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5輯)》主要內容包括文獻研究,文學研究,讀書劄記,書評,學術爭鳴。
目錄
文獻研究
《聊齋誌異》藉鑒《左傳》三題
林紓與雙忽雷主人劉世珩及薑筠交往考略
《明清安徽婦女文學著述輯考》補正(續)
戰國前禱疾事象試述
《閑情野史風流十傳》的編者及其編纂時間考論
程敏政文學性著述紀要
王閩運論小學佚信一封
——《王闓運緻龍芝生論小學書》
王羲之愛鵝再考證
新見錢謙益集外佚文考釋
——兼論清代詩人潘高
新齣北宋墓誌七篇考釋及史料價值淺析
天順本《大明一統誌》所見宋三十傢佚詩考
《金瓶梅》評點本版本研究述論
以《植物名實圖考》訂補吳其溶年譜幾例
淮南書局創製考
貢師泰交遊考
文學研究
《三歐文選》歐陽修文的選注詮次
馮夢龍傳奇改本與晚明情論的文本實踐
理想與祖國之象徵
——屈原《九章》中“郢都”意象試析
略論文人與中國古典戲麯之共生性
《吏學指南》釋義的特點
論元代上京紀行散文
摘英拾貝演紅樓
——石韞玉《紅樓夢》傳奇初探
論《西廂記》身體描寫的“言性言情”
論蒲鬆齡對八股文代言之“肖題”手法的化用
韆載琵琶作鬍語,分明怨恨麯中論
——論古代昭君詩的主題演變
“詩畫一律”
——周敦頤、程顥詩歌與北宋山水畫的趨同意趣
林九兵衛刊本《水滸傳》批語研究
《論語》中的“食”考辨
清代遵義桃源山主題詩歌對李白貶謫夜郎的集體想象
霸王信仰形成之文獻考釋
從生命美學角度看《壇經》中存在而超越的處世禪思
中國古典藝術崇圓意識的研究
汪曾祺小說與高郵傳統風俗文化
明代三個版本紅拂戲中的紅拂形象比較研究
……
讀書劄記
書評
學術爭鳴
精彩書摘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5輯)》:
一、對《左傳》詞語的一般性藉鑒
將《左傳》中的有關詞語化用於小說中,若彆無深意,隻是信手拈來或稍加變化,無非意圖增加語言的情韻色彩,這可稱之為“一般性藉鑒”。
捲一《瞳人語》中讀書人方棟因慕色“釘梢”而受“天譴”,若非洗心革麵,決意自新,幾緻失明。“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被舊時受儒傢傳統思想影響的讀書人奉為金科玉律,蒲鬆齡此篇的“戒淫”宗旨顯然,苦口婆心,亦是儒傢理念的反映。其中對方棟郊郭路遇女郎有如下描寫:“內一婢,乘小駟,容光絕美。”(第15頁)清人何垠注雲:“駟:馬名。《左傳·僖十五年》:晉侯乘小駟,鄭所獻也。”(第18頁)按何注引文與原文有差異,考《左傳·僖公十五年》:“蔔右,慶鄭吉,弗使。步揚禦戎,傢僕徒為右,乘小駟,鄭入也。”①文中“小駟”是鄭國人獻給晉惠公的一匹馬的名字。在晉國與秦國的交戰中,晉國大夫慶鄭曾進諫晉惠公:齣兵作戰一定要駕本國齣産的馬,以其能服水土並熟悉本國的道路。晉惠公不聽勸阻,結果在與秦人作戰中,小駟陷於泥淖而不得齣,緻使晉惠公被秦人俘獲。蒲鬆齡將《左傳》中的馬名“小駟”用於小說中,並無任何深意,不過藉用其名形容所騎之馬身形小巧而已,然而由於有《左傳》的這一詞語因緣,在熟悉經典的舊時文人士大夫看來,無疑會令小說增加幾分韻味,這或許也是蒲鬆齡在這裏藉用經書中馬名的用心所在。
化用藉鑒《左傳》中詞語為我所用,類似筆法在《聊齋誌異》中絕非罕見。如捲一《董生》描寫讀書人傢室以外的艷遇企盼,終為狐女所祟而走嚮死亡之路:“久之,麵目益支離,乃懼,復造善脈者診之。醫日:‘此妖脈也。前日之死徵驗矣,疾不可為也。’”(第196頁)所謂“疾不可為”,即謂此病已難醫治,無可救藥。四字看似尋常無奇,實則語本《左傳·昭公元年》:“晉侯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日:‘疾不可為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非鬼非食,惑以喪誌。良臣將死,天命不佑。’”②小說中的董生因狐祟終於“嘔血鬥馀而死”,這與《左傳》中晉平公因溺於女色而身亡的事例相同。“疾不可為”四字不難理解,《聊齋》注傢多不齣注,然而注明齣處,正可見作者行文著意於典雅的追求。《董生》前文中還有“女笑日:‘何所見而仙我?’董日:‘我不畏首而畏尾。’女又笑日:‘君誤矣。尾於何有?’”(第195頁)董生與狐女的對話中“我不畏首而畏尾”一句本屬調侃之語,卻也語有所本,並非憑空結撰。《左傳·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日:‘畏首畏尾,身其餘幾?’”①“畏首畏尾”原意為疑慮重重貌,這裏僅用其字麵義,顯示齣蒲鬆齡修辭的狡黠之處。尤為難能可貴的是,狐女之答語“尾於何有”亦模仿自《左傳》中的有關句式,《左傳·襄公二十三年》:“群臣若急,君於何有?”②意即群臣如果急瞭,哪裏還有國君。蒲鬆齡套用此句式,巧妙而又詼諧地道齣狐尾已然不見,非對《左傳》如數傢珍般地熟悉不能臻此境界。清呂湛恩注齣董生之語的齣處,而未顧及狐女答言的經典依據,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辜負瞭作者構思這篇小說對話情節的一片苦心。
捲一《陸判》一篇,講述陸姓判官為書生硃爾旦及其妻換心、換頭的故事,人神相交莫逆,幾乎無所不談:“積三十年,一夕,陸告日:‘君壽不永矣。’問其期,對以五日。‘能相救否?’日:‘睢天所命,人何能私?且自達人觀之,生死一耳,何必生之為樂,死之為悲?’”(第209頁)所謂“惟天所命”,意謂隻有上天能主宰人生的命運,語本《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於郟鄏,蔔世三十,蔔年七百,天所命也。”③這體現瞭古人的天命觀,正如宋羅大經《鶴林玉露》丙編捲六《風水》所雲:“且人之生也,貧富貴賤,夭壽賢愚,稟性賦分,各自有定,謂之天命,不可改也。”④今人為《聊齋誌異》作注,若不注齣四字乃是《左傳》的齣典,讀者就難以理會作者一以貫之的命定論思想淵源有自,絕非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再看捲一《聶小倩》一篇,作者描寫尚為鬼魂的聶小倩侍奉寜采臣母親的辛勞:“女朝旦朝母,捧匜沃盥,下堂操作,無不麯承母誌。”(第243頁)所謂“捧匜沃盥”,即兩手端著注水之用具為他人澆水盥洗,語本《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秦伯納女五人,懷贏與焉。奉匜沃盥,既而揮之。”⑤“匜”為用以盛水的洗手洗麵之具,形似瓢,柄中有道,可以嚮外注水,流行於先秦時代。古人洗盥,一人持匝,注流水於洗盥者之手,下有槃接水。這種盥洗習俗,明清時早已不流行,蒲鬆齡將四字用於小說中,僅是形容小倩在寜傢的殷勤侍奉,並非寫實手法的運用。可見讀者若明確其齣典,更有利於鑒賞蒲鬆齡文筆變化的天矯多姿。
……
古典文獻學術論叢(第5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