对于每一个热爱生活、关注空间的人来说,都是一次绝佳的启迪。它让我意识到,一个真正优秀的景观,不仅仅是美学的体现,更是人文精神的载体,它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并最终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评分

我是一名对数字艺术和科技创新充满好奇的读者。在翻阅这本《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时,我被书中展示的许多前沿技术和创新理念所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传统景观设计的书籍,更是将景观设计与数字技术、互动装置、智能系统等相结合的探索。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数字化景观”和“交互式空间”的章节所吸引。它展示了如何利用AR、VR、传感器等技术,来增强人们在景观空间中的体验,例如通过手机APP与景观互动,通过动态的光影效果来营造氛围,通过智能系统来调节环境参数。书中对一些利用数据分析来指导景观设计,例如基于人群行为数据来优化空间布局的案例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科技在提升景观设计效率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巨大潜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利用参数化设计手法来生成复杂形态和结构的案例,这些设计充满了未来感和科技感。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景观设计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它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材料和手法,而是更加拥抱科技,创造出更具互动性、沉浸感和智能化的空间。

评分

作为一名对城市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充满兴趣的读者,这套《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为我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城市的发展。书中对2017年全球范围内众多引人注目的景观设计项目进行了精选和解读,其中许多项目都与历史文脉的保护和活化紧密相关。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工业遗址再生”和“历史城区改造”的案例所深深吸引。它展示了设计师如何将废弃的工业建筑、老旧的街区转化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共空间,如何在新的设计中巧妙地融入历史的痕迹,让过去与现在对话。书中对“场所精神”的营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设计师是如何通过对当地历史、文化、记忆的挖掘,来赋予景观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空间。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滨水区改造项目的介绍,例如如何将曾经的港口、码头区域,通过景观设计,重新塑造成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城市客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优秀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创造新的空间,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它让我更加珍视城市中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角落,并对如何通过设计来延续这些记忆充满期待。

评分

购买这套《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绝对是我今年最明智的投资之一。我是一名刚刚毕业不久的建筑学研究生,正在尝试将我的知识体系拓展到景观领域,而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它以一种极其系统的方式,梳理了2017年景观设计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趋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数字技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这一部分,展示了如何利用BIM、GIS、无人机等技术来辅助设计、分析场地、优化方案,甚至进行施工监控。这让我看到了景观设计与科技融合的巨大潜力,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深入,不仅仅是展示最终成果,更详细地披露了设计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例如,在处理复杂地形和水文条件的项目中,设计师是如何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巧妙的构思,最终实现既美观又实用的设计效果。我还非常喜欢其中关于“社区参与式设计”的探讨,它强调了在设计过程中倾听居民需求,将他们的意见融入到设计方案中,从而提升项目的可实施性和居民的满意度。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书中的理论探讨也非常具有启发性,例如关于“场所精神”的营造,如何在设计中注入独特的情感和文化内涵,让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存在,更是一个承载记忆和情感的载体。

评分

这套《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对于任何一个对城市美学和空间规划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它以一种极其全面的视角,呈现了2017年度景观设计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可持续性”和“韧性”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实践应用的深度探讨。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绿地系统、水体管理、土壤修复等手段,来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和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我被书中关于“垂直绿化”和“屋顶花园”的案例所深深吸引,它们不仅美化了城市建筑,更在寸土寸金的都市中创造了宝贵的绿色空间。书中的图纸和模型展示极其精美,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设计师的构思过程,以及他们如何将复杂的技术难题转化为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社区花园”和“邻里公园”的设计理念,它们强调了如何通过小尺度的、贴近居民生活的景观设计,来提升社区的宜居性和幸福感。书中还深入分析了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流派,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融合,这让我对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理论、实践、案例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它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激发了我对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想象。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旅行并对异国风情充满向往的普通读者。在偶然的机会下,我翻阅了这本《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套装上下册)》。虽然我对专业术语可能不太熟悉,但书中呈现的图片和案例描述,却如同带领我进行了一场精彩绝伦的环球旅行。从欧洲古老的皇家园林到亚洲充满现代感的城市绿洲,再到北美洲野趣盎然的自然公园,每一个项目都讲述着独特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文化融合”的解读,比如某个项目是如何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展现了当代的活力。书中还介绍了一些非常独特的景观设计理念,比如“沉浸式体验”的设计,如何通过光影、声音、植被等元素,营造出让人们完全融入其中的空间感受。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公共艺术装置与景观环境结合的案例,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激活空间、吸引人流的催化剂。每当我阅读到那些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设计时,我都会忍不住想象自己身处其中的情景,感受那份宁静、舒适或激动。这本书让我明白,好的景观设计不仅仅是“看”起来美,更是“体验”起来好。它让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对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充满了敬意。

评分

我是一名对小尺度空间和精细化设计特别关注的读者。这套《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以其包罗万象的体量,为我提供了关于2017年度景观设计领域的高质量信息。除了那些宏大的城市级项目,我尤其被书中对于“口袋公园”、“街道景观”以及“庭院设计”等微观尺度项目所吸引。它展示了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精巧的设计手法,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惊喜。我非常欣赏书中关于“细节致胜”的设计理念,例如如何通过材料的搭配、纹理的处理、植物的选择以及灯光的运用,来提升空间的品质和美感。书中对一些小型公共空间的改造案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例如如何将城市中的闲置角落、狭窄的通道,通过景观设计,转化为宜人的休憩空间或吸引人的焦点。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私人庭院设计的研究,它们展现了设计师如何根据业主的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出独一无二的户外生活空间。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最小的空间,也能通过精心的设计,绽放出无限的魅力。它让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并对如何将这些细节打磨到极致充满了思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景观设计领域的百科全书!我一直对城市空间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充满好奇,而这本《景观设计2017合订本》恰恰满足了我对这方面的所有疑问。从第一页翻开,就被书中精美的案例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图片,更是深入剖析了每一个项目的背后理念、设计思路以及最终落地实施的每一个细节。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绿色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的章节,它清晰地阐述了如何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融入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何通过雨水收集、植被配置等方式来应对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书中的图纸和模型展示非常专业,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设计师是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空间的。而且,作者在介绍每个项目时,都会追溯其历史文脉和地域特色,这让我意识到,优秀的景观设计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根植于土地,尊重其过往,并展望其未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公共空间设计的部分,如何通过人性化的尺度、多样的活动设施以及舒适的休憩节点,来营造吸引人流、促进交流的活力场所。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需要静下心来反复研读,每一次阅读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体会。它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的案头必备,对于我这样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让我对“景观”二字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