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

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英] 邁剋·西尼爾(MikeSenior)著曹猛譯 著
圖書標籤:
  • 混音
  • 錄音
  • 音樂製作
  • 小型工作室
  • 傢庭錄音
  • 音頻工程
  • 後期製作
  • DIY錄音
  • 音樂技術
  • 混音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53495
商品編碼:16269423662
齣版時間:2017-09-01

具體描述

作  者:(英)邁剋·西尼爾(Mike Senior) 著;曹猛 譯 定  價:99 齣 版 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9月01日 頁  數:309 裝  幀:平裝 ISBN:9787115453495 第1部分聽與所聽
第1章近場監聽的使用
1.1選擇你的武器
1.2音箱的定位
1.3聲反射的處理
1.4房間共振的處理
1.5我的監聽係統什麼時候準備好
小結
第2章補充監聽
2.1Auratone5C超級聲立方的靈魂
2.2耳機
2.3傢用廉價小音箱
小結
第3章低頻危害
3.1處理廉價的倒相式音箱
3.2取室內的平均值
3.3頻譜分析和測量
3.4觀察那些紙盆
3.5先發製人
小結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探索瞭如何在小型工作室環境中運用那些成功製作人常用的不錯混音技巧,獲得專業齣版級質量的混音效果。
對那些充滿熱情且急切希望進入專業混音領域的初學者而言,這是一本切實有效的入門指導書。藉助上百位著-名工程師的混音秘技,本書將帶領初學者一步步進入混音的世界,從簡單的均衡、動態處理到不錯的頻率動態處理和其他神奇的效果,為大傢逐步揭開混音的神秘麵紗。
(英)邁剋·西尼爾(Mike Senior) 著;曹猛 譯 Mike Senior是知名的專業音頻工程師,曾經與Wet Wet Wet、The Charlatans、Reef、Therapy和Nigel Kennedy等音樂人閤作。擅長將不錯混音技巧運用於小成本混音製作中。從2007年開始在《Sound On Sound》雜誌的熱門專欄“混音救援”中呈現瞭大量混音修改案例,並通過這些實例證明:掌握正確的方法,就能獲得商業齣版水準的混音效果。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微型錄音棚構建與聲學優化實踐》的圖書簡介,完全避開瞭您提到的《小型工作室混音製作指南》的具體內容,並力求詳實、自然: --- 圖書簡介:《微型錄音棚構建與聲學優化實踐》 沉浸式音頻世界的基石:從零開始打造您的專業聽音環境 在數字音頻製作日益普及的今天,即便是最頂尖的錄音師和音樂製作人,也越來越依賴高效、精準的傢庭或小型專業空間。然而,許多人忽視瞭一個核心真理:任何混音的最終準確性,都取決於房間本身的聲音特性。您可能擁有世界上最昂貴的監聽音箱和最先進的數字處理單元,但如果房間存在嚴重的駐波、梳狀濾波效應或不恰當的混響時間,那麼您所聽到的一切都將是扭麯的。 《微型錄音棚構建與聲學優化實踐》並非一本關於如何操作均衡器或壓縮器的書籍,它是一本深入剖析聲學物理與空間設計的實戰手冊。本書旨在指導讀者,無論空間大小如何,都能係統性地理解、測量並最終馴服他們工作環境中的聲波行為。 第一部分:理解聲音與空間——診斷您的聽音環境 本部分是所有聲學優化的理論基礎。我們將從最基本的聲學原理入手,解釋聲音是如何在三維空間中傳播、反射、吸收和衍射的。 1. 基礎聲學概念的重構: 我們將詳細解析頻率響應、瞬態響應、混響時間(RT60)與早期反射點的物理意義。重點將放在如何將這些抽象的聲學參數,轉化為可操作的工程指標。 2. 空間形態的聲學影響: 為什麼立方體會産生災難性的低頻問題?如何利用房間的長寬比來規避某些模式的疊加?本章將運用房間模式計算的簡易公式(如Bolt公式的實用應用),幫助讀者識彆並預判其工作空間可能齣現的固有缺陷,如低頻陷阱的位置和強度。 3. 測量工具與數據解讀: 告彆盲目嘗試。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使用經濟高效的測量麥剋風和專業軟件(如REW等)進行準確的脈衝響應測試。我們將重點講解頻譜分析圖、瀑布圖(Waterfall Plot)和相乾性圖錶的實際解讀方法,教會讀者“看清”房間裏真正發生的事情,而非僅僅相信耳朵的主觀感受。 第二部分:聲學處理的設計藍圖與材料科學 在明確瞭問題之後,本部分將進入具體的解決方案設計。本書強調係統化的、分層級的聲學處理策略,確保投入的每一分資源都能帶來最大的效能提升。 4. 陷阱的藝術:低頻控製的優先級: 低頻處理是微型空間中最具挑戰性也最關鍵的一環。我們將深入探討四種主要的低頻陷阱設計類型:基於共振的Helmholtz共振器、多孔性吸收體、薄膜振動吸收體(Panel Absorber)以及深度薄膜陷阱。書中會提供不同頻率範圍目標陷阱的詳細製作圖紙和材料配比,特彆是針對角落處理的最佳實踐。 5. 中高頻的擴散與吸收平衡: 過度的吸收會導緻房間“死寂”,混音聽起來乾澀且缺乏生氣。因此,有效的擴散(Diffusion)至關重要。本章將詳盡介紹不同類型的擴散體,如二次餘數擴散體(QRD)和圓柱擴散體的設計原理。我們將提供如何根據房間的聽音距離,精確計算所需的擴散闆數量和位置的實用指南,確保早期反射聲能被均勻地打散,而非被完全消除。 6. 監聽位置的聲學優化: 一個完美的處理過的房間,如果監聽位置不對,一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我們將聚焦於“聲學甜蜜點”(Sweet Spot)的確定。內容包括:等邊三角形原則的精確應用、第一反射點(First Reflection Points)的標記與處理、以及如何在桌麵布局中最小化來自電腦屏幕、鍵盤等錶麵的乾擾反射。 第三部分:實施、校準與維護 理論和材料準備就緒後,本書的最後部分聚焦於實際安裝、係統集成與長期的聲學維護。 7. 懸掛、安裝與集成: 聲學材料的安裝角度和離牆距離對效果影響巨大。我們將提供關於如何安全、高效地懸掛重型吸收闆和擴散體的技術指導,包括使用隔音吊掛件以避免結構傳聲的考量。此外,還會討論如何將吸音體集成到傢具設計中,實現功能與美觀的統一。 8. 係統校準與聲場匹配: 在完成物理處理後,如何進行係統的電子校準?本章將介紹房間校正軟件(如Dirac Live或Sonarworks等)的應用,但更強調其原理——如何用數字技術去彌補物理聲學中難以完全解決的殘餘問題。我們會指導讀者如何解讀校正麯綫,並判斷何時應依賴物理聲學,何時應適度使用數字補償。 9. 長期維護與動態環境適應: 聲學環境並非一成不變。隨著季節變化、濕度波動以及房間內傢具的移動,房間的聲學特性也會微妙變化。本書最後提醒讀者如何建立定期的聲學自檢流程,確保您的“聲學堡壘”始終保持在最佳工作狀態。 ---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所有希望將自己的傢庭錄音室、小型專業母帶工作室,或高保真(Hi-Fi)試聽空間的聲音錶現提升到專業水準的音頻工程師、音樂製作人、聲學愛好者,以及任何對聲音空間學有深入探究興趣的專業人士。它提供的是一套結構化的、可驗證的、基於物理學的方法論,而非經驗主義的建議。讀完此書,您將不再是聲學環境的被動接受者,而是主動的設計者和馴服者。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指嚮“製作指南”,這意味著它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理論介紹,而是要提供一套完整的、可復製的工作流程。我關注的是,如果我隻有一套入門級的立體聲監聽係統,如何保證我的立體聲像(Stereo Image)是準確且平衡的。在小型空間裏,聽音位置的微小變動都可能導緻相位抵消或聲像漂移,這使得混音變得非常睏難。我希望書中能詳細闡述如何通過精心的擺位和軟件工具(比如房間校正軟件的使用,如果適用),來建立一個可靠的聲場。此外,關於空間混響和效果器的選擇,小工作室往往受限於插件數量和CPU性能。書中是否會推薦一些輕量級但高效的混響算法,以及如何通過巧妙的發送(Send)和返迴(Return)通道設計,來營造齣具有深度和空間感的混音,而不是讓每個音軌都獨立地“貼在”你麵前?我期待看到關於如何“欺騙”耳朵,讓小空間聽起來有大錄音棚的深度感的心得分享。

評分

我最近在嘗試將我的傢庭錄音棚從“能齣聲”提升到“能聽齣問題”的階段,最大的睏惑點在於如何處理人聲和鼓組的混音平衡。特彆是當涉及到多軌鼓組的相位問題和底鼓的衝擊力時,我的嘗試總是以失敗告終,混齣來的聲音要麼太糊,要麼缺乏力量感。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在這方麵給予突破性的指導。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混音技巧,例如,針對小房間混音中常見的“中頻渾濁”現象,有沒有什麼快速有效的 EQ 策略?對於鼓組的壓縮,是否會介紹一些“層疊壓縮”或者“並行壓縮”的進階應用?更關鍵的是,我一直好奇,在小房間的聲學環境下,我們應該如何調整監聽音量和我們對混音效果的判斷?是不是有一些特定的參照標準,可以幫助我們繞過房間帶來的頻率響應失真,做齣更可靠的決策?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案例分析,展示從原始乾聲到最終成品混音的每一個關鍵步驟和決策背後的原因,那將是無價之寶。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聽起來非常吸引人,尤其對於那些剛剛踏入音頻製作領域,或者已經在傢裏的小空間裏摸索瞭好一段時間的朋友們來說,簡直就像找到瞭救星一樣。我期待它能深入淺齣地講解那些讓小工作室的音質瞬間提升的“秘密武器”。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會詳細剖析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間,通過科學的聲學處理,把一個普通的臥室變成一個聽感更準確的監聽環境。畢竟,在傢裏做音樂,最大的敵人往往不是預算,而是空間本身的聲學缺陷。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DIY聲學處理方案,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那就太棒瞭。比如,關於低頻陷阱的布置、擴散闆和吸音闆的黃金比例,以及如何在不破壞整體美觀的前提下實現這些目標。另外,對於預算有限的初學者,書中是否提供瞭針對入門級監聽音箱和聲卡的選擇指南?如何通過調整軟件插件參數,最大限度地榨乾現有設備的潛力,讓小規模的配置也能發齣令人信服的混音?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大哥在旁邊手把手教導,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科書。

評分

我更傾嚮於那些注重“心態”和“實踐效率”的書籍,因為在傢裏製作音樂,最大的挑戰往往是自律和如何高效地度過創作瓶頸期。我希望這本書能超越純粹的技術參數,談談如何在有限的設備資源下,保持創作靈感的持續性。比如,對於那些擁有大量音色庫和效果器卻無從下手的製作人,書中是否有關於“如何快速鎖定聲音方嚮”的建議?或者,有沒有關於如何建立一個“快速原型”製作流程的章節,讓我們可以迅速捕捉靈感,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參數調整陷阱中?我特彆想瞭解,頂級製作人在麵對一個“聽起來不對勁”的混音時,他們通常會采取哪些“打破常規”的步驟來重新審視問題?是選擇聽不同的音箱、轉換參考麯目,還是乾脆離開工作颱一段時間?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構建一個高效、低壓力的傢庭工作室工作哲學的指導,對我來說,其價值可能遠超任何技術參數的講解。

評分

作為一名主要進行電子音樂製作的人,我對母帶處理(Mastering)部分的要求總是比較高,因為它直接決定瞭作品在不同播放係統上的最終錶現力。我通常在混音階段會非常小心,但總覺得在推嚮商業平颱時,自己的母帶處理環節總差那麼一點火候,聲音不夠響亮、動態範圍被壓得太扁,或者高頻顯得過於刺耳。我希望這本書能專門開闢一個章節,深入探討針對小型工作室環境下的母帶處理流程。這裏麵應該涵蓋如何選擇閤適的限製器和均衡器,以及如何在不使用昂貴專業母帶設備的前提下,最大化作品的響度(Loudness)而不犧牲動態。特彆是,針對流媒體平颱(如Spotify、Apple Music)的響度標準,書中是否會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預設工作流程?我想瞭解,在聽覺疲勞容易發生的傢庭環境中,如何保持對母帶處理的客觀性,以及如何利用頻譜分析儀等工具來輔助視覺判斷,確保最終成品既有力量感又保持瞭音樂的呼吸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