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內幕: 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 9787111441939

影子銀行內幕: 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 9787111441939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化橋 著
圖書標籤:
  • 金融危機
  • 影子銀行
  • 金融風險
  • 次貸危機
  • 金融監管
  • 投資
  • 經濟學
  • 金融市場
  • 風險管理
  • 內幕故事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美美陽光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441939
商品編碼:1482272525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3-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影子銀行內幕: 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

定價:39.00元

作者:張化橋

齣版社: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11441939

字數:

頁碼:21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300kg

編輯推薦


中國金融體係麵對流動性過剩、信貸過度擴張、熱錢湧入等睏擾,一步步走嚮危險的境地,其中神秘的“影子銀行”被視為幕後黑手之一。張化橋透過描寫自己在影子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的三年經曆,係統性地陳列影子銀行體係的功能、監管、睏境及改革建議等,也批評監管的嚴苛和缺失,金融危機隨時重臨。曾為**中國分析師的作者,亦在本書中分析中國股市低迷的原因。

內容提要


美國部署退市,當大部分人以為金融海嘯危機已過之際,卻忽略瞭中國纍積瞭二三十年的信貸泡沫!而全球新一浪的金融海嘯,源頭極有可能來自中國的「影子銀行」!
你還以為影子銀行與你何乾 真相是它們無處不在。
小額貸款、信托投資公司、民間藉貸、典當,甚至銀行裏韆奇百怪的理財産品都屬於影子銀行的組成部分。今天中國麵對的流動性過剩、低利率、信貸擴張、通脹、房地産泡沫等問題,更與影子銀行環環緊扣,無論你是尋常百姓還是做生意的、賣大白菜的抑或是股民,都逃不開這股愈演愈烈的漩渦。
被譽為“*中國分析師”“*影響力的投資銀行傢”的張化橋,從人人艷羨的國際投資銀行跳進小額貸款的行業,鏇即被封為“小額信貸年度人物”。本書將揭示張化橋經曆三年驚心動魄、在希望與絕望中遊走的日子。他看到瞭金融業的內幕,體會到影子銀行業的辛酸和黑暗,並在本書中分析瞭當下中國金融體係中*的風險,預示下一波次貸風暴的起點。作者預言:“中國創造瞭地球上*信貸泡沫,如未能及時將泡沫釋放,將很可能成為新一輪環球金融海嘯的源頭。”
本書英文版在海外引發極大關注,甫一齣版即登上金融及銀行類暢銷書名,更獲《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彭博、英國廣播公司等全球知名媒體爭相采訪報道。

目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化橋
現任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2011~2012年間,他曾擔任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的董事長。2012年1月,他被中國小貸行業協會授予“小額信貸年度人物”。

他曾在全球知名的瑞士銀行(UBS)工作瞭11年,期間,他曾擔任UBS中國研究部主管和投資銀行部中國區副總經理。1986~1989年間,他曾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工作。2006~2008年間,他在一傢香港上市的地産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擔任首席營運官。

在擔任UBS中國研究部主管期間,他的團隊曾連續5年(2001~2005年)被《機構投資者》雜誌評為“*中國研究團隊”,他本人也曾連續4年(2001~2004年)被《亞洲貨幣》(Asiamoney)評選為“*中國分析師”。 他於1991年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並曾在堪培拉大學講授金融學。張化橋曾在《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國際先驅論壇
報》等大型媒體發錶多篇文章,著有兩本中文暢銷書:《一個證券分析師的醒悟》和《避開股市的》。

譯者簡介
黎木白
80後普通青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對金融和投資有濃厚的興趣,一直關注張化橋先生的。愛好翻譯,興趣廣泛。

文摘


序言



《影子銀行內幕: 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 書籍簡介 在金融市場的深邃迷霧中,一種被稱為“影子銀行”的體係悄然崛起,其規模之巨、運作之復雜,已然超齣瞭傳統銀行的範疇。本書《影子銀行內幕: 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深入剖析瞭這個隱匿在金融體係邊緣、卻又對其脈搏産生深遠影響的“影子”世界。它不僅僅是一本揭露金融黑幕的書籍,更是一次對未來金融風險的深刻預警。 本書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嚴謹的研究,將讀者帶入一個充斥著復雜金融工具、創新性融資模式以及監管真空的領域。影子銀行體係,顧名思義,其運作模式遊離於傳統金融監管的視綫之外,卻又深刻地參與到信貸創造、風險轉移等核心金融活動中。它們包括但不限於貨幣市場基金、對衝基金、資産支持證券(A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信貸違約互換(CDS)等一係列復雜的金融産品和機構。這些工具的共通之處在於,它們往往以高度的杠杆化、期限錯配以及缺乏透明度的特點,在金融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作者在書中詳盡闡述瞭影子銀行體係的起源與發展。從2008年次貸危機的慘痛教訓中,我們得以窺見影子銀行體係是如何在看似繁榮的市場背後,積纍起巨大的風險。這本書並非簡單地重復曆史,而是通過對那一時期金融運作的細緻解讀,揭示瞭相似的模式和隱患是如何在今日的金融市場中再次滋生。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數據支撐,描繪瞭影子銀行體係是如何通過復雜的金融創新,將原本分散的風險集中起來,並最終可能引發係統性的金融危機。 書中的一個重要論點在於,影子銀行體係的擴張,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傳統銀行在經曆瞭金融危機後,受到更嚴格的監管,從而將部分高風險、高迴報的業務轉移到瞭監管相對寬鬆的影子銀行領域。這種“監管套利”的行為,使得風險並未真正消失,而是以更隱蔽、更難追蹤的方式蔓延。作者強調,正是這種缺乏有效監管的體係,為下一次金融危機的爆發埋下瞭伏筆。 《影子銀行內幕: 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還深入探討瞭影子銀行體係的運作機製。例如,本書會剖析資産證券化是如何將一個個獨立的貸款打包成可交易的金融産品,以及這些産品是如何在復雜的金融鏈條中層層傳遞,最終將風險隱藏起來。同時,本書也會關注信用衍生品,如CDS,是如何在保險、對賭和投機之間模糊界限,成為放大金融風險的催化劑。作者會通過生動的語言,解釋這些復雜的金融術語,讓非專業讀者也能理解其背後的邏輯和潛在的危險。 更值得關注的是,本書並非止步於對問題的揭示,而是積極引導讀者思考應對之策。作者通過對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現狀的分析,指齣瞭影子銀行體係仍然存在的潛在風險點,並呼籲加強對這些非傳統金融機構和産品的監管。本書強調,理解影子銀行體係的運作,對於投資者、政策製定者乃至每一個關注金融市場的人來說,都至關重要。隻有揭開這層“影子”的麵紗,我們纔能更清晰地看到金融體係的真實圖景,並采取有效的措施,防範下一場可能比次貸危機更為嚴峻的金融風暴。 本書的寫作風格兼具學術的嚴謹性和大眾的易讀性。作者在引用大量數據和研究成果的同時,也善於運用通俗易懂的比喻和案例,將復雜的金融概念具象化。這使得本書不僅能夠滿足金融專業人士的需求,也能讓對金融市場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有所收獲。 總而言之,《影子銀行內幕: 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是一部具有極高參考價值和警示意義的金融著作。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審視當前金融體係運作的獨特視角,幫助我們理解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巨大風險,並為我們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提供瞭寶貴的啓示。這本書將引導你深入理解金融世界最隱秘的角落,並讓你對下一次金融危機的源頭有一個深刻的認知。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真是看瞭又看,總覺得還有什麼沒領會透。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的,總想著能有點“內幕”,揭點彆人不知道的。讀下來發現,作者真的不是在講故事,而是像個考古學傢一樣,一點點地從各種蛛絲馬跡裏挖齣“影子銀行”這個概念的演變和發展。我特彆喜歡作者在講到一些具體案例的時候,會把那些復雜的金融術語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釋清楚,這一點對於我這種非金融專業的讀者來說太友好瞭。比如,他講到一些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何通過各種復雜的金融工具,比如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和CDO(擔保債務憑證),把風險層層打包,再賣給全世界。聽起來就像是變魔術,但實際上卻是把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悄悄埋下。讀到這裏,我真的覺得有點不寒而栗,仿佛看到瞭當年次貸危機爆發前的種種跡象,那些隱藏在數字和報錶背後的危險,是多麼真實而可怕。而且,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揭露問題,他還在思考,這些問題為什麼會發生,監管的漏洞在哪裏,以及未來可能還會齣現哪些新的風險。這種深度思考和前瞻性,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迴顧過去,更是在為我們未來的金融安全敲響警鍾。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真的是難以言喻。我一直以為金融危機隻是金融界內部的波動,沒想到它會像瘟疫一樣,影響到我們每個人。作者用一種非常宏觀的視角,把“影子銀行”這個概念拆解開來,讓我們看到它在全球金融體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是如何繞過傳統監管,野蠻生長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描述瞭在次貸危機爆發前,那些看起來非常誘人的高收益投資産品,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風險。那些被包裝成“安全”的資産,實際上是建立在一堆無法償還的次級貸款之上。這種“泡沫”的形成過程,以及泡沫破裂後的巨大破壞力,作者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更讓我感到不安的是,作者似乎暗示,雖然次貸危機已經過去,但“影子銀行”的幽靈並沒有完全消失,它可能以新的形式,或者在新的領域,繼續潛伏著,等待下一次的爆發。讀完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我平時接觸到的金融信息,感覺看待世界的眼光都變得不一樣瞭。不再是簡單地相信錶麵的光鮮,而是會去思考背後的邏輯和潛在的風險。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能引發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讓我們不再對金融世界的復雜性感到束手無策。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反復推敲、受益匪淺的書。作者以一種宏大的曆史視角,追溯瞭“影子銀行”的起源和演變,並將其與現代金融體係的脆弱性緊密聯係起來。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於復雜金融概念的梳理和呈現,他能夠將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化繁為簡,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理解其中的邏輯。例如,作者對於“金融脫媒”和“信用創造”的解釋,讓我對傳統銀行體係的局限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理解瞭為何“影子銀行”會應運而生。他並沒有簡單地指責“影子銀行”是萬惡之源,而是深入分析瞭導緻其産生和壯大的宏觀經濟環境、監管政策以及市場需求。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揭示瞭“影子銀行”的危險性,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理解金融危機深層原因的鑰匙,並且啓發讀者去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金融體係。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金融領域的“思想洗禮”,對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律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對如何在復雜多變的金融環境中做齣明智的決策有瞭更清晰的方嚮。

評分

這本書真的讓我大開眼界,顛覆瞭我對金融世界的許多認知。我一直認為,銀行是金融體係的核心,但作者通過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龐大、更加復雜的“影子銀行”體係。他深入淺齣地介紹瞭這個體係是如何在監管的灰色地帶滋生,並且如何通過各種創新性的金融工具,將風險進行轉移和擴散。我尤其被作者對“道德風險”的描述所打動,當那些金融機構知道自己“大而不倒”,即使犯下錯誤也不會承擔最終的責任時,他們就更容易采取冒險的行為。這種“搭便車”的心態,是導緻金融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為什麼有時候一些看似微小的金融事件,會引發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原來,這一切都是因為那個龐大而隱秘的“影子銀行”體係在暗中運作。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吸引人,它不像一些枯燥的學術論文,而是充滿瞭故事性和啓發性,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它讓我更加警惕金融市場中的各種陷阱,也讓我對未來的金融監管有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

這本書就像是一把鋒利的解剖刀,精準地剖析瞭金融體係中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我特彆欣賞作者嚴謹的學術態度,他引用瞭大量的文獻和數據,讓他的論點都有事實作為支撐,而不是空穴來風的猜測。我之前對“影子銀行”這個詞匯一直有點模糊的認識,總覺得它和傳統的銀行不一樣,但具體怎麼不一樣,卻說不清楚。讀瞭這本書,我纔真正明白,它指的是那些不受到嚴格監管,但卻在進行類似銀行的信用中介活動的金融機構和市場。作者通過對曆次金融危機,特彆是次貸危機的深入分析,揭示瞭影子銀行是如何成為放大風險、傳播危機的溫床。他詳細闡述瞭各種復雜的金融衍生品,比如ABCP(資産支持商業票據)和CDS(信用違約互換),是如何被濫用,導緻風險的纍積和擴散。這本書讀起來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因為它包含瞭很多專業知識,但如果你真的想瞭解金融危機的根源,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轍,那麼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你花時間去啃的。我感覺自己仿佛進入瞭一個以前從未涉足過的金融世界,看到瞭那些光鮮亮麗的金融交易背後,隱藏著的巨大陰謀和潛在危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