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代

世界时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德] 谢林 著,先刚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9139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3446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528
字数:328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世界时代》:“谢林著作集”第三本译作,深刻展示了谢林哲学的精神魅力。

内容简介

  《世界时代》收录了该书1811年和1813年的两部已正式排印的原稿、1814年的第81号手稿、以及1815年的残篇,这是国内外学界较为完整的《世界时代》文本辑录。在《世界时代》这部著作里,谢林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框架,刻意地用一种夹杂着历史叙述与辩证法推演的语言阐述了上帝和人在永恒和时间之内的命运:从自身内部的不同本原之间的纠缠和斗争出发,通过斗争和分离,让一切各安其位,统一在wei一的绝对精神之下。在这个过程中,谢林几乎讨论了所有重要的哲学问题,其中关于“神性”、“存在者-存在”、“自由”、“恶”、“时间”的论述尤其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刻性和重大影响。因此,无论是就谢林的主观意愿而言,还是就客观影响而言,《世界时代》都是整个谢林哲学的核心枢纽,对于理解谢林的早期哲学和后期哲学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谢林(F. W. J. Schelling,1775-185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与康德、费希特、黑格尔并称德国古典哲学四大家。代表作品有《一种自然哲学的理念》《先验唯心论体系》《哲学与宗教》《论人类自由的本质》《神话哲学》《天启哲学》等。译者先刚,图宾根大学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

目录

目录

中文版“谢林著作集”说明……………………………………… 1
谢林的“世界时代哲学”构想及其演进(代序)………………… 1
世界时代·原稿Ⅰ(1811) ……………………………………… 1
世界时代·原稿Ⅱ(1813) …………………………………… 141
世界时代·第81号手稿(1814)……………………………… 241
世界时代·残篇(来自一份手写遗稿)(1815) ……………… 287
人名索引……………………………………………………… 484
主要译名对照………………………………………………… 487

精彩书摘

导 论

过去的被知道,现在的被认识,未来的被憧憬。(Das Vergangene wird gewußt, das Gegenwärtige wird erkannt, das Zukünftige wird geahndet.)
知道的东西被叙述,认识的东西被呈现,憧憬的东西被预言。(Das Gewußte wird erzählt, das Erkannte wird dargestellt, das Geahndete wird geweissagt.)
按照迄今流行的那个观念,科学是一些独立自足的概念和思想的一个单纯的延续和发展。但真正的看法是,科学在自身之内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的本质的发展过程。
我们的时代具有一个优势,即科学已经重新获得了本质,而且我们可以断言,它再也不会失去这个本质。自从动力学的精神被唤醒之后,如果一种哲学思辨不从它那里汲取力量,那么我们只能认为,它是对于言说和思维等高贵天赋的一个空洞误用。这个评价并不过分。
最高科学里面的生命只能是一个原初生命,一个绝对在先的本质,亦即各种本质里面最古老的那个。
既然在这个原初生命之前或之外,没有任何东西来规定它,那么,就其展开自身而言,它只能以一种自由的方式,按照它自己的冲动和意愿,纯粹从自己出发,展开自身。但正因如此,这个展开不是无规则的,而是必须遵循规则。在它之内没有意愿选择;这是最完满意义上的自然界,正如人虽然并不去考虑自由,但正因为他具有自由,所以他是一个自然界。
当科学在质料方面达到客观性之后,看起来有一个自然的结果,就是它开始寻求形式方面的客观性。
为什么这个工作在过去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一直到现在都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在最高科学里面,知道的东西不能像任何别的知道的东西一样,被直接简明地叙述出来?是什么东西在阻碍着那个憧憬到的黄金时代的来临,到那个时候,真理又将成为故事(Fabel),而故事又将成为真理?
必须承认,人具有一个超于世界之外和之上的本原;因为,假若在人的内部没有一个先于时间开端的本原,为什么在所有的被造物里面,惟有人能够追溯那条漫长的发展道路,从现在直到过去最深的黑夜,惟有人能够上升至时间的开端?人的灵魂来自于事物的源泉,等同于这个源泉,具有关于创世的共同知识(Mitwissenschaft)。人的灵魂之内包含着万物的最高的明晰性,它不是在认知着什么,毋宁说它本身就是知识(Wissenschaft)。
但是,人的内部的那个超越世界的本原既不是自由的,也没有处于一种原初的纯净状态,而是与另一个较低的本原结合在一起。后面这个本原本身是一个转变形成的本原,因此它在本性上是一个无知的、黑暗的东西,而且必然使得那个与它结合在一起的更高本原也阴沉下来。在那个更高本原内部,安息着一个关于万物、万物原初的关系、万物的转变、万物的意义的回忆。然而事物的这个原型沉睡在灵魂里面,保持为一幅黑暗的、被遗忘的、但尚未完全消解的图像。假若不是那个黑暗本原自身就包含着一种对于认识的憧憬和渴望,也许这个原型永远都不会再苏醒过来。但是较低本原不停地呼唤着更高本原,希望自己得到提升,而更高本原因此注意到,它的身边之所以有一个较低本原,不是为了被它束缚,而是为了让它具有一个他者,让它能够在这个他者之内观审自己,呈现自己,理解自己。因为在更高本原之内,一切东西都没有差别,它们同时存在着,浑然一体;但是更高本原能够把在自身内部浑然一体的东西在那个较低本原之内作出区分,将那些东西呈现出来,或者分解开来。因此,两个本原都同样迫切地要求分离:更高本原是为了回归自己原初的自由,启示自身,而较低本原是为了自己能够被更高本原接纳,并同样进行着认知(尽管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
这种分离,我们自身的这种双重化,是一种秘密的沟通。其中有两个本质:一个在提问,另一个在回答;一个进行着认知,或更确切地说就是知识(科学)本身,另一个并未进行着认知,但是追求明晰性。这种内在的交谈艺术是哲学家的真正的秘密,至于那种外在的交谈艺术,亦即那种号称“辩证法”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模仿而已。而且,辩证法一旦成为一个纯粹的形式,就是一个空洞的假象和阴影。
也就是说,从本性来看,所有知道的东西都被叙述。但是知道的东西在这里不是从一开始就现成地摆在那里,而是持续不断从内部产生出来。通过一种内在的分离和解脱,科学之光首先冉冉上升,然后发生外化。至于我们称之为“科学”的那个东西,仅仅是一种追求,即努力做到“重新获得意识或知识”(Wiederbewußtwerden),因此,与其说它是科学本身,不如说它是对于科学的一种追求。出于这个理由,古代那个伟大的人物坚定地给予科学以“哲学”的名称。 而长久以来盛行的那个看法,即哲学通过辩证法最终能够转化为一种真正的科学,却暴露出了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正是辩证法的存在和必然性表明,它还根本不是真正的科学。
从根本上来看,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处境没有什么不同。因为,首先,历史学家也需要掌握多门分辨技艺或批判方法,以便在那些保存下来的文献里面区分出虚假的东西和真实的东西,区分出错误的东西和正确的东西。其次,历史学家也需要在自身内部作出那种分离,就像人们通常说的那样,他必须摆脱他那个时代的许多观念,摆脱他的自以为是。至于二者的别的许多共同点,这里再去谈论就将跑题了。
一切东西,完完全全的一切东西,包括那些在本性上即显露在外的东西,在我们能够外在地或客观地将它们呈现出来之前,都必须已经存在于我们自身之内。当历史学家想要为我们描绘一幅古代的图像的时候,如果古老的时间本身没有在他内心里面苏醒,他将永远不可能作出一种直观的、真实的、生动的表述。所有的“历史”,如果没有受益于一种内在的意义,又算什么东西呢?有很多人,他们尽管几乎知道所有发生的事情,但对于真正的历史却一无所知。不仅人类的事迹有自己的纪念碑,自然界的历史同样也有自己的纪念碑。可以说,自然界在其宽阔的创造之路的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某些东西作为标记。自然界的这些纪念碑大部分都是公开摆放着的,人们广泛地研究它们,甚至在某些方面真正地解释了疑难。但是这些纪念碑并不向我们说话,而是保持死寂,除非行动和创造的那个顺序转变为一种内在于人的东西:原因在于,全部知识和理解都开始于一种内在化(Innerlichwerden)。
然而现在有些人却认为,他们可以把那个居于从属地位的东西扔在一边,在自身内部扬弃所有的二元性,仿佛这样一来,我们就仅仅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完全生活在彼岸世界里面了。诚然,把人放置在他的彼岸世界的本原里面,随之把心灵的力量提升到静观,谁能完全否认这样的可能性呢?任何一个物理的和道德的整体,为了在时间中持续存在,都需要回溯到其最为内在的开端。伴随着自己本质的统一感,人一再地青春焕发,获得一种新的极乐。也正是基于这种统一感,尤其是那些寻求科学的人持续地汲取着清新的力量;不单是诗人,哲学家也具有自己的迷醉状态。哲学家之所以需要迷醉状态,原因在于,一旦他感受到那些更高观念的不可描述的实在性,他就能够抵抗一种空洞的、死气沉沉的辩证法的粗暴概念。但是,如果谁要求这种直观状态一直持续下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这与现实生活的本性和使命相矛盾。如果我们仔细看看现实生活与那种直观状态的关系,就总是会发现,所有那些在直观状态中浑然一体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都会展开,有时还会分解。我们不是活在直观中;我们的知识是一种零碎的东西,也就是说,它必须以零碎的方式,按照门类和层次产生出来;而如果没有反思,这种情况就不可能发生。
因此,纯粹的直观同样不能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因为,一种自在和自为的直观并没有包含着理智。虽然在那个外在世界里,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看到了同样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将它呈现出来。每一个事物都需要穿越某些环节,才能够达到自身的完满:这是一系列前仆后继的演进过程,每当后面的演进过程融入到前面的演进过程之内,就会使事物成熟。比如,对于植物内部的这个演进过程,农民和学者都同样清楚地看在眼里,但是农民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个演进过程,因为他不能把其中的各个环节分解开,孤立出来,不能观察它们相互对立时的状态。同样地,从本质之最高的单纯性里最终产生出来的无限杂多的一系列演进过程,也能够在人的内部贯穿而过,仿佛被直接经验到一般。或更正确地说,人必须在自身内部经验这一系列演进过程。但是所有的经验、感觉、直观等等,在其自身或孤立地看来,都是缄默的,都需要通过一个中介官能才能够被呈现出来。如果直观者缺乏这个中介官能,或者故意丢开它,以便直接从直观出发进行言谈,他就失去了必要的准则,而他也与对象浑然不分,在任何旁人看来就成了对象自身。正因如此,他不能掌握自己的思想,哪怕他在无助的挣扎中把那种不可呈现的东西勉强呈现出来,也一点都不可靠。他所接触到的东西,他诚然接触到了,但是他并没有获得确定性,还不能把这个东西稳定地摆放在面前,在理智中(就好像在一面镜子中那样)重新予以观审。
因此,无论如何,人们不能放弃那个外在的本原。一切东西都必须首先进入到一种现实的反思之内,然后才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呈现。这里也是神智学(Theosophie)和哲学的界限,是那些“爱科学者”[哲学家]羞羞答答企图划分的一个界限。神智学在内容的深度、充实度和生命力方面都优于哲学,正如现实的对象优于其影像,正如自然界优于其呈现;而且,如果人们是把一种僵死的、只会在形式和概念中寻找本质的哲学拿来作比较的话,这种差别甚至会达到一种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那些关注内在状态的人更加偏爱神智学,就像某些人相对于艺术而言更加偏爱自然界一样,这都是很容易解释的。神智学体系优于迄今所有流行的体系的地方在于,它们至少拥有一个自然界,尽管这是一个不能掌控自己的自然界,而在别的体系那里,只剩下一种非自然的东西,一种虚诞的艺术。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还是能够达到自然界的,正如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也能够达到生命的充实度和深度。科学只能更加耐心和更加迂回地逐步前进,然后达到它的目标,也就是说,一方面,认知者和他的对象始终是区别开来的,另一方面,对象与他保持分离,成为一种沉思的、安静回味着的观审的客体。
就此而言,辩证法必须贯穿于所有的科学当中。然而,难道那一个时刻永远都不会到来吗,在那个时候,科学成为一个自由的和生动的东西,就好像历史学家在表述历代图景的时候那样,不再想到自己的研究?难道对于事物的原初开端的回忆永远都不会达到如此生动的地步,以至于科学——它在事实上而且按词义而言就是“历史”(Historie)——在外表形式上也成为历史,使得哲学家,就像神一般的柏拉图那样,虽然在其整个系列的著作中都是采取辩证探究的方式,但在其学说的最高点和最终的澄明点却全都变成历史叙述的方式,又回归到历史的单纯?
我们的时代看起来具有这个使命,即一劳永逸地开辟一条道路,以通往科学的这种客观性。但是,只要科学还局限于内在的心灵,它就始终缺乏一个进行外在呈现的自然中介。现在,经过长久的混乱之后,科学又回忆起了自然界,回忆起自己曾经是与自然界合为一体的。但思想还不能停留于此。最初把哲学与自然界重新统一起来的步伐还没怎么得到贯彻执行,现在又得承认自然界的崇高年岁,也就是说,自然界绝不是最后的东西,毋宁是最初的东西:一切发展过程,包括神性生命的发展过程,都是从它开始。从此以后,科学不再从抽象概念的遥远地带出发,从抽象概念下降到自然界,而是反过来,从永恒者的无意识的存在出发,把它提升至神性意识之内的最高的澄明。从现在起,那种最超于感官的思想获得了自然界的力量和生命,另一方面,自然界成为最高概念之越来越明显的印记。无知者对于任何自然事物的蔑视很快就会停止,而那句话——“建筑工人抛弃的石头变成了奠基石”——又将成为真理。 随后,人们长久以来徒劳寻找的那种通俗性(Popularität)将会自行出现。随后,思想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将不再有任何差别。那将是唯一的一个世界,而黄金时代的和平宁静将首先表现在所有科学的和谐一致的联系之中。
在作这些展望的时候(当前这篇著作将会尝试以多种方式来捍卫它们),可能跃出一个已经深思熟虑过的尝试,为科学的那个未来的客观呈现做一些准备。也许还会出现一个吟唱最伟大的英雄史诗的人,他如同远古的通灵者们所颂扬的那样,在一个无所不包的精神中吟唱那个过去曾经存在、现在存在着、未来将要存在的东西。但是这个时代还没有来临。我们不可以错认我们的时代。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一方面,我们不愿在时代的果实成熟之前就把它摘下来,另一方面,我们也不愿错失那属于我们的果实。当今仍然是一个充满斗争的时代。研究的目标还没有达到;辩证法仍然必须承载并且伴随着科学,就像节奏必须承载并且伴随着言谈一样。我们不可能是叙述者,我们只能是研究者,不去理睬任何意见的赞成和反对,直到真理确定下来,无可争议地、永远地站稳脚跟。
世界时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世界时代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世界时代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世界时代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大家看到我的这一篇评价时,表示我对产品是认可的,尽管我此刻的评论是复制粘贴的。这一方面是为了肯定商家的服务,另一方面是为了节省自己的时间,因为差评我会直接说为什么的。所以大家就当做是产品质量合格的意思来看就行了。最后祝店家越做越好,大家幸福平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

评分

又到六月,季节和世界都是属于京东的。

评分

好好的书啊,

评分

还没吃,不知道效果怎么样,之前吃的别的牌子。

评分

还不错哦,好评,哈哈。

评分

经典收藏,快递给力,慢慢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哈哈

评分

好好的书啊,

评分

精装,印的很好,值得买。

评分

还不错哦,好评,哈哈。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世界时代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