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癫狂与理智:你不得不知的世界金融史 | 作者 | 张志前 |
| 定价 | 5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20109222 | 出版日期 | 2017-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涵括世界金融史上所有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全书由36个金融历史故事组成,每个故事3000字左右,阅读时间不到3分钟。 36个故事归类为四篇,分别是:起源篇、事件篇、人物篇和机构篇。 起源篇分别介绍了中央银行、保险、典当等金融行业的起源;事件篇介绍了影响世界的金融事件,包括:欧洲历史上的三次金融危机、美国银行危机等;人物篇介绍了影响世界的金融人物,包括:罗斯柴尔德、索罗斯、弗里德曼等;机构篇介绍了世界著名金融机构发家史,包括:纽约证券交易所、高盛、瑞银、穆迪等。 书中的故事各自独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任意文章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张志前?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长期从事经济政策研究和金融投资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金融投资、房地产等。曾出版《欧债危机》《楼市迷局》《货币泡沫》《进城圆梦》《利率市场化下的理财策略》等多部著作。 |
| 目录 | |
| 目录: 起 源 篇 003金融革命催生英格兰银行015伦敦大火烧出火险公司025没有典当就没有哥伦布航海037为什么美国人可以富超过三代049不给利息的银行 事 件 篇061作家吹出的泡沫073被飓风吹破的地产泡沫085苏伊士运河战争背后的货币较量097导致日本衰落的广场协议109买得起皇位的金融家121文艺复兴背后的金融支持者133无法替代的美国财政金融之父145弗里德曼与他的休克疗法157与哥伦布齐名的金融子 机 构 篇169丰收女神克瑞斯的微笑181严格保密的瑞士银行193低调的高盛205起源于中国的美国保险公司211普惠金融的先驱 |
| 编辑推荐 | |
| 涵括世界金融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一本书读懂世界金融史 全书由36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3000字左右,阅读时间不到3分钟 文笔流畅、节奏感强,毫无阅读压力 36个故事各自独立,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任意文章阅读 内含36幅作者用心挑选的插图,辅助阅读 版式疏朗雅致,让读者在阅读时有一份轻松的心情 内文用纸为80g纯质,纯净而有质感 |
| 文摘 | |
| 序言 | |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我之前读过的金融史书籍,大多聚焦于某个国家或者某个时期,而这本书则将目光投向了“世界”金融史,而且是以一种“癫狂与理智”的二元对立来展开叙述,这在我看来是一种非常巧妙的切入点。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把金融史上的事件划分为好与坏,而是深刻地揭示了在金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狂热的冲动和冷静的理性之间的拉扯。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文化背景下金融实践的对比分析,比如东方和西方的货币观念差异,以及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这种跨文化的视角,让我对金融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作者的论证逻辑非常严谨,他总是能用大量的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让我信服。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拓展训练,不断地挑战我固有的认知,引导我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评分这套书绝对是我近期最惊喜的发现!一直以来,我对金融史总有一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感觉,要么是枯燥的数字和晦涩的概念,要么是过于简化的叙事,总让人提不起兴趣。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方式,把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金融事件和人物,鲜活地呈现在我眼前。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癫狂”时刻时的笔触,那种集体性的疯狂,那种对财富的贪婪与追逐,读起来简直让人手心冒汗,仿佛身临其境。比如,书中对郁金香狂热的描绘,那种人人疯狂,价格离谱到不可思议的场景,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依然觉得不可思议。但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描绘疯狂,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了这种疯狂背后的逻辑,那些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历史的因素是如何交织在一起,最终酿成一场又一场的金融泡沫。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描绘“理智”的章节,作者又展现了他严谨的学术功底,条理清晰地梳理了金融制度的演变,解释了那些支撑着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读完之后,我对很多金融术语和概念都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懂得了它们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绝对是一种享受。我一直以为金融史是那种需要深厚经济学背景才能理解的书籍,但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作者的语言通俗易懂,即使是对金融领域不太熟悉的人,也能轻松地读懂。他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把那些复杂的金融概念解释得浅显明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某次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的描述,他用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来形容,非常形象地展现了危机是如何一步步蔓延开来的,让我这个门外汉也看得津津有味。而且,这本书的篇幅也恰到好处,既不会因为过于简略而显得肤浅,也不会因为过于冗长而让人望而却步。每一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故事,读起来既有满足感,又会让人期待下一章节会讲述什么。这本书让我感觉,阅读金融史不再是一项枯燥的任务,而是一次充满趣味和启发的心灵之旅。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就被它的封面设计吸引了。一种复古又现代的感觉,很有质感。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作者的语言风格深深打动了。他不是那种板着脸讲大道理的学者,而是更像一位博学的朋友,带着我一起穿越时空,去见证那些波澜壮阔的金融风云。我尤其欣赏他对那些关键历史人物的刻画,无论是早期金融家的敏锐洞察,还是后世改革者的深谋远虑,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我能感受到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人物的传记、信件,甚至是当时的社会风貌,才能写出如此细腻生动的描述。读到书中关于某个金融危机是如何被某个关键人物的决策所化解,或者又因为某个决策而加剧时,我总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这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简单复述,更是对人性、制度和偶然性之间复杂互动的深刻探讨。这本书让我明白,金融史不是一堆冰冷的数据,而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类故事,充满了智慧、贪婪、勇气和失误。它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未来的金融发展多了一份审慎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金融这个领域充满好奇,但总是觉得它离我太遥远,太复杂。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金融史其实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者通过讲述那些跌宕起伏的金融事件,让我看到了人类在追求财富过程中的智慧与愚蠢,看到了制度的演变如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也看到了历史的偶然性如何塑造着我们今天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泡沫”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关于数字的游戏,更是关于人心的投射。从南海泡沫到互联网泡沫,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泡沫的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人类在面对机遇和诱惑时,总是会犯类似的错误,但同时,也总会有一些理性的声音在提醒我们。这本书让我对金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不再仅仅是关于赚钱和赔钱,而是关于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它也让我更加警醒,在追逐财富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判断风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