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18.0有限元分析+ANSYS Workbench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ANSYS Workbench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渊 著
图书标签:
  • ANSYS
  • 有限元分析
  • FEA
  • Workbench
  • 工程仿真
  • 结构力学
  • 数值计算
  • 机械设计
  • 仿真建模
  • 入门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35747
商品编码:1631927059
出版时间:2014-03-01

具体描述

ANSYS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

 

丛书名 :技能应用速成系列

 

作 译 者:曹渊

 

出版时间:2018-03    千 字 数:730

 

版    次:01-01    页    数:456

 

开    本:16开

 

装    帧:

 

I S B N :9787121335747     

 

换    版:

 

所属分类:科技 >> 机械/仪器仪表 >> 自动化技术

 

纸质书定价:¥79.0  

本书采用GUI界面操作与APDL命令相互对照的方式,从基础知识、专题技术两个层面详细地阐述ANSYS 18.0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本书自始至终采用实例作引导,内容系统完整,且每章又相对独立,是一本简明的ANSYS读本。 全书分为基础知识和专题技术两部分,共22章。基础知识部分(第1~7章),讲解了使用ANSYS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流程与方法、ANSYS建模、网格划分、边界条件定义、求解、后处理等知识;专题技术部分(第8~22章),根据工程应用的实际经验,介绍大量高级应用知识,包括ANSYS结构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谱分析、稳态热分析、瞬态热分析、电磁场分析、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接触问题、“生死”单元技术、复合材料分析、薄膜结构分析、参数化与优化设计等。 本书以实用为宗旨,深入浅出,实例引导,讲解翔实,适合作为理工科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第1章  绪论    1

 

1.1  有限元法概述    1

 

1.1.1  有限元法分析过程    1

 

1.1.2  有限元的方法和理论手段    3

 

1.2  ANSYS 18.0简介    4

 

1.2.1  ANSYS启动与退出    4

 

1.2.2  ANSYS操作界面    4

 

1.2.3  ANSYS文件管理    7

 

1.2.4  ANSYS分析流程    8

 

1.2.5  分析实例入门    9

 

1.3  本章小结    14

 

第2章  APDL基础应用    15

 

2.1  APDL参数    15

 

2.1.1  参数的概念与类型    15

 

2.1.2  参数命名规则    16

 

2.1.3  参数的定义与复制操作    16

 

2.1.4  参数的删除操作    17

 

2.1.5  数组参数    17

 

2.2  APDL的流程控制    19

 

2.2.1  *GO分支语句    19

 

2.2.2  *IF分支语句    19

 

2.2.3  *DO循环语句    19

 

2.2.4  *DOWHILE循环语句    20

 

2.3  宏文件    20

 

2.3.1  创建宏文件    20

 

2.3.2  调用宏文件    21

 

2.4  运算符、函数与函数编辑器    21

 

2.5  本章小结    22

 

第3章  实体建模    23

 

3.1  实体建模操作概述    23

 

3.2  用自下向上的方法建模    25

 

3.3  自顶向下法    29

 

3.4  外部程序导入模型    32

 

3.5  常用建模命令汇总    36

 

3.6  实体模型的建立    37

 

3.7  本章小结    44

 

第4章  划分网格    45

 

4.1  定义单元属性    45

 

4.2  设置网格划分控制    49

 

4.2.1  智能网格划分    49

 

4.2.2  全局单元尺寸控制    51

 

4.2.3  默认单元尺寸控制    51

 

4.2.4  关键点尺寸控制    52

 

4.2.5  线尺寸控制    53

 

4.2.6  面尺寸控制    54

 

4.2.7  单元尺寸定义命令的优先顺序    55

...


ANSYS Workbench 18.0有限元分析从入门到精通(升级版)  

 

 

丛书名 :技能应用速成系列

作 译 者:陈艳霞

出版时间:2018-02    千 字 数:840

版    次:01-01    页    数:524

开    本:16开

装    帧:

I S B N :9787121335761     

换    版:

所属分类:科技 >> 机械/仪器仪表 >> 自动化技术

纸质书定价:¥79.0 

本书以ANSYS Workbench 18.0为操作平台,详细介绍软件的功能和应用,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使读者在掌握软件操作的同时,也能掌握解决相关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自如地解决本领域所出现的问题。 全书分为5部分共19章,第1部分从ANSYS Workbench 18.0各个功能模块着手,介绍常用命令的使用以及几何建模、网格划分和后处理的相关知识;第2部分以项目范例为引导,主要讲解在Workbench平台中进行的结构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响应谱分析、瞬态动力学分析和随机振动分析等;第3部分作为结构有限元分析的进阶部分,主要讲解在Workbench平台中进行的显示动力学分析、结构非线性分析、接触分析、特征值屈曲分析等;第4部分以项目范例为引导,主要讲解在Workbench平台中进行的热力学分析、疲劳分析、流体动力学分析和结构优化分析等;第5部分主要介绍多物理场耦合分析中的电磁热耦合分析。 本书工程实例丰富、讲解详尽,内容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可供理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同时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从事工程研究的参考书。

 

 

 

目    录

第1章  ANSYS Workbench 18.0概述    1

1.1  Workbench平台界面    2

1.1.1  菜单栏    3

1.1.2  工具栏    9

1.1.3  工具箱    9

1.2  操作实例—用户自定义分析模板建立    12

1.3  本章小结    15

第2章  几何建模    16

2.1  DesignModeler几何建模概述    17

2.1.1  DesignModeler几何建模平台    17

2.1.2  菜单栏    18

2.1.3  工具栏    26

2.1.4  常用命令栏    28

2.1.5  Tree Outline(模型树)    28

2.1.6  DesignModeler启动与草绘    31

2.1.7  DesignModeler特有操作    35

2.2  几何建模实例    41

2.2.1  几何建模实例1—实体建模    42

2.2.2  几何建模实例2—概念建模    45

2.3  本章小结    51

第3章  网格划分    52

3.1  ANSYS Meshing网格划分    53

3.1.1  Meshing网格划分适用领域    53

3.1.2  Meshing网格划分方法    53

3.1.3  Meshing网格默认设置    57

3.1.4  Meshing网格尺寸设置    58

3.1.5  Meshing网格Quality设置    62

3.1.6  Meshing网格膨胀层设置    68

3.1.7  Meshing网格高级选项    69

3.1.8  Meshing网格统计    70

3.2  ANSYS Meshing网格划分实例    71

3.2.1  应用实例1—Inflation网格划分    71

3.2.2  应用实例2—MultiZone网格划分    76

3.3  ANSYS Workbench其他网格划分工具    81

3.3.1  ICEM CFD软件简介    81

3.3.2  TGrid软件简介    82

3.3.3  Gambit软件功能    83

3.4  本章小结    84

第4章  后处理    85

4.1  ANSYS Mechanical 18.0后处理    86

4.1.1  查看结果    86

4.1.2  结果显示    89

4.1.3  变形显示    89

4.1.4  应力和应变    90

4.1.5  接触结果    91

4.1.6  自定义结果显示    92

4.2  案例分析    93

4.2.1  问题描述    93

4.2.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93

4.2.3  导入创建几何体    94

4.2.4  添加材料库    95

4.2.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96

4.2.6  划分网格    97

4.2.7  施加载荷与约束    98

4.2.8  结果后处理    100

4.2.9  保存与退出    103

4.3  本章小结    104

第5章  结构静力学分析    105

5.1   线性静力分析简介    106

5.1.1  线性静力分析    106

5.1.2  线性静力分析流程    106

5.1.3  线性静力分析基础    107

5.2  项目分析1—实体静力分析    107

5.2.1  问题描述    107

5.2.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108

5.2.3  导入创建几何体    108

5.2.4  添加材料库    109

5.2.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111

5.2.6  划分网格    111

5.2.7  施加载荷与约束    112

5.2.8  结果后处理    114

5.2.9  保存与退出    115

5.3  项目分析2—梁单元线性静力分析    116

5.3.1  问题描述    116

5.3.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116

5.3.3  创建几何体    117

5.3.4  添加材料库    123

5.3.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124

5.3.6  划分网格    125

5.3.7  施加载荷与约束    126

5.3.8  结果后处理    128

5.3.9  保存与退出    129

5.4  项目分析3—曲面实体静力分析    130

5.4.1  问题描述    130

5.4.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131

5.4.3  导入创建几何体    131

5.4.4  添加材料库    132

5.4.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134

5.4.6  划分网格    135

5.4.7  施加载荷与约束    135

5.4.8  结果后处理    137

5.4.9  保存与退出    139

5.5  项目分析4—支承座静态结构分析    139

5.5.1  问题描述    139

5.5.2  赋予材料和划分网格    144

5.5.3  添加约束和载荷    145

5.5.4  求解    147

5.5.5  后处理    148

5.5.6  保存与退出    149

5.6  项目分析5—子模型静力分析    149

5.6.1  问题描述    149

5.6.2  启动Workbench并建立分析项目    150

5.6.3  导入创建几何体    150

5.6.4  添加材料库    151

5.6.5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153

5.6.6  划分网格    154

5.6.7  施加载荷与约束    155

5.6.8  结果后处理    156

5.6.9  子模型分析    157


结构力学与有限元方法:理论、实践与前沿应用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结构力学理论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学习体验,覆盖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的广泛主题。全书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理论基础、数值实现与工程应用,以及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本书力求在严谨的理论推导与直观的工程实践之间取得平衡,帮助读者构建扎实的理论根基,熟练掌握有限元分析工具,并能将其有效应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 本部分是整个学习的基石,我们将系统地梳理结构力学和有限元方法的核心理论。 第一章:绪论与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1.1 结构力学与有限元分析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简述结构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以及有限元方法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值分析工具的出现和演进。 回顾历史上的经典力学理论及其局限性,引出数值方法的必要性。 1.2 连续介质的描述:位移、应变与应力 位移场: 引入连续介质的位移向量,描述其在变形过程中的空间位置变化。详细阐述位移场的必要性、充分性条件,以及不同位移描述方式(如拉格朗日描述、欧拉描述)。 应变张量: 基于位移场的变形,定义应变张量。深入讲解其物理意义,包括线应变(拉伸、压缩)和角应变(剪切)。推导小变形假设下的线性应变张量,并初步接触大变形情况下的非线性应变度量。 应力张量: 引入应力张量的概念,描述内力在截面上的分布。区分Cauchy应力张量、第二类Piola-Kirchhoff应力张量等,并说明其在不同变形阶段的应用。讲解应力状态(主应力、偏应力)及其分类。 1.3 材料本构关系 线弹性本构模型: 详细阐述胡克定律,包括各向同性材料(杨氏模量、泊松比、剪切模量)和各向异性材料的本构方程。解释应力、应变之间的线性关系。 弹塑性本构模型: 介绍屈服准则(如Von Mises、Tresca)和流动法则,描述材料在屈服后的非线性变形行为。讨论硬化机制(随动硬化、各向同性硬化)。 其他本构模型: 简要介绍粘弹性、粘塑性、损伤力学等更复杂的材料行为描述,为后续章节的深入讨论奠定基础。 1.4 平衡方程与边界条件 平衡方程: 基于达朗贝尔原理或虚功原理,推导出控制体在体力、面力和边界力作用下的应力平衡方程(微分形式)。 几何边界条件(位移边界条件): 规定在结构边界上的位移或位移导数。 自然边界条件(力边界条件): 规定在结构边界上的外力载荷或应力分布。 第二章:变分原理与虚功原理 2.1 虚位移与虚功 定义虚位移,即与实际位移无关的任意变化。 定义虚功,包括外力所做的虚功和内力所做的虚功。 2.2 虚功原理(或虚位移原理) 阐述虚功原理的物理意义:在任意虚位移下,外力所做的虚功等于内力所做的虚功。 推导在虚位移作用下的总虚功方程,其中包含位移、应力、体力、面力等。 2.3 最小势能原理 定义势能,包括应变能和外力势能。 推导最小势能原理:在满足几何边界条件的前提下,真实平衡构形使总势能取极小值。 讨论最小势能原理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推导求解方程中的作用。 2.4 瑞兹法(Ritz Method)与伽辽金法(Galerkin Method) 瑞兹法: 将待求的位移场用一组预设的函数(形函数)和待定的系数来表示,然后利用最小势能原理求解系数。 伽辽金法: 将微分方程用加权残量法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权函数(通常是形函数),使得方程的残量在整个区域上的加权积分等于零。 阐述伽辽金法与虚功原理的内在联系,以及其在有限元方法中的核心地位。 第三章:有限元法的基本概念与单元推导 3.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将连续体离散化为有限个相互连接的单元。 在每个单元内,用一组插值函数(形函数)来近似描述位移场。 基于变分原理或伽辽金法,推导出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节点力向量。 组装单元刚度矩阵和节点力向量,形成整体的方程组。 施加边界条件,求解节点位移。 后处理,计算单元内的应力、应变等。 3.2 形函数(Shape Functions) 定义形函数,及其性质(值、导数)。 拉格朗日形函数: 介绍基于节点坐标构建的形函数,包括一维、二维、三维单元的常用形函数。 Hermite形函数: 介绍包含节点位移和转角(或位移梯度)的形函数,例如用于梁单元。 形函数与单元位移插值的关系。 3.3 单元刚度矩阵与节点力向量的推导 单元位移向量: 将单元节点位移向量与形函数关联。 单元应变向量: 基于单元位移向量和单元形函数,推导出单元应变向量。 单元应力向量: 利用单元应变向量和材料本构关系,推导出单元应力向量。 单元刚度矩阵([k]e): 基于虚功原理或伽辽金法,推导出单元刚度矩阵的计算公式。 单元节点力向量({f}e): 基于外力(体力、面力)在单元节点上的等效集中力,推导出单元节点力向量。 3.4 单元类型举例 一维单元(杆单元、梁单元): 详细推导轴向杆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节点力向量。介绍梁单元的位移模式(挠度和转角),推导梁单元的刚度矩阵和节点力向量,重点讲解剪切变形和欧拉-伯努利梁理论的差异。 二维单元(三角形单元、四边形单元): 介绍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单元。推导简单三角形单元(如线性三角形)的刚度矩阵和节点力向量。 三维单元(四面体单元、六面体单元): 简述三维单元的构建思路和挑战。 3.5 单元积分与高斯积分法 介绍在推导刚度矩阵和节点力向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单元积分。 阐述高斯积分法(Gauss Quadrature)在数值积分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处理非线性材料或几何效应时。 第二部分:数值实现与工程应用 本部分将引导读者从理论走向实践,学习如何应用有限元软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第四章:整体方程组的建立与求解 4.1 单元刚度矩阵与节点力向量的组装 介绍全局坐标系与单元局部坐标系的关系。 阐述单元刚度矩阵和节点力向量如何根据节点编号映射到全局刚度矩阵和全局节点力向量。 详细讲解直接刚度法(Direct Stiffness Method)的组装过程。 4.2 边界条件的施加 位移边界条件: 介绍如何处理固支边界、给定位移等。讲解直接替换法、罚函数法等。 力边界条件: 介绍如何将集中力、分布载荷、压力等转化为节点力。 4.3 整体方程组的求解 线性方程组: 详细介绍方程组 {F} = [K]{u} 的形式。 直接求解法: 介绍高斯消元法、LU分解法等。 迭代求解法: 介绍共轭梯度法(CG)、广义最小残量法(GMRES)等,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稀疏矩阵。 方程组求解的数值稳定性与效率。 第五章:后处理与结果分析 5.1 单元节点位移的计算 求解得到全局节点位移向量 {u} 后的后处理步骤。 5.2 单元内应力与应变的计算 基于单元位移向量和单元形函数,重新计算单元内的应变和应力。 介绍应力/应变在单元节点、高斯积分点、单元中心等处的计算与插值。 5.3 结果的可视化与解读 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应变云图的绘制。 工程载荷下的变形形状、最大应力位置、危险区域的识别。 图例、颜色映射、变形比例尺的设置。 5.4 网格收敛性分析与误差评估 什么是网格收敛性,以及其重要性。 通过细化网格,观察结果的变化趋势,判断结果是否收敛。 误差估计的常见方法(如Zienkiewicz-Zhu误差估计)。 第六章:典型工程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实践 6.1 静力分析(Static Analysis) 加载与约束: 详细讲解各种载荷类型(集中力、压力、温度载荷、重力)和约束类型(固定约束、滑动约束、对称约束)的应用。 案例分析: 简单梁的弯曲分析: 验证梁理论与有限元结果的对比。 板的应力分析: 分析悬臂板、简支板的应力分布。 复杂结构的应力应变分析: 如支架、齿轮、压力容器等。 6.2 模态分析(Modal Analysis) 自由振动方程: 介绍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可选)、刚度矩阵。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求解固有频率(模态)和振型。 应用: 结构动力学设计,避免共振。 6.3 屈曲分析(Buckling Analysis) 屈曲载荷的计算: 引入几何非线性,求解特征值问题。 屈曲模态: 描述结构失稳的变形形态。 应用: 薄壁结构、柱的稳定性设计。 6.4 热应力分析(Thermal Stress Analysis) 温度场分析: 求解稳态或瞬态温度分布。 热膨胀与热应力: 考虑温度变化引起的材料膨胀/收缩以及产生的应力。 应用: 高温设备、电子元件散热设计。 第七章:有限元软件的使用技巧与实例 7.1 前处理(Pre-processing) 几何建模: 导入CAD模型,进行修补、简化。 材料属性定义: 输入线弹性、弹塑性等材料模型参数。 网格划分: 选择合适的单元类型,进行网格划分与优化(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 载荷与约束施加: 精确施加各种边界条件。 7.2 求解(Solving) 选择求解器类型(直接求解器、迭代求解器)。 设置分析类型(静力、模态、屈曲、瞬态等)。 监控求解过程,处理可能的错误。 7.3 后处理(Post-processing) 深入学习软件提供的各种结果显示与分析工具。 进行结果对比,提取关键数据。 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 7.4 案例研究: 航空航天部件: 如机翼、起落架的应力分析。 汽车零部件: 如车架、悬挂系统的强度与刚度评估。 桥梁结构: 分析受力情况,优化设计。 电子产品外壳: 跌落冲击、振动分析。 第三部分: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 本部分将探讨有限元分析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八章:高级有限元技术与模型 8.1 几何非线性分析 大变形效应: 考虑物体形状和刚度在变形过程中发生显著变化的情况。 接触与碰撞: 模拟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接触与分离,以及碰撞动力学。 材料非线性: 弹塑性、超弹性、粘性等复杂材料行为的建模。 8.2 动力学分析(Dynamic Analysis) 瞬态动力学: 考虑载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求解结构的动态响应。 冲击与碰撞: 详细讨论显式动力学在冲击和碰撞问题中的应用。 振动分析: 阻尼、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 8.3 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 损伤累积: 模拟材料在循环载荷下的损伤过程。 裂纹扩展: 分析裂纹的萌生、扩展,预测结构失效。 断裂韧性: 评估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 8.4 耦合场分析 多物理场耦合: 如结构-热耦合、结构-电耦合、流固耦合等。 耦合机制与方程: 解释不同物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用: 电子封装的热应力,压电换能器,风力发电机叶片的气动弹性分析。 第九章:高性能计算与并行计算 9.1 有限元计算的计算量分析 讨论节点数、单元数、方程组规模对计算资源的需求。 9.2 并行计算的基本概念 并行处理模型: 分布式内存模型(MPI)和共享内存模型(OpenMP)。 并行策略: 数据并行、任务并行。 9.3 高性能计算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大规模模型的求解: 突破单机计算能力限制。 加快求解速度: 缩短设计周期。 并行求解器: 介绍支持并行计算的有限元求解器。 第十章:有限元分析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10.1 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在有限元中的融合 模型降阶: 利用AI加速模拟。 材料模型开发: 基于实验数据训练材料模型。 结果预测与优化: AI辅助设计与分析。 10.2 新型单元与方法 无网格法(Meshless Methods): 如光滑粒子动力学(SPH),解决网格依赖性问题。 致密化算法(h-p Method): 结合单元细化和单元阶次提升。 自适应网格技术: 自动优化网格分布以提高精度。 10.3 工业4.0与数字化孪生(Digital Twin) 有限元分析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中的作用。 构建真实世界的数字化孪生,实现实时监控与预测性维护。 10.4 材料设计与模拟 面向材料的有限元模拟,加速新材料的研发。 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联分析。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设计,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系统且深入的学习路径。通过理论学习、方法掌握和工程实践的结合,读者将能够独立运用有限元分析工具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选择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从入门到精通”这几个字,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但读完之后,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确实做到了!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只会告诉你“怎么做”,而是会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ANSYS Workbench 18.0的各种功能,在书中被讲解得非常透彻,特别是对于那些隐藏在菜单深处,但又非常重要的设置,作者都一一挖掘出来,并给出了详细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我特别欣赏书中的“进阶”部分,它并没有止步于基础操作,而是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提高仿真效率、如何优化模型、如何进行更复杂的耦合分析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技能的人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通过学习这些进阶知识,我不仅能更高效地完成仿真任务,还能对结果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工程项目。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现在都变得清晰起来。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希望在有限元分析领域有所建树的从业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地、深入地讲解ANSYS 18.0的教材。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集大成之作。它不仅仅是关于软件的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一种“工程思维”。作者在讲解每一个功能和每一个案例时,都充满了对工程实际的深刻理解,他会告诉你,在不同的工程场景下,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何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以及如何判断仿真结果的可靠性。ANSYS Workbench 18.0作为一个强大的仿真平台,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从基础的几何建模到复杂的多物理场仿真,都讲解得面面俱到。特别是书中对网格划分策略的讲解,以及如何处理复杂几何体和网格质量问题,这对于提高仿真精度至关重要。此外,书中的案例也极具参考价值,很多都是作者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积累的经验,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我不仅学会了如何使用软件,更学到了如何运用有限元分析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种能力上的提升,是我最看重的。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能让你从零基础直接飞跃到“高手过招”级别的宝典!我一直对有限元分析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那些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案例过于陈旧,总是难以找到一个既严谨又实用的切入点。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简直是如获至宝。它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把复杂的概念掰开了揉碎了,让我这个小白也能轻松理解。尤其是ANSYS Workbench 18.0的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从软件界面的熟悉,到基本建模、网格划分,再到各种分析类型(结构、热、流体等)的设置与求解,都讲解得细致入微。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贴合实际工程应用的案例,这些案例的选取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机械、土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让我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立刻看到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深入探讨了一些进阶主题,比如参数化设计、设计优化、后处理技巧等等,这些内容对我来说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有限元分析更广阔的可能性。看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对有限元分析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甚至敢于挑战一些更复杂的工程问题了!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满满的“成就感”!作为一个想把有限元分析技能应用到工作中的工程师,我之前尝试过一些其他的学习资料,但总感觉不够“接地气”,要么就是操作演示过于简略,要么就是案例过于抽象,难以直接套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本书完全不一样,它以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ANSYS Workbench 18.0这个平台本身的强大之处,通过本书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特别喜欢它关于“流程化”操作的讲解,让整个分析过程变得清晰、有条理。从前期的模型准备,到中期的分析设置,再到后期的结果解读,每一步都讲解得非常具体,而且对于新手容易遇到的错误,书中也提前进行了预警和指导,这极大地减少了我的试错成本。书中的案例也非常实用,很多都是我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例如结构强度校核、热应力分析、模态分析等,通过书中详细的步骤和解释,我能够轻松地完成这些仿真,并且对结果的可靠性更有信心。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只会点点点”的操作者,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为什么”的分析者,这种提升是质的飞跃。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通透”。之前在学校里接触过有限元理论,但总觉得和实际操作之间隔着一层窗户纸,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并没有回避理论的深度,而是巧妙地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中,让你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理解背后的原理。ANSYS 18.0的全新功能和界面变化,这本书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和更新,让我能够快速适应新版本。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各种分析设置的讲解非常到位,比如边界条件的施加、载荷的定义、网格质量的控制等等,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最终结果的准确性,作者在这方面给予了非常多的指导和建议。而且,书中的案例选择非常贴合实际工程需求,从简单的梁的受力分析,到复杂的装配体仿真,再到一些多物理场耦合的难题,都有涉及,这些案例的详细解析,让我在模仿实践中受益匪浅,很多之前困扰我的问题,在看了书中的案例后茅塞顿开。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讲操作,更是教你如何思考,如何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设置,这是“精通”二字的真谛所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