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公孙龙子(外三种)》,本书内容: 当“名”、“言”在老子、孔子、墨子那里关联着道家、儒家、墨家之“道”臻于相当程度的自觉后,一批所谓“辩士”应运而生,他们被司马迁父子称作“名家”,被刘向父子归于“名家者流”。他们独立成家,是因为把言谈或辩难所涉及的思维形式及“名”、“言”性状问题拓辟为一个有着特殊探讨价值的领域。今次注译《公孙龙子》,并将辑于《庄子·天下》的惠施“历物之意”十题及真伪不无疑窦的《尹文子》、《邓析子》一并注译于后。
##物体的属性依托于物而存在;物体则必须经由物的属性来认识;共性不同于个性,而个性便是共性在具体事物中的表现;二者不可分离,这便是逻辑之本。名实混乱则君臣交争,君臣交争则号令不行,号令不行则是非不明,是非不明则政治黑暗;从而出现名实不应,名不符实,实不应名的局面。嗟呼!逻辑学自公孙、惠施后于诸夏势微业已千年;相比于道家涵盖的阴阳派,儒家兼并的墨家学,其被申韩术吸收而消解的名实关系实在令人不胜唏嘘。如果可以一直沿袭的话,以井井有条之思路;泾渭分明之立场;明细微之要,穷毫末之变,想必今日之国人也许就能少一些戾气,多一点理性吧。(最后收录的尹文子与邓析子篇目,内容颇有些老庄哲学遇上罗翔讲座的感觉;不得不说道法名三家本自同根生)
评分##公孙龙子的名是原型世界/其余都很一般。
评分##“离坚白”是为了“正名实”。当你要把某“名”冠于某物时,一定要弄清是否明晰该“名”的内涵,否则只会名实散乱,世道崩离。万万没想到,竟然在公孙龙的身后看到了苏格拉底的影子。
评分##公孙龙子的名是原型世界/其余都很一般。
评分##公孙龙子的白马非马说,坚白石论,名实论确实发展了逻辑思维。像白马非马用现代集合的观点十分简单,而名实论强调名与实相符合。贯穿于整部公孙龙子的思想是名与实相匹配,公孙龙子希望统治者选用人才时能以其实,坚持标准,但后世将其出发点遗忘而仅仅发展其逻辑思维。这既是一种进步,同时也是一种背离!
评分##翻了公孙龙子和惠施,纠正了对名家的成见
评分##逻辑学大师,古代哲学的科学性先见,可惜名家作品散佚太多。
评分##翻了公孙龙子和惠施,纠正了对名家的成见
评分##逻辑学大师,古代哲学的科学性先见,可惜名家作品散佚太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