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汉字基因学创始人赵世民,30年汉字研究成果精装推出;
2、北大教授张颐武、首师大教授陈嘉映、著名剧作家邹静之、诗人西川等15位名家诚挚推荐,好书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3、以百科知识通解每个汉字。除了文字学,作者还借用哲学、文学、教育等方面理论解字,有料、有趣;
4、以“物”谈“悟”。作者把个人经验、心灵感悟,乃至哲学思考等引入解字,相比传统的解字文体,通透、精辟;
5、精装双封,封面起鼓工艺、超感纸印刷,从里到外追求精致经典。收藏有品味!送人上档次!
内容简介
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基因,不仅构筑了隐性的中国哲学体系,也塑造着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本书详解77个汉字,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这个汉字的来历、所包含的道理、作者生发的感想。借助作者的解读,不仅能清晰了解汉字在几千年演变过程中书写方式的变化,更能对每个汉字一笔一划间所积淀的深厚文化有深入而感性的认识。
作者简介
赵世民: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文明之旅》主讲专家,主讲《逍遥的庄子》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专家,主讲《探秘中国汉字》
中央电视台《历史长河》主讲专家,主讲《文字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文化中国》主讲专家,主讲《汉字中国文化的基因》
中央电视台首届汉语大赛评委
2016年(贵阳)首届王阳明祭祀大典总策划
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开设:汉字基因学、世民识字法 、世民释庄子等课程
著有:《探秘中国汉字》《汉字悟语》《世民汉字快速记忆法》《字经》等
精彩书评
这本书是对中国汉字的一种洗刷。我们的汉字经过几千年,已经蒙垢,落满油腻。人们对汉字司空见惯,早已忘其本义。赵世民追根究底,重新挖掘汉字的本源及源出,对人们理解汉字,对语言的建构,都很有帮助。
——韩作荣(《人民文学》原主编)
把学术的资源转化成即兴的想象,很多人难做到,而赵世民就做得很好,每一个字里面,世民告诉我们的可能性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张颐武(北京大学教授)
我们是不是应该从赵世民的解字和教学方法中悟点东西,能够使我们的教育体制有所变革。
——曹利群(古典音乐评论家)
一个好的作者,应该提供给别人一些好的发现。赵世民的书好就好在没有钻在古文字堆里,不做死学问,而是充满了悟、解,谈的是人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文化的反思,哲学的思考等。
——林莽(诗人)
这本书用的是一种兼有学术性和文学性的边缘文体。他的写法是诗性的,一方面有对材料的占有,对学理的梳理,另一方面通过充满活力的想象力,使古代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
——唐晓渡(作家出版社编审)
我看了这本书,能带动我很多想象。我觉得这本书*前面那部分,像小篆也好、金文也好,看过这些字都会意会很多东西,他把我们带到了另外一个情境之中。
——张懿翎(作家)
我读这本书是从字开始的,但我读到*后,给我留下*深印象的不是字,而是更多丰富的东西。把汉字作为一种导引,太棒了,很巧妙!他从这里引出了很多丰富的人生感悟。
——谌强(《光明日报》原记者)
目录
○一 比:中国哲学的起点 / 001
○二 必:射出的弋,泼出的水 / 010
○三 博:大、通也 / 016
○四 痴:痴比知多了伪装 / 020
○五 触:角主动,虫敏锐,神经末梢是突起 / 023
○六 创:一刀切开了富有 / 028
○七 存:我存故我在 / 032
○八 打:一源多流 / 036
○九 待:待风就是待己 / 039
○十 道:面之所向,行之所达 / 044
十一 的:勺子盛太阳 / 051
十二 恶:以恶避恶的图腾 / 056
十三 而:胡子和鱼翅 / 065
十四 法:今天播种法治,明天收获道德 / 068
十五 风:风从你我之间刮过 / 072
十六 负:负和财富有关吗? / 079
十七 隔:隔膜和个性 / 086
十八 号:凭什么说号最大 / 092
十九 和:君子和而不同 / 098
二十 化:将瞬间化为永恒 / 102
二一 谎:谎言是存在的家 / 111
二二 悔:每天心里都毁自己 / 120
二三 慧:扫除心灵的灰尘 / 126
二四 活:有水有根就能活 / 132
二五 家:都没说到家 / 138
二六 监:镜子创造了人 / 143
二七 禁:重刑罚以禁之 / 148
二八 景:人是最好的风景 / 154
二九 卡:上不去,下不来 / 158
三十 快:快并乐着 / 160
三一 裸:是人与动物区别的一个标志 / 168
三二 美:大羊味美 / 174
三三 梦:梦是人生的脐带 / 183
三四 名:取个好名,照亮一生 / 187
三五 默:不叫的狗咬人狠 / 192
三六 母:有乳便是母 / 197
三七 谦:谦虚使人虚伪 / 205
三八 曲:河为什么不直流 / 210
三九 日:“日”像太阳吗 / 216
四十 声:大音希声非无乐 / 219
四一 时:太阳行走的刻度 / 224
四二 史:历史靠得住吗 / 231
四三 势:去势,去掉生命延续的趋势 / 237
四四 私:人之初,性本私 / 246
四五 思:囟与心的相通 / 251
四六 死:死是活人的问题 / 255
四七 体:身体里盛着奉献 / 262
四八 听:听,要用心 / 272
四九 通:松通空 / 278
五十 痛:痛则通,不通则不痛 / 285
五一 我:武器实力证明 / 295
五二 无:无中生有不是零 / 299
五三 悟:悟在执迷不悟后 / 303
五四 习:知行合一习孔学 / 307
五五 戏:人生如戏不是戏 / 310
五六 象:“象字”四法 / 316
五七 幸:人生求幸在枷中 / 325
五八 羞:羞为美 / 331
五九 悬:心系倒挂的人头 / 334
六十 雅:“雅”是牙佳吗? / 341
六一 演:归水似箭 / 345
六二 也:女阴崇拜 / 352
六三 壹:葫芦的象征 / 356
六四 毅:“三从四得”铸毅力 / 364
六五 淫:万乐淫为首 / 372
六六 引:“引而不发,跃如也” / 376
六七 婴:孩子是母亲的项链 / 382
六八 用:大器厚养方多用 / 386
六九 圆:原来守住圆形,走圆环,是“道法自然” / 392
七十 缘:化缘是顺其自然的极境 / 397
七一 韵:圆音纵横通韵味 / 405
七二 择:选择是陷阱 / 410
七三 证:手脚并用取全证 / 414
七四 智:越喝越渴智慧海 / 421
七五 装:军装原为显强壮 / 425
七六 自:街上流行红头发 / 431
七七 奏:庖丁奏刀起乐舞 / 436
附录一 打通古今之间的“暗道” / 442
附录二 参考书目 / 447
跋 汉字经线先人道 / 456
精彩书摘
打:一源多流
“打”这套动作有“举”“发”“击”“入”四个要素组成,我们汉语“打”所产生的一切意思都应该是从这四个要素引申来。
有一天,一个在中国人民大学给外国留学生教汉语精读的老战友来电话,说讲到《神奇的汉字》一课时,洋学生怎么也弄不明白“打”这个字。说它有击的意思,打击、打仗、打架很好理解。说“打乒乓球”“打篮球”也能理解,好歹也用手“击”呀,可“打红旗”“打火把”举的意思,“打针”注入的意思,“打一谜语”猜的意思,“打水”“打油”“打酒”汲取盛取的意思,“打起精神”振作的意思,“打胎”除去的意思,“打得火热”相处结交的意思,“打毛衣”编织的意思,“打喷嚏”“打哈欠”“打光棍”“打主意”等,显然不一定是从“击”中引申来的。她得知我正研究汉字,希望我能讲清这个“打”字。
放下电话,我翻阅各种辞书,发现最古的“打”字就是小篆(字形①),《说文解字》在“打”下就九个字,“击也,从手,丁声,都挺切”[2]。而且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还没有这个字。显然小篆的“打”还不是最早的,我估计甲骨文金文当中有“打”字,不过我们还没识出。另外“打”也绝不仅“击”此一种含义,否则它不会衍生出那么多种意思。我想了两天,有底了,周四按时去上课。
这是一个只有十五六个人的小班,来人民大学之前,除两个日本留学生和一个加拿大华裔学生知道点汉字外,其他的英国和瑞典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汉字。据战友介绍,他们学了半年汉语,程度不如我们的小学一年级,让我讲课时注意简单生动。
我对他们先张开五指问这是什么,答:手。我说我们先人造字首先是象形,先人照着手的样子造了“手”字。我在黑板上写下“手”的象形字,然后又从包里拿出一颗钉子,说它也有象形字,并把“丁”写在“手”的右边,说这就是“打”的原型。它俩组合起来会有什么变化呢?学生都摇头不解。我说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放在一起又会产生新的意思,这很像一个哲学命题:“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我们祖先把这种造字方法叫“会意”。
我说一个钉子加上手表示的是一套连续动作。我又从书包里拿出一把锤子和一块木板,把钉子钉进木板里,说这就是“打”的本意,它是有“击”的含义,但不仅是“击”。我又重复了钉钉子的动作,举起锤子,说“打”有“举”的动作,又迅速挥锤,这就是“发出、发射”的含义。“击”就不用再说了,当钉子钉入木板时,就又有了“进入”的意思。这样,“打”这套动作由“举”“发”“击”“入”四个要素组成,我们汉语“打”所产生的一切意思都应该是从这四个要素引申来,我们可以再依证具体分析上一课没听明白的例子。
“打红旗”“打火把”是从举锤引申出来,“打针”是从钉子进入木板引申出来,“打谜语”的“猜”是从“发”“挥”引申出来。“打水”外国学生不太理解,因为他们没见过中国农村是怎样用桶在井里取水,那是用长绳吊着木桶或铁桶,猛然用桶口击水,并使桶进入水中,然后才可提上一桶水。“打油”“打酒”,当代的孩子也不好懂了,因为现在多是成品瓶装或桶装,过去可不这样,是用提子,深入油桶或酒缸里盛出一定重量的油或酒,所以买油买酒叫作打油打酒。“打起精神”的振作的意思是从锤钉钉子引发的振动转化而来。“打胎”的“除去”的意思是从“发”“挥”引申而来。“打得火热”相处结交之意一定又是从钉进入木板引申而来。“打毛衣”的人都知道,是在两根针不断插入拔出的“打架”过程中把毛衣编织成的。“打喷嚏”“打哈欠”是气体的发挥撞击。“打光棍”是形象地说明到了结婚年龄而未婚,像举着旗杆似的引人注目。“打主意”是从“打小九九”转化而来,“小九九”是算盘的爱称,打算盘和“打”关系就近多了。
讲完“打”字,他们又提出几个学过的汉字让我讲,有的我没研究到,不能讲,有的又太复杂,依他们现在的汉语水平又听不懂,我只挑了几个简单的,如平、用、乐、死、幸、自、而。
注:
[1]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258页。
[2]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258页。
创:一刀切开了富有
感觉像粮仓一样丰硕是创造的源泉。
“创”字从甲骨文到小篆再到今天的简化字都和刀有关系。“创”的本意是刀刺进皮肉。这第一,皮肉会外翻;第二,血会往外涌;第三,给人造成疼痛。所以“创”最确切的意思是伤痛。
那为什么人类的宗教、科学、哲学、艺术的首产非用“创”字不可呢?“创造”“创作”的语意是初次生产。把这两词拆开,“作”和“造”只有照图或批量生产之意,而“创”仍可独立表达原创之意。很怪,“创新”的“新”字也和刀斧有关。看来,我们的先人早已悟到创造和创伤的关系。
我能记起来我第一篇有点哲学味的短文就是刀伤引发的。大概是1972年夏天,我的脚被刀割破一小口。我没在意,照常游泳打球,结果伤口化脓感染,不得不手术治疗。医生警告我,再不治,这只脚,甚至腿都要烂掉。我以这个亲历写了篇关于“量变转质变”的文章,无意中配合了当时反腐蚀“防微杜渐”的形势教育。
现在看来,我能创作本书也缘于1994年腰上挨一刀碰断了腿神经致使我余生残疾。
翻看中国古代史,我最尊崇的大师司马迁也因为下身挨一刀而发愤创《史记》。
邹静之说过,他去西藏,听当地人说《格萨尔王》是这样出来的:一天,有个游吟诗人在野外睡着了。醒来觉肚子剧痛,一看,有个大刀口。等伤口好了之后,他却出口成诗。《格萨尔王》就是这样从他口中流出传遍前藏后藏的。这个诗人认定在他睡熟时,诗神将《格萨尔王》埋入他的腹中。
静之分析:创造一定和伤痛连在一起,即将游吟诗人的肚子拉(lá)个大口子;又和天赋有关,即诗神将诗埋入他腹中;还要表达,即诗人到处传诵,表达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共享。
创伤、天赋、表达,缺一不可。
这里不谈天赋和表达,只说创伤。为什么创造一定要先有伤痛?
别人我说不出,只能说出自己的体会。1972年的脚伤,痛苦缠了我一个多月。它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到量变如何到质变,由此,自然地想到小错和大罪可衍化的过程。但为什么我的学习成绩进步和篮球技艺的提高却没让我想到“量变到质变”呢?原来伤痛更能刺激人的感觉。时时浸泡在甜美幸福的浆液里,人慢慢感觉平淡了,感觉钝木的人怎么会有创作欲望?再说伤痛对人的刺激大于幸福的刺激,一是感觉的质,痛感刻骨铭心,快感趋于无,即人达忘我境界;二是感觉的量,快感过后就淡,痛感则延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一生。
看“创”的小篆字形(字形④),倒也形象地揭示出伤痛和感觉丰富的关系。
小篆“创”左边的“仓”,本意就是囤聚粮食的仓库,用刀刺破,粮谷就像血似的向外淌。不是丰满的仓,刀再怎么捅,也流不出什么。
感觉像粮仓一样丰硕是创造的源泉。
我1994年挨刀伤残之后的伤痛体会,使我以前看似平常的感觉这时凸显出重彩。有人说我,残了以后,无法在外疯跑了,只能关在房里读书。这只看到了表面。残之前我读书不比现在少,只是现在读书注入自己的东西更多了,伤残给我前后两个半生造成巨大反差。
当我再也不能跑步、扣球、塞篮、鱼跃时,那以前万米赛跑终点欢呼的人群、连过三人最后一记漂亮的单手扣篮、加速跑之后有力的三级跳和横杆升向一米八的失败(跳高比赛是以失败告终),都常常使我血热心跳。这种置后的丰富心理感受是一个健康运动员永远无法贴近的。这一刀切开了我的富有。
以我之心,度创造家之腹。他们大概都挨过肉体或灵魂的一刀或数刀。
想想也是,人刚一诞生,想要独立,得先挨上一刀,割断你和母亲联结的脐带。
我以为猴子当中有某个拒绝麻木的天才,割断与它的类(群猴)的脐带,用手创制工具,使它进化成人。巧的是,人最早创造的工具又是石刀石斧,第一个创造者是个痛苦的天才。他一定被石片偶然割伤过,如同鲁班被带齿的草叶割伤发明了锯一样。
崔健有首歌叫《像把刀子》。在一次演唱会上他说:“如果说西方的摇滚像洪水一样,那么我们中国的摇滚就像把刀子。”看来他对刀有极深的洞悟,否则他不会唱出:“手中的吉他就像把刀子……我要剥下你的虚伪看看真的。……我的心情像一把刀子,它要穿过你的嘴唇吻你的背。”其实,崔健以摇滚这把刀子割断他与传统音乐的脐带在《一无所有》中自立,经过《从头再来》走向了《新长征路上的摇滚》。
注:
[1]汉语大字典.第1卷.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350页。
[2]汉语大字典.第1卷.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350页。
[3]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93页。
[4]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93页。
[5]汉语大字典.第1卷.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350页。
……
前言/序言
序(一)
陈嘉映
本书由许多单篇连缀而成,每一单篇讲述一个汉字,分析起来大致都包括三个部分:这个汉字的来历,这个汉字包含的道理,作者生发的感想。既不是一些纯粹的学术文章,也不是单纯杂文。这样的文体颇新颖,读起来不费力,却能获得知识,启发思考,相信必有很多人爱读。
但作者命我作序,却让我为难。第一,龙骨金文,我毫无研究,不敢置一喙。第二,感想议论的文字,我读得很少。朋友聚会,指点古今品评人物,常有引人击节的妙语,但多是适情应境而生的。值得印出来给很多人看的感想议论其实不多。第三,我教过几天逻辑,对论理的文字难免苛刻,挑剔多于赞扬。作者却说不妨。作者世民是老朋友,于是斗胆挑出书中一段,试作批评。
在“自”字条下谈到“自然本性”,有这样一段话:“十几年前,老师第一次给我讲《庄子·逍遥游》时,批判小雀的鼠目寸光,歌颂鲲鹏的宏图大志。待我今天重读庄子,觉得庄子并没扬鲲抑雀,他不过是公平地叙述了两种都出自本因的生活方式。鲲鹏有它的大活法,小雀有它的小安乐。它们谁也没必要学谁。不知有几千里大的鲲鹏像小雀似的在树棵子间扑腾固然滑稽,那小鸟如怀有‘背负青天图南冥’的大志则更可笑。”
如作者说明,“自然”最早的意思不是自然界,而是如其本然。羊吃草,羊长毛,羊活上十年自然死亡,都是如其本然。羊吃肉,羊长翅膀,羊才活了一年却被狼吃了,这些该是不自然。可是细想,羊才活了一年就被狼吃了并没有什么不自然,因为狼吃羊,是狼的本性使然,不管那羊是一岁还是两岁。世上不只生着羊,而且还生着狼,羊的命运,不只是由羊的本性使然,而且由狼、由世上的所有事情一道决定。如此放大了看,天下竟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自然的了,“无物不然”。可是我们凡人,很难始终放眼全球,总想分出个自然不自然来。即使眼光放得很大,仍然想划个界限。比较分明的界限,就落在有没有人的干预上。凡是没有人工的,我们就称为“自然”。于是生出“自然”的第二层意思:自然界。自然界里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地震海啸,山崩海枯,这些事情颇不寻常,却没有什么不自然。
把界限划在自然界和人之间,主要的麻烦出在人这一边,因为无论哪种语言,都不肯把凡是人为的称作不自然的。在自然主义者看来,试管婴儿和克隆羊是不自然的,飞机和飞船是不自然的。但在更彻底的自然主义者眼里,果树嫁接和马车驴车也不自然。推到极端,种庄稼或直立行走也一样不够自然。这当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天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争论。夹着皮包在车流里堵上一两个钟头,每天八小时坐办公室,肯定不是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可是谁又敢说,比较起马桥那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民,神仙府里的马鸣一定过得更为自然?从卢梭的自然主义到当今的环境主义,都有这个疑问需要澄清。
在这些事情上,我们需要的是透彻,而不是彻底。理论太彻底了,可能就不自然了。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我们凡人终究彻底不到底。主张返璞归真,总难一路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走。在这关键的一点上,庄子恐怕比老子思得透彻。虽说无物不然,却仍然有小大之辨。我们不可只记得“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且要记得这一段的末尾,庄子的结论是“莫若以明”。单线的彻底不能通乎道枢,而是在恶无穷里打转,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通乎大道,不是单拣那些六合之外的事情,发那些大而无当的议论,而是返回于就事论事;不是笼统地无为绝迹,而是就事做事。这是妙处也是难处,“绝迹易,无行地难”。
于是,以为庄子并没有扬鲲贬雀,只不过是公平地叙述了两种都出自本因的生活方式,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实,无论怎样读《逍遥游》,也不会有这样的感受。这种结论不来自阅读,也不来自对生活实
字经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