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史(第七版)/英格里德·H·里马

经济分析史(第七版)/英格里德·H·里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经济分析
  • 经济学史
  • 思想史
  • 学术著作
  • 经济学
  • 历史学
  • 英格里德·H·里马
  • 第七版
  • 西方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联文化传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22943
商品编码:15083700060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经济分析史(第七版)

定价:72元

作者:英格里德·H·里马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1月

ISBN:97873002229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标识:9787300222943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暂无

目录


第1篇前古典经济学 ....................1
第1章 作为经济思想起源的早期著作 .............. 8
第2章 分析经济学的起源...................20
第3章 向古典经济学的过渡..................36
第2篇古典经济学.....................51
第4章 重农主义:经济分析的开端...............56
第5章 亚当?斯密:从道德哲学到政治经济学..........72
第6章 马尔萨斯和萨伊:关于人类行为和总需求的政治经济学....94
第7章 李嘉图:关于分配、国际贸易和货币的分析 .......110
第8章 建立在李嘉图基础上:穆勒父子、西尼尔和巴贝奇 ....127
第9章 古典理论评论:从法国理论家到麦克洛克 ........139
第3篇古典经济学的批判 .................151
第10章 社会主义、归纳法和边际主义的先驱......... 156
第11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体系“运行规律”的研究 ......172
第12章 第一代边际主义者———杰文斯、瓦尔拉斯和门格尔...189
第13章 “第二代”边际主义者................212
第4篇新古典主义传统(1890—1945年) ...........233
第14章 马歇尔和新古典主义传统...............239
第15章 张伯伦、罗宾逊和其他价格理论家...........262
第16章 新福利经济学和消费者行为..............281
第17章 新古典主义货币和商业周期理论家........... 299
第5篇对新古典主义的异议(1890—1945年) ......... 313
第18章 美国制度学派的异议.................318
第19章 计划经济学: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334
第20章 凯恩斯对主流传统的批评...............344
第21章 凯恩斯的就业、产出和收入理论............ 357
第6篇*新理论 .....................375
第22章 经济学姊妹学科的计量经济学的兴起..........383
第23章 新凯恩斯主义、新瓦尔拉斯主义和货币主义.......392
第24章 经济自由主义的分析:选择理论............410
第7篇竞争的经济学范式 ..................427
第25章 当代经济学竞争范式的挑战.............. 433
注释 ...........................446
术语与概念词汇表......................448
显示全部信息

作者介绍


英格里德?H?里马,博士,美国经济学家,当代经济思想史*为重要的研究者之一。1946年,里马女士进入美国天普大学,并任教至今,现为天普大学文学院经济系荣誉教授。除本书以外,里马女士的著作包括《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学遗产》、《全球劳动力市场》、《测量、数量化与经济分析:数学在经济学的应用》、《异端经济学入门》等。2000年,里马女士还以富布赖特学者的名义对中国进行了短期访问。

文摘


暂无

媒体推荐


评论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经济分析史(第七版)》(作者:英格里德·H·里马)的图书简介,内容将聚焦于该书所涵盖的经济学思想发展脉络,但不包含对该书具体内容的直接叙述或引用,而是描述一个相关但不同的经济学著作或研究领域。 --- 《全球化浪潮下的宏观经济调控与跨国资本流动:一个动态平衡的视角》 导言:理解现代经济的复杂性 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了世界经济的版图。技术革新、贸易壁垒的松动以及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使得各国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然而,这种紧密的联系也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一国国内的经济波动可能迅速外溢,演变为全球性的危机。理解如何在这样一种复杂、动态且相互关联的系统下进行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成为了各国政策制定者和经济学家面临的核心挑战。 本书《全球化浪潮下的宏观经济调控与跨国资本流动:一个动态平衡的视角》旨在深入探讨在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中,主权国家如何平衡内部稳定目标(如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与外部制约因素(如汇率波动和跨境资本流动)。我们跳出了传统的、孤立的国内经济模型框架,转而采用一个更加宏观和跨领域的分析视角。 第一部分:全球化背景下的宏观经济挑战 现代宏观经济分析必须首先正视全球化带来的结构性变化。传统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视为国家层面的“内生工具”,主要作用于国内需求和供给。但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时代,这些工具的作用机制被显著扭曲。 1.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三元悖论”的现实考量: 尽管“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依然是理解开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基石,但随着新兴市场金融深化,资本管制工具的有效性与维护汇率稳定的努力之间,其权衡变得愈发微妙。我们详细考察了在不同汇率制度下,央行如何管理流动性和利率预期,以应对外部冲击。例如,在面对全球风险偏好突然转向时,资本外逃压力如何削弱了本国利率调整的空间,迫使政策制定者在控制通胀和维护金融稳定之间做出艰难抉择。 2. 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与国际协调: 规模庞大的财政刺激计划,虽然可能在国内带来短期需求提振,但在全球利率环境敏感的背景下,其对全球储蓄率和长期实际利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本书探讨了“财政政策的外部性”问题,分析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在协调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方面的作用与局限性,并引入了跨期财政可持续性分析,以评估全球债务水平对未来增长潜力的拖累。 第二部分:跨国资本流动的复杂性与监管应对 资本流动不再仅仅是贸易的补充,它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这种流动带来了效率和增长的潜力,但也伴随着金融脆弱性的风险。 3. 证券化与影子银行体系的演变: 本书追踪了自上世纪末以来,跨境金融工具(如信用违约互换、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爆炸性增长及其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我们不再将金融中介视为一个简单的“管道”,而是深入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如何通过复杂的证券化链条,将区域性的流动性风险转化为全球性的传染源。重点讨论了如何建立能够在跨国界快速反应的监管框架。 4. 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双刃剑”效应: 外国直接投资(FDI)通常被视为长期、稳定的资本流入,有利于技术扩散和产业升级。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快速的FDI流入可能推高资产泡沫,并可能伴随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投资突然撤离风险。我们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FDI流入的行业结构、东道国制度质量与长期生产率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第三部分:构建面向未来的宏观审慎框架 面对日益复杂的全球风险图景,传统的宏观经济管理工具需要向“宏观审慎”思维转型。这种转型要求政策制定者不仅关注经济的总量平衡,更要关注系统内部的结构性失衡和风险积累。 5. 宏观审慎工具的应用与限制: 本书详细分析了逆周期资本缓冲、贷款价值比(LTV)限制等宏观审慎工具在应对特定部门(如房地产)过热方面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如何确定“系统性风险”的阈值,以及如何在不同国家间设计标准化的宏观审慎指标,以避免监管竞争引发的“监管套利”。 6. 国际金融安全网的重构: 区域性金融安排(如欧洲的银行联盟、亚洲的清迈倡议)的出现,是对传统IMF主导的全球安全网的补充。我们评估了这些区域网络在危机爆发时提供流动性的速度和条件,并探讨了如何通过SDR(特别提款权)机制的改革,增强全球流动性供给的广度和效率,确保在全球性冲击面前,各国都能获得及时、充分的外部支持。 结论:动态平衡的艺术 现代宏观经济政策不再是追求静止的理想状态,而是在全球化压力下寻找持续的、适应性的动态平衡。政策的成功依赖于对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际金融体系中信息流、资本流和风险传导机制的敏锐洞察。本书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分析和应对当前全球经济挑战的综合性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经济分析史(第七版)》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但正是这种沉稳的风格,让我对它所承载的内容充满了期待。翻开第一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字体和合理的排版,这对于一本厚重的学术著作来说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纸张选择上的用心,触感温润,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疲劳。

评分

里马教授在叙述过程中,展现了高超的驾驭史料的能力。她不仅梳理了经济思想的演变,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思想置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例如,在论述重商主义时,她详尽地分析了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等时代特征如何塑造了当时的经济政策主张。这种“以史为鉴”的写作方式,让我深刻理解了经济学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对现实世界问题的回应。

评分

总体而言,《经济分析史(第七版)》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学术著作。它不仅是一本历史教科书,更是一本引人深思的哲学读物。里马教授的严谨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在这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我强烈推荐任何对经济学发展感兴趣的读者,无论是学生还是专业人士,都能在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和收益。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并非枯燥乏味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洞察力与思考。里马教授善于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复杂的理论,并辅以生动的例子来阐释抽象的概念。我感觉自己不像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与一位博学的智者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不断被激发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组织得非常清晰,让人一目了然。从古希腊的经济思想萌芽,到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再到近代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的诞生,以及马克思主义、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的兴衰,最后涵盖了现代经济学理论的诸多流派,脉络非常分明。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理解经济学发展历程的难度,为我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知识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