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治理研究

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治理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维安等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治理
  • 国有控股
  • 金融机构
  • 公司治理
  • 风险管理
  • 监管
  • 中国金融
  • 股权结构
  • 董事会
  • 内部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67697
版次:01
商品编码:1236166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页数:661
字数:7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治理研究》在充分把握我国公司治理系统行政型治理和经济型治理并存特征的基础上,搭建了一个我国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二元治理结构分析框架,同时围绕公司治理风险这一核心概念,构建了囊括超级股东、股东行为、股东相对谈判力、董事会权力配置等重要概念的逻辑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股东治理、董事会治理、外部治理、治理风险和治理评价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三类具体金融机构的治理进行了探讨。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回顾 (7)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29)
第四节 学术贡献与创新 (41)
第二章 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股东治理研究 (44)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44)
第二节 金融机构超级股东理论框架 (46)
第三节 转型国家治理结构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股东治理 (55)
第四节 金融机构政府股东的谈判博弈分析 (67)
第五节 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政府股东干预行为分析 (80)
第六节 政府股东干预下的股东治理参与 (87)
第七节 股东信任偏好与股东治理参与 (100)
第八节 金融机构股东的信息加权决策动因与行为 (104)
第九节 金融机构股东的钝化信念决策动因与行为 (109)
第十节 本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15)
第三章 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董事会治理研究 (121)
第一节 金融机构特殊性及其董事会权力配置 (121)
第二节 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与风险承担 (134)
第三节 银行家人口特征、两职特征差异与资源配置 (152)
第四节 董事会异质性与银行风险承担 (168)
第五节 本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183)
第四章 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外部治理研究 (188)
第一节 研究背景、思路与内容 (188)
第二节 外部治理与金融机构风险承担 (195)
第三节 外部治理、内部治理与金融机构风险承担 (231)
第四节 多元外部治理与金融机构风险承担 (240)
第五节 完善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外部治理的政策建议 (282)
第五章 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研究 (285)
第一节 治理风险的内涵与金融机构治理风险 (285)
第二节 商业银行改革与治理风险 (302)
第三节 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管控政策建议 (317)
第六章 国有控股上市金融机构治理评价研究 (320)
第一节 一般公司与金融机构治理评价研究进展 (320)
第二节 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325)
第三节 国有控股上市金融机构治理评价与实证研究 (347)
第四节 中国银行治理转型案例 (372)
第五节 本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383)
第七章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治理研究 (388)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主要创新 (388)
第二节 商业银行治理文献回顾与总结 (391)
第三节 地区法律环境与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 (410)
第四节 晋升压力、官员任期与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行为 (422)
第五节 商业银行董事会结构优化研究 (440)
第六节 商业银行治理评价研究 (451)
第七节 完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治理的政策建议 (466)
第八章 国有控股证券公司治理研究 (468)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468)
第二节 国内外证券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474)
第三节 证券公司治理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477)
第四节 我国证券公司治理评价与实证研究 (489)
第五节 本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02)
第九章 国有控股保险公司治理研究 (508)
第一节 研究背景、思路与文献综述 (508)
第二节 保险公司治理研究逻辑与研究框架 (532)
第三节 我国保险公司治理评价研究 (543)
第四节 保险公司治理与偿付能力 (563)
第五节 保险公司治理与风险承担 (579)
第六节 本章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91)
第十章 研究总结与启示 (599)
第一节 研究总结 (599)
第二节 研究启示 (606)
参考文献 (614)
索引 (655)
后记 (660)
Contents
Chapter 1 Research Questions (1)
1.1 Research Background, Objective and Significance (1)
1.2 Literature Review (7)
1.3 Research Ideas and Content Arrangements (29)
1.4 Academic Contribution and Innovation (41)
Chapter 2 Research on Shareholder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44)
2.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Ideas (44)
2.2 Framework of Theory on Super-shareholder Behavior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46)
2.3 Binary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Shareholder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55)
2.4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ve Negotiation between Shareholder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67)
2.5 Analysis on Intervention of Government Shareholders in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80)
2.6 Shareholder Governance Participation in Government Shareholder Intervention (87)
2.7 Government Shareholder’s Trust Preference and Shareholder Governance Participation (100)
2.8 Th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f Information Weighted Decisionmak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104)
2.9 The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of Passivated Belief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s (109)
2.10 Conclusion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115)
Chapter 3 Research on Board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121)
3.1 The Particular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Power Distribution of Their Board of Directors (121)
3.2 Study on Board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 of Commercial Banks (134)
3.3 Bankers’ Demographics, Differences i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152)
3.4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Heterogeneity of Board and Bank’s Risk (168)
3.5 Conclusion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183)
Chapter 4 Research on External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188)
4.1 Research Background, Ideas and Content (188)
4.2 External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195)
4.3 External Governance, Internal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31)
4.4 Multiple External Governance and Risk-taking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40)
4.5 Policy Suggestions (282)
Chapter 5 Research on Governance Risk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85)
5.1 Connotation of Governance Risk and Risk of Governance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85)
5.2 Reform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Governance Risk (302)
5.3 Financial Institutional Governance Risk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317)
Chapter 6 Research on Governance Evaluation of State-owned Lis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320)
6.1 Research Progress on Governance Evaluation of General Company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 (320)
6.2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y Governance (325)
6.3 Governance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Study on State-owned List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347)
6.4 Governance Transition Case Study basing on Bank of China (372)
6.5 Conclusion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383)
Chapter 7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of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388)
7.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Innovation (388)
7.2 Review and Summary of Commercial Bank Governance Literature (391)
7.3 Regional Legal Environment and Credit Behavior of Urban Commercial Banks (410)
7.4 Promotion Pressure, Official Tenure and City Commercial Bank Loa
《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金融机构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如何构建 robust 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以应对各类潜在风险,确保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全书结构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监管者、学者以及对金融风险管理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入的参考。 第一部分:金融风险的理论基础与分类 本部分首先对金融风险的内涵、特征及产生根源进行了界定,强调了风险管理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地位。随后,系统梳理了各类主要的金融风险,包括但不限于: 信用风险: 深入剖析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及其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影响,包括交易对手风险、主权风险等。详细阐述了信用风险的计量模型、评估方法(如内部评级法、标准化法)以及减缓措施(如抵押、保证、信用衍生品)。 市场风险: 重点关注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对金融机构净值的影响。详细介绍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权风险和商品风险等,并讲解了 VaR (Value at Risk)、TCR (TeN-day Capital Requirement) 等市场风险度量方法,以及久期管理、资产负债匹配等应对策略。 操作风险: 强调人为失误、系统故障、内部流程缺陷、舞弊行为以及外部事件等可能导致损失的风险。本书将系统介绍操作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流程,并探讨业务连续性规划 (BCP) 和灾难恢复计划 (DRP) 的重要性。 流动性风险: 关注金融机构无法及时履行其支付义务的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详细讨论了流动性比率、净稳定资金比率 (NSFR) 等监管指标,以及现金流预测、融资渠道多元化等管理手段。 战略风险: 探讨金融机构在制定和执行发展战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如市场变化、竞争加剧、技术革新等。本书将强调战略选择的审慎性、战略执行的有效性以及对潜在战略风险的预判和调整。 合规风险: 关注金融机构未能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内部政策和职业道德标准的风险。本书将重点分析反洗钱 (AML)、反恐融资 (CTF)、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监管重点,并强调建立健全合规文化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与优化 本部分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为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提供坚实保障。 内部控制的原则与目标: 阐述内部控制的内在性、重要性、全面性、制约性、适应性等基本原则,明确内部控制旨在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促进合规经营、实现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目标。 COSO 框架在金融机构的应用: 深入解析 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重点讲解其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活动)如何指导金融机构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 关键内部控制环节的设计与执行: 授权与批准: 强调明确的授权层级和审批程序,防止越权和滥用职权。 职责分离: 分析关键岗位之间的职责划分,有效防止舞弊和错误。 文件记录与凭证: 强调规范的会计记录和凭证管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资产保护: 讨论实物资产、无形资产及金融资产的保护措施。 信息系统控制: 关注数据安全、系统访问控制、变更管理等 IT 风险。 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 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引导员工遵守内控要求。 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阐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以及其在检查、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职能。本书将介绍内部审计的计划、执行、报告和后续跟踪流程。 第三部分: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的实践挑战与前沿 本部分着眼于金融机构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的挑战,并探讨应对策略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金融科技 (FinTech) 风险: 分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操作风险、数据安全风险、合规风险等,并探讨相应的应对策略。 网络安全风险: 强调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对金融机构造成的严重威胁,以及如何构建强大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声誉风险: 探讨负面舆论、客户投诉、信息泄露等如何损害金融机构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以及建立有效的声誉管理机制。 气候风险与 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相关风险: 关注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责任与风险。 监管要求与合规挑战: 深入分析巴塞尔协议(Basel Accords)、《银行监管法》、《证券法》等关键监管框架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出的更高要求,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监管环境中保持合规。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文化建设: 强调建立以风险意识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融入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而非仅仅视为形式。 技术驱动的风险管理与内控: 探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自动化工具等如何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以及内部控制流程优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跨国经营中的风险管理与内控: 针对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的金融机构,探讨如何应对不同法域的监管差异、文化差异和地缘政治风险。 本书的特色: 理论体系完整: 全面覆盖金融风险的分类、度量、管理以及内部控制的框架、原则和关键环节。 实践导向强: 结合大量实际案例和行业最佳实践,为读者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前沿性: 关注金融科技、网络安全、ESG等新兴风险,探讨未来发展趋势。 系统性: 将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深入阐述,强调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 适用性广: 适合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以及金融监管机构、高等院校师生、风险管理咨询顾问等。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金融风险的本质,掌握构建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方法,从而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经营韧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精炼的标题,让我预感到它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学术专著。我一直关注着我国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尤其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转型和现代化进程倍感兴趣。从书名《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治理研究》来看,这本书显然是对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我猜测,书中一定涵盖了关于公司治理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将其有效应用于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独特背景之下。我期待它能够详细剖析当前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在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股权多元化不足、内部制衡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薄弱等,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希望作者能够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读者呈现出一场思想的盛宴,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有金融机构治理的复杂性,并为推动其健康发展贡献智慧。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研究方法上的严谨和逻辑上的清晰。虽然我并没有深入阅读书中具体的研究内容,但从整体的结构和章节安排来看,作者显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梳理和构建整个研究框架。我猜想,书中一定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治理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来揭示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这种实证研究的方法,是我一直推崇的,因为理论性的探讨固然重要,但脱离实际的理论往往难以落地。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治理”这一概念的,以及在分析过程中,又会从哪些维度来衡量和评价一个金融机构的治理水平。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量化指标,或者至少是一些可观察的行为模式,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复杂的治理问题,并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专业性与学术性扑面而来。虽然我尚未有幸深入拜读其内容,但仅从书的整体感觉,便能感受到作者在学术钻研上的投入与严谨。我猜测,这本书必定包含了一系列前沿的学术观点和深入的理论探讨,它或许会从公司治理的经典理论出发,结合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特殊属性,对其进行创新性的解读和分析。我对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充满好奇,希望它能对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在国有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刻反思,提出新的理论框架或模型。我期待它能展现出作者的独到见解,为学界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也为业界带来启迪,促进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使其在全球金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选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当前全球金融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治理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发展大局。因此,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从书名来看,作者显然是瞄准了这一关键领域,并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国有控股金融机构的治理问题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探讨。我期待书中能够涵盖诸如股权结构、董事会运作、高管激励、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以及关联交易等多个关键治理环节,并能针对这些环节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革思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当前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为相关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管理者以及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分析视角。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整体色调偏商务,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感觉。我平常对金融领域的各类书籍都有涉猎,尤其是那些探讨机构运营和管理机制的书籍,因为我一直认为,一个机构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在的治理结构是否健全、是否能有效协调各方利益。这本书的标题——《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治理研究》——直击了我关注的核心,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在治理方面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国家意志与市场化运作,如何有效防范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如何建立起一套既能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能激发机构自身活力的治理体系。我更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能为相关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国有金融机构的治理模式,使其在日趋复杂的金融环境中更具竞争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