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学术界倡导本土化与规范化以来,学者们对规范化的诉求远大于本土化的努力,对中国社会的现象、经验及其问题的研究依然外在套用、借鉴及验证西方形形色色理信纸的水平上。本书作者以中国人的关系建立及其运作方式为研究起点,对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的本土视角、方法、概念、模型等进行了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探求,也对以二元对立思维来比较、研究中国社会及构建中国社会理论的倾向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作者认为,只有从人情、面子与权力的运作过程出发,关注个人权威、道德品质、利益往来及血缘关系等因素的配合方式,才可能揭示出中国社会的运作机制与规则,并建构起相关的理论模式。
##有些书初看一般,时时会想到,想着又觉得不敢靠过去,后来才觉得有品。书都是一样,是看的人状态一直在变。
评分##好书啊~
评分##本土化的见地
评分##: D668/1292
评分##如何把人人皆知的常识变为学术,这是一个问题。
评分##有些许的小失望,理论延伸还是不够充分...
评分##有些书初看一般,时时会想到,想着又觉得不敢靠过去,后来才觉得有品。书都是一样,是看的人状态一直在变。
评分##唉。。。连翟老师的书都不全。。。
评分##唉。。。连翟老师的书都不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