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更伟大的心理学家、“普利策奖”得主埃里克森成名之作!
中科院心理所院士张侃作序推荐!
“人类学之母”玛格丽特?米德对本书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本书为“关于人类科学的欧洲和美国思想的绝妙结合”。
非典型心理百科,透过男孩—女孩、个人—群体、游戏—现实、历史—现状,认识身体、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童年与社会》一书是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埃里克森的代表作。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心理社会理论(俗称生命周期八阶段理论)的初步成形。在本书中,埃里克森首次提出了生活周期八阶段理论,它的前提假设是:八种基本力量随着我们的生命历程逐渐显现,每种基本力量都是在特定时间出现的发展性冲突的产物。此外,作者带我们走近小男孩山姆、海军陆战队队员、小女孩安妮、小男孩彼得,去了解身体、自我和社会的关系;走近两个气质迥异的印第安部落——大草原上的猎人和鲑鱼河畔的渔民部落,认识过去历史如何影响了人类的现实处境;走近小女孩简和玛丽、小男孩本和汤姆,认识微观世界(游戏)与宏观世界(现实)的关系;走近美国、德国和俄国,了解民族历史与民族现状如何一道塑造、摧毁、重塑一个民族的个性。
本书(原版)曾在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等领域引起巨大反响,被奉为一本研究童年之社会意义的经典著作,更有人称这本书为一本从心理学出发的百科全书。
爱利克?埃里克森(1902.6.15—1994.5.12),德裔美籍发展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曾获得普利策奖。其一生中*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人类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理论,以及身份认同危机的概念。尽管埃里克森甚至都没有拿到学士学位,但由于其洞见之深和学识之广,因此被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等知名学府破格聘用为教授。前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罗伯特?沃勒斯坦曾经说道:“除弗洛伊德之外,恐怕没有一位心理学家比埃里克森对其所处的时代产生的影响更为深刻。”此外,在一项于2002年发表在《普通心理学评论》上的调查报告中,埃里克森在“20世纪*伟大的100位心理学家”中高居第12位,足见其影响之深。
本书是爱利克·埃里克森呈递给安娜·弗洛伊德的一张完美答卷。在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师之前,埃里克森曾接受了安娜·弗洛伊德数年的精神分析训练。安娜·弗洛伊德在诸多方面发展了父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这对埃里克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当埃里克森成长为一名富有洞见与责任的精神分析师后,1964年,他在这本《洞见与责任》的开头写下了“致安娜·弗洛伊德”——这也是一本不是“致琼·埃里克森”的书——以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在编者看来,如果说《童年与社会》是埃里克森的奠基之作,那么这本《洞见与责任》则是埃里克森的“炫技之作”。本书烧脑指数令人发指,建议潜心研读。
1956—1963年间,埃里克森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受众做了多场演讲。事后埃里克森选取了其中的六篇演讲稿,并在夫人琼·埃里克森的帮助下,对其进行了修订和扩展,以《洞见与责任》为名出版。具体来看,在《洞见与责任》一书中,作者探讨了如下主题:(1)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的渊源;(2)临床证据的本质;(3)自愿或被迫迁移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4)生命各个阶段的关键力量——希望、意志、目的、能力、真诚、爱、关怀、智慧——的发端与发展;(5)心理现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6)时代对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与误用。尽管这是六个不同的主题,但它们却共同回答了精神分析对于研究人类心灵的意义以及在当今科技时代和工业社会的任务。
《洞见与责任》一书是“世图心理”大师彩虹书系的第14本。这套丛书是“世图心理”自2014年起隆重推出的一套大师系列丛书,旨在让每位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走近大师经典。“世图心理”目前已出版包括荣格、埃里克森、科胡特、弗洛姆、霍妮、马斯洛、罗杰斯等心理学大师著作在内的13本丛书,2017年还将推出本书作者埃里克森的成名之作——《童年与社会》,敬请期待!
这套“世图心理大师彩虹书系”简直是我最近的阅读惊喜!特别是《洞见与责任》这一本,虽然我拿到的是套装,但不得不说,埃里克森的文字有一种直击心灵的力量。它不像一些心理学书籍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理论术语,而是更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书中关于“洞见”的部分,我最有感触。它不仅仅是认识到自己存在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可回避的“责任”。这种责任不是负担,而是一种成长的契机。我曾经对一些生活中的困境感到非常迷茫和无力,感觉自己被困住了,但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改变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只是我们缺乏发现和使用的勇气。埃里克森在书中探讨了个人选择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互动,这一点也非常深刻。他强调,我们并非孤立地存在,我们的决定和行为都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反之亦然。这种宏大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我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启发,更多的是一种实践上的指引,让我开始尝试着用一种更积极、更负责任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童年与社会》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颠覆性的阅读体验。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童年时期是相对独立于社会而存在的,是孩子个人成长的“温室”。然而,埃里克森在这本书里,用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将童年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不仅仅关注个体孩子在特定年龄段会经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他深入探讨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童年经历是如何被塑造的,以及这些童年经历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社会化”的论述所吸引。他提出,个体在童年时期就必须开始经历一系列的社会化过程,学习社会规则、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而这些过程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未来能否更好地融入社会,以及他对社会能做出多大的贡献。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深深地烙印着时代的印记和社会的要求。它提醒我,在看待孩子成长的问题时,不能仅仅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更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宏观因素。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超越个人局限的思考方式。
评分读完这套“世图心理大师彩虹书系”中的这几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们不是那种读完就抛在书架上的书,而是会真正地影响你思考问题的方式,甚至是你生活的态度。以《洞见与责任》为例,它让我意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逃避从来都不是长久之计,真正重要的是去“洞见”问题的本质,然后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这种责任感,并不是一种被动的义务,而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成长的主动权。而《游戏与理智》则让我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告诉我们,让孩子在自由玩耍中发展“理智”,远比死记硬背的知识更重要。这种对儿童天性的尊重,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往的一些教育理念。还有《童年与社会》,它让我看到了个体成长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我们的成长也受到时代背景的深刻影响。最后,《智慧与感觉》则提醒我,真正的“智慧”并非脱离现实的情感,而是要建立在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感觉”之上。这套书系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更深层自我理解和更广阔世界认知的大门,让我对人生有了更丰富、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智慧与感觉》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来理解人类的内在世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于将“智慧”和“感觉”割裂开来,似乎前者代表着理性、逻辑,后者则代表着情感、冲动。但埃里克森在这本书中,却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体,探讨了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他认为,真正的智慧并非只是冷冰冰的知识堆砌,而是需要建立在对自我和世界的深刻感觉之上。同样,纯粹的“感觉”如果没有智慧的引导,很容易变得混乱和失控。书中关于“智慧”的阐述,让我不再仅仅追求知识的积累,而是更加注重如何去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如何用一种更成熟、更深刻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而他对“感觉”的探讨,也让我意识到,我们不应该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要学会去理解、接纳和表达它们,并用智慧去处理和引导。这种整合性的视角,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我发现,很多时候,那些让我觉得“顿悟”的时刻,其实都是智慧与感觉相互激荡的结果。这本书不仅是对个体心灵的探索,更是一种关于如何获得更完整、更深刻人生体验的启迪。
评分《游戏与理智》这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作为一位对儿童心理发展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觉得游戏是孩子学习和探索世界最自然、最重要的方式。《游戏与理智》这本书恰恰深入挖掘了这一点。它不只是简单地描述孩子玩耍的场景,而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游戏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书中探讨了游戏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认知能力,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甚至是如何建立空间感和时间感。更让我着迷的是,它还阐述了游戏在孩子情感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游戏,孩子们可以学会表达情感、理解他人的情绪,甚至是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这对于他们未来融入社会至关重要。埃里克森在书中还强调了“理智”的重要性,他并没有将游戏与学习对立起来,而是指出,真正的理智是在自由探索和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种观点让我非常认同,我们常常过于强调“学”,而忽略了“玩”的重要性。这本书让我对如何引导孩子游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给孩子提供自由玩耍的空间是多么重要。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儿童游戏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健康、独立、富有创造力下一代的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