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老子其猶龍乎?老子原著五千言,幾乎一字即具一觀念;它空靈的內涵,對人類思想哲學的影響已超乎時間和地域隔閡。
南懷瑾先生以經史合參、以經解經的方式,深入淺出,刻劃道家隱士思想在歷史中影響時世、偉大燦爛的一面;更發揮其流傳千年之道德內蘊。
《老子他說》上集收錄南師講解《道德經》共廿六講,於1987年出版以來,讀者無不殷切催問下集。在輾轉廿二年之後,散佚之文稿及相關資料終於塵埃落定,得以整理付梓;因內容包括全部下篇及部上篇,故特定名為《老子他說續集》。
總括《老子他說》上集及續集各一冊,合為老子《道德經》一書的全部講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二十七章
不著痕跡的善行
會說會做又會教
第二十八章
知陰陽乾坤善惡而後
回復本來面目
生理心理行為三方面修養
第二十九章
私心取天下的後果
聖人的作為
第三十章
老君的軍事哲學思想
第三十一章
兵不血刀而取勝
為何以喪禮紀念勝利
軍事哲學的另一面觀點
楚莊王和周武王的道家思想
仁政重於武力
第三十二章
樸實無華的精神
第三十三章
自知之明知人之智
第三十四章
什麼是大什麼是小
第三十五章
掌握天地萬象的法則
第三十六章
欲擒故縱的道理
從微細而明瞭重點
柔弱勝剛強
第三十七章
無為而無所不為的道
無為無欲無名
下經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下德上仁上義上禮
德仁義禮失後該若何
第三十九章
得一與不二
以低下為基礎的高貴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第四十一章
三品聞道的人
黎明前的黑暗
真正有修養的人
大器晚成小時了
聲音形象見道
第四十二章
二三一的奧秘
自身陰陽須調和
好惡與損益
過剛則易折
第四十三章
柔水空無堅不摧
第四十四章
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第四十五章
如何達到無為
第四十六章
欲望造成禍亂
第四十七章
智慧的成就
第四十八章
為學要加修道要減
聖人以道德行為得天下
第四十九章
聖人的菩薩心腸
第五十章
生死是什麼
誰掌控生命的去留
……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精彩书摘
第二十七章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足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曰疋謂要妙。
不著痕跡的善行
這二早所講的修道標準,非常符合佛教傳人中國後,所特別強調的大乘道精神。道家和儒家本來就融通了出世與人世兩條生命路線,只是在表達的方式和因時因地的制宜方法上,有所不同而已。而大乘佛教在這方面,開發了中國有史以來儒道不分家的精神。要修養到這種儒道兩家出世人世不相妨凝的程度是相當困難的。當然歷史上並非沒有此等人物;也許 有些為帝王的,或者為國家良臣大將的,甚至那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市井小民,有人也許有可能做到如此的境界。
前面講到萬乘之主,不以身輕天下的重點,必須有「終日行而不離輜重」的身先天下的責任感;但在作為上,又須具備「雖有榮觀,燕處超昏然」的自處與處世之道。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種內聖外王的最高境界呢?本章恰是一篇最好的說明。
現在先講本章對修道人在行為品格上的要求,必須要做到「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的標準,然後才能在待人接物上做到「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所謂「善行無轍跡」,是說直《正做大善事,行止高潔的人,他所做的好事,完全不著痕跡,你決看不出他的善行所在。因此,中國文化幾千年來,非常重視「陰功積德」。一個有道德的人,為善不欲人知,因為他不求名、不求利,更不望回報:如果做了一點好事,還要人家來宣揚,那就與傳統文化的精神差得太多了。
……
前言/序言
老子他說(續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建议大家一起读,原味
评分
☆☆☆☆☆
南怀瑾讲解的老子生动有趣
评分
☆☆☆☆☆
书很好,很棒!!收获很大!
评分
☆☆☆☆☆
基本满意。
评分
☆☆☆☆☆
阅读感无与伦比
评分
☆☆☆☆☆
续集太贵了,应该买简体版本。搞错了...望其他南怀瑾的粉丝,注意咯!
评分
☆☆☆☆☆
首先了解了这些用字,那么,当我们看到古书的“道”与“天”,甚至在同一句中,有时把它当动词或形容词用,有时又把它当名词用,就不会混淆不清了。
评分
☆☆☆☆☆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评分
☆☆☆☆☆
先生以深厚的文史功底,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对《老子》的内涵作了充分的阐解、辨正和引述。具有深入浅出,明白通畅的特点。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使深奥的古籍通俗化,专门的学术大众化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书末还附有历代《老子》研究书目。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本文第一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八十一章脉络的线索。而且也是千古以来,研究老子学术的争端之所在。头头是道现在我们也来凑热闹,讲《老子》,首先要不怕老子笑掉他的长眉,更要向研究老子的学者们,道歉万分,以外行人妄说内行话,滥竿充数,不足为凭。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把传统文化中的“道”字与“天”字先讲清楚,才好开始。读中国书,认中国字,不管时代怎样演变,对于中国文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不能不留意。至少,读古代文字章法所写成的古书,必须具备有《说文》六书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