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窦娥冤 编 著: (元)关汉卿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 行: 全国新华书店 出版日期: 2011-03-01 版 次: 2 印刷日期: 2014-03-01 印 次: 6 书 号: ISBN 978-7-5463-4346-4 定 价: 32.80元 字 数: 330千字 开 本: 16 页 数: 320 包 装: 平装
《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关汉卿(约1220─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初次接触《窦娥冤》,是在中学课本上,那时候对它更多的是一种概念性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冤屈、关于反抗的故事。如今,读到这本“青花典藏”的“珍藏版”,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真正地沉浸在了那个年代的悲欢离合之中。它不单单是文字的呈现,更是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传统戏曲的独特魅力,都具象化地展现在我面前。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保留了原作精髓的同时,又通过一些细微的编排和注解,让现代读者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张力。读完之后,那种压抑、悲愤却又带着一丝希望的情绪久久不能散去。窦娥的呐喊,不仅仅是对自身遭遇的控诉,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不公的一种最直接、最撕心裂肺的诘问。这种作品,穿越古今,依然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其价值可见一斑。
评分这本《青花典藏:窦娥冤(珍藏版)》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细腻的纹理所吸引。淡雅的青花瓷图案,疏密有致,仿佛承载着千年的韵味,与《窦娥冤》这部经典剧作的主题相得益彰,透着一股子古朴而又精致的美感。书页的纸张也选得极好,厚实且触感温润,翻阅起来非常有仪式感,每一页都能感受到一种用心。装订牢固,无论怎么翻看都不会轻易散页,这对于一本我打算反复品读的藏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书,不仅在于其内容,也在于它呈现给读者的物质形态。这本“珍藏版”在这方面做得无可挑剔,它本身就像一件艺术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我喜欢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这让阅读体验从一开始就变得格外愉悦,也让我对即将翻开的《窦娥冤》充满了期待,相信它一定能带给我与众不同的感受。
评分这本《青花典藏:窦娥冤(珍藏版)》,让我对“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是尘封在历史角落里,干枯乏味的文字,而是经过精心打磨,重新焕发光彩的艺术瑰宝。从装帧设计的匠心独运,到内容呈现的深度与广度,再到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解读,每一个环节都做得恰到好处。它不仅让我重温了《窦娥冤》的经典故事,更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翻阅这本书,我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以及一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文化根脉的追寻。它让我更加珍视那些历经岁月洗礼,却依然闪耀着光芒的文化遗产。
评分《青花典藏:窦娥冤(珍藏版)》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传统戏剧的博大精深。我注意到,在书中对于一些传统戏曲的唱腔、表演程式都有详细的介绍,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戏曲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原本只是被动地阅读文字,现在仿佛能够“听”到那凄婉的唱词,“看”到那程式化的身段,甚至能够想象出舞台上表演时的情景。这种跨媒介的阅读体验,让《窦娥冤》这部作品变得更加鲜活、立体。我甚至开始搜寻相关的戏曲影像资料,试图将书中的文字与实际的表演结合起来,去感受那份属于传统艺术的独特韵味。这本书,成功地激起了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浓厚兴趣,这无疑是它最大的收获之一。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好的文学作品,能够引发读者深层次的思考,并且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与当下产生共鸣。《窦娥冤》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在这本“青花典藏”版本中,我更能体会到这种力量。窦娥的遭遇,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权力滥用的控诉,以及个体在强大社会机器面前的无助与抗争,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读一个悲剧故事,更是在反思社会现象,反思人性的弱点,以及个体应有的担当。它让我明白,即使身处绝境,也要保有内心的良知和对真理的坚持。这种精神力量,是任何时代都不可或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