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廳[2011]5號)文件精神,圍繞大學生個人成長和自我完善過程中的問題而編寫。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在內容上,從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3個層麵展開,每個章節都包含3個層次:一,圍繞本章主題,先進行案例導入,然後介紹、分析相關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調適技能;第二,心理健康錶現領域,從維護心理健康的角度齣發,結閤拓展性的閱讀材料和案例闡述心理問題的識彆、預防和矯正的方法,闡明在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麵如何增進心理健康;第三,課程實踐,在前兩部分的基礎上,通過思考討論、心理測試及心理練習等方式使大學生在實踐中成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主要內容包括: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大學生適應能力培養、自我意識與培養、大學生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大學生挫摺應對與壓力管理、大學生情緒管理、大學生人際交往、大學生戀愛心理及性心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等。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不僅可以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方麵的通識教育教材,也可以作為高校相關教職人員瞭解大學生的參考書,還可以作為青年人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自學用書。
目錄
第1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導論——做一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
1.1 心理健康的標準
1.1.1 心理健康的概念
1.1.2 心理健康的狀態
1.1.3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2 大學生心理發展特點
1.2.1 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年齡特點
1.2.2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1.3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3.1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3.2 大學生心理健康保健
小結
思考與收獲
心理測試
第2章 大學生適應能力培養一新生活新起點
2.1 我的大學我的傢
2.1.1 由個人成長到共同生活
——集體生活的適應
2.1.2 由嚴格監管到自主自律
——管理方式的適應
2.1.3 由應試教育到專業教育
——學習模式的轉變
2.1.4 由簡單單調到豐富多彩
——課餘生活的適應
2.2 適應新環境迎接新挑戰
2.2.1 失落感——自我定位
2.2.2 迷茫感——確定目標
2.2.3 孤獨感——主動交往
2.2.4 邊緣感——融入集體
小結
思考與收獲
心理測試
心理訓練
第3章 自我意識與培養一認識我自己
3.1 自我意識概述
3.1.1 自我意識的概念
3.1.2 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特點
3.1.3 大學生自我體驗的特點
3.1.4 大學生自我控製的特點
3.2 自我意識的偏差
3.2.1 自我否定型
3.2.2 自我擴張型
3.2.3 自我萎縮型
3.2.4 自我矛盾型
3.3 自我意識的調節
3.3.1 正確地認識自我
3.3.2 愉快地接納自我
3.3.3 有效地控製自我
3.3.4 不斷地超越自我
小結
思考與收獲
心理測試
心理訓練
第4章 大學生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
——健康人格成就人生
4.1 人格概述
4.1.1 人格的概念
4.1.2 人格的構成
4.2 大學生人格特徵
4.2.1 人格發展理論
4.2.2 大學生人格的特點
4.3 人格發展異常的評估與調適
4.3.1 大學生的人格障礙類型
4.3.2 大學生人格問題的調適
小結
思考與收獲
心理測試
心理訓練
第5章 大學生挫摺應對與壓力管理
應對挫摺適度抗壓
5.1 大學生挫摺應對
5.1.1 挫摺是什麼
5.1.2 挫摺的反應
5.1.3 大學生積極應對挫摺的方式
5.2 大學生壓力管理
5.2.1 壓力是什麼
5.2.2 壓力的反應
5.2.3 大學生壓力的來源
5.2.4 壓力調節的策略
小結
思考與收獲.
心理測試
心理訓練
第6章 大學生情緒管理——保持良好的
情緒
6.1 情緒理論概述
6.1.1 什麼是情緒與情感
6.1.2 情緒的錶現形式
6.2 大學生情緒特點
6.2.1 豐富性與復雜性
6.2.2 易感性與波動性
6.2.3 激情性與衝動性
6.2.4 自尊性與敏感性
6.2.5 階段性與層次性
6.2.6 內隱性和外顯性
6.3 大學生常見不良情緒及其調適
6.3.1 憤怒情緒與調適
6.3.2 焦慮情緒與調適
6.3.3 抑鬱情緒與調適
6.3.4 壓抑情緒與調適
6.3.5 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心理實驗
小結
思考與收獲
心理測試
心理訓練
……
第7章 大學生人際交往一和諧的人際心靈的橋梁
精彩書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1.3.1 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1.個體內在原因大學生處於青年期階段,這個階段是人生的多事之鞦。這是因為,經驗的缺乏和個人的幼稚決定瞭這個時期人的心理發展的某些方麵落後於生理機能的成長速度。因而,在其發展過程中難免會發生許多尷尬、睏惑、煩惱和苦悶。大學生個體因素是影響和製約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內因,著重錶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1)自我意識缺乏客觀性和正確性。大學生的自我意識是大學生心理發展中具有突齣特色的方麵,他們對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有濃厚的興趣,但卻常常缺乏客觀性和正確性。有時自我感覺太好而自負驕傲,自我期望值過高,偏離實際水平,而一旦遇到挫摺和不幸時,又因偏離而齣現逆轉,走嚮對立麵,産生自卑情緒,自我評價過低,不能客觀、正確地認識自己。
(2)個體的人格缺陷。對於同樣的環境和同樣的挫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形式,這關係到人的個性心理特徵問題。健全統一的人格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標準。在人格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不良因素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人格的健康發展,從而導緻人格發展缺陷。
近年來,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谘詢中我們發現,不少心理障礙都與人格缺陷有關。如偏執型人格障礙導緻固執、多疑,好嫉妒,難以與同學相處;強迫型人格障礙具體錶現為過分的自我束縛,自我懷疑,常常緊張、苦惱和焦慮;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主要特點則是自負,不接受批評和建議,人際關係睏難。(3)缺乏正確的人際交往認知。大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但其社會閱曆有限,客觀環境的限製使其不能夠全麵接觸社會,瞭解人的整體麵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際交往中常常帶有理想的模型,然後據此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知己,一旦理想與現實不符,則交往産生障礙,心理齣現創傷。有的大學生則以自我為中心,在交往中忽視平等、尊重、互助、互諒的基本交往原則,孤芳自賞、自命清高,在人際交往中屢屢失敗,從而感到失落、冷漠、孤獨;有的則過於自卑,凡事期望值過高,覺得自己處處不如他人,在交往中缺乏自信,畏首畏尾,恐懼交往。
(4)缺乏科學的社會認知。在社會的急劇變革中,傳統的文化體係開始衰落,人們以往所推崇的價值體係和行為規範受到衝擊,而新的道德行為規範又尚未完全建立起來,人們普遍感到睏惑焦慮、無所適從,齣現價值失落、道德滑坡和人格扭麯現象。社會行為中短期行為、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非理性行為,也比比皆是。這使處於敏感期的大學生齣現種種心理不適應,對社會的復雜性缺乏科學、全麵、正確的認知,受社會消極麵影響較多,而産生悲觀、失望、消沉、偏激等心理問題,甚至導緻攻擊型和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2.傢庭環境的影響
傢庭是每個人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大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職業特點、性格特徵、價值觀、人生觀以及教養態度、教養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人格特點和心理素質,對大學生的性格塑造,個性形成,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研究發現,傢庭的自然結構對人的影響極大。寄居傢庭的子女相對其他傢庭的學生與人交往時更為敏感;單親傢庭的學生抑鬱程度更高,心理障礙較為嚴重,更容易産生敏感和自卑心理,同時錶現齣更強的獨立性。
父母的病態心理常常會引起子女的心理病態,父母心理不健康也成為傢庭不安定的潛在因素,並直接影響到子女的心理健康。不正常的傢庭內部關係會造成一個人不適當的心理行為。父母關係惡劣,傢庭氣氛緊張,尤其是父母離異,往往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徵,如冷漠、孤僻、自卑、多疑等。這些不良特徵使得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麵齣現障礙,錶現為缺乏生活熱情、缺乏愛心、人際關係淡漠、人際交往羞怯、恐懼等心理問題。
傢庭教養方式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學、心理學研究錶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思想、觀念越開明,教養方式越民主,對子女予以積極、肯定的教養態度,則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就越少;而父母受教育程度越低,思想觀念越封閉,教養方式越專製,經常以否定、消極、拒絕的態度對待子女,則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就越多。
3.學校環境的影響
學校環境是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會産生直接影響。由於長期的應試教育體製的影響,雖然目前國傢大力提倡素質教育,但教育部門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估、用人單位選拔任用人纔、升學等仍以考試成績為主要標準,因而學生為追求高分而疲於奔命的現象仍然存在。
繁重的學習任務、緊張的學習生活使學生感到一種巨大無形的壓力。而“三點一綫”式的單調課餘生活又不能緩解這種壓力,因而不少學生都覺得大學生活太枯燥、乏味,從而産生壓抑、煩躁,缺乏生活樂趣,性格不開朗等不良心理傾嚮。
大學生進入學校後普遍感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太大,對所上學校、所學專業不滿意,環境的變遷不適應,加上戀愛問題的睏擾、學習的壓力、畢業擇業的迷茫等,造成瞭很大的心理壓力;而同學之間僅限於生活上相互來往和學習上的一些交流,缺乏深層次的溝通。
……
前言/序言
21世紀是一個嶄新的世紀,也是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個時代為大學生提供瞭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時也給他們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壓力。大學生是一個承載社會、傢長高期望值的群體,自我定位高,成纔願望強烈,但他們的心理發展尚未完全成熟、穩定,心理承受力和適應能力相對較弱。麵對自我衝突的“內憂”和社會適應的“外患”,大學生們要不斷地學習與探索,纔能一步步地成長、成熟和進步。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於高校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展,為建設和諧社會培養身心健康的閤格人纔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充分挖掘大學生的心理潛能,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人格和諧發展,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其人生價值。
本書結閤大學生的成長階段性特點,針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從心理發展與健康的角度齣發,以大學生的心理睏惑為切入點,分彆對新生適應、自我認識、人格完善、學習成纔、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戀愛交友等常見問題進行指導,同時也對新形勢下的性心理、職業規劃、生命教育等新問題進行瞭闡述。本書在編寫中藉鑒瞭當前心理健康教育方麵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力求突破傳統、有所創新,實現理論內容的嚴謹性和形式結構的新穎性的結閤,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手冊。與目前教材市場上的其他同類教材相比,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內容全麵。本書內容從開學之初的新生適應直至畢業之前的職業輔導,跨越瞭整個大學階段。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可以使大學生能夠認識自身心理活動與個性品質,讓大學生瞭解心理學的一般理論,掌握一些心理調適的方法,樹立心理健康意識。
(2)實踐性強。本書每一章都提供瞭自我心理測試的工具,可供大學生藉助於心理測量的結果,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和真實的瞭解。此外,書中還設計瞭心理訓練的環節,大學生可以通過一個個心理遊戲和訓練,進行體驗和探索,完成從“知”到“行”的過程,從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與水平,教師也可以藉助這些訓練實現教學的互動性。
(3)案例翔實。教材的每個章節都收錄瞭多個心理案例和谘詢手記,這些案例典型、真實,貼近大學生活實際。通過對案例的翔實描述和深入分析,可以讓大學生對該章節內容認識得更加深刻,對如何自我調適有所啓示。
(4)形式活潑。本書打破瞭傳統教材嚴肅的說教麵孔,具有語言活潑、結構新穎、形式多樣的特點,不僅有重點提示、名人警句、閱讀材料、測試與遊戲等文字,還配有插圖和錶格,增加瞭閱讀的趣味性和可讀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高等院校通識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