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廣雅疏證(全四冊)
:358.00元
作者:王念孫 撰 張靖偉 樊波成 馬濤 等 校
齣版社:上海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3258055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戴震疏證《方言》,念孫睏於迴護乃師之誤;段玉裁注釋《說文》,懷祖不欲與同門爭鋒,故轉而撰著《廣雅疏證》,看似無奈之舉,實則成為日後王氏父子二人學術成就的基點。
內容提要
此為《高郵王氏四種》之一,題王念孫撰。
《廣雅疏證》是一部係統整理、闡述《廣雅》的著作。實際上,《廣雅疏證》乃是王念孫藉《廣雅》一書以暢述其音韻、文字、訓詁之學識的集大成之作,更是清代語言學史上成就較高的小學要籍。《廣雅疏證》之篇章次序一仍《廣雅》,對其訓釋,逐條加以疏證,內容主要有“補正《廣雅》文字”、“辨證張揖誤采”、“糾正先儒誤說”、“揭示《廣雅》體例”、“疏證《廣雅》的訓釋”、“兼涉同源探求”、“校正曹憲音釋”。《廣雅疏證》還有兩個優點,一是博考典籍,取證宏富。二是實事求是,態度嚴謹。但仍然少不瞭有些缺點,一是體例不盡完善,二是使用術語不盡,三是疏證校訂或有失誤,四是徵引典籍或有疏漏。
目錄
高郵二王著作集齣版說明《廣雅疏證》整理本序廣雅疏證序自序上廣雅錶廣雅疏證捲上廣雅疏證捲下廣雅疏證捲第二上廣雅疏證捲第二下廣雅疏證捲第三上廣雅疏證捲第三下廣雅疏證捲第四上廣雅疏證捲第四下廣雅疏證捲第五上廣雅疏證捲第五下廣雅疏證捲第六上廣雅疏證捲第六下廣雅疏證捲第七上廣雅疏證捲第七下廣雅疏證捲第八上廣雅疏證捲第八下廣雅疏證捲第九上廣雅疏證捲第九下廣雅疏證捲第十上廣雅疏證捲第十下《廣雅疏證補正》序跋《廣雅疏證補正》黃海長跋《廣雅疏證補正》羅振玉序《廣雅疏證補正》黃信臣跋《廣雅疏證補正》王國維跋《廣雅疏證補正》羅振玉跋詞目索引
作者介紹
王念孫(1744年 ——1832年),江蘇高郵人,字懷祖,號石臞。是從戴震,提齣就古音以求古意的原則,建立義通說;注意以形音義互相推求,多有創見。著有《廣雅疏證》《讀書雜誌》《古韻譜》等。
文摘
序言
作為一名對古代文獻研究領域略有涉獵的學生,我深知《廣雅》的重要性,也知道對它進行深入的梳理和考證是一項多麼艱巨的任務。這套《廣雅疏證》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打開瞭新的研究視角。王念孫先生的疏證,其價值不僅在於對《廣雅》本身的解釋,更在於其所展現齣的深厚的文字學功底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每一次的考證,都建立在對大量文獻的細緻梳理之上,每一個結論,都經得起反復推敲。讀這本書,你會感受到一種“精益求精”的學術精神,一種“咬文嚼字”的認真態度。雖然它可能不是最容易讀懂的書,但絕對是最值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研讀的書。它就像一把鑰匙,幫助我們解鎖瞭古代漢語的諸多奧秘,也為我們學習如何進行學術研究提供瞭寶貴的範例。這套書的校勘質量也相當高,為進一步的研究奠定瞭堅實的基礎,是不可多得的學術重器。
評分這套《廣雅疏證》簡直是書齋裏的定海神針!剛拿到手,就覺得分量十足,厚實的紙張,精美的裝幀,光是擺在書架上就透著一股子學究氣。我本來就對訓詁學、文字學這些“冷門”領域有點興趣,總覺得古人的智慧藏在這些細微的字詞考辨中,而王念孫先生這套書,就是一座寶庫。翻開第一捲,那些密密麻麻的注文和校勘,初看確實有點讓人眼花繚亂,但仔細琢磨,就能體會到那種嚴謹到極緻的治學態度。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讀懂的暢銷書,需要耐心,需要一點點鑽研,但一旦進入狀態,就會被王念孫先生那種“窮理求真”的精神深深吸引。每一次對某個字詞的溯源,每一次對古代文獻的細緻比對,都仿佛是穿越時空與古人對話。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收錄瞭多少考證,更在於它展現瞭一種如何對待文獻、如何進行學術研究的典範。對於想要深入瞭解古代漢語、古籍文獻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繞不過去的一座高峰,是提升學術視野的絕佳選擇,讓人不禁感嘆,先賢之智,何其淵博!
評分我一直覺得,真正有價值的學術著作,應該是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並且能夠不斷啓迪後人的。這套《廣雅疏證》無疑就是這樣的作品。它所代錶的是一種沉靜、內斂、卻又極其深刻的學術力量。翻開這本書,你不會看到花哨的排版,不會看到引人注目的標題,隻有一行行精煉的文字,一句句深刻的辨析。王念孫先生的治學方法,強調實證,注重細節,從不放過任何一個字詞的語源、演變和用法。這種一絲不苟的態度,在如今快節奏的時代,顯得尤為珍貴。讀這本書,就像是在進行一場與時間跨越的智力對話。你會被作者的學識所摺服,更會被他那種對真理的執著追求所打動。它要求讀者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但也正因如此,一旦你能夠理解其中的精髓,收獲將是巨大的。這套書不僅是研究古代漢語的必備參考,更是學習如何進行嚴謹學術研究的生動教材,是知識寶庫中閃耀的瑰寶。
評分作為一個對古代文學有著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深入理解古籍文本的工具書。偶然間接觸到這套《廣雅疏證》,簡直是如獲至寶。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廣雅》這部重要古籍進行瞭極為詳盡的疏解和考證。要知道,《廣雅》作為古代一部重要的字書,其內容博大精深,但年代久遠,許多詞語的解釋已經晦澀難懂。而王念孫先生的版本,通過細緻入微的辨析,將這些模糊之處一一厘清,為我們這些後輩讀者打開瞭一扇理解古籍的窗戶。書中引用的文獻之廣,考證之細,令人嘆為觀止。每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亮點,感受到作者嚴謹求實的學風。它不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本古代漢語“活字典”和“百科全書”。對於想要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文化、文學、曆史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的價值不言而喻。它需要的不僅僅是閱讀,更是沉潛和體悟,是對治學精神的一種傳承和發揚,是值得反復品讀的經典之作。
評分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學術經典,不在於它的篇幅有多宏大,也不在於它有多麼的華麗,而在於它能夠觸及到事物的本質,並且能夠長久地提供給我們思考的養分。《廣雅疏證》就是這樣一部作品。它以其極其嚴謹的考證,深刻地揭示瞭古代漢語詞匯的演變和用法,為我們理解古代文獻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每一次閱讀,都能從王念孫先生的論述中獲得新的啓發。他那種對每一個字詞都刨根問底的態度,對文獻一絲不苟的辨析,都足以讓我們肅然起敬。這本書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讀者沉下心來,慢慢品味,細細琢磨。然而,正是這種“慢”,使得它的價值更加凸顯。它不是為瞭迎閤大眾而存在的,它是為那些真正熱愛求知、渴望探索古代智慧的讀者而準備的。這套書的齣版,對於推動中國古代語言文字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所有對此領域感興趣的讀者不容錯過的寶貴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