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著者:陳曉雲
書號:978-7-5502-3832-9
齣版: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開本:690毫米×960毫米 1/16
印張:23.5
插頁:2
字數:306韆
頁數:376
版次:2015年2月第1版
印次:2015年2月第1次印刷
定價:45.00元
編輯推薦
電影學研究入門必讀
關於電影本體、語言要素、理論思潮的核心指南
十年來多次修訂再版,廣受讀者歡迎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入門必讀的經典教程,對電影學研究的各個維度進行瞭全麵的梳理,對電影學研究的相關論題給齣瞭清晰的闡釋。作者從曆史視野分析瞭電影的不同身份屬性、從比較視野探討瞭電影與其他藝術的關係,以電影語言的基本構成為著眼點剖析視覺、聽覺與結構元素,以高度概括的方式介紹世界電影的主要思潮流派及其創作特徵、自經典時期以來的重要電影理論及其批評實踐。本書自2003年初版以來廣受歡迎,此次新修訂的第3版更新瞭部分引用文獻及閱讀書目,希望對有誌於研讀相關專業的讀者而言,能夠成為一幅有所助益的電影學“地形圖”。
目錄
緒 論
分 特 性
第一章 曆史視野中的電影
第二章 比較視野中的電影
第二部分 元 素
第三章 影像/視覺元素
第四章 聲音/聽覺元素
第五章 濛太奇/結構元素 第三部分 思 潮
第六章 經典電影
第七章 現代電影 第四部分 理 論
第八章 經典電影理論
第九章 現代電影理論
推薦書目
三版後記
齣版後記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立刻被它那種沉穩而又不失熱情的筆調所吸引。它沒有故作高深,也沒有過度簡化,而是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原本可能令人望而卻步的電影概念逐一拆解。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對於“觀看”這個行為本身的探討。在閱讀之前,我從未如此認真地思考過,我們是如何“看”電影的,以及電影又是如何“操縱”我們的視綫和情感的。書中對濛太奇理論的闡述,簡直是醍醐灌頂,讓我對那些經典鏡頭的切換有瞭全新的認知。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是怎麼做的”,更重要的是讓你理解“為什麼這麼做會産生這樣的效果”。這本導論的結構安排非常巧妙,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階梯,每上一級,視野就開闊一分,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層樓又藏著怎樣的風景。對於想要真正理解電影藝術、而非僅僅是消費電影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不可多得的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體現瞭其專業性,但真正讓我感到震撼的,還是它所提供的知識框架的完備性。它構建瞭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圖”,讓初學者知道在浩如煙海的電影研究中,應該優先掌握哪些核心概念,避免走彎路。我曾經嘗試通過零散的綫上資料來學習電影理論,結果往往是碎片化且相互矛盾。而這本《導論》,就像一個全景式的衛星地圖,讓你瞬間掌握瞭整個研究領域的地理分布和主要地標。它對類型片、流派發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電影差異性的論述,極大地拓展瞭我對“電影”這個概念的邊界認識。讀完之後,我清晰地感覺到,自己不再是麵對一部影片時茫然無措,而是擁有瞭一套可以去解剖、去分析、去欣賞其復雜性的工具箱。它真正做到瞭“導論”的本分,指明瞭方嚮,並且賦予瞭探索者前行的信心和能力。
評分這部《電影學導論》簡直就像是拿到瞭一張精心繪製的、通往一個全新世界的地圖。它不是那種枯燥的教科書,而是充滿瞭引導性和啓發性的。我原本對電影的理解,還停留在“看熱鬧”的層麵,頂多知道些導演和明星的名字。但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老到的嚮導,帶著我走進瞭電影的深層肌理。它清晰地勾勒齣瞭電影理論的脈絡,讓你知道從哪裏開始,該往哪個方嚮走。我尤其欣賞它對早期電影運動的梳理,那些看似遙遠的先驅者,通過書中的描述,變得鮮活起來,他們的探索不再是晦澀的學術名詞,而是充滿激情的創造曆程。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電影史的現場,親眼見證瞭那些開創性的技法是如何被發明的,以及它們如何塑造瞭我們今天所習慣的觀影體驗。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宏觀的鳥瞰,也有微觀的深入,讓人在知識的海洋裏,既不迷失方嚮,又能享受到探索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關於電影,更是關於如何理解藝術、如何解讀文化現象的一本入門手冊。它的語言精煉而富有張力,即使是描述那些非常抽象的理論概念,也能用極其生動的比喻將其具象化。我尤其對其中關於電影美學和意識形態批判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讓我開始意識到,每一部被搬上銀幕的影像,都攜帶著其背後的時代烙印和權力結構。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成功地將學術的嚴謹性與閱讀的愉悅感結閤瞭起來。它沒有用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篇幅,而是通過清晰的邏輯鏈條,將看似零散的知識點串聯成一個完整的體係。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感悟産生,仿佛是重新審視瞭一遍自己看過的所有電影,那些曾經一閃而過的片段,如今都有瞭可以依托的理論基石去進行分析和評價。
評分說實話,我對這種“導論”性質的書籍通常抱持著謹慎的態度,生怕它們流於錶麵,泛泛而談。然而,《電影學導論》徹底打消瞭我的疑慮。它在內容深度上做到瞭驚人的平衡。它為你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你理解敘事結構、場麵調度、聲畫關係這些核心要素,但同時又絕不滿足於停留在基礎知識的羅列。它鼓勵讀者帶著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影像,去質疑那些約定俗成的電影語言。我特彆贊賞作者在引入不同學派觀點時的那種客觀和公正,他沒有強行灌輸某一種理論是“真理”,而是呈現齣一個多維度的研究場域,讓讀者自己去辨析和選擇立場。這種引導式的教學方法,極大地激發瞭我進一步鑽研的興趣,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主動的探索者。它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復雜、更有深度的電影世界的大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