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總則]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上下冊)(第7版) | ||
| 定價 | 198.00 | |
| 齣版社 | 人民法院齣版社 | |
| 版次 | B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5月 | |
| 開本 | 09 | |
| 作者 | 張軍 | |
| 裝幀 | 01 | |
| 頁數 | 0 | |
| 字數 | 0 | |
| ISBN編碼 | 9787510917936 | |
一、本書概況
《刑法[總則]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第7版)係2016年我社齣版的《刑法[分則]及配套規定新釋新解》(第9版)的配套圖書,本書分上下兩冊,共五章,總字數達104萬。本書體例延續瞭以往風格,對刑法總則條文的闡述從條文、相關規定及釋解三個欄目展開,其中相關規定係截至2017年4月底前公布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指導性案例及司法指導文件等。
二、本書特色
本書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專業性和全麵性。專業性體現為本書忠實、精準地闡述瞭*高人民法院對刑法總則各個條文的司法意見。全麵性體現在本書既有理論又有實務要點,還有配套的相關規定。
三、本書版次
本版對本書版次問題做瞭梳理:本書2000年至2008年共齣版4版,2009年因為更換主編,沒有延續過去的版次,又齣瞭2版。考慮到版次不僅僅是圖書版本的記錄,而且還體現瞭品牌的傳承,故對本書各版版次作瞭統一計算,本版確定為第7版,而不是第3版,1至7版“版次錶”置於文前,方便讀者瞭解本書品牌淵源。
評價一: 我最近讀瞭一本關於中國古代法律的書,這本書深入探討瞭唐朝的《唐律疏議》,讓我大開眼界。作者旁徵博引,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剖析瞭這部法律的形成背景和社會影響。我特彆喜歡書中對“親親相隱”原則的解讀,它反映瞭當時社會倫理道德在法律中的體現,也引發瞭我對於現代法律中親情與公正之間如何平衡的思考。書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曆史故事,讓我對當時的社會生活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比如,書中對盜竊罪的量刑分析,不僅考慮瞭物的價值,還區分瞭盜竊的動機和對象,體現瞭法律的細膩與人文關懷。此外,作者還詳細介紹瞭《唐律疏議》對後世東亞各國法律的影響,讓我看到瞭中國古代法律的深遠意義。盡管有些古代的法律術語讀起來有些吃力,但作者的解釋清晰易懂,讓我能夠逐步理解。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兼具學術深度和閱讀趣味的法律史佳作,非常值得對中國古代法律感興趣的讀者閱讀。
評分評價四: 我最近通讀瞭一本關於閤同法解釋論的書,這本書對閤同成立、履行、變更、解除等各個環節的法律問題進行瞭深刻的剖析。作者的學術功底深厚,在書中引用瞭大量的德日閤同法理論,並結閤中國閤同法的具體規定進行瞭融會貫通的闡釋。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意思錶示”的細緻解讀,從錶意行為的構成要件到意思錶示的撤迴,再到與欺詐、脅迫等因素的關係,都進行瞭深入的辨析。書中對“閤同履行抗辯權”的論述也讓我茅塞頓開,尤其是關於“不安抗辯權”的條件和行使方式,通過案例分析,讓我對這一復雜的概念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此外,作者還對“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免責事由以及損失賠償範圍等問題進行瞭係統性的梳理,並探討瞭懲罰性賠償在閤同法中的適用可能。這本書的理論高度和嚴謹性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是學習閤同法知識的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啓發思考、深化理解的學術著作。
評分評價二: 最近我閱讀瞭一本關於國際刑法前沿問題的專著,它主要聚焦於網絡犯罪的跨境追訴與閤作。這本書的視角非常新穎,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大量引用瞭近年來發生的典型案例,比如那些涉及金融詐騙、數據泄露以及網絡攻擊的國際案件。作者在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國傢在網絡犯罪定義、證據收集、引渡程序等方麵的差異,並分析瞭這些差異給國際閤作帶來的挑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屬地管轄”和“保護管轄”在網絡空間的應用,以及各國如何在這種模糊的界限下進行司法協作。書中對“數字證據”的取證和采信問題也做瞭深入探討,這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尤為重要。雖然這本書的專業性較強,涉及不少國際法和計算機科學的術語,但作者的敘述邏輯清晰,層層遞進,使得我這樣一個非專業人士也能有所收獲。我尤其欣賞書中提齣的關於建立更加高效、統一的國際網絡犯罪情報共享機製的建議,這對於應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威脅至關重要。
評分評價五: 近期我閱讀瞭一本關於比較刑法學,特彆是以北歐國傢為例,探討其刑罰製度的演變與革新的著作。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讓我得以跳齣單一國傢的法律框架,去審視刑罰理論和實踐的普適性與地域性。作者詳細介紹瞭瑞典、挪威等國在減少監禁率、推行社區矯正、強調罪犯重新融入社會等方麵的實踐經驗,並對其背後的立法理念和哲學思考進行瞭深入挖掘。我特彆對書中關於“刑罰非犯罪化”和“非刑罰化”的討論很感興趣,它探討瞭在某些領域,如何通過非刑事化的方式來處理社會問題,以及如何通過非刑罰化的手段來替代傳統的刑罰,從而達到更好的社會治理效果。書中還分析瞭這些國傢在毒品犯罪、輕微暴力犯罪等領域的政策調整,以及這些調整對犯罪率和社會治安的影響。盡管這些北歐國傢的社會背景與中國存在差異,但書中關於罪犯改造、預防再犯以及社會支持體係的理念,對於我們思考中國刑事政策的未來方嚮,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
評分評價三: 我最近讀到一本關於中國民事訴訟證據規則的書,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實用的方式,為律師和法官提供瞭詳盡的證據收集、審查和采信指南。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接地氣,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許多復雜的法律概念。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證明責任”的章節,它通過大量的判例,清晰地闡釋瞭在不同民事案件類型中,原告和被告各自需要承擔的證明責任,以及如何通過證據來分配和轉移這種責任。書中對“書證”、“物證”、“證人證言”等各類證據的收集、固定和審查要點進行瞭詳細的梳理,並給齣瞭很多操作性的建議。比如,在收集書證時,如何確保其真實性、閤法性,以及如何應對對方提齣的異議。書中還專門探討瞭電子證據的特殊性,包括如何固定電子數據的原始狀態,以及如何證明其完整性和可信度。這些內容對於在互聯網時代處理民事糾紛非常有幫助。此外,作者還結閤瞭最新的司法解釋和指導性案例,讓書中的內容緊跟時代步伐,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