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2017 | ||
| 定价 | 70.00 | |
| 出版社 | 中国人事出版社 | |
| 版次 | 01 | |
| 出版时间 | 2017.6 | |
| 开本 | 16 | |
| 主编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258 | |
| 字数 | 423千 | |
| ISBN编码 | 9787512911710 | |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2017
农业经济专业知识与实务(中级)2017
作为一名对农业经济领域怀揣热情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梳理农业经济学知识体系的优质读物。偶然间接触到这本书,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相当可观。尤其是关于农业市场化改革的章节,让我对价格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统计图表,清晰地展示了市场化改革如何逐步打破了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农业的束缚,如何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消费,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分析,它不仅解释了期货市场的基本运作原理,还深入探讨了其在稳定农产品价格、规避市场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这对于理解现代农业金融风险管理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关于农业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将经济学理论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解释了技术创新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从而推动整个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本书的论证逻辑严密,数据支撑充分,是一本能够激发读者深入思考的学术性读物。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朴实无华的封面,但当你翻开书页,便会发现其内容之丰富,远超想象。对于我这种非专业出身,但又对农业经济领域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盏明灯。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农村金融体系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几种金融产品,而是深入分析了农村金融的特殊性——例如信息不对称、抵押物不足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来解决这些难题。书中提到的普惠金融理念,让我看到了金融如何真正惠及到广大的农民和农村企业,促进了乡村振兴。另外,关于农业保险的章节也让我印象深刻,作者详细阐述了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以及如何设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制度,以应对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带来的风险。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现代农业的风险管理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专业性,让我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良苦。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让我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绿色和简洁的字体,一看就充满了专业和权威感,这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之旅充满了期待。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好,印刷清晰,排版合理,阅读起来十分舒适,不会有那种廉价感。虽然我购买的是2017年的版本,但里面的知识体系依然扎实,基础理论的讲解非常到位。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章节,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来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比如如何平衡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发展,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等。这些案例让我对抽象的经济学理论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开始思考中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教材中对农业政策的解读也相当透彻,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还是具体到某个区域的扶持政策,都有详细的阐述和分析,这对于我理解当前和未来的农业政策走向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整体风格严谨而又不失生动,是一本非常值得细细品读的教材,我相信它能够为我打下坚实的农业经济学理论基础。
评分从这本书的整体框架来看,它对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对于想要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我个人对书中关于国际农业贸易的章节比较关注。作者分析了中国作为全球农业大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贸易壁垒、国际价格波动、以及如何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来提升自身竞争力。文中对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贸易的变迁,以及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都有详细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不仅关注了宏观层面的贸易政策,还探讨了微观层面的农产品国际营销策略,例如如何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认可度,如何构建品牌的国际影响力等。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中国农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很高,但行文流畅,逻辑清晰,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优质教材。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书,它不仅仅是简单罗列知识点,更像是一次对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程的深度回溯与前瞻。我对书中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尤为感兴趣。作者并没有回避当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比如资源环境压力、耕地质量下降、面源污染等问题,而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模式的介绍,它不仅强调了经济效益,更注重了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一种更为长远的、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发展观。此外,书中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讨论也相当到位,它梳理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的历程和成效,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矛盾和挑战,这对于理解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至关重要。这本书的观点深刻,论据扎实,读起来虽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