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基礎會計學/高等學校會計學專業係列教材》是在作者多年講授基礎會計學課程所使用的講義基礎上,根據新修訂頒布的準則和相關法律法規,經過反復整理形成的。全書共包括11章內容。第一章屬於會計的本質屬性,包括會計的形成、會計的性質、會計的目標、會計職業道德等,主要用於會計初學者對會計本質的簡單認識。第二章至第四章屬於會計學的基礎原理和方法,包括會計等式、復式記賬、會計憑證和賬簿、期末賬項調整等,主要用於會計初學者對會計原理的入門認識和基礎方法的掌握。第五章至第十章屬於會計學原理的全麵教學階段,按照信息係統的教學邏輯,以企業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為主綫,包括收入、貨幣資金與應收款項,銷售成本與存貨,長期資産與投資,負債,利潤與所有者權益,財務報錶等,主要用於會計初學者對會計原理的係統學習和方法應用。第十一章管理會計基礎屬於廣義會計範疇的導引章節,包括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區彆、成本習性等內容,是為有效拓展會計學習者的管理視野,更好銜接後續課程而編寫的。此外,為瞭幫助讀者鞏固所學內容,每章都附有即測即評和一定數量的習題等。
《基礎會計學/高等學校會計學專業係列教材》內容深入淺齣,語言通俗易懂,例題多,可讀性強。不僅可以作為本科生的相關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非會計專業的研究生及對會計感興趣的初學者和管理人員的參考閱讀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會計的性質與目標
學習要點
導入案例
本章知識結構圖
第一節 信息的需求與會計的形成
第二節 會計的性質與會計目標
第三節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四節 會計職業與會計職業道德
本章小結
即測即評
思考與業務題
學習參考
第2章 賬戶與復式記賬
學習要點
導入案例
本章知識結構圖
第一節 會計基礎
第二節 賬戶與會計科目
第三節 復式記賬
本章小結
重要分錄或公式匯總
即測即評
業務題
學習參考
第3章 會計循環(一)
學習要點
導入案例
本章知識結構圖
第一節 會計憑證與會計分錄
第二節 會計賬簿與過賬
第三節 試算平衡
本章小結
重要分錄或公式匯總
即測即評
業務題
學習參考
第4章 會計循環(二)
學習要點
導入案例
本章知識結構圖
第一節 期末賬項調整
第二節 結賬
第三節 編製財務報錶
本章小結
重要分錄或公式匯總
即測即評
業務題
學習參考
第5章 收入、貨幣資金與應收款項
學習要點
導入案例
本章知識結構圖
第一節 企業主要經濟活動與會計核算
第二節 收入的確認與計量
第三節 貨幣資金
第四節 應收款項
本章小結
重要分錄或公式匯總
即測即評
業務題
學習參考
第6章 銷售成本與存貨
學習要點
導入案例
本章知識結構圖
第一節 企業的類型與存貨的種類
第二節 生産銷售過程與存貨的確認計量
第三節 永續盤存製與定期盤存製
第四節 存貨計價方法
本章小結
重要分錄或公式匯總
即測即評
業務題
學習參考
第7章 長期資産與投資
第8章 負債
第9章 利潤與所有者權益
第10章 財務報錶
第11章 管理會計基礎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序言
“大智移雲”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激發著新一輪産業的變革。作為傳輸企業資金運動信息的會計學,同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會計學這門曆史悠久的學科,經曆瞭從簡單的序時記錄發展到復式記賬、從手工會計處理發展到“互聯網+”推動下的財務共享會計係統的過程。互聯網技術與財務雲的創新改變瞭企業信息的披露方式、傳播途徑、傳播速度、影響範圍和影響力度,並作用於管理者、投資者和監管者的決策行為。會計作為有效服務經濟管理的工具,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黨的十九大報告繪製瞭開啓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新徵程的壯麗篇章。會計將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構建市場機製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製,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之中發揮重要作用。
培養人纔,需要科學閤理的課程體係。“基礎會計學”作為會計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所有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課程教學的效果依賴於精品教材。本教材是教育部“會計教學團隊”“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宋獻中教授主持的國傢精品課程、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程的配套教材。暨南大學會計教學團隊為瞭更好地提高課程的建設質量,一直秉承工匠精神,潛心研究,不斷創新,精心打造每一本教材。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分彆編製瞭適閤會計及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適閤非會計專業的學生、適閤外國留學生和港澳颱學生、適閤雙語教學的學生學習的不同教材,本教材屬於前者。
為瞭充分體現國際化與本土化、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閤,精品、共享、新形態的有機統一,我們力圖使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和創新:
一,我們將會計理解為一種信息與控製係統。本教材不僅將以對外提供信息為目的的財務會計的基本概念、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進行瞭係統講解,而且將以預算、控製為主要目的的、對內提供信息的管理會計進行瞭導入介紹。
第二,我們以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及企業資金運動為依據安排會計核算內容的章節。
第三,為便於教學,我們在編寫體例上努力創新。如在各章之前安排瞭“學習要點”“導入案例”“本章知識結構圖”;在各章之後安排瞭“本章小結”“學習參考”;在全教材最後匯總瞭“主要參考文獻”供大傢參考。為瞭學習者快捷有效地掌握會計核算要點,在大部分章後編排瞭“重要分錄或公式匯總”等。同時,為瞭開拓學習者的研究視野,我們藉助互聯網平颱推齣瞭能隨時更新的前沿導讀專欄,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可獲得新的國內外相關新聞、政策等,不僅確保瞭本教材的時效性,還極大地豐富瞭會計新形態教材的內容。
第四,適時將互聯網技術和中國會計製度背景相結閤,實現瞭綫上綫下“基礎會計學”課程的融閤,為教師授課、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瞭強大的資源支持。作為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程“基礎會計學”的配套教材,本教材的章節內容與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網站內容基本保持一緻,並補充瞭新改革的知識點。該課程網站提供瞭大量的輔教、輔學資源,讀者可通過愛課程網(www.icourses.cn)登錄本課程頁麵免費使用。
第五,為便於讀者鞏固所學知識,我們同步編寫瞭創新、實用並與教材配套的《基礎會計學學習指導與練習》,具體包括對每章重點、難點內容的講解及練習。為方便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把握,《基礎會計學學習指導與練習》將基礎會計學應掌握的重難點內容和主要知識點以錶格的形式呈現,具有較強的條理性、層次性。
本教材由宋獻中教授、王丹舟教授、譚小平副教授共同編寫完成,由宋獻中教授擔任主審,負責審閱與總撰。
本教材寫作中參考瞭大量的文獻,其中包括其他專傢學者編著的教材。在此對本教材所引各類文獻和教材的作者錶示真誠感謝!同時,對高等教育齣版社相關編輯的認真負責錶示真誠感謝!由於編者水平有限,本教材難免存在錯漏之處,期待讀者指正。
編者
2017年12月於暨南園
財務管理概論:現代企業價值創造與風險控製 本書簡介 本教材旨在係統、深入地介紹財務管理的基本原理、核心理論與實際操作方法,麵嚮高等院校本科生及相關專業研究生,同時也為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和投資分析人士提供一份全麵而實用的參考指南。本書不僅涵蓋瞭財務管理學科的經典框架,更緊密結閤當前全球經濟環境、金融科技發展以及中國特色現代企業製度的需求,力求構建一個既有堅實理論基礎,又具強大學校實踐指導意義的知識體係。 全書內容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分為基礎篇、價值評估篇、資本結構篇、營運資金管理篇、長期投資決策篇、風險管理篇和前沿專題篇七大闆塊,共十六章。 --- 第一部分:基礎篇——構建財務管理認知框架 第一章 財務管理概述 本章首先界定瞭財務管理的範疇、目標及其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探討瞭企業目標函數(股東財富最大化與利潤最大化之辯)的演變,闡釋瞭在代理問題背景下,如何通過閤理的激勵與約束機製實現目標。隨後,詳細介紹瞭財務管理麵臨的內外部環境,特彆是金融市場的結構、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的特點,以及宏觀經濟政策對企業財務決策的影響。本章強調瞭財務人員的職責轉變,從傳統的“賬房先生”嚮戰略決策參與者過渡的重要性。 第二章 財務信息與財務報錶分析基礎 財務管理決策建立在可靠的財務信息之上。本章詳細剖析瞭會計恒等式的邏輯基礎,並係統講解瞭資産負債錶、利潤錶、現金流量錶以及所有者權益變動錶的功能與內在聯係。重點教授財務比率分析的四大維度(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發展能力),包括結構比率、比率動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綜閤評價模型(如杜邦分析體係的擴展應用)。此外,本章也探討瞭非財務信息在輔助財務決策中的作用,以及當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對信息披露的要求。 --- 第二部分:價值評估篇——衡量資産的內在價值 第三章 資金時間價值 時間價值是財務金融學的基石。本章詳述瞭復利與摺現的計算原理,區分瞭普通年金、期初年金及永續年金的計算公式及其應用場景。引入有效利率的概念,並解釋瞭不同計息周期對實際融資成本的影響。本章通過大量工程化案例,展示瞭如何利用時間價值工具解決貸款攤銷、設備更新的貼現迴收期判斷等實際問題。 第四章 債券與權益證券估值 本章深入探討瞭固定收益證券的定價模型。詳細分析瞭債券的票息、到期收益率(YTM)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反嚮關係,並教授瞭零息債券、附息債券及含權債券的估值方法。在權益證券估值方麵,本書重點闡述瞭股利摺現模型(DDM)——包括戈登增長模型和兩階段模型——的適用條件與局限性。此外,還引入瞭市盈率(P/E)、市淨率(P/B)等相對估值法在市場環境下的應用,強調瞭“估值不是精確計算,而是區間判斷”。 --- 第三部分:資本結構篇——優化融資組閤 第五章 資本成本的計算與應用 資本成本是企業進行投資決策的“指揮棒”。本章首先區分瞭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與個彆資本成本的區彆。係統闡述瞭普通股成本(基於CAPM模型和DDM模型)、優先股成本和債務成本的確定方法。特彆強調瞭稅盾效應對債務成本的實際影響。本章通過敏感性分析,展示瞭資本結構變動對WACC的非綫性影響。 第六章 資本結構決策理論 本章是資本結構理論的核心。首先,詳細解讀瞭MM理論(有稅、無稅環境下的資本結構決定),以及其在現實中的修正(如代理成本、財務睏境成本)。接著,引入權衡理論(Trade-off Theory)和信號釋放理論(Signaling Theory),解釋瞭企業為何在特定債務-股權比例附近保持穩定。最後,結閤我國國情,探討瞭信息不對稱對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 第七章 股利分配政策 本章聚焦於企業利潤的分配決策。分析瞭剩餘股利政策、固定或穩定增長股利政策的優劣。重點探討瞭股利政策與企業投資機會、融資約束之間的內在聯係,並對比瞭現金股利、股票股利、股票迴購等不同分配方式對股東財富和市場預期的影響。 --- 第四部分:長期投資決策篇——價值創造的源泉 第八章 投資決策基本原理 本章奠定瞭長期投資決策的理論基礎,核心是淨現值(NPV)法則的絕對優先地位。詳細講解瞭現值指數(PI)、淨現值與內部收益率(IRR)的差異與決策衝突處理。同時,本章批判性地分析瞭迴收期法和貼現迴收期法的局限性。 第九章 資本預算:風險與不確定性分析 在真實世界中,項目現金流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本章教授如何量化和管理這種不確定性。內容包括:敏感性分析(單變量、多變量)、情景分析(樂觀、最可能、悲觀情景)以及概率模擬法(濛特卡洛模擬)在資本預算中的應用。本章強調瞭將風險調整後的摺現率應用於現金流預測的重要性。 第十章 風險投資項目評估 本章針對具有高風險、長周期、高增長潛力的風險投資(VC)項目,介紹瞭其特殊的評估方法,如風險調整後的貼現率法、標杆法以及看跌期權法在退齣機製設計中的應用。 --- 第五部分:營運資金管理篇——維持企業流動性 第十一章 營運資金管理概論與現金管理 本章定義瞭流動性與盈利性之間的權衡。詳細分析瞭營運資金組成(流動資産與流動負債),並提齣瞭最優營運資金策略(保守型、積極型、適中型)。在現金管理部分,本章深入講解瞭現金預算的編製,並介紹瞭波默模型(Baumol Model)和米勒-奧爾模型(Miller-Orr Model)在確定最優現金持有量上的實際應用,以及票據交換係統(SYST)等現代支付工具對現金周轉效率的影響。 第十二章 存貨管理 存貨管理是平衡服務水平與持有成本的關鍵。本章係統介紹瞭經濟訂貨批量(EOQ)模型的推導與應用,並討論瞭其對價格摺扣和批量采購的修正。此外,還講解瞭JIT(Just-in-Time)庫存策略的精髓,以及ABC分類法在存貨控製中的作用。 第十三章 應收賬款管理與信用決策 本章探討瞭信用政策對銷售收入和壞賬損失的影響。講解瞭信用風險評估的方法(5C標準),以及製定最優信用期限和摺扣政策的決策流程。重點分析瞭信用成本的構成(機會成本、壞賬成本、催收成本)與效益的比較。 第十四章 短期融資決策 本章係統梳理瞭企業可用的短期融資工具,包括商業信用、銀行短期貸款(如循環信貸額度)、票據貼現及保理業務。強調瞭融資成本的比較,特彆是有效年利率的計算在短期融資工具選擇中的決定性作用。 --- 第六部分:風險管理篇——應對不確定性 第十五章 企業全麵風險管理與金融衍生品 本章將視角提升到企業整體風險管理層麵,介紹COSO風險管理框架在企業中的應用。重點剖析瞭利率風險、匯率風險兩大核心金融風險的特徵與度量方法。詳細講解瞭遠期閤約、期貨、互換(Swap)等衍生工具在套期保值中的原理和操作流程,並強調瞭衍生品使用的監管要求與潛在的投機風險。 --- 第七部分:前沿專題篇 第十六章 上市公司財務治理與價值提升 本章麵嚮更高階的理解。討論瞭並購(M&A)的財務動機、估值方法(可比公司分析、交易倍數法)以及交易結構的設計。同時,探討瞭公司金融與公司治理的聯係,分析瞭股權激勵機製(如期權、限製性股票)對管理層行為和企業價值的影響,以及在當前資本市場中如何通過優化資本結構和透明度提升估值。 --- 教學特色: 本書的編寫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原則。每章末均設有“案例剖析”,引入跨國公司或國內知名企業的真實財務決策情景,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同時,大量的“公式推導與應用”環節,確保讀者不僅掌握公式,更理解其背後的經濟學邏輯。本書為讀者打下堅實的財務管理理論基礎,培養其運用現代財務工具解決復雜商業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