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2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尽管它产生的年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唐诗的成就和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唐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今天的儿童也能背诵“春眠不觉晓”,或“床前明月光”。唐诗之所以如此深入民心,归根结底在于它永恒的艺术力。
★现代手法解读 插图形象直观 图解简洁漂亮 人人都能看懂
★趣味性强 随翻随读
1. 本书定位为传统文化经典的普及本,加以注释、翻译,促进理解阅读古代文化经典。将传统经典以一种新的方式诠释。
2. 书中配有大量彩色图片,逼真生动,图文集合,声情并茂。
3. 本书全新讲解,全新编排,全新包装,新颖的装帧,为读者呈现一套高品质的国学读物。
蝉
垂饮清露a,流响出疏桐b。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
a:古人结在颔下帽带的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帽带,故云。b流响:蝉连绵不断的鸣叫声。
【译文】
垂着触须饮着清清的露水,长鸣声从疏朗的梧桐树中传出来。栖居高处声音自然远扬,并不是因为借助了秋风的传送。
【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颇为后世所称道。诗人以蝉喻君子,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和栖高饮露的特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流响”写蝉声的清越,隐示君子的高标逸韵;末二句暗示君子品格高洁,无须凭借外力的帮助,自然能够美名远播,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的向往和追求。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遇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境界和风格,塑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九中评价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本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并为唐代文坛“咏蝉”诗三绝。
诗的品赏知识
咏物诗概述
咏物诗为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它是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兴感、咏叹,以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其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其生活情趣。如虞世南这首咏蝉诗就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君子高洁的品格。
古人很喜欢咏物,咏物诗在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到了唐代更是蔚为大观。据统计,仅《全唐诗》即存咏物诗就达6021首。
作者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世称“虞秘监”。唐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为“五绝”,为太宗“十八学士”之一。其书法刚柔并重、骨力遒劲,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家”。诗擅五言,典雅雍容,有齐梁余风。《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述怀
中原初逐鹿a,投笔事戎轩b。
纵横计不就c,慷慨志犹存。
杖策谒天子,驱马出关门d。
请缨系南越e,凭轼下东藩f。
郁纡陟高岫g,出没望平原。
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
既伤千里目,还惊九逝魂。
岂不惮艰险?深怀国士恩。
季布无二诺h,侯嬴重一言i。
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
【注释】
a逐鹿:群雄并起,争夺天下。b投笔:即投笔从戎。戎轩:兵车。c纵横:战国时,苏秦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合纵”。张仪则主张诸国听命于秦,史称“连横”。魏徵早年曾向李密献策,未被采纳。d关:指潼关。e请缨:西汉终军出使南越,临行作豪语道:“愿受长缨(绳子),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f凭轼:汉初郦食其请命赴齐说服齐王归汉,说:“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藩。”g郁纡:山道崎岖难行。h季布:楚汉时人,为人守信义,当时有谚语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i侯嬴:战国时魏人,为守门小吏,信陵君尊为上客。信陵君窃符救赵,侯嬴因年老不能跟随,许以死送行,后来果然自杀。
【译文】
中原群雄纷起争夺天下,大丈夫应该投笔从戎。满腹韬略不被人采纳,慷慨的报国志向却依旧坚定。快马加鞭谒见了当今皇帝,便驱马出潼关远征。要像汉代终军请缨说服南越王归顺朝廷,要像汉初郦食其劝降东方属国成为大唐屏藩。道路崎岖难行,奋力攀登高山;触目所及,(辽阔的)平原时隐时现。古树上的鸟儿发出凄寒的叫声,夜里猿猴的啼叫声在空旷的深山中回荡。既为远望千里路漫漫而伤悲,还因不尽的艰难险阻而多次心惊魄动。怎么会不畏惧艰难险阻呢,是因为内心深深怀着国士报恩的赤诚。要像季布一样信守诺言,要像侯嬴一样重守信义。人生贵在知恩必报,谁还会再计较功名!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高祖李渊初称帝时。当时魏徵投唐没多久,希望能有所贡献,便主动请命赴中原说服招纳李密旧部。在赴命的途中,写下这首抒发胸襟抱负以及表达重义气、报国恩之情怀的诗。诗从当时社会现实起笔,述写自己壮志未伸的感叹。接着写前去拜谒当今天子、主动请缨的激昂壮怀。进而以沉郁的笔调描绘旅途的艰险,后却以一“岂”字作提顿,表明自己不畏艰险以报国士之恩。最后四句直接坦陈自己重信义、不图功名的磊落胸怀。全诗二十句,慷慨陈词,英风豪气回荡其间,一扫六朝以来诗歌纤弱柔靡的颓风。
作者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河北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人。隋末入李密军。入唐,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石竹咏
萋萋结绿枝a,晔晔垂朱英b。
常恐零露降,不得全其生。
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
昔我未生时,谁者令我萌。
弃置勿重陈,委化何足惊c。
【注释】
a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b晔晔:美丽繁盛的样子。朱英:红花。c委化:随任自然的变化。
【译文】
绿色的枝条生长得多么茂盛,垂挂着美丽繁盛的红色花朵。常常担心寒冷的露水会降临,无法保全它那美好的生命。我在叹息石竹的同时也思考自身,此生难道真是我所钟情的那样吗?在我尚未降生人世的时候,究竟是谁令我萌生的呢?抛开这件事不再说它了,委顺自然的变化又何必惊恐呢?
【赏析】
石竹,又名洛阳花,是一种夏季开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诗歌的前四句正面描写石竹,赞其正当全盛,丰姿优美,但又想到霜露降临,石竹便不免凋零。在一实一虚的对照中,寄寓了深深的忧患感。“叹息”四句由石竹的遭遇联想到人生,对生命、自我、人生进行追索思考,流露出彷徨和苦闷的情绪,不难看出诗人对隋末纷乱的社会现实的不满,诗意又逼进一层。结句却又一转,以委顺自然变化作收束,足见诗人的旷怀高致。
全诗托兴石竹而咏怀,语言质朴却有味,格调清雅而深沉,善于起承转合,非但理至,风味亦是深得陶诗的朴素自然特点,是初唐诗坛中的老到浑成之作。
诗的品赏知识
咏物诗的特点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也就是说,要写出较好的咏物诗,既要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做到咏物栩栩如生,又要在其中有所寄寓。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所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作者简介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文中子”王通之弟。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以疾辞,复授扬州六合丞。值天下大乱,遂弃官还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称病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其诗多以田园山水和酒为题材。诗风质朴自然,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在初唐诗坛别树一帜。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五卷。
野望
东皋薄暮望a,徙倚欲何依b。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c。
牧人驱犊返d,猎马带禽归e。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f。
【注释】
a东皋(ɡāo):王绩的隐居之地,在今山西者河津市。皋,水边高地。薄暮:傍晚。b徙(xǐ)倚(yǐ):徘徊,来回地走。依:归依。c落晖:落日的光辉。d犊 (dú):小牛,这里指牛群。e禽:鸟兽。这里指猎获的飞禽。f采薇:用《诗经·召南·草虫》“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诗意,表达未遇知音的怅惘之情。一说为伯夷、叔齐在商亡后,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作《采薇操》,表现避世隐居之意。薇,野菜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译文】
苍茫的暮色中,(我)登上东皋,怅然远望,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每一棵树都染上了浓浓的秋色,每一座山都洒满了夕阳的余晖。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了,猎人骑马带着野禽也归来了。四下顾盼,没有一个相识的人,长声歌唱《采薇》而怀想古人。
【赏析】
《野望》是王绩的代表作,整首诗在萧瑟闲逸的情调中,透露出诗人浓浓的彷徨与苦闷。从中不难看出隋末纷乱的社会现实及知音难遇的境遇对诗人的影响。
在薄暮时分,诗人徘徊于东皋之上,不知何所依。举目四望,秋色所被,在落晖中越发显得萧瑟。而牧人和猎马的到来,打破了静谧,使画面生动起来。对着这样一幅田园牧歌式的山家秋晚图,诗人不禁想追随古时隐士,退居山林。其实,诗人并非真正想隐居,“相顾无相识”,是因为他太过孤独,无所依靠。整首诗语言朴素,风格清新,情味似淡犹浓,读来让人久久不能释怀。这是唐初最早的五言律诗之一,格调清新,摆脱了南朝以来华靡艳丽的诗风,不以辞而以情动人,闪烁着独特的魅力。
诗的品赏知识
田园诗概述
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作活动为题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首先将农村田园生活大量写入诗中,开创了田园诗体。唐代田园诗在陶渊明的影响下,涌现出不少大家名作,成就突出。正如清人沈德潜所言:“陶诗胸次浩然,其有一段渊深朴茂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王维)有其清腴,孟山人(孟浩然)有其淡远,储太祝(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左司(韦应物)有其冲和,柳仪曹(柳宗元)有其峻洁。”(《说诗晬语》)
唐代诗歌就像一座大花园,群芳竞妍,姹紫嫣红。唐人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诗篇,流传至今的诗作尚有五万余首,与前面一千六七百年的存诗总量相比,多出二至三倍。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从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揭露了社会黑暗;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描绘祖国河山的壮美;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表达个人感情,如爱情、友情、人生悲欢。总之,不管是自然风光,还是社会生活,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创作诗歌的题材。唐代的诗人,今天知名的就有两千三百多人,而独具风格特色的也有五六十家,同样超过了前代诗人的总和。而在艺术风格上,李白的飘逸浪漫的气质,杜甫的沉郁顿挫的格调,白居易为民请命的热诚,不仅是前无古人,而且是后无来者,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高峰,他们三人是诗坛巨匠,历来为后世所仰慕。
唐诗的形式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和乐府的传统,而且还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言、七言古诗,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七言形式的运用范围,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仍为后人所喜爱。
唐诗之所以取得卓著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唐代经济发达,政治清明,音乐、美术、书法、工艺等艺术昌盛,是唐诗繁荣的前提条件;此外,唐代有一个较为宽松自由的文化环境,诗人禁忌很少,他们可以直接批评权贵和朝廷,甚至宫中幽怨和官场丑闻,也可以作为诗歌的题材,这样一来,诗人少了束缚,佳作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总的来说,唐诗以其反映之深刻,题材之广阔,手法之新颖,体制之完备,文字之精湛,感情之真挚,风格之多样,使后世望尘莫及。鲁迅先生在给杨霁云的信中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这的确不是溢美之论。
这本《图解唐诗三百首》,为您达到“腹有诗书”的境界提供一扇方便之门。书中收录了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具有较高成就的诗歌,有著名诗人的代表作,有各类题材的作品精粹,也有广泛影响社会的名篇佳句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全貌,能有效地帮助您了解名家名诗的概貌和更深入地领悟唐诗的意蕴。
本书以诗人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唐代诗歌的精华。本书除了唐诗原作之外,还设置了以下几个相关辅助性栏目:“作者简介”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使读者对作者有一个大体了解;“注释”部分除对难懂的词语进行注释外,还对诗中的典故进行了详解;“译文”力求忠于原作,使读者能直接了解原诗的语言风格;“诗的格律”介绍格律诗的字数、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诗的品赏知识”介绍唐诗的体式及唐诗中常用的手法等;“赏析”部分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和意图、诗歌的意境和写作特点,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作品的意义。同时,书中与文字相契合的四百多幅精美插图,营造出了一个彩色的、立体的、极具艺术魅力的阅读空间,能够帮助读者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和阅读体验。您需要做的只是跟随本书走入古典诗歌美丽清新的世界,感受至美意境,体验诗情人生。
唐诗三百首 (全彩印刷 图解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唐诗三百首 (全彩印刷 图解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啊我会不会说话了????
评分不错???希望有收获
评分比较厚重,不大适合小朋友看,大人带着看还是可以的。
评分评价大于20元的商品超过10字有机会获得京豆
评分¥dk990Agykrw¥非常满意
评分还好还好好好好还好还好哈还好还好好好好
评分促销买的,值...了...!
评分比较厚重,不大适合小朋友看,大人带着看还是可以的。
评分内容非常全面,送货也非常的快,一直支持京东!
唐诗三百首 (全彩印刷 图解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