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鸿彬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ISBN:97875455345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865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翻版。

◎我恨你!可我还是成了你……◎我们花了很多力气避免让自己成为跟父母一样的人,最后却常常惊觉:原来,自己正一步步靠近!

◎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接纳力》作者 海文颖

◎业内人士卓翠玲、郭丽安、苏绚慧、王意中、王丽芳 联袂推荐◎致30、40、50岁,心底仍承受着父母伤痛的我们!

◎真实案例+心理师暖心分析+疗心练习与叮咛(实用表格)

◎摆脱原生家庭的隐伤,构建更好的亲子关系◎资深心理咨询师以近20年咨询经验写下29个真实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直指原生家庭的隐伤,一个比一个揪心……

◎面对父母,为什么只要靠近他们一点,就伤痕累累;疏远一点,却又歉疚纠结?




内容简介

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鸿彬,以近20年咨询经验写下29个原生家庭隐伤和渴望长大后成为自己的真实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直指原生家庭的隐伤,一个比一个揪心……每篇故事后,有心理师的“暖心分析”和“疗心练习”。本书让我们看到原生家庭的伤害与捆缚,通过心理分析和疗心练习,有助于斩断创伤性代际轮回,从而更好地教养孩子。

作者简介

陈鸿彬 心理咨询师/资深辅导教师。从事心理咨询、青少年辅导工作近二十年,现为资深高中辅导教师暨心理咨询师。毕业于国立彰化师大辅导与咨询硕士。目前为《亲子天下》严选部落客、“请问教养专家”专栏执笔作者;“女人迷”、“妈妈经”等网站驻站作者。擅长以家庭系统取向及多元文化观点切入心理咨询、亲职教育工作。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故事知道答案》的推荐语
真实自有千钧力。读小故事,却有大震撼!原来,孩子还可以这样教;原来,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此美好;原来,孩子没问题,大人有问题。看见孩子,就是很好的养育。爱与陪伴,是孩子成长很珍贵的养料。
——畅销书《内心的重建》作者 维尼老师 暖心推荐

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带着年幼时未被觉察的心伤,我们长大、成人,做了父母。然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一次次面对真实的自己,那个“你不知道的自己”。而残酷的事实是:我们正一步步活成父母的翻版!让孩子一次次承受小时候自己的伤痛。我们想停止这一切。然而,何其难。其实,看见是疗愈的开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数度落泪,碰触到长期未被善待的内在小孩,开启深度疗愈。相信,你也会被深深触动。————畅销书《内心的重建》作者 维尼老师 诚意推荐

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次与自我内在的连结及情绪的再体验,每篇故事后的疗心练习都是一次自我疗愈与自我赋能。这儿的故事不只是故事,有可能是你我曾经的痛,有可能是发生在你我身边的真实,然而借由浸沁在故事中的情绪流动及自我疗心,我们得以在自我滋养中,重新做回自己,找到前进的力量,甚至能给出丰厚的爱,建构出更美好的关系。——卓翠玲(咨商心理师公会台湾联合会卫生医疗事务委员会召集人;彰化县少年辅导委员会主任督导)

每个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尤其是父母,给出接纳与肯认,再加上一些耐心,我们便能接近与影响孩子;而能与孩子亲近,才是当父母的回报。鸿彬的这本书,对于我们如何与家人接近,给了上述精准的答案。——郭丽安(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教授;台湾女性学学会理事长)

大多数人在育儿时,会无法避免地重复自己被养育时的情绪路径。不管你多么痛恨曾经被养育的一些方法,依然会成为父母的翻版,要疗心才可以打破循环。这本书提供了疗心的方法。值得一读。《接纳力》系列书籍作者/浩途家庭俱乐部创始人 海文颖

目录

自序穿越死亡,重拾“拥抱”的温度[目录]第一章 面对父母,我们都曾经伤痕累累父母爱我?还是爱我的成绩?——生涯被决定的孩子妈妈过世后,我很难过,却又觉得“松了一口气”……── 被情绪勒索的孩子一个月都不开口说话── 捍卫生命主权的孩子我不值得被爱,不然父母为什么丢下我?── 不惜一切讨爱的孩子妈妈对我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 逃避亲密承诺的孩子情绪崩溃时,母亲伸出手臂,让她咬── 茧居的孩子一心想让名医爸爸难堪── 报复的孩子总是生病,只为不让爸妈离婚 ── 代罪羔羊般的孩子乖孩子受的伤,最重── 正直乖巧的孩子许多父母,不自觉地把孩子当成“情绪伴侣” ── 陷溺于仇恨情绪的孩子……




精彩书摘

父母爱我?还是爱我的成绩?—— 生涯被决定的孩子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个案的葬礼,也是至今唯一的一次。而我,忍不住在心里反复想着:这一场葬礼,是不是有机会可以避免?浑身是刺的孩子“是我爸妈要我来的,但我不需要跟人谈,你别白费力气。”初次见面时,他说。活像只刺猬,却也直率而坦白。“我明白,因为你的语气已经传达出你有多不爽。”我不受影响,倒是他自己听了后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严格说来,他不算是我的个案,更不是我的学生,纯粹只是因为他的父母曾与我在同一个义工单位服务,有些许交情,所以希望我能够与他们正就读高三资优班的儿子谈一谈。至于这对父母的诉求,他们不好意思明讲,但因为已被许多家长请托过,所以我心里大概猜得出来。“虽然我认识你爸妈,但我不是他们的‘打手’,更没有领他们的薪水,所以也无须‘效忠’他们。”我喜欢直来直往。听到“打手”“效忠”这些字眼,他笑得更开心了。“你真的很有趣,跟其他我爸妈找来‘辅导我’的人很不一样,够直白。”“看来,我不只不是第一个‘官方代表’,可能连十名内都排不进去?”我们相视而笑。第一次见面的剩余时间里,就在听他分享“遇到过哪些种类的‘官方代表’”中度过。看着笑逐颜开的他,我知道:他的防卫,放下了。资优生的原罪从小到大,不只一路就读资优班,在资优班里更是名列前茅,大家都说他是“准医科生”。这个向来孝顺、听话的孩子,让这对父母很自豪。但,特别的是:高中二年级以后,他的成绩明显滑落很多。“再这样下去,怎么上得了公立大学医学系?”他父亲忧心地说,母亲则在一旁静默不语。与这孩子接触几次后,他学习上的天赋以及聪明的模样,都令我印象深刻。我不禁萌生好奇:成绩退步,是他“不为”,还是“不能”? 隔周见面时,我转述了他爸爸的话。“奇怪,为什么成绩好,就一定得念医学系?”他嘲讽地说,嘴角牵动了一下。“那你爱什么系?”我直接破题。“生命科学系。”他回答得也利落。“但我爸妈眼里只有医学系,从来不问我喜欢什么;即使我说过,他们也假装没听到。”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成绩烂到上不了医学系,就可以做自己。”我歪头看着他。“我果然不能小看你!”他说完,偌大的空间里,留下我们两个人清朗的笑声。死谏“学科能力测验”(一种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公告后的隔天,他来找我。他依旧拿了一个有机会录取私立大学医学系的成绩;照理说,他应该会忧愁于“无法照自己的喜好填志愿”。可是他没有。“你有什么打算?”我问。“我还是会照他们的意思填,继续做他们眼中的好孩子。上大学后,再做回自己。”他表情漠然,不带情绪,让我有点不寒而栗。我依稀感觉到些什么不对劲,问他:“你打算怎么做回自己?” 他笑着摇摇头,喃喃地说:“你不会想知道的!” 没想到,这也成了我们最后一次的见面。我约了父母见面。但自从孩子的成绩公告后,他们态度变得冷漠,多次以“忙碌”为由推托见面,直到我下最后通牒,留了讯息给他们:“如果你们还想要这个孩子,请主动与我约时间一聊。” “他现在确定可上得了医学系,虽然不是公立的,我们不甚满意,但尚可接受。所以我想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吧!”一见面时,父亲劈头就说。“当然,如果你们所谓的没问题,是指‘上医学系没问题’,那的确是。” 我看了一下这对父母,深呼吸了一口气,缓缓地把每个字说清楚:“但他的情绪状态,可能会有不小的波动,甚至有自我伤害的风险。请你们务必多关心他的感受与生活,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因为比起成绩,这件事更令我不安。” “老师,你多虑了!我太了解这孩子了,这种事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父亲笑着说。感觉笑里还带点“大惊小怪” 的嘲弄。我突然发现,那种“被嘲弄”的感觉,或许就是这孩子十几年来最熟悉的感受。“该提醒的,我已经提醒了;而且,他是你们的孩子,不是我的。”我的话语里,其实带着情绪,但这对父母是否能感受得到,还是,依然选择漠视这些情绪?就像一直以来漠视孩子的情绪那样。时光飞逝,我淹没在日常忙碌的时间流里,不知不觉像快转般,到了九月底各大专院校开学的季节。微凉的午后,我手机进来了一封讯息。打开之后,我颤抖着身体,颓坐在办公室椅子上,久久无法自已。“我们错了,不该没听进去你的话。孩子今早被发现在外宿的房间里烧炭轻生,学生证下压着遗书,上头只有简单几个字:‘亲爱的爸妈,这辈子我很努力地当你们的乖儿子, 下辈子可不可以让我做回我自己?’他的告别式,我们希望你可以来送他最后一程,这是我们仅存少数还可以为他做的事情之一。” 我几乎可以想象得到打着这些文字时,父母的心情有多悲痛。只是,这一切,其实有机会可以避免的,不是吗?心理师暖心分析◆ 给身为父母的你我们都是一边长大,一边遗落某些幼时曾有过的梦想或愿望。这些失落,或许是因为能力的限制,环境的不允许, 或是经济方面的不足。带着这些遗憾往前走,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成为“父母”。有些人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曾经有过的梦想有机会实现,并在孩子身上投射我们自己的期待。浑然忘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非我们用来填补遗憾与失落的工具。孩子,更不是我们的“事业”,别把他们当成事业来经营。尤其是当孩子乖巧、听话,更容易使我们惯性忽略他们的声音,而只专注在我们自己身上。他们有自己的成长议题得面对,也会有自己的生涯、婚姻与家庭,这些课题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路走来,我们都深刻有感,却总在面对稚幼的孩子时抛诸脑后。◆ 给身为孩子的你相对的,亲爱的孩子,我也希望你能明白:很多时候, 父母以爱与保护为名,实则出于他们自身的焦虑,并不自觉强加他们的价值观在孩子身上,走在他们以为安全舒适的轨道上。但他们没有能力觉察,导致你需承受这些不合理的期待,以及他们的失落。基于对父母的爱,你选择顺从、听话,默默承受这一切,却让自己越来越辛苦。因为,顺从与听话,容易让父母误以为你喜欢,或是你没意见、没感觉,日积月累下来,反倒愈加巩固他们“惯于主导孩子生命方向”的互动模式,以为这样对子女是好的, 并且越来越难以松动。随着他们日渐老迈,适应与调整能力也会渐弱,若此时才被迫去面对子女的不顺从,不也是种残忍? 就像我在咨询室里时常被问道:“我这样做,对我爸妈会不会太刺激?他们承受得了吗?” 而我,通常会反问:“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一年后的他们,就会更有办法承受吗?” 子女,往往出于好意,不忍父母难过与失望,所以不敢跨出那一步。然而,假使“独立自主”是你期盼的道路,那么或许真正该思考的是:可以如何帮父母打“心理预防针”, 强化他们的心理准备度?即使无法以优雅的姿态面对孩子独立纪念日的到来,至少亲子间可以少些冲突与伤害,甚至避免如同上述故事中的孩子与父母那般,付出过大的代价,招致我们最不乐见的“双输局面”。疗心练习与叮咛当你开始意识到自己对于父母主导的重大决定有些负向情绪,而且难以消化时,有别于过去总是习惯听从与承受, 你可以有不同选择──透过循序渐进的表达练习,重拾生命自主权。这份找回生命自主权的练习,建议可以从强度较小的事情开始。◆ 练习步骤一、将生活中的“决定”分三级1. 初级:日常生活琐事,例如家庭聚餐地点的选择,放学或下班后的时间安排等。2. 进阶级:足以改变生活形态的决定,例如住所的选择、要不要买车等。3. 最高级:与生涯有关的重大决定,例如选择就读大学与科系、选择工作、选择伴侣等。二、从初级开始,练习对父母表达不同意见,或是表明想自己决定并期待被尊重初级的决定通常会引发的冲突与情绪张力较小,待反复多次,父母逐渐适应之后,可再提升到“进阶级”的决定, 依此原则,提升至“最高级”。◆ 疗心叮咛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一定时间长度的酝酿与沉淀;需要的时间不等,越高等级通常需要的时间也越长,记得适时放慢速度,切忌急躁,以免感到挫败或承受过多负向情绪。

前言/序言

【书序】穿越死亡,重拾“拥抱”的温度从我有记忆以来,我不曾拥抱过我的父亲。甚至,我跟母亲之间,也仅仅一次。在原生家庭里,孩子表达亲密情感的方式,深受父母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只是,即使明白这与我父母自身不习惯与孩子有太多肢体接触有关,心里仍不免感到遗憾。而我,也自然而然长成典型华人文化下的男性模样:坚毅、刚强、不习惯分享、不太感受自己的情绪,甚至在成年之后有长达六年的时间,没掉过半滴眼泪。在生命的殿堂里,从头开始学习陪伴多年前,外公以九十二岁的高龄辞世。外婆在我母亲刚出生没多久,知道吃、喝、嫖、赌样样来的外公没法给孩子们一个安定的家,所以将所有小孩往南部送,分别寻找愿意暂时寄养的家庭。 包括我母亲也是,被送到云林一个靠海的乡下,并且在那里认识了我的父亲。原以为母亲会因此对原生家庭少点依恋,但长大后的母亲,回到台北的家,面对逐渐年迈的外公、外婆,却也不见生疏。孝顺的她,对寄养家庭、原生家庭的父母,皆竭尽所能地照顾。 她总自豪地对我们说:我,有两个娘家。因为她能理解:当年,她的母亲何以会下这么艰难的决定。她没有选择责怪任何人。只有在外公告别式的那一天,我们一起步行在石牌捷运站附近街道时,用手指了一整排的房子,转过头来看着我,悠悠地说:你知道吗?这一大片土地,以前全是你外公他们家的。 母子俩相视而笑。那是种会心的笑。她这辈子总担心留太少给我,怕我这个独子以后还要养他们,会太辛苦。 在我看来,她绝对有资格选择怨怼,但她没有。即便面对他的父亲,想着当年若非因为他,无须在极年幼的时候被迫远走他乡、备极辛苦,如此纠结与矛盾的情绪,她依旧选择”放下”。 “孝顺”这件事,她看似什么都没教,却也什么都教了。 参加外公告别式那一天,我们选择彻头彻尾地陪他走完最后一程,直至金山上的塔位定位为止。我的注意力不在我自己的悲伤,而是在我母亲,一个辛苦了大半辈子,却陆续遭逢失去至亲伤痛的女性。她的哀恸逾恒,我全看在眼里。学了咨商辅导十几年,上一次遭逢至亲过世时,我却还不懂得怎么”陪伴”;不知道怎么接触别人,也不敢接触。一个连自己都不太接触的人,哪懂得什么叫作陪伴?所以,我从学习”接触自己”开始,从头学习”陪伴”。于是乎,当我有足够准备,抱住我那再度哀伤到昏厥的母亲时,我突然发现:从我有记忆以来,我已经不曾跟我娘如此贴近。 “陪伴”这门功课,在庄严的生命殿堂前,感受母亲的体温里,我终于稍稍懂了。 至于我的父亲,在我的记忆里,不只没有父子拥抱的画面,连他哭泣的画面,也仅仅出现过一次。那是在他的大女婿前来娘家报丧时。意志如钢铁般的父亲,眼泪只为女儿溃堤当年(在外公过世前几年),他的大女儿,也是我的大姊,走得匆忙。大姊的角色,在我家中的重要性,等同于”替代父母”。当父母为清偿庞大债务,扶养我们五个小孩长大,每天凌晨四点多摸黑出门进工厂,近深夜十点送完货返家(我们醒着的时候几乎是见不到他们的),大姊一肩扛起教养的责任,每天像母鸡带小鸭一样,打理我们所有的一切,从早上睁开眼睛,直到睡觉闭上眼。国中毕业,自愿提早进入职场帮忙家中经济的她,我们这些弟、妹没人敢顶撞。只是,这个替代父母,不过才大我四岁。上大学后,我第一次认识”亲职化”这个词,那瞬间,眼泪差点掉下来。大姊结婚后,因夫妻俩工作地点离娘家近,加上家中尚有空房,所以住在家里。对我而言,他们婚后家中不只没少掉一个成员,还多了一个很懂得”爱屋及乌”的姊夫。殷殷期盼了两年,终于盼得怀孕消息。因害喜严重,在姊夫强迫下,她辞掉了工作,在家专心静养。那天,她感觉身体微微不适,由于姊夫还在上班,爸妈因着突来的大雨在抢收作物,体贴如她,只简单地带着证件、拎着一件薄外套,只身前往医院。连同她自己在内,所有人都以为:那只是害喜的症状之一,应该不打紧。然而,她却从此不曾再”步出”医院。直至十九天后的凌晨子夜,医院通知家属要领回已处在弥留状态的她。而她既嫁为人妇,按闽南习俗,弥留时,回的不能是娘家,该是婆家。凌晨三点半,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唤醒,电话那头只听得到哭泣声,连是谁的哭泣声我都还没分清楚,就一路飞奔回老家。遗憾的不是无缘见到那还没到世上就已离开的小外甥,而是,连姊姊的最后一面,我都来不及见到,她就走了。即便是生她的父母,在女婿尚未来报丧讯之前,都还不能前去吊唁他们最疼爱的女儿。家里来了好多好多的人,来陪伴哀恸逾恒的母亲;我陪着强忍悲痛的父亲倚门望,等待姊夫来报丧。不过一个多小时,却是我们父子俩此生以来,最漫长与悲恸的等待。我想我永远忘不了,姊夫一进家门,双膝跪倒在地时重重敲在地板上的声响。他跪在地上,抱着父亲的大腿,几近崩溃地不断呼喊:”爸!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我没能照顾好您的女儿!”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爸爸号啕大哭,也是唯一的一次。我们决定不让泪水未曾断过,持续歇斯底里的母亲,去看姊姊。连她的告别式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敢让她知道。我心中默默地说着:姊,凭我们的默契,我相信你会体谅并理解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的,不是吗?而在家里,姊姊的去世,似乎从此成为家里的”禁忌”。没有人再提,也不会有人想提。然而,伤疤不去理它、秘密不提就没事了吗?当然不是。至少,每年她的忌日前夕,母亲仍是偷偷掉泪。阻隔了眼泪,却阻隔不了哀伤那在之后,有六年的时间,我不曾掉过任何一滴眼泪。姊姊离开后的哀伤失落情绪,更花了长达十二年,才走完整个历程。我深知,那与我自己内敛的情绪模式有关,更与我情绪内敛的父母有关。情绪的表达,在我的原生家庭里,是低度流动的。父亲巍峨如山的父爱,从不轻易流露,总是被隐藏得很好,好到有时候让我感受不到温度,只单凭理智上想着”父母应该都是爱自己小孩的,不是吗?所以我父亲应该也是爱我的”。“父爱的存在”于我而言,向来是用理解的,不是用感受的。从小,我的父母不曾拥抱过我,我也不曾索求过,因为我以为所有的父爱、母爱都长得跟我家一样,所以视为理所当然。直到自己进入亲密关系里,花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对于”拥抱”稍稍感到自在。熟悉”拥抱”的温度,深切感受到”拥抱”所带来的疗愈力量后,我虽开始爱上了拥抱,却仍一直不敢拥抱我的父母。直到外公的葬礼上,我第一次透过拥抱,感受母亲的温度。但,与父亲的第一次,我仍在等待;等待的,不是“时机”,而是等“父亲更加自在”。当自己走过漫长的历程,我更加明白:对一个铁铮铮的汉子来说,在感受到拥抱的温度之前,会先经历”惊吓”与”别扭”的情绪,而后才有机会感受得到”温度”。长大,给了我们“爱回自己”的力量我们,不一定都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父母”,但必定都曾是别人的”孩子”,而且”小孩”的角色通常比父母角色更资深。所有的孩子,生来无不希望能与原生家庭建立既深且厚的关系,令人遗憾的是:幼时我们感受到的不全然都是爱,有时夹杂着更多的伤痛、冷漠与疏离,因为有些父母真的给不起或不知道该怎么给。但亲爱的:我们都常常忘记我们已经长大,忘了可以透过长大后的自己,陪伴自己走一段疗愈的路,并用自己的力量,善用生命中的资源,把自己爱回来。而无论你是否在故事里找到你自己的影子,我都想跟你说:你,并不孤单!因为有我们,一起。


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你为何成了父母的翻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