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控股金融機構治理研究

國有控股金融機構治理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李維安等 著
圖書標籤:
  • 金融治理
  • 國有控股
  • 金融機構
  • 公司治理
  • 風險管理
  • 監管
  • 中國金融
  • 股權結構
  • 董事會
  • 內部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67697
版次:01
商品編碼:12361664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國傢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頁數:661
字數:76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國有控股金融機構治理研究》在充分把握我國公司治理係統行政型治理和經濟型治理並存特徵的基礎上,搭建瞭一個我國國有控股金融機構的二元治理結構分析框架,同時圍繞公司治理風險這一核心概念,構建瞭囊括超級股東、股東行為、股東相對談判力、董事會權力配置等重要概念的邏輯體係。在此基礎上,對我國國有控股金融機構的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外部治理、治理風險和治理評價進行瞭研究,同時對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三類具體金融機構的治理進行瞭探討。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研究問題的提齣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目的與意義 (1)
第二節 國內外相關研究的迴顧 (7)
第三節 研究思路與研究內容 (29)
第四節 學術貢獻與創新 (41)
第二章 國有控股金融機構股東治理研究 (44)
第一節 問題提齣與研究思路 (44)
第二節 金融機構超級股東理論框架 (46)
第三節 轉型國傢治理結構與國有控股金融機構股東治理 (55)
第四節 金融機構政府股東的談判博弈分析 (67)
第五節 國有控股金融機構政府股東乾預行為分析 (80)
第六節 政府股東乾預下的股東治理參與 (87)
第七節 股東信任偏好與股東治理參與 (100)
第八節 金融機構股東的信息加權決策動因與行為 (104)
第九節 金融機構股東的鈍化信念決策動因與行為 (109)
第十節 本章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115)
第三章 國有控股金融機構董事會治理研究 (121)
第一節 金融機構特殊性及其董事會權力配置 (121)
第二節 商業銀行董事會治理與風險承擔 (134)
第三節 銀行傢人口特徵、兩職特徵差異與資源配置 (152)
第四節 董事會異質性與銀行風險承擔 (168)
第五節 本章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183)
第四章 國有控股金融機構外部治理研究 (188)
第一節 研究背景、思路與內容 (188)
第二節 外部治理與金融機構風險承擔 (195)
第三節 外部治理、內部治理與金融機構風險承擔 (231)
第四節 多元外部治理與金融機構風險承擔 (240)
第五節 完善國有控股金融機構外部治理的政策建議 (282)
第五章 國有控股金融機構治理風險研究 (285)
第一節 治理風險的內涵與金融機構治理風險 (285)
第二節 商業銀行改革與治理風險 (302)
第三節 金融機構治理風險管控政策建議 (317)
第六章 國有控股上市金融機構治理評價研究 (320)
第一節 一般公司與金融機構治理評價研究進展 (320)
第二節 中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指標體係 (325)
第三節 國有控股上市金融機構治理評價與實證研究 (347)
第四節 中國銀行治理轉型案例 (372)
第五節 本章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383)
第七章 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治理研究 (388)
第一節 研究問題與主要創新 (388)
第二節 商業銀行治理文獻迴顧與總結 (391)
第三節 地區法律環境與城市商業銀行信貸行為 (410)
第四節 晉升壓力、官員任期與城市商業銀行貸款行為 (422)
第五節 商業銀行董事會結構優化研究 (440)
第六節 商業銀行治理評價研究 (451)
第七節 完善國有控股商業銀行治理的政策建議 (466)
第八章 國有控股證券公司治理研究 (468)
第一節 問題提齣與研究框架 (468)
第二節 國內外證券公司治理文獻綜述 (474)
第三節 證券公司治理與績效關係實證研究 (477)
第四節 我國證券公司治理評價與實證研究 (489)
第五節 本章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502)
第九章 國有控股保險公司治理研究 (508)
第一節 研究背景、思路與文獻綜述 (508)
第二節 保險公司治理研究邏輯與研究框架 (532)
第三節 我國保險公司治理評價研究 (543)
第四節 保險公司治理與償付能力 (563)
第五節 保險公司治理與風險承擔 (579)
第六節 本章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591)
第十章 研究總結與啓示 (599)
第一節 研究總結 (599)
第二節 研究啓示 (606)
參考文獻 (614)
索引 (655)
後記 (660)
Contents
Chapter 1 Research Questions (1)
1.1 Research Background,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1)
1.2 Literature Review (7)
1.3 Research Ideas and Content Arrangements (29)
1.4 Academic Contribution and Innovation (41)
Chapter 2 Research on Shareholder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44)
2.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Ideas (44)
2.2 Framework of Theory on Super-shareholder Behavior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46)
2.3 Binary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hareholder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55)
2.4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Negotiation between Shareholder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67)
2.5 Analysis on Intervention of Government Shareholders in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80)
2.6 Shareholder Governance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Shareholder Intervention (87)
2.7 Government Shareholder’s Trust Preference and Shareholder Governance Participation (100)
2.8 Th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f Information Weighted Decisionmak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104)
2.9 Th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f Passivated Belief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109)
2.10 Conclusion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115)
Chapter 3 Research on Board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121)
3.1 The Particular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Power Distribution of Their Board of Directors (121)
3.2 Study on Board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 of Commercial Banks (134)
3.3 Bankers’ Demographics,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152)
3.4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Board and Bank’s Risk (168)
3.5 Conclusion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183)
Chapter 4 Research on External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188)
4.1 Research Background, Ideas and Content (188)
4.2 External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195)
4.3 External Governance,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31)
4.4 Multiple External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40)
4.5 Policy Suggestions (282)
Chapter 5 Research on Governance Risk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85)
5.1 Connotation of Governance Risk and Risk of Govern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85)
5.2 Reform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Governance Risk (302)
5.3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Risk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317)
Chapter 6 Research on Governance Evaluation of State-owned Lis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320)
6.1 Research Progress on Governance Evaluation of General Company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 (320)
6.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y Governance (325)
6.3 Governance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n State-owned Lis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347)
6.4 Governance Transition Case Study basing on Bank of China (372)
6.5 Conclusion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383)
Chapter 7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388)
7.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Innovation (388)
7.2 Review and Summary of Commercial Bank Governance Literature (391)
7.3 Regional Legal Environment and Credit Behavior of Urban Commercial Banks (410)
7.4 Promotion Pressure, Official Tenure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 Loa
《金融機構風險防範與內部控製: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金融機構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如何構建 robust 的風險管理體係和健全的內部控製機製,以應對各類潛在風險,確保穩健經營和可持續發展。全書結構清晰,理論與實踐相結閤,旨在為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監管者、學者以及對金融風險管理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全麵而深入的參考。 第一部分:金融風險的理論基礎與分類 本部分首先對金融風險的內涵、特徵及産生根源進行瞭界定,強調瞭風險管理在現代金融體係中的核心地位。隨後,係統梳理瞭各類主要的金融風險,包括但不限於: 信用風險: 深入剖析藉款人違約的可能性及其對金融機構資産質量的影響,包括交易對手風險、主權風險等。詳細闡述瞭信用風險的計量模型、評估方法(如內部評級法、標準化法)以及減緩措施(如抵押、保證、信用衍生品)。 市場風險: 重點關注金融資産價格波動對金融機構淨值的影響。詳細介紹利率風險、匯率風險、股權風險和商品風險等,並講解瞭 VaR (Value at Risk)、TCR (TeN-day Capital Requirement) 等市場風險度量方法,以及久期管理、資産負債匹配等應對策略。 操作風險: 強調人為失誤、係統故障、內部流程缺陷、舞弊行為以及外部事件等可能導緻損失的風險。本書將係統介紹操作風險的識彆、評估、監測和報告流程,並探討業務連續性規劃 (BCP) 和災難恢復計劃 (DRP) 的重要性。 流動性風險: 關注金融機構無法及時履行其支付義務的風險,包括資産流動性風險和負債流動性風險。詳細討論瞭流動性比率、淨穩定資金比率 (NSFR) 等監管指標,以及現金流預測、融資渠道多元化等管理手段。 戰略風險: 探討金融機構在製定和執行發展戰略過程中可能麵臨的風險,如市場變化、競爭加劇、技術革新等。本書將強調戰略選擇的審慎性、戰略執行的有效性以及對潛在戰略風險的預判和調整。 閤規風險: 關注金融機構未能遵守法律法規、監管要求、內部政策和職業道德標準的風險。本書將重點分析反洗錢 (AML)、反恐融資 (CTF)、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麵的監管重點,並強調建立健全閤規文化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金融機構內部控製體係構建與優化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構建一個行之有效的內部控製體係,為金融機構的穩健運營提供堅實保障。 內部控製的原則與目標: 闡述內部控製的內在性、重要性、全麵性、製約性、適應性等基本原則,明確內部控製旨在保障資産安全、提高經營效率、促進閤規經營、實現財務信息真實可靠等目標。 COSO 框架在金融機構的應用: 深入解析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內部控製——整閤框架,重點講解其五要素(控製環境、風險評估、控製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活動)如何指導金融機構設計和實施內部控製。 關鍵內部控製環節的設計與執行: 授權與批準: 強調明確的授權層級和審批程序,防止越權和濫用職權。 職責分離: 分析關鍵崗位之間的職責劃分,有效防止舞弊和錯誤。 文件記錄與憑證: 強調規範的會計記錄和憑證管理,確保信息的準確性和可追溯性。 資産保護: 討論實物資産、無形資産及金融資産的保護措施。 信息係統控製: 關注數據安全、係統訪問控製、變更管理等 IT 風險。 績效評估與激勵機製: 探討如何通過閤理的績效評估和激勵機製,引導員工遵守內控要求。 內部審計在內部控製中的作用: 闡述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客觀性,以及其在檢查、評估和改進內部控製體係中的核心職能。本書將介紹內部審計的計劃、執行、報告和後續跟蹤流程。 第三部分:金融機構風險防範與內部控製的實踐挑戰與前沿 本部分著眼於金融機構在實際操作中麵臨的挑戰,並探討應對策略及未來發展趨勢。 新風險的識彆與應對: 金融科技 (FinTech) 風險: 分析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可能帶來的操作風險、數據安全風險、閤規風險等,並探討相應的應對策略。 網絡安全風險: 強調網絡攻擊、數據泄露等對金融機構造成的嚴重威脅,以及如何構建強大的網絡安全防禦體係。 聲譽風險: 探討負麵輿論、客戶投訴、信息泄露等如何損害金融機構的品牌形象和市場地位,以及建立有效的聲譽管理機製。 氣候風險與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相關風險: 關注金融機構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可持續發展方麵的責任與風險。 監管要求與閤規挑戰: 深入分析巴塞爾協議(Basel Accords)、《銀行監管法》、《證券法》等關鍵監管框架對金融機構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提齣的更高要求,以及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監管環境中保持閤規。 風險管理與內部控製的文化建設: 強調建立以風險意識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將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融入日常運營的方方麵麵,而非僅僅視為形式。 技術驅動的風險管理與內控: 探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自動化工具等如何在風險識彆、監測、預警以及內部控製流程優化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跨國經營中的風險管理與內控: 針對在不同國傢和地區開展業務的金融機構,探討如何應對不同法域的監管差異、文化差異和地緣政治風險。 本書的特色: 理論體係完整: 全麵覆蓋金融風險的分類、度量、管理以及內部控製的框架、原則和關鍵環節。 實踐導嚮強: 結閤大量實際案例和行業最佳實踐,為讀者提供可操作的解決方案。 前沿性: 關注金融科技、網絡安全、ESG等新興風險,探討未來發展趨勢。 係統性: 將風險防範與內部控製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深入闡述,強調二者之間的協同效應。 適用性廣: 適閤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以及金融監管機構、高等院校師生、風險管理谘詢顧問等。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夠更深刻地理解金融風險的本質,掌握構建和優化內部控製體係的有效方法,從而提升金融機構的風險抵禦能力和經營韌性,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行穩緻遠。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其專業性與學術性撲麵而來。雖然我尚未有幸深入拜讀其內容,但僅從書的整體感覺,便能感受到作者在學術鑽研上的投入與嚴謹。我猜測,這本書必定包含瞭一係列前沿的學術觀點和深入的理論探討,它或許會從公司治理的經典理論齣發,結閤國有控股金融機構的特殊屬性,對其進行創新性的解讀和分析。我對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充滿好奇,希望它能對現代公司治理理論在國有金融領域的應用進行深刻反思,提齣新的理論框架或模型。我期待它能展現齣作者的獨到見解,為學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為業界帶來啓迪,促進國有控股金融機構治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使其在全球金融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嚴謹和邏輯上的清晰。雖然我並沒有深入閱讀書中具體的研究內容,但從整體的結構和章節安排來看,作者顯然花費瞭大量的精力來梳理和構建整個研究框架。我猜想,書中一定包含瞭大量的案例分析,通過對國內外典型國有控股金融機構的治理實踐進行比較研究,來揭示其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這種實證研究的方法,是我一直推崇的,因為理論性的探討固然重要,但脫離實際的理論往往難以落地。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如何定義“治理”這一概念的,以及在分析過程中,又會從哪些維度來衡量和評價一個金融機構的治理水平。我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量化指標,或者至少是一些可觀察的行為模式,來幫助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復雜的治理問題,並能從中學習到如何識彆和解決實際工作中的難題。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整體色調偏商務,給人一種嚴謹、專業的感覺。我平常對金融領域的各類書籍都有涉獵,尤其是那些探討機構運營和管理機製的書籍,因為我一直認為,一個機構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內在的治理結構是否健全、是否能有效協調各方利益。這本書的標題——《國有控股金融機構治理研究》——直擊瞭我關注的核心,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剖析國有控股金融機構在治理方麵所麵臨的獨特挑戰,例如如何平衡國傢意誌與市場化運作,如何有效防範道德風險和逆嚮選擇,以及如何建立起一套既能保證國有資産保值增值,又能激發機構自身活力的治理體係。我更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能為相關從業者和決策者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改進國有金融機構的治理模式,使其在日趨復雜的金融環境中更具競爭力。

評分

這本書的厚度和精煉的標題,讓我預感到它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讀的學術專著。我一直關注著我國金融體係的改革與發展,尤其對國有金融機構的轉型和現代化進程倍感興趣。從書名《國有控股金融機構治理研究》來看,這本書顯然是對這一核心議題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討。我猜測,書中一定涵蓋瞭關於公司治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將其有效應用於國有控股金融機構的獨特背景之下。我期待它能夠詳細剖析當前國有控股金融機構在治理方麵存在的突齣問題,例如股權多元化不足、內部製衡機製不健全、風險管理體係薄弱等,並能提齣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希望作者能夠憑藉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讀者呈現齣一場思想的盛宴,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國有金融機構治理的復雜性,並為推動其健康發展貢獻智慧。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選題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在當前全球金融格局不斷變化的背景下,國有控股金融機構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治理狀況直接關係到國傢金融安全和經濟發展大局。因此,對這一領域的深入研究顯得尤為必要。從書名來看,作者顯然是瞄準瞭這一關鍵領域,並試圖從理論和實踐的結閤上,對國有控股金融機構的治理問題進行一次係統性的梳理和探討。我期待書中能夠涵蓋諸如股權結構、董事會運作、高管激勵、風險控製、信息披露以及關聯交易等多個關鍵治理環節,並能針對這些環節提齣具有建設性的改革思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當前在這一研究領域的空白,為相關政策製定者、金融機構管理者以及學術研究者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分析視角。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