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世界長的長廊「頤和園長廊」,可觀山、亭、池、荷 避暑山莊36景之一「水心榭」,煙波縹緲如詩如畫 蘇州園林之冠「拙政園」,綠樹掩映、幽靜深遠 窈窕狹長「瘦西湖」24橋美景,儼然一幅水墨畫捲 書法勝地蘭渚山下「蘭亭」,尋訪遺跡,追懷風流 在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多種門類中,園林藝術可稱為藝術性的傑齣代錶。中國園林歷史悠久,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瞭獨特的民族風格。與歐洲規則式幾何形園林的藝術風格截然不同,中國園林更強調一種自然的韻味,將山水景色濃縮其中,或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或小巧精緻、平易近人,充分展現中國文化婉轉含蓄,「天人閤一」的思想,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深厚的審美底蘊。 本書精選多處皇傢園林和私傢園林,透過實景拍攝和精美繪圖,解讀園林藝術的結構布局、造型講究、內涵意境及趣聞典故,讓讀者有如身臨其境,暢遊在俊逸幽渺的景點,感受移天縮地浩然之大氣,清幽雅緻雋秀之深婉,充分領略中國園林之美。 |
| 王其鈞 中國著名的古典建築畫傢。1954年生於江蘇徐州。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後在重慶建築工程學院建築係獲碩士學位,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獲博土學位。現任教於中國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多年來從事繪畫創作,著述也頗豐。著作《中國古建築大係——民間住宅建築》,獲中國國傢圖書獎特別獎項;另一著作《中國傳統民居建築》,也獲得颱灣圖書高獎項「金鼎獎」,成為大陸獲得此項殊榮的一人。 |
| 目錄: 自序/王其鈞 本書導讀示意圖 皇亭聖閣禦花園 頤和園內宮殿區建築 頤和園萬壽山的立體建築群─佛香閣建築組群 頤和園排雲殿建築群 中國園林中長的廊─頤和園長廊 頤和園現存大的古戲樓─德和園 頤和園南湖島及昆明湖沿岸建築 頤和園內的西堤與六橋景觀 園中之園─頤和園中的諧趣園 渾然天成的園中小園─頤和園霽清軒 北海白塔與白塔寺 北海園內的永安寺與堆雲積翠 純樸而精緻的北海瓊華島西坡 北海瓊華島北坡建築 圓臺式城池建築─北海團城 北海中的自然風景園─靜心齋 北海西天禪寺喇嘛廟─西天梵境 北海內宮殿式佛教建築群 北海東岸的山水景觀 造型各異的北海小亭 紫禁城終端的紫禁城禦花園 禦花園內的布局與特色亭子 一條線布局的乾隆花園 建在北京城中軸線上的景山公園 獨具特色的景山諸亭 萬園之園─圓明園 清涼熱河避暑山莊 北方園林的水鄉風光─避暑山莊 獨特的內湖風景 水霧氤氳的熱河景緻 晨煙暮雨的煙雨樓 文津閣 煙波縹緲的水心榭 文園獅子林 怪石嶙峋的金山島 月色江聲島 美景如詩環碧島 水上宮殿建築群─如意洲 水上宮殿建築群─如意洲之二 十裏洋場麯徑尋幽 東南名園─豫園 模山範水真洞天 蘇州園林之冠─拙政園 拙政園中部建築景觀之一 拙政園中部建築景觀之二 拙政園西部園景 歷史悠久的蘇州留園 亭峰相依的留園特色景觀 留園園區內的細部裝飾裝修 蘇州網師園 網師園室內外裝飾 富含宗教意義的園林─蘇州獅子林 獅子林內的假山湖石 獅子林內建築的細部裝飾 「滄浪勝跡」─蘇州滄浪亭園 滄浪亭山水景觀與藝術設置 集各傢之長的園林─怡園 怡園內的各式小亭與廊 江南小園妙品─蘇州耦園 耦園中獨特的彩繪裝飾 具有濃鬱寺院色彩的園林建築─虎丘 虎丘傳奇的池、水、石、山 虎丘山中的小庭園─擁翠山莊 蘇州環秀山莊 窈窕狹長的瘦西湖 瘦西湖二十四橋美景 中西閤璧的園林典範─何園 廳堂井然的何園東園 廊道迂迴、鳥語花香的何園西園 中國四大名園之一─揚州個園 一園收盡四季山─個園假山景觀 非傳統格局的汪氏小苑 江南寺院園林─大明寺西園 悠悠寄暢園 山明水秀的寄暢園 西施泛舟西湖柳 「蓬萊三島」─杭州三潭印月 蘭渚山下勝景─蘭亭 書法勝地蘭亭 南湖及其周邊的建造景觀 岱宗山水小園林 北方建築風格濃鬱的十笏園 閩南園林建寶島 臺式建築風格的闆橋林傢花園 林傢花園內的池山亭榭 林傢花園特色木雕建築裝飾 後記/王其鈞 索引 延伸閱讀 |
從我初步的觀察來看,這套書的選材和資料搜集工作顯然非常紮實。我期待看到其中關於“材料學”的部分——比如,那些經過時間洗禮依然保持生命力的古建材料的選擇標準,以及它們如何與周圍環境實現和諧統一。比如,灰瓦的色澤如何與天空的湛藍産生微妙的對比,鵝卵石鋪地的肌理如何引導行人的步速和心境。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看”園林,更重要的是關於“體驗”園林。我希望它能引導我,在未來親臨這些園林時,能用一種更懂得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它們,去感受造園者留下的痕跡和心意。這種知識的傳遞,如果能做到潤物細無聲,讓讀者在不經意間提升自己的審美鑒賞力,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齣瞭一個簡單的介紹範疇,它成瞭一種生活態度的培養。期待深入閱讀後,能真正領悟到“詩情”與“畫境”如何在中國園林的一方天地中完美交融。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整體排版和裝幀質感非常滿意,它展現瞭一種對文化載體的尊重。在數字信息爆炸的今天,擁有一本實體書,尤其是一本精心製作的關於中國古典美學的書,本身就是一種精神上的迴歸。這本書的字號選擇和行間距的處理,看起來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産生視覺疲勞,這再次印證瞭它作為“原版”的匠人精神。我猜想,在介紹完各大名園之後,作者或許會有一個關於“園林意境”的總結性章節,這對我來說至關重要。如何量化或描述那種“空靈”感?是歸功於水的流動,還是竹影的婆娑?我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嘗試用現代的筆墨,去捕捉那些難以言喻的東方美學精髓。真正的中國園林,是一種“留白”的藝術,留給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幫助我理解這種“留白”的技巧,而不是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將所有的想象空間都填滿。
評分這本《詩情畫境:中國園林》的繁體颱灣原版,光是拿到手上,那種紙張的觸感和油墨的清香,就讓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詩意的時代。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每一張圖片和每一段文字,但從目錄的排版和書籍的裝幀設計來看,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這份“文化遺産”的敬畏。封麵那一抹淡雅的水墨暈染,恰到好處地勾勒齣瞭江南私傢園林的婉約與含蓄,沒有那種直白的、旅遊手冊式的喧嘩,而是沉澱著一種曆經歲月洗禮後的從容。我特彆期待書中對於造園哲學,即“天人閤一”思想如何融入亭颱樓榭、山石水流的闡述。畢竟,中國園林的美,從來都不是堆砌材料的炫耀,而是與自然對話的境界。我猜想,作者一定花瞭大量的心血去挖掘那些隱藏在太湖石嶙峋麯摺背後的文化密碼,比如如何通過藉景手法,將遠方的山巒納入咫尺的院落之中,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至高境界。這本書,從它的實體形態來看,就預示著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園林實物的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引導讀者進入中國古典審美精神世界的鑰匙。希望內頁的圖文結閤能做到圖清景妙,文雅雋永,讓我能在那方寸之地,領略到大韆世界的意境。
評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透露著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但又不失閱讀的親和力,這在文化類書籍中是很難得的平衡。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講究,比如對一些關鍵園林術語的注釋是否詳盡,對那些曆史典故的引用是否精準到位。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國古典文學有一定涉獵的讀者來說,最期待的是書中對“題詠”文化在園林中的體現。一座園林,少不瞭文人雅士留下的匾額、楹聯和詩詞,這些文字與實景相互映襯,共同構成瞭園林的“詩性”。我想知道,作者是否能將這些文學碎片,有機地串聯起來,還原當時的文人情趣和社交場景。是那種一筆帶過,還是像解剖刀一樣,深入剖析每一處題字的深意?如果能配上一些早期的手繪圖稿或者拓本,那就更臻完美瞭。這種對“活的文字”與“靜的建築”之間關係的研究,往往能揭示齣園林超越建築本身的哲學高度。這本書的厚重感,讓我相信它不會僅僅停留在錶麵的美圖展示。
評分翻開內頁,首先吸引我的是那股撲麵而來的“雅緻”氣場,與市麵上那些色彩飽和度過高的攝影集截然不同。這本颱灣原版書的印刷色調,似乎特地做瞭復古的處理,保留瞭中國傳統繪畫那種內斂、柔和的色彩美學。我注意到,書中對不同地域園林風格的區分處理得非常細膩。比如,對北方皇傢園林的宏大敘事與南方私傢園林的精巧玲瓏,那種地域性的文化烙印被凸顯瞭齣來。我個人尤其關注蘇州園林的部分,期待看到他們如何解析那些看似隨意的布局背後,蘊含的精妙幾何學和人文學術的結閤。他們是不是深入探討瞭“麯徑通幽”的設計理念,如何通過轉摺、屏風、月洞門,營造齣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感?閱讀這類書籍的樂趣,就在於培養一種“慢”的審美能力,讓人不再浮躁地走馬觀花,而是靜下心來,去品味一塊磚瓦、一棵古樹在園林空間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希望這書能提供足夠的文化背景支撐,讓我不僅知道“這是什麼”,更知道“它為什麼會是這樣”,這種深度的挖掘,纔是真正有價值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