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价:18.00
著 译 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07-01
版 次: 第一版
标准书号: 15112·11871
页 数: 104
开 本: 32开
装 帧: 平装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符号;4 材料;5 结构设计;6 加工制作;7 安装施工;8 工程验收;9 保养与维修。
1 总则;2 术语、符号;4 材料;5 结构设计;6 加工制作;7 安装施工;8 工程验收;9 保养与维修。附录。条文说明。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院的结构工程师,我一直对幕墙的结构体系和受力性能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结构设计与计算方面的论述,虽然不是我的专业范畴,但其严谨性和系统性依然让我受益匪浅。它清晰地勾勒出幕墙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幕墙本身所承受的各种荷载,包括风、雪、地震以及自重等。书中所涉及的各种连接节点的设计原则,以及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分析方法,都给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幕墙变形能力的设计,这对于保证幕墙在正常使用和在不利荷载作用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更加理解了幕墙设计中的“平衡艺术”,即在满足美学要求的同时,如何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它也促使我思考,在今后的结构设计中,如何更好地与幕墙专业进行协调,从而实现整体建筑的最佳性能。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在进行一次深度对话。它没有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腔调,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接地气的语言,讲述着金属与石材幕墙背后的那些“门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幕墙体系优缺点分析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褒扬哪一种,而是客观地阐述了各自的适用条件、设计侧重点以及潜在的风险,这种中立和全面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在实际项目中,并没有“最好”的幕墙,只有“最适合”的幕墙。书中对细节的关注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如何处理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如何考虑建筑变形对幕墙的影响,甚至是如何在施工过程中保护好幕墙成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恰恰是决定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读这本书,感觉就像在走一条从理论到实践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教你“做什么”,更教你“怎么做”,而且是如何“做得更好”。
评分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太大的启发了。作为一名初涉幕墙行业的年轻工程师,我一直觉得那些冷冰冰的金属和石材背后,隐藏着许多我尚未理解的精妙。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幕墙设计和施工的严谨与智慧。尤其是在材料选择和连接方式的讨论部分,作者旁征博引,从材料的物理性能,到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耐久性考量,再到连接节点的受力分析,都讲解得鞭辟入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幕墙安全性的章节,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地罗列公式,而是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生动地展示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让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个微小细节都可能关系到整个建筑的安全。书中对于石材幕墙的防脱落措施,以及金属幕墙的变形缝设计,都提供了非常具体且可操作的指导,这对于我在项目前期进行方案比选和深化设计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让我开始从更宏观、更系统的角度去审视每一个幕墙项目。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最先被它的内容所吸引的是关于幕墙的耐久性与维护的部分。我所在的物业公司,经常需要处理各种幕墙的后期维护问题,从泛碱、变色到密封失效、脱落,各种状况都层出不穷。这本书在这一块的内容,简直就是我们物业管理人员的“宝典”。它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导致幕墙老化的各种因素,以及不同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石材幕墙的养护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定期的检查来预防潜在的风险。书中提到的关于金属幕墙的防腐蚀处理和表面涂层的维护要点,也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如何修复”,而是强调“如何预防”,这对于我们来说,可以极大地降低后期维护的成本和难度。读完这本书,我对幕墙的“生命周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白,好的幕墙工程,不仅在于施工的当下,更在于长久的维护与管理。
评分我是一名有着多年幕墙施工经验的现场经理,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解决了多年的困扰。我们经常在现场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候是材料批次差异,有时候是安装精度不达标,还有时候是天气突变带来的风险。这本书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内容,简直就是我们现场的“救命稻草”。它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的施工难点,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关于玻璃幕墙的密封防水处理,书中提到的几种不同密封胶的适用范围和施工要点,以及如何进行现场的防水性能检测,都让我茅塞顿开。还有对于金属幕墙面板的安装顺序和固定方式,书里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标准和验收依据,这让我们在和施工队伍沟通时,不再是凭经验,而是有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的实用性,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著作,而是真正扎根于工程实践,指导我们如何把设计图纸变成稳固、美观的实体。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团队在今后的项目执行中,能够更加自信,也更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