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传世家训经典(全四卷)
定价:380.00元
作者:郭齐家,李茂旭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802088689
字数:2280000
页码:共四册
版次: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981kg
编辑**
本书上起先秦,下迄现当代,通过精选分类,收录了中国历代400多位作者共2000余则家训作品。
全书以其内容共分“励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慈孝·婚恋养生”四卷本,八部分,每部分以朝代为序,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近代、现当代八篇分别介绍。这样纵横交织,既可以让读者看到历代家训的全貌,又可以了解某一作者在不同方面的观点和论述。在每一篇家训的安排上,以精简的题解让读者首先了解该篇家训的主旨;具体内容则包括原文、注释和译文,让读者能全面理解家训内容的要领。为便于理解原文,注释采用夹注形式。译文力求文辞优美,贴切顺畅。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结合注释研读原文。为进一步让读者了解家训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主要思想和著作,本书*后一卷附有简要的作者小传。
内容提要
“慈”是指长者对晚辈的抚爱;“孝”是指晚辈对长辈的赡养和尊敬。“慈”与“孝”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文化背景,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道德标准和家庭教育的基础。只要家庭存在,“慈孝”这一基本的人伦道德便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古人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慈爱纯粹出于一种无私的天性,“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三月婴儿,未知利害也,而慈母之爱谕焉者,情也”(《淮南子·缪称训》)。孟子日:“丈夫(男孩)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孟子·滕文公下》)。但是,古人同时强调,父母对子女应爱之有道,如果一味地溺爱,便不是真正的爱子女,而是害子女了。司马光说:“天爱之,当教之以成人,爱之而使陷于危辱乱亡,乌在其能爱子也?”“爱而不教,适所以害之也”(《温公家范》)。因此,溺爱并不是真正的慈,“慈者非违理之谓也,必也尽教训之道手”,正确的爱子之道,应该是“导之以德义,养之以廉逊,率之以勤俭,本之以慈爱,临之以严恪,以立其身,以成其德”(《内训》)。同时“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恶之性,不得以为犹子而始纵惜也”(《板桥家书》)。这些金玉良言,足应为今之为父母者深省之。
目录
卷 励志·勉学
励志
一、先秦篇
二、秦汉篇
三、魏晋南北朝篇
四、隋唐五代篇
五、宋辽金元篇
六、明清篇
七、近代篇
八、现当代篇
勉学
一、先秦篇
二、秦汉篇
三、魏晋南北朝篇
四、隋唐五代篇
五、宋辽金元篇
六、明清篇
七、近代篇
八、现当代篇
第二卷 修身·处世
修身
一、先秦篇
二、秦汉篇
三、魏晋南北朝篇
四、隋唐五代篇
五、宋辽金元篇
六、明清篇
七、近代篇
八、现当代篇
处世
一、先秦篇
二、秦汉篇
三、魏晋南北朝篇
四、隋唐五代篇
五、宋辽金元篇
六、明清篇
七、近代篇
八、现当代篇
第三卷 治家·为政
治家
一、先秦篇
二、秦汉篇
三、魏晋南北朝篇
四、隋唐五代篇
五、宋辽金元篇
六、明清篇
七、近代篇
八、现当代篇
为政
一、先秦篇
二、秦汉篇
三、魏晋南北朝篇
四、隋唐五代篇
五、宋辽金元篇
六、明清篇
七、近代篇
八、现当代篇
第四卷 慈孝·婚恋养生
慈孝
一、先秦篇
二、秦汉篇
三、魏晋南北朝篇
四、隋唐五代篇
五、宋辽金元篇
六、明清篇
七、近代篇
八、现当代篇
婚恋养生
一、先秦篇
二、秦汉篇
三、魏晋南北朝篇
四、隋唐五代篇
五、宋辽金元篇
六、明清篇
七、近代篇
八、现当代篇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老实说,刚开始接触这套书时,我有点担心文言文的阅读障碍,但实际体验下来,发现编者们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他们不仅提供了原文,还在关键处做了细致的白话解释,使得即便是对古典文学不太熟悉的普通读者也能顺畅理解其内涵。更绝妙的是,他们将一些看似抽象的德行,与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品格挂钩,使得这些古老的训诫瞬间“活”了起来,不再是束之高阁的教条。这种“活化”的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易经》中的哲思、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警示,都能以一种更贴近现代人思维习惯的方式被吸收和内化,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体现了编辑团队深刻的读者洞察力。
评分这本《中华传世家训经典(全四卷)》的装帧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设计典雅大气,那种古朴的韵味和现代的质感结合得恰到好处,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出版物。我特别喜欢它纸张的选用,那种略带米黄色的质感,不仅保护了视力,也让阅读的体验更添一份沉静。每一次翻开,都能感受到文字在指尖的呼吸,那种踏实感是速食文化中难得的慰藉。尤其欣赏它在注释和校对上的严谨态度,在整理这些承载着几百年历史的家训时,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关乎传承的准确性,从我翻阅的几页来看,编者们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让人感到由衷的敬佩。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这部典籍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瑰宝,体现了人民日报出版社一贯的高水准。
评分这四卷本的体量,决定了它不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快餐读物”,而更像是案头常备的“精神工具箱”。我发现自己经常会在处理一些棘手的家庭事务或教育孩子方面遇到困惑时,会随机翻开其中一卷,往往能从中找到恰到好处的启发。它不像现代育儿书籍那样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流程,而是提供一种思考的框架和高度,让你学会从更宏大、更长远的维度去看待眼前的小矛盾。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直接的灌输都要有效。它强迫你慢下来,去咀嚼那些跨越时空的智慧,最终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种平衡和定力,这种内在的收获,才是这套经典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阅读这部汇集了中国古代诸多名门望族的家训集,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与现实的强烈对照。它并非枯燥的教条罗列,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家族故事和祖训片段,勾勒出古人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思考。比如其中关于“慎独”的论述,放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时代,其警醒意义不亚于一次心灵的洗涤。不同家族的家训侧重点各异,有的强调耕读传家,有的力主刚正不阿,有的则侧重于为人处世的圆融,这种多元化的智慧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其丰富的伦理图谱,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家族的传承脉络,以及我们正在向下一代传递着何种“精神遗产”。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单纯的家风教育范畴,它其实是一部微缩的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史和管理哲学教材。通过对不同阶层、地域家族的家训进行比较研究,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诚信”与“勤勉”的要求始终是贯穿始终的主线。但更深层次的是,它揭示了古代士大夫阶层如何构建其内在的精神秩序和外部的社会责任感。例如,某篇家训中关于“量力而行,不妄取”的告诫,实际上是对权力边界和财富获取方式的深刻反思,这对于我们当下提倡的“健康价值观”和社会公德建设,提供了极具参考性的历史视角,可以说是古为今用,提供了极佳的参照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