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
丛书名 :技能应用速成系列
作 译 者:曹渊
出版时间:2018-03 千 字 数:730
版 次:01-01 页 数:456
开 本:16开
装 帧:
I S B N :9787121335747
换 版:
所属分类:科技 >> 机械/仪器仪表 >> 自动化技术
纸质书定价:¥79.0
本书采用GUI界面操作与APDL命令相互对照的方式,从基础知识、专题技术两个层面详细地阐述ANSYS 18.0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本书自始至终采用实例作引导,内容系统完整,且每章又相对独立,是一本简明的ANSYS读本。 全书分为基础知识和专题技术两部分,共22章。基础知识部分(第1~7章),讲解了使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与方法、ANSYS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定义、求解、后处理等知识;专题技术部分(第8~22章),根据工程应用的实际经验,介绍大量高级应用知识,包括ANSYS结构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谱分析、稳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电磁场分析、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接触问题、“生死”单元技术、复合材料分析、薄膜结构分析、参数化与优化设计等。 本书以实用为宗旨,深入浅出,实例引导,讲解翔实,适合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第1章 绪论 1
1.1 有限元法概述 1
1.1.1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 1
1.1.2 有限元的方法和理论手段 3
1.2 ANSYS 18.0简介 4
1.2.1 ANSYS启动与退出 4
1.2.2 ANSYS操作界面 4
1.2.3 ANSYS文件管理 7
1.2.4 ANSYS分析流程 8
1.2.5 分析实例入门 9
1.3 本章小结 14
第2章 APDL基础应用 15
2.1 APDL参数 15
2.1.1 参数的概念与类型 15
2.1.2 参数命名规则 16
2.1.3 参数的定义与复制操作 16
2.1.4 参数的删除操作 17
2.1.5 数组参数 17
2.2 APDL的流程控制 19
2.2.1 *GO分支语句 19
2.2.2 *IF分支语句 19
2.2.3 *DO循环语句 19
2.2.4 *DOWHILE循环语句 20
2.3 宏文件 20
2.3.1 创建宏文件 20
2.3.2 调用宏文件 21
2.4 运算符、函数与函数编辑器 21
2.5 本章小结 22
第3章 实体建模 23
3.1 实体建模操作概述 23
3.2 用自下向上的方法建模 25
3.3 自顶向下法 29
3.4 外部程序导入模型 32
3.5 常用建模命令汇总 36
3.6 实体模型的建立 37
3.7 本章小结 44
第4章 划分网格 45
4.1 定义单元属性 45
4.2 设置网格划分控制 49
4.2.1 智能网格划分 49
4.2.2 全局单元尺寸控制 51
4.2.3 默认单元尺寸控制 51
4.2.4 关键点尺寸控制 52
4.2.5 线尺寸控制 53
4.2.6 面尺寸控制 54
4.2.7 单元尺寸定义命令的优先顺序 55
...
ANSYS Workbench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
丛书名 :技能应用速成系列
作 译 者:陈艳霞
出版时间:2018-02 千 字 数:840
版 次:01-01 页 数:524
开 本:16开
装 帧:
I S B N :9787121335761
换 版:
所属分类:科技 >> 机械/仪器仪表 >> 自动化技术
纸质书定价:¥79.0
本书以ANSYS Workbench 18.0为操作平台,详细介绍软件的功能和应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使读者在掌握软件操作的同时,也能掌握解决相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自如地解决本领域所出现的问题。 全书分为5部分共19章,第1部分从ANSYS Workbench 18.0各个功能模块着手,介绍常用命令的使用以及几何建模、网格划分和后处理的相关知识;第2部分以项目范例为引导,主要讲解在Workbench平台中进行的结构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响应谱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等;第3部分作为结构有限元分析的进阶部分,主要讲解在Workbench平台中进行的显示动力学分析、结构非线性分析、接触分析、特征值屈曲分析等;第4部分以项目范例为引导,主要讲解在Workbench平台中进行的热力学分析、疲劳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分析等;第5部分主要介绍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中的电磁热耦合分析。 本书工程实例丰富、讲解详尽,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可供理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研究的参考书。
目 录
第1章 ANSYS Workbench 18.0概述 1
1.1 Workbench平台界面 2
1.1.1 菜单栏 3
1.1.2 工具栏 9
1.1.3 工具箱 9
1.2 操作实例—用户自定义分析模板建立 12
1.3 本章小结 15
第2章 几何建模 16
2.1 DesignModeler几何建模概述 17
2.1.1 DesignModeler几何建模平台 17
2.1.2 菜单栏 18
2.1.3 工具栏 26
2.1.4 常用命令栏 28
2.1.5 Tree Outline(模型树) 28
2.1.6 DesignModeler启动与草绘 31
2.1.7 DesignModeler特有操作 35
2.2 几何建模实例 41
2.2.1 几何建模实例1—实体建模 42
2.2.2 几何建模实例2—概念建模 45
2.3 本章小结 51
第3章 网格划分 52
3.1 ANSYS Meshing网格划分 53
3.1.1 Meshing网格划分适用领域 53
3.1.2 Meshing网格划分方法 53
3.1.3 Meshing网格默认设置 57
3.1.4 Meshing网格尺寸设置 58
3.1.5 Meshing网格Quality设置 62
3.1.6 Meshing网格膨胀层设置 68
3.1.7 Meshing网格高级选项 69
3.1.8 Meshing网格统计 70
3.2 ANSYS Meshing网格划分实例 71
3.2.1 应用实例1—Inflation网格划分 71
3.2.2 应用实例2—MultiZone网格划分 76
3.3 ANSYS Workbench其他网格划分工具 81
3.3.1 ICEM CFD软件简介 81
3.3.2 TGrid软件简介 82
3.3.3 Gambit软件功能 83
3.4 本章小结 84
第4章 后处理 85
4.1 ANSYS Mechanical 18.0后处理 86
4.1.1 查看结果 86
4.1.2 结果显示 89
4.1.3 变形显示 89
4.1.4 应力和应变 90
4.1.5 接触结果 91
4.1.6 自定义结果显示 92
4.2 案例分析 93
4.2.1 问题描述 93
4.2.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93
4.2.3 导入创建几何体 94
4.2.4 添加材料库 95
4.2.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96
4.2.6 划分网格 97
4.2.7 施加载荷与约束 98
4.2.8 结果后处理 100
4.2.9 保存与退出 103
4.3 本章小结 104
第5章 结构静力学分析 105
5.1 线性静力分析简介 106
5.1.1 线性静力分析 106
5.1.2 线性静力分析流程 106
5.1.3 线性静力分析基础 107
5.2 项目分析1—实体静力分析 107
5.2.1 问题描述 107
5.2.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108
5.2.3 导入创建几何体 108
5.2.4 添加材料库 109
5.2.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111
5.2.6 划分网格 111
5.2.7 施加载荷与约束 112
5.2.8 结果后处理 114
5.2.9 保存与退出 115
5.3 项目分析2—梁单元线性静力分析 116
5.3.1 问题描述 116
5.3.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116
5.3.3 创建几何体 117
5.3.4 添加材料库 123
5.3.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124
5.3.6 划分网格 125
5.3.7 施加载荷与约束 126
5.3.8 结果后处理 128
5.3.9 保存与退出 129
5.4 项目分析3—曲面实体静力分析 130
5.4.1 问题描述 130
5.4.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131
5.4.3 导入创建几何体 131
5.4.4 添加材料库 132
5.4.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134
5.4.6 划分网格 135
5.4.7 施加载荷与约束 135
5.4.8 结果后处理 137
5.4.9 保存与退出 139
5.5 项目分析4—支承座静态结构分析 139
5.5.1 问题描述 139
5.5.2 赋予材料和划分网格 144
5.5.3 添加约束和载荷 145
5.5.4 求解 147
5.5.5 后处理 148
5.5.6 保存与退出 149
5.6 项目分析5—子模型静力分析 149
5.6.1 问题描述 149
5.6.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150
5.6.3 导入创建几何体 150
5.6.4 添加材料库 151
5.6.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153
5.6.6 划分网格 154
5.6.7 施加载荷与约束 155
5.6.8 结果后处理 156
5.6.9 子模型分析 157
说实话,一开始我选择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从入门到精通”这几个字,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读完之后,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确实做到了!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会告诉你“怎么做”,而是会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ANSYS Workbench 18.0的各种功能,在书中被讲解得非常透彻,特别是对于那些隐藏在菜单深处,但又非常重要的设置,作者都一一挖掘出来,并给出了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我特别欣赏书中的“进阶”部分,它并没有止步于基础操作,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提高仿真效率、如何优化模型、如何进行更复杂的耦合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技能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通过学习这些进阶知识,我不仅能更高效地完成仿真任务,还能对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项目。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现在都变得清晰起来。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希望在有限元分析领域有所建树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深入地讲解ANSYS 18.0的教材。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集大成之作。它不仅仅是关于软件的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工程思维”。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功能和每一个案例时,都充满了对工程实际的深刻理解,他会告诉你,在不同的工程场景下,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何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以及如何判断仿真结果的可靠性。ANSYS Workbench 18.0作为一个强大的仿真平台,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从基础的几何建模到复杂的多物理场仿真,都讲解得面面俱到。特别是书中对网格划分策略的讲解,以及如何处理复杂几何体和网格质量问题,这对于提高仿真精度至关重要。此外,书中的案例也极具参考价值,很多都是作者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积累的经验,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软件,更学到了如何运用有限元分析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种能力上的提升,是我最看重的。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能让你从零基础直接飞跃到“高手过招”级别的宝典!我一直对有限元分析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那些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案例过于陈旧,总是难以找到一个既严谨又实用的切入点。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它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把复杂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让我这个小白也能轻松理解。尤其是ANSYS Workbench 18.0的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从软件界面的熟悉,到基本建模、网格划分,再到各种分析类型(结构、热、流体等)的设置与求解,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贴合实际工程应用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机械、土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立刻看到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深入探讨了一些进阶主题,比如参数化设计、设计优化、后处理技巧等等,这些内容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有限元分析更广阔的可能性。看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对有限元分析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甚至敢于挑战一些更复杂的工程问题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满满的“成就感”!作为一个想把有限元分析技能应用到工作中的工程师,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的学习资料,但总感觉不够“接地气”,要么就是操作演示过于简略,要么就是案例过于抽象,难以直接套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ANSYS Workbench 18.0这个平台本身的强大之处,通过本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流程化”操作的讲解,让整个分析过程变得清晰、有条理。从前期的模型准备,到中期的分析设置,再到后期的结果解读,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具体,而且对于新手容易遇到的错误,书中也提前进行了预警和指导,这极大地减少了我的试错成本。书中的案例也非常实用,很多都是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例如结构强度校核、热应力分析、模态分析等,通过书中详细的步骤和解释,我能够轻松地完成这些仿真,并且对结果的可靠性更有信心。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只会点点点”的操作者,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为什么”的分析者,这种提升是质的飞跃。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之前在学校里接触过有限元理论,但总觉得和实际操作之间隔着一层窗户纸,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并没有回避理论的深度,而是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中,让你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背后的原理。ANSYS 18.0的全新功能和界面变化,这本书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和更新,让我能够快速适应新版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分析设置的讲解非常到位,比如边界条件的施加、载荷的定义、网格质量的控制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作者在这方面给予了非常多的指导和建议。而且,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贴合实际工程需求,从简单的梁的受力分析,到复杂的装配体仿真,再到一些多物理场耦合的难题,都有涉及,这些案例的详细解析,让我在模仿实践中受益匪浅,很多之前困扰我的问题,在看了书中的案例后茅塞顿开。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讲操作,更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设置,这是“精通”二字的真谛所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