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易经 六十四卦图解山海经异兽

山海易经 六十四卦图解山海经异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俞欣,张仁丰 著
图书标签:
  • 易经
  • 山海经
  • 六十四卦
  • 异兽
  • 图解
  • 古代文化
  • 神话传说
  • 中国传统文化
  • 玄学
  • 占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7480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8154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山海易经》,书如其名,内容紧扣《山海经》和《易经》。全书将六十四个易经卦象和六十四个山海经异兽插图相结合,自然的画风与传统文化融于天成。
本书风格独特,绘制精美,文字奇幻而富有想象力,热爱传统文化与绘画的你不容错过!

内容简介

《山海经》和《易经》都是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山海经》讲述了各种奇禽异兽的故事,《易经》则是博大精深的规律之书。本书作者将两者结合,用“规律”阐释“不规律”,用“现世之图”解“古之文字”,终成这本内涵和创造力兼并之书。
本书由图腾师俞欣绘制讲解,《易经》部分为易学专家张仁丰先生撰写。书中以六十四个《易经》卦象为主线,一一讲析了六十四个《山海经》中的异兽主角,并且给六十四个主角配了插图,画面以黑白代表阴阳。图中多用曲线、白描,这不仅表现了异兽生命的活力,还兼顾了画作的审美趣味,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每个异兽还有自己的小图标,异兽所表征的自然现象,也等同于它们的自然属性,这也和中国的传统五行相匹配,互不偏颇,比较吉祥。
本书风格独特,绘制精美,文字奇幻而富有想象力,适合绘画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视觉与设计等相关专业人士阅读研究。

作者简介

俞欣,设计师、画师、图腾师,具有杰出的图形图案原创能力和杰出的造型能力,绘画功底扎实,热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探索,以及中国神华和符号、图腾的研究,善于将东西方传统美学文化与现代的品牌、产品视觉元素相结合。2005年起长期研究图腾和符号美学;2014年至今,考察了国内和国外的众多民俗和民族文化。
张仁丰,字燊成,号明谦,道名张高熹。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十九岁开始研习周易、术数,后得多位易学前辈传《易经》之学问。为《小资》杂志专栏作者,为多家企业提供顾问式服务。

内页插图

目录

目录


正经和不正经(代序) /003

《山海易经》总纲 /010

《山海经》的“易”之内涵和宇宙密码 /012

《山海经》64神兽对应易卦详解

应龙 /018
领胡 /021
lu /024
足訾 /027
xie /030
山膏 /033
赤ru /036
旋龟 /039
彘 /042
白猿/045
夔牛 /048
猛豹 /051
毕方 /054
三足乌 /057
那父 /060
xi边 /063
狸力 /066
九尾狐 /069
巴蛇 /072
long蛭 /075
驺吾 /078
玄蛇 /081
并封 /084
hun /087
pao狍 /090
麈 /093
六首蛟 /096
狂鸟 /099
当康 /102
凤皇 /105
乘黄 /108
吉量 /111
梁渠 /114
bo马 /117
长蛇 /120
bo yi /123
bi bi /126
诸犍 /129
大鹗 /132
龙龟 /135
穷奇 /138
鸾鸟 /141
白鹿 /144
lin /147
gui /150
xing xing /153
qian羊 /157
琴虫 /159
马腹 /162
雍和 /165
鹿蜀 /168
天狗 /171
罗罗 /174
夫诸 /177
狡 /180
怪蛇 /183
鸣鸟 /186
龙鱼 /189
朱厌 /192
鱼妇 /195
孟槐 /198
tao tu /202
烛阴 /204
蛊雕 /207



后记 /210
《山海易经:六十四卦图解山海经异兽》是一部探索中华古老智慧与神话传说的鸿篇巨制。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古籍,而是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易经》的精妙哲理与《山海经》的奇幻世界巧妙地融为一体,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远古时代的大门。 一、 溯源与立意: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 自古以来,《易经》与《山海经》便分别占据着中华文明思想史与神话传说史的重要地位。《易经》,这部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古老典籍,以其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揭示了宇宙万物运行的普遍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而《山海经》,则是一部充满想象力的地理博物志,记载了无数奇禽异兽、神山名川,勾勒出一幅瑰丽壮阔的神话画卷。 然而,两部巨著各自独立,其间的联系与碰撞,却鲜少被深入挖掘。本书的立意,正是在此基础上,尝试打破次元壁,让《易经》的“道”与《山海经》的“象”产生对话。我们认为,《山海经》中所描绘的种种奇特景象,并非仅仅是荒诞不经的传说,其背后或许潜藏着古人对自然、对生命、对宇宙的某种感知与理解,而这些感知与理解,恰恰可以通过《易经》的哲学框架来解读和阐释。 因此,本书并非一本单纯的《山海经》异兽图鉴,也不是一本枯燥的《易经》讲义,而是将两者融汇贯通,试图揭示隐藏在神话传说背后的哲学象征意义,以及《易经》卦象在解读这些古老故事时的独特视角。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结合,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智慧精髓,也为我们认识和解读古老神话提供一种全新的范式。 二、 核心内容:卦象与异兽的对话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将《易经》的六十四卦,与《山海经》中的六十四种(或根据重要性与代表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异兽进行对应和解读。这一过程并非牵强的附会,而是基于对《易经》卦象象征意义和《山海经》异兽特征的细致分析与深刻理解。 卦象的解读与演变: 对于每一卦,我们将首先深入阐释其基本的卦象、卦辞、爻辞,以及它所代表的天地之道、阴阳转化、事物发展规律。我们会从《易经》的原典出发,结合历代学者的注疏,力求还原卦象最本真的含义。同时,我们也会探讨卦象在不同情境下的引申义,以及其所蕴含的动态变化。 异兽的形象与象征: 对于《山海经》中的异兽,我们将以详实的古籍记载为基础,尽可能还原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互动关系。我们不仅关注其外在的奇诡形象,更会深入挖掘其可能承载的文化象征意义。例如,某些异兽可能象征着自然的力量、人性的弱点、或者某种生存状态。 卦象与异兽的对应: 这是本书最具有创新性的部分。我们尝试为每一卦找到一个或数个与之在象征意义上产生共鸣的异兽。例如: 乾卦(天): 象征着刚健、创造、无限的可能。在《山海经》中,或许可以找到与“龙”相关的异兽,如烛龙,它居于钟山,掌管昼夜,象征着天地的运行与时间的流转,与乾卦的包容万物、生生不息有着内在的联系。 坤卦(地): 象征着包容、承载、顺从。在《山海经》中,或许可以找到与“牛”“马”等体型庞大、温顺或勤劳的异兽,如穷奇,虽然它凶恶,但其“食人”的特性也可以被理解为对自然法则无情吞噬与更新的一种象征,与坤卦的承载一切,包括好坏,都有一定的契合。 震卦(雷): 象征着起始、振动、力量的爆发。在《山海经》中,或许可以找到如“雷泽龙”,其形如龙,但发声如雷,恰恰体现了震卦的动静相兼、破土而出的力量。 离卦(火): 象征着光明、附着、文明。在《山海经》中,或许可以找到如“朱雀”或“凤凰”,它们与火、光明、浴火重生等意象紧密相连,与离卦的“明”有异曲同工之妙。 坎卦(水): 象征着险阻、陷溺、智慧。在《山海经》中,或许可以找到如“蛟龙”、“水怪”,它们身处险境,或具有变化莫测的特性,与坎卦的“险”与“智”相呼应。 艮卦(山): 象征着停止、稳定、阻碍。在《山海经》中,或许可以找到如“山精”、“巨石怪”,它们代表着稳固、静止,但也可能成为前进的阻碍,与艮卦的静止与阻碍相契合。 我们将详细阐述每一对“卦象-异兽”之间的对应关系,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和象征意义。这并非简单的比附,而是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哲学层面的共鸣点。例如,某个卦象描述了事物发展的某种阶段,而某个异兽的特征或传说,恰恰能形象地印证或补充这种阶段的含义。 图文并茂的呈现: 为了更好地展现《山海经》异兽的奇幻形象,本书将配以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力求在尊重古籍记载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的再创作,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这些远古生物的独特魅力。同时,每一卦的对应关系,也会辅以相应的图解,帮助读者理解抽象的卦象与具象的异兽之间的联系。 三、 深度挖掘:哲学与文化的交织 《山海易经:六十四卦图解山海经异兽》并非停留在表面化的解读,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与文化意义。 《易经》哲学的具象化: 《易经》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祸福相倚、时位变通等,往往比较抽象。《山海经》中的异兽及其传说,则以极其具象化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这些哲学概念。例如,某些异兽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可以看作是阴阳相克、五行相生的生动写照;而某些异兽的出现与消失,则可能象征着时节的变化、命运的起伏,呼应了《易经》中关于“变”与“通”的思想。 古人对世界的认知: 《山海经》的出现,反映了古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以及他们试图理解自然、解释现象的努力。本书将尝试解读,在这些奇幻的记载中,是否潜藏着古人对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的某种朴素认知。而《易经》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这些认知的哲学框架。通过将两者结合,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窥探古人宏大而又细腻的世界观。 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 《易经》与《山海经》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早期文明的基因。《易经》代表着严谨的理性思维与宇宙观,而《山海经》则展现了浪漫的想象力与原始的生命力。本书的整合,正是试图找寻这两种看似矛盾却又相互补充的文化特质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面貌。 人生哲理的启示: 《易经》的核心在于指导人们如何顺应自然规律,趋吉避凶,实现人生价值。而《山海经》中的种种异兽,其生存状态、与其他生物的互动,以及它们所处的环境,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生存、竞争、适应、甚至生命意义的丰富思考。通过卦象与异兽的对照,我们可以从中汲取面对人生困境、理解自然法则、以及保持积极心态的智慧。 四、 目标读者与阅读价值 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包括: 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爱好者,本书都能提供一种新颖的视角来理解《易经》与《山海经》。 对哲学、历史、神话有研究的学者或学生: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解读角度,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寻求精神慰藉与人生启示的读者: 通过对古老智慧的现代诠释,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喜爱奇幻想象力与精美插图的读者: 《山海经》异兽的瑰丽图景,将为读者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 阅读本书,您将获得: 对《易经》与《山海经》更深入、更立体的理解。 一种全新的解读中国古代神话与哲学的方式。 对中华文明源头智慧的深刻体悟。 在面对人生挑战时,汲取古老智慧的启示。 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幻阅读之旅。 《山海易经:六十四卦图解山海经异兽》,是一次对古老智慧的现代回响,是一次对想象力与理性的深度对话,是一次对中华文明基因的精心解码。它邀请您一同踏上这场探索之旅,在卦象的哲理中寻觅生命的真谛,在异兽的传说里感受远古的脉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结构之美”。很多解读类的书籍往往在结构上容易松散,东拉西扯,难以形成体系。但《山海易经 六十四卦图解山海经异兽》的编排逻辑严密得令人称奇。它不仅仅是按地域或类别排列异兽,而是非常高明地将六十四卦的每一个基础爻辞或大象作为切入点,然后引申到特定的山海异兽及其相关的故事。这种结构的设计,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你不会觉得自己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构建一个宏大的体系。每读完一个卦象的解读,你都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又点亮了自己认知图谱中的一个节点。这种层层递进、相互印证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深度,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看看下一个“卦”会带出怎样令人惊奇的远古传说。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做得极为出色。拿到手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加上内页墨香的淡淡散发,就已经让人心生敬意。然而,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些精心绘制的插图。它们不是那种粗糙的复刻,而是充满了艺术家的匠心和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每一幅图都像是从梦境中裁剪出来的一样,色彩运用大胆却不失和谐,线条勾勒精妙入微。比如描述某些水域神祇的那几页,作者在插图上处理的层次感和光影效果,简直可以将人直接吸入到那个充满迷雾和神秘的场景之中。而且,图文的结合处理得非常自然,插图不是简单地放在文字旁边做装饰,而是成为了解析文字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常常会先看图,再回味文字的描述,那种互为印证的阅读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对内容的理解和沉浸感,让人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体悟到文字背后的深意。

评分

坦白讲,起初我有些担心这书会不会过于学术化,毕竟涉及到“易经”和“山海经”这两个庞然大物。但令人惊喜的是,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平易近人,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他似乎更像一位资深的老者,耐心地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揭开古老符号背后的秘密。那些复杂的卦象和看似晦涩难懂的经文描述,被他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语言和逻辑串联起来,使得原本晦涩的知识变得清晰明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某些卦象与异兽之间的隐喻关系时所展现出的智慧——那种灵动和跳跃性,让人拍案叫绝。这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或“工具书”,它更像是一本高质量的导游手册,带领我们穿梭于神话的迷宫,同时又教会我们如何使用那把解读世界的钥匙。对于那些想了解传统文化但又害怕被艰涩理论劝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最好的入门向导。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神话世界的奇妙之门!我抱着一种既好奇又有些怀疑的心态开始阅读,毕竟现在市面上打着“古籍解读”旗号的书籍太多了,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作者似乎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山海经》中的奇珍异兽,而是用一种非常细腻且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将那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生物重新“唤醒”了。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异兽形态时所采用的语言,那种古朴典雅又不失生动的文笔,让人仿佛真的能看到那些长着翅膀的鱼,或者披着鳞片的怪兽,它们在混沌的远古大地上的身影。更绝妙的是,作者还巧妙地将《易经》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使得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有了一种深层次的解读维度,不再是单纯的志怪录,而是蕴含着天地运转的规律和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模型。读完第一部分,我感觉自己的思维都被拓宽了,对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有了全新的认识,那种震撼感是其他任何历史或神话读物都无法给予的。

评分

我最近在整理自己的藏书,发现许多关于古代秘典的书籍,要么过于注重考据的枯燥,要么过于追求猎奇的空洞。而这本书,成功地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它既有令人信服的学术根基,保证了文本的准确性和深度,同时又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和哲学的思辨性。它不是那种读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我发现自己会时不时地翻开其中一两页,重新审视某个描述,然后又会有新的领悟。这种“常读常新”的特质,才是一本真正优秀著作的标志。它激发了我对古代先民精神世界的强烈好奇心,让我开始思考,在他们眼中,自然界、人与神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这本书不只是在讲述古老的故事,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文化深处的底色和智慧的源头。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上古文明抱有敬畏和好奇心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