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上海證交所對會員單位的持倉量有限製,對 萬國證券核定*高為40萬口(一說為50萬口或70萬口 ),包括自營和客戶代理。於是,萬國證券交易總部 就給自己尋找瞭一個藉倉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由於 萬國證券客戶眾多,如果按照優先滿足客戶需要的原 則,自營部分持倉很難保證。同時也因為當時市場的 交易動態信息基本上是公開的,在本公司席位上一開 倉,外界便馬上知道瞭萬國證券的操作動嚮。非但如 此,他們還自認為在上海證交所對外藉倉位沒有明令 禁止、市場上藉倉現象普遍存在的大環境中,可以同 樣從眾違規藉倉。因此萬國證券交易總部先後在外廣 泛藉用瞭廣發、興業、海發、京華、安徽、財政、華 夏、深發等券商期貨倉位大量開設空倉。” 同時,萬國證券交易總部在與遼國發的接觸中, 認為雙方在操作策略上基本一緻。考慮到遼國發與各 地券商關係較好,藉用席位及倉位方便,在操作上較 為隱蔽,於是雙方確定瞭共同閤倉、資金各半、盈虧 各半、共同清算的閤作方式,並決定從1月23日起分 北京和上海兩塊同時運作。
據被何忠卿派到北京協調與遼國發閤作在北京開 倉、分倉事務的劉崢嶸迴憶:“到瞭北京以後,在北 京營業部同事的配閤下,又通過幾個朋友的關係在北 商所找瞭幾個代理的公司把萬國的國債期貨賬戶在3 天內全部開齣來。開倉以後,上海總部立刻匯來瞭3 個億的資金,幾乎在一周內將所有保證金打到瞭各分 倉經紀公司的賬上。按照當時上海何總(何忠卿)的 指示,我們很快地就把所有的空倉建立起來瞭。” 截至1月20日,萬國證券交易總部在327閤約上共 開空倉25萬口。
從目前所掌握的資料分析,萬國證券交易總部在 1995年1月份的這些開倉行為,盡管*大可能性是部 門自主決策的結果,但無法排除萬國證券的*高決策 者管金生知曉並同意交易總部對市場形勢判斷和所采 取操作行動的可能性。可以推測的是,管金生盡管很 可能並不十分清楚操作細節和風險,但他肯定知道交 易總部要在國債期貨上和中經開決一死戰;同時管金 生相信所齣師門同屬於財政係統的何忠卿能夠摸準財 政部的脈搏,堅信何忠卿的判斷,即財政部不僅不會 貼息、保值貼補率還會下降,纔采納瞭做空的策略建 議。
當然,從萬國證券內部管理體係的缺陷來分析, 長年以來,萬國證券的部門自主經營權力極大,很長 時期內各個營業部都有融資權,部門自己一個圖章, 就可以齣去藉錢瞭,自我融資自我使用。由於意識到 這是公司管理中*具風險的事情,所以萬國證券內部 在1994年五大機製的改革中,風險控製機製和約束機 製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內容。但是,說到容易做到難 ,盡管意識到瞭國債部擅自融資的問題,但清理的動 作遲遲沒有開始。春節前部門體製調整先動,而風險 控製機製、融資集中管理的動作可能是計劃在1995年 春節以後纔開始啓動的。
就這樣,在管金生對交易總部有授權而無約束的 這段時間內,從1月23日至1月27日(春節放假前的* 後一個交易日),由於多空僵持,萬國證券在327的 總持空倉量從25萬口增加到40萬口,其中,交易總部 和上海外藉倉位為16萬口,北京和上海與遼國發閤倉 部分為24萬口。
做局者先入局。
整個1月份,萬國證券交易總部、特彆是何忠卿 的決策、自主融資並和遼國發閤作大量開設327空倉 的行為,也許就是何忠卿春節期間在海南心事重重的 緣由之一;而“東山再起”的心理暗示和上上簽的神 明顯示,也許可以成為理解他春節後所有行為的另一 條綫索。
春節後,2月10日公布的3月份保值貼補率延續2 月份的走勢繼續創新高,達到瞭空前的11.87%,這 顯然對空方不利。交易總部與遼國發共同研究行情, 商討對策。當時在萬國證券的交易總部有兩種意見, 一種是讓多頭在148.20左右獲利平倉,另一種是認為 下月保值貼補率會迴落,應該頂住。結果第二種意見 占上風,於是萬國證券交易總部按此操作。時逢多頭 拉抬價格,為抑製價格暴漲,萬國證券327的總持空 倉量在2月16日達到瞭87萬口,其中,交易總部和上 海外藉倉位為21萬口,北京和上海與遼國發閤倉部分 為66萬口。
那一年標誌傳統春節心理假期真正結束的元宵節 是2月14日,正逢西方的情人節。管金生春節後就直 接去瞭香港一直沒有迴來,這把在春節後已經風聞交 易總部在327上開空倉量過大情況的幾位萬國證券高 管急壞瞭。他們倉促之間臨時找人來瞭解327閤約到 底是怎麼迴事,當專門被指派來收集327閤約基本情 況的經紀總部副總經理張磊嚮幾位高管匯報,說風險 很大,這樣下去是不行的。這時候萬國證券內部就開 始緊張瞭,管金生不在,打電話既怕打擾他、又怕泄 露投資動嚮,萬般無奈之下,*後決定等他迴來再決 策。
就這樣,決策真空一直延續到2月16日管金生從 香港迴來。而在這期間,萬國證券的空倉,從春節前 收盤的40萬口,急劇上升翻瞭一倍多,達到瞭87萬口 ;並已經和市場攪局者遼國發形成瞭無法拆解的一損 俱損的利益共同體。
P79-80
管金生、尉文淵、闞治東、湯仁榮……這些中國 證券市場上曾經的風雲人物,在國債期貨327事件之 後,陸續退齣瞭曆史舞颱。20年來,關於這一事件, 坊間流傳瞭各種版本的揣測和猜疑。
《中國賭金者(327事件始末)》的作者陸一在 逐一訪談各方當事人的基礎上,結閤數韆份、數百萬 字的檔案資料,用細緻的考證、生動的描述完整地還 原瞭這一驚心動魄的曆史事件,**次披露瞭當年貼 息決策的詳細過程,**次披露瞭*後8分鍾萬國證 券巨額空單的操作細節,**次披露瞭當年管金生決 策的心路曆程,**次披露瞭萬國證券一步步做局入 局解睏受睏的完整情節,**次披露瞭遼國發從進入 證券市場到製造齣驚天係列金融詐騙案的全貌……堪 稱迄今為止*接近曆史真相的紀實之作。
陸一,中學畢業即下鄉務農,1977年恢復高考,在農村參加高考被錄取迴城。 20世紀80年代初,陸一在共青團上海市委研究室工作,80年代中期進入《世界經濟導報》,曆任記者、編輯、編委、要聞部副主任;在《世界經濟導報》工作期間,曾被評為首屆(1988年度)“上海市十佳記者”,獲1988年度上海市“好新聞奬”,並主編《球籍:一個世紀性的選擇》一書。 自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陸一一直工作在證券界,現供職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在中國大陸近30年的社會、經濟、政治演變過程中,特彆是在中國證券市場的發生與發展過程中,陸一始終作為一個觀察者、研究者和記錄者,參與並親曆瞭諸多曆史事件……
自序
引子 黑色8分鍾
金邊債券
倒賣國庫券的人們
國債和國債交易
國債市場化改革
命定對手
尉文淵其人
國債期貨**單
大鰐中經開
萬國證券與管金生
舞颱搭建
1993年發生瞭什麼?
不起眼的行政決定
有關貼息與貼補的爭議
市場格局悄然改變
國債期貨嚮社會開放
舞颱落成
預演癲狂
314的故事
攪局者遼國發
做局入局
萬國證券的春節海南會議
327登場
中經開為什麼做多?
賭者罔道
萬國尋求脫睏的過程
尉文淵上班**天
遼國發變盤
管金生的“緊急約見”
耿亮、姚剛造訪上海證交所
萬國證券的*後決策
收拾殘局
救市場、救萬國
半夜發布的加息公告
湯仁榮上書
327平倉
戴園晨的誅心之論
難止餘波
商品期貨熱炒和319爆倉
像幽靈一樣徘徊的遊資
劉鴻儒、周道炯和管金生
重開試點
叫停國債期貨
誰在裸泳
當自行車兩個輪子被閘死
上海證交所的噩夢
追債遼國發
收官勝手
尉文淵走瞭
五味雜陳的上海證交所五***
新的《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
申銀與萬國閤並
爭先恐後的滬深股市
中國證監會一統天下
收官後的華麗開局
尾聲 誰是贏傢?
附錄1 上海證交所的國債期貨閤約品種代碼編製方法
附錄2 1994年7月—1996年1月保值貼補率變化一覽錶
附錄3 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
附錄4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李揚訪談錄
附錄5 劉鴻儒對327的反思
附錄6 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有關管金生的刑事判決書(全文)
附錄7 與證券交易所相關的法律規章演變
附錄8 從327到816
附錄9 萬國證券年輕人在微信群由紀念莊東辰而引發的對327事件的反思
附錄10 管金生2013年7月18日在萬國人25年再聚首晚會上的講話
後記
書名中的“賭金者”三個字,給我一種強烈的畫麵感,讓我聯想到那些在風口浪尖上搏殺的勇士,或者說是冒險傢。而“327事件”則像是他們所處的戰場,一個充滿機遇但也危機四伏的地方。“中國賭金者(327事件始末)”這個標題,似乎預示著這本書將是一場關於智謀、勇氣與命運的宏大敘事。我個人對那些能夠洞察先機、抓住機遇,並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做齣關鍵決策的人物非常感興趣。這本書能否讓我深入瞭解,在327事件的背後,那些“賭金者”們是如何進行信息分析、風險評估,又是如何製定策略,並在瞬息萬變的行情中做齣決定?我希望它不僅僅是羅列事件的經過,更能剖析人物的內心世界,他們的驅動力,他們的決策邏輯,以及他們在麵對巨大壓力時是如何應對的。這本書會讓我思考,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是什麼樣的社會經濟環境,催生瞭如此多的“賭金者”,以及這些“賭金者”的齣現,又對當時的中國經濟發展産生瞭怎樣的影響?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更加生動、更加深入的視角,讓我去理解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年代。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老實說,一開始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中國賭金者”,這幾個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撲朔迷離的意味,仿佛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而後麵的“327事件始末”,更是點明瞭一個具體的曆史節點,一個讓很多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事件。我一直對那些在時代洪流中,憑藉個人判斷和非凡勇氣,在資本市場翻雲覆雨的人物充滿好奇。他們是如何抓住機遇的?他們的決策是如何産生的?他們又承受瞭怎樣的壓力?這本書似乎正是要揭開這一層麵紗,讓我有機會一窺那個充滿戲劇性的年代,以及那個時代的弄潮兒。我期待能從中看到不僅僅是財富的積纍與消逝,更是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真實展現。這本書會讓我思考,到底是什麼驅動著一個人去冒險?是貪婪,是野心,還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我更希望的是,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理解327事件在整個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地位和影響,它是否是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縮影?或者,它又是一個特例,一個偶然的産物?這些疑問都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尋找答案。
評分讀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可能揭示的“幕後故事”。“327事件”這個名字,即便不是親曆者,也可能在新聞中、在坊間傳說中有所耳聞。它代錶著一種巔峰,一種狂潮,一種幾乎可以顛覆很多人命運的事件。而“中國賭金者”這個稱謂,則將事件的焦點拉迴到具體的人物身上。我很好奇,那些在幕後操盤、在交易大廳裏敲擊鍵盤、在電話裏發號施令的人,他們究竟是誰?他們的形象是怎樣的?是那些穿著西裝革履、意氣風發的金融精英,還是那些眼神深邃、不動聲色的策略傢?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如何在那個信息相對閉塞、規則尚不健全的年代,構建起自己的信息網,做齣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決策的?我想要瞭解他們的思維模式,他們的風險評估,以及他們麵對市場巨大波動時,是如何保持冷靜,或者又是如何被情緒裹挾的。這本書如果能深入挖掘這些細節,而不僅僅是停留在事件的錶麵描述,那將是對我而言極具價值的閱讀體驗。我希望它能給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我置身於那個時代,感受著那份緊張、刺激與不確定。
評分從書名來看,我猜測這本書不僅僅是講述一個事件,更是在描繪一種“人”。“中國賭金者”這四個字,帶著一種江湖氣息,一種與風險為伴的特質。它讓我聯想到,在任何一個時代的經濟發展中,總會有那麼一類人,他們敢於打破常規,敢於挑戰既定規則,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膽識,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可能。327事件,作為一個標誌性的曆史節點,必然孕育瞭這樣的人物。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挖掘齣這些“賭金者”的成長軌跡,他們的性格特質,以及是什麼樣的經曆塑造瞭他們敢於冒險、敢於承擔後果的勇氣。這本書會不會探討,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成為“賭金者”是一種必然,還是一種選擇?它是否也摺射齣當時社會經濟環境的某些特點,比如對機遇的渴望,對財富的追求,以及在規則尚未完善的土壤中,野蠻生長的可能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更加人性化的解讀,讓我們看到這些“賭金者”的內心世界,他們的掙紮、他們的驕傲、他們的失落,而不僅僅是將他們簡化為符號化的“贏傢”或“輸傢”。
評分我對“327事件”這個名詞本身就有著很強的曆史記憶感。它似乎是一個時代的注腳,一個關於財富、關於命運、關於中國經濟轉型期陣痛的集體迴憶。而“中國賭金者”這個說法,則直接點明瞭事件的核心驅動力,那就是那些敢於冒險、敢於在市場中博弈的人。我非常好奇,這本書會如何描繪這些“賭金者”的形象?是那些在交易大廳裏叱吒風雲的“大佬”,還是那些在幕後運籌帷幄的智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他們的動機、他們的策略,以及他們是如何在那個特定的曆史時期,利用有限的資源和信息,進行大規模的財富博弈。這本書會不會探討,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這種“賭博”行為的閤理性與風險性?它是否也揭示瞭中國早期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規則不健全、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讓我理解327事件的復雜性,以及那些參與其中的“賭金者”們,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角色和命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